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通关秘籍(颜体如何入门)
1. 颜体如何入门
如果初学颜体,你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惑。
首先是你学了书法,下功夫学了颜体,可是你还是不能写出“好看的字”来,但当你想换别的帖时,你发现很难改变你的用笔动作,写什么都会成颜体的味。
如果你写行书,这个问题仍然缠着你。你即使学颜体的行书,你却写不好。因此,我主张开始不要学颜,学内擫一路,欧体最佳,即使学柳也不学颜——尽管柳是学颜的。
2. 颜体入门教学视频教程
颜体初学者用中楷毛笔最适合。中楷笔笔头大约两公分,写楷书基本上以三公分左右的字为宜,学习颜体再合适不过。
有些人习惯上手就写大字颜体,那么可以选择笔头五公分左右的大笔,颜体一般上手就是大字,至少三公分左右,这样才有利于表现颜体的厚重,大气。
3. 颜体的基本要领
1.折笔
方笔多用折笔。折笔最初是两笔写成,一横一竖,而后演化成笔锋的翻转,从而显出棱角方正,从而显出方劲刚健,痛快遒劲之势。
2.提笔
书法上的提按时相对的,笔锋有粗细,根据笔画的需要要有提按。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3.驻笔
驻笔的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在运笔很短的转换间隙使用,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4.顿笔
顿笔相对于按笔,根据笔画的需要,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在前、顿在后,有时是先顿后提,所以要注意协调性,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
5.衄笔
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如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6.蹲笔
蹲笔与顿笔类似,但力度较轻。粗细变化的过程中有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7.挫笔
就是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的笔势,大都是在转角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起,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可见挫笔就是顿笔后又有一个微小位置移动,使笔法表现的更加完美,以弥补顿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写钩或转折处,顿按完笔后还不足完成笔姿,这时把笔锋微微提起挫动一下,既可作调整,又可作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注意挫锋要有分寸,过分则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现笔姿和转换运笔。
8.抢笔
抢笔相对于折笔而言,折笔速度较慢,抢笔速度较快。当提笔入纸时,空中先落笔起势,或提笔离纸时在空中的回力动作。如写横时,一般在起笔处先竖下再折笔向上,即横画直落笔,向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内折线,而采用抢笔时,即可临空作成这一折笔动作,而后迅速落纸,即“虚抢”。写行草时,行笔较快,运转幅度增大,就可用抢笔起笔或收笔。
1.折笔
方笔多用折笔。折笔最初是两笔写成,一横一竖,而后演化成笔锋的翻转,从而显出棱角方正,从而显出方劲刚健,痛快遒劲之势。
2.提笔
书法上的提按时相对的,笔锋有粗细,根据笔画的需要要有提按。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3.驻笔
驻笔的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在运笔很短的转换间隙使用,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4.顿笔
顿笔相对于按笔,根据笔画的需要,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在前、顿在后,有时是先顿后提,所以要注意协调性,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
5.衄笔
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如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6.蹲笔
蹲笔与顿笔类似,但力度较轻。粗细变化的过程中有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7.挫笔
就是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的笔势,大都是在转角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起,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可见挫笔就是顿笔后又有一个微小位置移动,使笔法表现的更加完美,以弥补顿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写钩或转折处,顿按完笔后还不足完成笔姿,这时把笔锋微微提起挫动一下,既可作调整,又可作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注意挫锋要有分寸,过分则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现笔姿和转换运笔。
8.抢笔
抢笔相对于折笔而言,折笔速度较慢,抢笔速度较快。当提笔入纸时,空中先落笔起势,或提笔离纸时在空中的回力动作。如写横时,一般在起笔处先竖下再折笔向上,即横画直落笔,向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内折线,而采用抢笔时,即可临空作成这一折笔动作,而后迅速落纸,即“虚抢”。写行草时,行笔较快,运转幅度增大,就可用抢笔起笔或收笔。
4. 颜体应该先学什么
《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都是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代表作,《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作品,用笔规范结构严谨颜体风格初露锋芒,而《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作品,这时颜体大气磅礴的风格已经形成,进入了成熟阶段。但是初学颜体者最好先从《多宝塔碑》入手,掌握了基本要领,在学《颜勤礼碑》是比较好合适的选择。
5. 颜体怎么练
毛笔字也称为:书法。
初学书法者可以先学习颜真卿的“颜体书法”或柳公权的“柳体书法”。
颜体字书法和柳体字书法,是学习毛笔字的基础。
写好这两种书法体,再练习其他的字体,才能融会贯通于其他书法。
6. 初学颜体的优点
练颜楷的人比较少,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颜体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起笔讲究藏锋敛迹,运笔转换,揉笔调锋皆有内涵,常规结字有上百种要求,点划之间,方寸规正有度、穿插抑让自然,字体开阔雄健,故有筋骨一说,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
以上这些特点和优势就是很多书法爱好者望而却步的原因,对于心浮气噪者、徒慕虚荣、急功近利者是极大的挑战,俗说字如其人,颜真卿一生光明磊落,忠肝义胆,从不献媚取宠,刚正不阿,不但书法后人无法超越,就是他的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都是我辈永远学习的榜样。
7. 颜体怎么学
当然能学颜真卿的字,颜真卿是唐代大书法家,他一生留下了很多书法名作,如著名的楷书作品有多宝塔、勤礼碑、大字麻姑仙颤记、告身帖等,行书有祭侄文稿、争座位稿、祭伯父稿等,草书有裴将军诗刘中使帖等。后人学颜真卿书法的大有人在并且取得了不斐的成就,如清何绍基,现代的舒同等。
8. 颜体好练吗
俗语说字无百日功,说的是学习书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学习颜真卿的书法需要多少年呢?
个人认为至少得五年时间才能见成效。前三年练习楷书打好基础,后二年练习行草书进一步巩固学习颜体的效果,同时配合学习其它艺术,就可以了。
9. 颜体好学吗
书法中的颜体学习,只要学书方法得当,是能学好的。以颜楷为例试作探讨分析。
颜体楷书总体特征是宽博.厚重.纯朴、雄强、端庄,有忠义之气,有浩然之气。
《颜勤礼碑》,横细竖粗,左右长竖成相向形,转折处提笔另起。方正疏朗。(见图一)。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笔法精熟,有篆籀笔意。浑厚雄重。拙巧相生。(见图二)。
《颜家庙碑》,方正端庄,茂密雄强,醇厚有味。宽博大气。(见图三)。
《李玄靖碑》用笔平和精致,结体雍容大度。(见图四)。
米芾《海岳名言》称:"颜真卿书如项羽按剑,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学好颜体楷书自出新意的书家有:
唐代柳公权,苏东坡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说:"柳少师(公权)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柳公权所书《玄秘塔》劲健利落,疏朗峻险。(见图五)。
宋代蔡襄学颜,为宋时之最,用笔结构都摹仿颜真卿的书法,有"宋之鲁公″之称。(见图六)。
宋代苏轼书写的《醉翁亭记》,洒脱雄强,笔笔用力,气韵生动。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记》,《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见图七)。
清代钱沣,大楷曾临摹《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东方画像赞》,其创作的楷书作品苍劲高古,结体宽博开张。(见图八)。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10. 颜体 入门
初学书法,学楷学隶,尚无定论,就笔者而言,学隶相对简单,入手快,成效大,可再过渡到颜楷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