战列舰为什么会被淘汰?
战列舰被淘汰是一个必然,别以为战列舰很大,机动性很差,其实机动性一点都不差,至少27节以上的航速,完全可以跟上航母编队。战列舰被淘汰的问题在于打击半径太小,防空力量太薄弱,造价与战斗力相差太远。战列舰的主炮打击距离差不多在40公里左右,接近打地平线的距离,这个距离远远低于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因此你会看到战列舰和航母对决,航母的攻击机、鱼雷机都飞到头上了,战列舰还找不到北。
第二个就是防空问题,战列舰的防空几乎是防空高炮,无法对导弹进行拦截,鱼雷拦截能力也很差,所以战列舰在航空兵打击下,就是一个活靶子的角色。这样的战列舰显然没有海军愿意继续发展下去,建造一艘战列舰至少4万吨以上,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但战斗力却没有达到中型航母的水平。于是战列舰被淘汰就是时间问题了,不过随着电磁武器的出现,战列舰或许能够死灰复燃,因为电磁武器需要舰体空间足够大的舰,战列舰似乎是一个潜在角色,比如主炮全部换电磁炮,防空全部上激光武器,这样的战列舰简直令人恐怖,甚至可以作为弹道导弹防御节点使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战列舰被淘汰只是不符合当时的作战环境,如果有新的武器系统出现,战列舰和可能会再次复活的。而且还有可能取代航母,只要打击半径足够远,战列舰还是可以摧毁一切目标。
因为火力投送效率不如航母。
战列舰的核心武器火炮,火炮说白了就是把火力投射出去的工具。而装甲、航速其实也是围绕更有效地火力投射而发展的。
但是到了一战到二战前期,快速战列舰其实已经发展到了极限。表现在主炮口径越来越大的同时材料技术已经越来越难以承受,大和号460毫米的主炮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但是其射程达到了42公里的同时主炮寿命仅仅剩下500发,而炮塔的重量超过15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7万吨,而为了让这么庞大的舰艇动起来,其动力系统也已经难以负荷。战列舰的装甲也已经难以进一步突破,不仅设计非常费时费力,而且依然可以占用数千乃至上万吨的排水量。战列舰的核心已经变成了过大的炮塔和口径,这只能意味着效率已达到极限,化学能火炮发展的空间很小。
但是航母不一样,航母打击核心是舰载机,这些舰载机在二战时期就可以轻松达到100-400公里的作战半径,可以携带炸弹和鱼雷,并且在战术上还可以以不同角度进入攻击航线并且闪避防空火力,加上航空力量自身绝对的侦察优势,航母的控制面积是战列舰的百倍,通过多波次的空袭航母就可以取得数十倍于战列舰的打击效率。而且当时航母的结构也比战列舰简单很多,因为不再有复杂的抗打击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太平洋战场已经很少有战列舰决战,除了几次航母缺席的夜战外,主流交战方式是持续的空袭与防空作战。在1945年大和最后一次行动中,大和连航母的影子都看不见就被舰载机围殴至死,而且航母加上舰载机还比战列舰建造周期短,耗资如果不是更少至少也是持平的。两者效率差距已经非常非常明显,战列舰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上一篇:英雄传说空之轨迹SC
下一篇:手机版我的世界怎么连鼠标和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