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虫天赋(害虫蓟马的特性)
1. 害虫蓟马的特性
尖眼蕈蚊属于迁飞害虫,蓟马属于钻驻害虫。
2. 蓟马虫害的防治用药
蓟马特效配方介绍
这个配方就是螺虫乙酯+氟吡呋喃酮。
螺虫乙酯是一种季酮酸类化合物,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以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持效期可达8周左右,但是螺虫乙酯最大的缺点就是见效慢。
氟吡呋喃酮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由于其与吡虫啉、噻虫嗪等传统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不同,又称为新型丁烯酸内酯类杀虫剂。氟吡呋喃酮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键和受体蛋白,随后激活受体产生生物反应,使神经细胞处于激动状态,但氟吡呋喃酮不会被乙酰胆碱酯酶结合而失活,因此受体通道持续开放,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崩溃。
将螺虫乙酯与氟吡呋喃酮混配使用,克服了各个单剂的不足,扩大了杀虫范围,提高了药效。
3. 害虫蓟马的特性是什么
蓟马图片如图,蓟马为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黄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
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
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调整种植制度,尽量避免水稻早、中、晚混栽,相对集中播种期和栽秧期。
在出现蓟马虫害之前做好预防,在冬季将病枝叶剪除,清除旁边的杂草,然后一起销毁。
种植的土壤提前消毒,去除可能含有的虫卵,播种时跟跟少量农药混合,然后埋到土中。
还需要保护好天敌,比如食蚜蝇、螵虫、草蛉等。
蓟马有趋蓝性,可在植株旁悬挂蓝色粘虫板。如果预防不到位,就需要喷施药物,多买几种交替使用。
4. 害虫蓟马的特性有哪些
答:依据口器类型,可将地上害虫分为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两类。
咀嚼式口器害虫以齿状口器啃食草的器官,将茎叶咬出孔洞或缺刻,甚至将嫩株咬断,如草地螟、黏虫和蝗虫等。
刺吸式口器害虫以针状口器刺入草的组织,吸食草的汁液,使植株营养不良,甚至枯萎,如叶蝉、蚜虫和蓟马等。
5. 蔬菜害虫蓟马
乐果农药适合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以及鳞翅目的幼虫和甲虫。例如蚜虫,红蜘蛛,蓟马,吹绵蚧,桑白蚧,草履蚧,飞虱,叶蝉,蚧壳虫,木虱和蚧类。乐果农药有内吸,触杀以及一定的胃毒作用,高效,广谱,有杀虫,杀螨等特点。氧化乐果对害虫和螨类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尤其对一些已经对乐果产生抗药性地蚜虫,毒力高。
敌敌畏主要可以防治水稻褐飞虱、棉红铃虫、稻纵卷叶虫、咀嚼式口器害虫等害虫。
敌敌畏又名DDVP,学名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有机磷杀虫剂的一种,分子式C4H7Cl2O4P。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工业产品均为无色至浅棕色液体,纯品沸点74℃(在133.322Pa下)挥发性大,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1%,煤油中溶解度2%~3%,能溶于有机溶剂,易水解,遇碱分解更快。毒性大,急性毒性LD50值
6. 蓟马是害虫吗
会藏:
蓟马怕光,一般都是白天潜伏,晚上出来活动,有时候会藏在土壤里,农民不容易发现
②会跑:
蓟马非常非常小,而且成虫能飞善跳,稍有动静就能快速逃跑,所以不容易被杀死,而且扩散很快
③会生:
蓟马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从卵到成虫仅需14天,一年能发生7-8代,而且可以世代重叠,所以防治的时候一定要虫卵兼杀!
④温度:
蓟马适应温度为23-28°左右,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春、夏、秋主要发生在露天,冬季主要在大棚中
⑤抗药性强:
蓟马经过长时间的药剂洗礼,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和生物源药剂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如何防治?
蓟马喜昼伏夜出,所以傍晚打药最好!前提是必须在放草毡子前或者天黑前保证植株上的药液干掉,不能与有水膜出现,不然,虫子打下去了,病菌就来了。
蓟马能飞善跳,可以在药剂里加入50克红糖或者白糖,即有诱食作用又能增加药液的粘度,让蓟马无法跳跃
虫卵兼杀!蓟马繁殖速度快,杀虫剂虽杀死了成虫,但没过几天卵又孵化了,所以杀虫剂复配杀卵产品,效果更好!
蓟马喜欢蓝色,在作物的上方10厘米左右放置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
药物防治:蓟马防治药剂有吡虫啉,噻虫嗪,苦参碱,藜芦碱,耳霉菌,阿维菌素、吡虫啉,联苯菊酯,啶虫脒,螺虫乙酯,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等。单一使用容易出现抗性,可以复配交替使用!
7. 蓟马 虫害
答:解决办法
1.利用粘虫板诱杀:蓟马对蓝色有强烈趋性。可在大棚近地面处每亩设置30~35块20厘米×30厘米的蓝色粘虫板,同时每隔7~10天要清除一次粘虫板上的蓟马并补刷机油。
2.在防治时要地上地下同时进行。在蓟马大发生时可结合浇水冲施杀蓟马的农药。以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
3.交替用药:发现蓟马要及早施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常用药物有啶虫脒、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利用早晨或傍晚蓟马多潜伏叶背时喷药,每7~10天喷一次。施药部位:喷药重点部位是花器、叶背及生长点等。
8. 蓟马虫害用什么农药效果最好
辛硫磷农药可以杀死柑橘蓟马虫的。不过辛硫磷是一种剧毒高残留的农药,用辛硫磷农药来除杀柑橘蓟马是特别容易有大量辛硫磷残留在柑橘上,一旦有人误食将会发生中毒等致命危害,所以柑橘蓟马不能用辛硫磷农药来喷施,最好是用吡虫啉等低毒农药来代替辛硫磷。
9. 蓟马的成虫
1.蓟马介绍
蓟马(蓟虫)是依靠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它们属于动物分类学中昆虫纲缨翅目。蓟马喜欢温暖干燥的天气,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受损的幼叶和嫩芽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中文学名:蓟马; 昵称:蓟虫;界:动物界; 体长:1mm; 体色:金黄色; 卵长:0.2mm; 卵形:长椭圆形; 卵颜色:浅黄色; 食物:汁液; 亚纲:有翅亚纲; 纲:昆虫纲;目:缨翅目;门:节肢动物门;亚门:有颚亚门。
2.形态特征
身体很小,长度为0.5-2mm,很少超过7mm,黑色,棕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会破坏植物表皮并吸收汁液。触角为6-9节,线形,略呈念珠状,在某些节上有感觉器官。翅狭而长,边缘有长而规则的缘毛,脉纹最多有2条纵脉; 足底有水泡中垫,爪退化; 雌性腹部末端为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的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3.品种分类
缨翅目昆虫通常被称为蓟马,在世界范围内已知约3000种,在中国已知约300种,主要是蓟马科和管蓟马科。造成瓜果危害的主要物种是瓜蓟马和葱蓟马,此外还有水稻蓟马和西花蓟马。
管蓟马科 Phlaeothripidae
l 腹部末端(第10腹节)呈圆管状,称“尾管”;
l 有翅或无翅;
l 有翅型前后翅相似,翅脉消失;
l 食性复杂,有植食性、捕食性、菌食性和取食腐殖质的种类。
瘦管蓟马 Giganothrips sp.是一种比较大型的蓟马,身体极为细长。
(1)瓜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2)葱蓟马
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mm,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3)稻蓟马
稻蓟马寄主包括水稻,小麦,游草、稗、看麦娘等。除上述寄主外,稻蓟马还可寄生于玉米,高粱,甘蔗,烟草,豆类。稻蓟马成虫和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稻蓟马主要损害穗粒和花器,导致籽粒不实。如果心叶受到伤害,叶子通常会扭曲,叶鞘无法拉伸,并且颖壳被破坏,形成空颗粒。
(4)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是举世闻名的危险害虫,起源于北美,最早于1955年在夏威夷的考艾岛发现,1980年之前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和西德克萨斯州。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但是,自1980年以来,害虫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不再局限于原始的生活环境,它已经传播到荷兰,丹麦,法国,芬兰,日本等地,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害虫。
(5)大姜蓟马
生姜上的蓟马大多是黄蓟马,它们的成虫和若虫吸吮姜汁,嫩稍和嫩叶的汁液,使受损的嫩叶变硬和萎缩,植物生长缓慢, 芽和嫩叶卷曲,心叶无法正常打开,并出现变形。黄蓟马在每年的4月开始活动,危害的高峰期发生在5月至9月,在夏初最为严重。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危害。蓟马的预防和控制可以同时使用农药控制和物理控制。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咪2,000倍连续防治2-3次,或者使用琦蓟,蓟马特效药,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要注意喷涂时间,下午光线不足时,建议在液体中加入50克红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控制主要是使用蓟马对蓝色敏感,并使用蓝板引诱:每英亩土地使用20-25块30cm×40cm的蓝板,离作物上部高出15-25cm排放。
如何辨别稻蓟马危害?防治稻蓟马有诀窍
近期多雨天气,温度有所下降,公司水稻试验繁育基地的技术员在田间做调查时,发现了水稻蓟马的踪迹,现给大家讲解下水稻蓟蚂的知识,赶紧看看自己的稻田里是否发生稻蓟马危害。
水稻蓟马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水稻的蓟马种类较多,其中以蓟马科的稻蓟马发生最为普遍,而南疆地区稻蓟马以花蓟马和稻管蓟马为主,均属缨翅目昆虫,主要表现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期,成虫危害水稻稻穗,破坏谷粒颖壳,最终导致水稻稻穗籽粒不实,空秕率高,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一)形态特征
稻蓟马雌成虫体长1.1~1.3毫米,雄成虫体长1.0~1.1毫米,黑褐色,头部近方形,触角7节。前后翅均深灰色,近基部色淡,顶端较尖,翅缘有长缨毛,是其形态的重要特征。卵肾状形,长约0.26毫米,宽0.1毫米,初产时白色透明,中期变为淡黄色,将孵化时可透见红色眼点。若虫无翅,初孵若虫白色透明,复眼红色,以后体色转黄。3、4龄若虫已不取食,故称预蛹或假蛹,第4龄若虫体长0.8~1.3毫米。
(二)稻蓟马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
(1)发生规律
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中、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雌虫有趋嫩绿秧苗产卵的习性,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
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18摄氏度时产卵最多,超过28摄氏度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
(2)危害特征
稻蓟马成、若虫锉吸叶片汁液,造成叶尖两边向内卷折,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慢慢全叶卷缩枯黄,严重时枯死。
分蘖期: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长、根不发、无分蘖,甚至成团枯死。
穗期:成、若虫趋向穗苞,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扬花时,转入颖壳内,为害子房,造成空瘪粒。
(三)稻蓟马防治方法
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
(1)农业防治
结合冬春积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栽插后加强管理,促苗早发,适时晒田、搁田,提高植株耐虫能力。对已受害的田块,在药液中每亩加入150克尿素一起喷雾,能使稻苗迅速恢复生长。
(2)化学防治
由于稻蓟马繁殖周期短促,应重视田间观察及测报,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可在水稻种子破胸露白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4%拌种后播种,或在种子沥干后按1-2千克种子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播种或催芽后播种,可兼治稻飞虱、叶蝉等。
对已受害的田块,增施一次速效肥,恢复秧苗生长。在若虫发生盛期,当秧田百株虫量200~300头或卷叶株率10%~20%,水稻本田百株虫量300~500头或卷叶株率20%~30%时,应进行药剂防治。策略是“狠治秧田,巧治大田;主攻若虫,兼治成虫”。药剂可选用:敌畏·吡虫啉乳油、啶虫脒可溶粉、敌百虫、天然芸苔素乳油、杀虫双水剂、毒死蜱乳油、阿维菌素乳油、联苯菊酯乳油、辛硫磷乳油、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杀螟松乳油等,用量可参照药剂使用说明。
10. 蓟马虫害的防治措施
敌敌畏打蓟马是有效的。
敌敌畏是一种毒性大的农药,常用一防治农作物虫害,那它对蓟马有效果吗?其他还有什么防治方法吗?
敌敌畏对蓟马是有效果的。但使用敌敌畏防治蓟马一般是在保护地栽培时,当蓟马数量较大时,阴雨天气或棚内浇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