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龙马通关最快纪录(西游记龙马一命通关)
1. 西游记龙马一命通关
68回结局 数年前朱紫国国王与王后金圣宫于端阳节时,在御花园里解粽插艾饮酒看龙舟。
突然一阵风来,原是麒麟山獬豸洞的妖精赛太岁前来劫持王后做压洞夫人。
王后被摄走之后,国王从此卧床一病不起。
当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时,朱紫国王久病难以治愈,不能上朝治理政事,只好贴出黄榜,来招纳北往东来、中华外国的天下贤士,为自己治病。
朱紫国王表示:如果自己的病可以稍得病愈,甚至愿意将社稷平分。
孙悟空揭了黄榜,并诊断出朱紫国王的病是:中虚心痛、汗出肌麻、内结经闭、烦满虚寒相持等症状,病名是因为惊恐忧思而得的“双鸟失群之症”,说得朱紫国王满心欢喜地承认:“果是此疾!请出外面用药来也。
”朱紫国的众官不明白什么是“双鸟失群之症”,孙悟空解释道:“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雌不能见雄,雄不能见雌,雌乃想雄,雄亦想雌,这不是双鸟失群也?”隐喻指出朱紫国王的病是因为鸳鸯分飞的相思所致。
悟空先治其表。
让朱紫国太医官备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及药碾、药磨、药罗、药乳并乳钵、乳槌之类都送至馆中,一一交付收讫。
八戒不解,开玩笑说悟空要“设法要开药铺”,却不知行者用意在于让太医们“没处捉摸”难识他“神妙之方”。
后来行者在天街人静、万籁无声的夜半时分制药。
让八戒取大黄一两,碾为细末;让沙僧去取一两巴豆,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又刮了半盏锅底灰,又接了少半盏马尿,搅和一处,搓了三个核桃大的药丸。
大黄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巴豆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锅灰能调百病;龙马之尿更为神奇,鱼得之成龙,草得之为灵芝,“凭你何疾,服之即愈”。
真可谓“对症下药”。
而服药前要求以无根水做药引服下“乌金丹”。
唤来东海龙王敖广,一口津唾,化作甘霖,是为药引——无根水。
这药引也非同寻常。
那国王吞下乌金丹,便下秽污痰涎,内有糯米饭块一团,除下病根,心胸宽泰,气血调和,精神渐抖擞,脚力也强健。
悟空后治其里。
酬谢宴上,行者进而问询“惊扰何事”,探得国王发病本源,便去降伏妖邪,迎救金圣娘娘。
先是打退赛太岁的先锋,问明妖精的情况。
继而打杀妖精的心腹,变化成“有来有去”,混进妖洞,探明了妖精虚实。
随之变化在金圣娘娘的贴身女婢春娇,偷得了妖精的宝贝紫金铃,终于战胜了妖怪,救回了金圣娘娘。
朱紫国王的病至此“痊愈”。
69回结局 说的是:朱紫国王得病,孙悟空给国王把脉诊断,确诊国王得了相思病,又受了惊吓,精神状态欠佳,长期消化不良,因此致病。
悟空遂制成“乌金丸”(搞了一个恶作剧,药丸是用马尿调和成的),让国王用龙王打的喷嚏口水服下药丸,国王吐出了腹内郁结之物后病就好了。
国王遂大摆筵席招待感谢唐僧师徒。
席间国王说起病因:原来是三年前国王的爱妃金圣宫娘娘被一个自称是“赛太岁”的妖怪抢走做压寨夫人了。
悟空就自告奋勇,说自己能摆平妖怪,就出金圣宫娘娘。
正说话间,妖怪突然“来访”,悟空上前应战。
第70回结局 原来“来访”的妖怪并不是“赛太岁”,而是赛太岁手下“急先锋”,这次来的目的是要两名宫女回去服侍圣宫娘娘。
悟空把妖怪打跑后趁热打铁,驾起筋斗云直奔妖怪洞府,在妖怪洞府所在的山上碰见一个名叫“有来有去”的小妖,是“赛太岁”的心腹小校。
悟空把小妖打死后回去报功,听了国王两句奉承话,悟空顾不得吃庆功酒,抖擞精神,变成“有来有去”混入妖怪阵营做卧底,这期间见到了终日郁郁寡欢的金圣宫娘娘,说明情况,得到了娘娘的信任,并联合设计得到了妖怪“赛太岁”的法宝。
无奈悟空在使用法宝前没有看说明书,差点酿成事故,宝贝又被妖怪得回。
第71结局 悟空使计骗得妖怪金铃,溜出洞外挑战,引出那怪,用铃摇出烟、沙、火,使那怪走投无路。
观音洒甘露救火,并言此怪是自己座骑金毛犭+孔,因报国王射伤孔雀大明王菩萨子女之恨,来此拆散国王鸾凤。
2. 西游记里白龙马出手几次
1、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后因南海观世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
2、第五回孙悟空扶持唐僧西行,走至蛇盘山鹰愁洞遇到一条白龙把唐僧的马连鞍辔一块吞吃掉(此马乃是西海熬闰之子,因他纵火烧了殿上明珠,他父告他忤逆,天庭犯了死罪,菩萨向玉帝说情,救了他将来为东土取经人做脚力)。
行者与他争斗,这白龙战,败钻入水中不出,无奈行者拘来当地山神、土地问明情况,悟空随即到南海找观音菩萨收伏了白龙,把他变做一匹白马。
3、取经路上供唐僧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功成后,终于修成正果,取经归来,超越凡龙,还个金身正果,被如来佛祖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3. 西游记 龙马
这一点很好理解,孙悟空与金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孙悟空的法术能够突飞猛进,很大的原因,是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还有就是当年在五行山,如来派人喂孙悟空铜丸铁水。
猪八戒属木,这是没有争议的,原著中说猪八戒是木母,在第六十一回中,指出:“木生在亥配为猪”,由此可见西游记中,猪是属木的,所以猪八戒是属木的。
沙和尚本身的名字中,就带有沙字,而且当年是在流沙河为妖怪,最擅长的就是控制流沙,沙就是土,所以沙和尚是属土的。
西游记中,控制雨水云雾的,是龙族,西游记中,几乎所有的龙都是属水的,白龙马的本来面目,是西海龙王三太子,所以他也是属水的。
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如果拿掉唐僧不算,金水木土,正是唐僧收徒的顺序,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
4. 西游记白龙马的命运
【平天大圣】 牛魔王
【齐天大圣】 孙悟空
【复海大圣】 蛟魔王
【混天大圣】 鹏魔王
【移山大圣】 狮驼王
【通风大圣】 猕猴王
【驱神大圣】禺狨王
《西游记》里的七大魔王,由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美猴王组成。孙悟空在花果山遍访英豪之时,结识了牛魔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结拜为兄弟。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其他六大魔王也都各称大圣。
但是后来猴哥的叛变,天庭镇压,连累了这帮兄弟,导致其余的6大圣发生了分化,想必大圣们之间发生了激烈争吵,对未来的发展和下一步的计划,大家莫衷一是。最终6大圣各奔前程,部众星散,轰轰烈烈的大反革命运动烟消云散。
自此六大圣对猴子心怀睚眦,所以猴子后来倒霉被镇压,一个去看他的也没有,而猴子也只当没有这帮子把兄弟。
除了后来几度露脸的牛魔王还有点戏份,其他大圣都自此杳无音讯,一方面它们只是人物背景板,作者不想多费笔墨,另一方面他们的下场也不难猜测。
基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天庭的株连下被天兵剿灭打杀了,另一种可能就是混入红尘夹起尾巴作妖修道,以图多活些年月,毕竟他们吃不到唐僧或者人参果、蟠桃、仙丹等续命宝物,只能靠自己在天道森严下讨生活。
5. 西游记白龙马必杀
突刺 就本人经验,最好是1级(如果等级足够,蓝多,需要觉醒点建议4~6级),因为突刺技能大多都用在走位上,如果突刺耗蓝太多,可能BOSS打着打着就没蓝了,这显然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造梦西游4小白龙技能覆海翻 覆海翻 覆海翻 最大的特点就是伤害高,速度快,适合打BOSS和高空怪当然清理小怪也相当有效,而且耗蓝少(简直就是神技)。
建议手残党,伤害党升到满级,这样打BOSS只要找准时机,给它十几下就搞定了。
建议技术党升到(6~9)就好了,毕竟就算耗蓝少,也不等于不耗蓝,满级后一直用也吃不消,万一一直没打着,这蓝就浪费了。
(有二阶罗悲净瓶定当别论。) 建议觉醒锋锐,因为锋锐将覆海翻更加升华了,比起震击那种华而不实的,打起怪来要实用的多。
追心刺 凭心而论,本人不怎么喜欢用追心刺,它虽然是连击但很容易被人打断,而且耗蓝高,攻击低,速度慢,打九头虫时可以用用,其他的………… 建议大家升到满级,这样可以换点觉醒点。
阴阳变 技术党(3~6)提高伤害,和适时补血用。
手残党(7~9)完全用来补血。
建议不要升到满级,它只是用来补血,和提高伤害用的,但耗蓝高,不适合打boss时完全依靠。
最好是升到偏中下的级别。
建议觉醒神佑,提高阴阳变触发回血和闪电概率。
毕竟它是提高伤害和补血用的。提高了时间有神马用。
雷魔诀 雷魔决有两种用法: 一种当普通招式用,建议(3~6),觉醒凌刃。
一种当必杀技用,建议满级,觉醒空决。
6. 西游记龙女一命通关
日版西游记,手冢的动画。
因为龙马其实是女儿国送唐僧的,火龙就是小龙女,收服后跟着去取经了,2个不同。而国内是火龙行云布雨不利被降罪,变白龙,叫火龙去下雨本来就- - --所以电视剧里就变成,龙太子变白马了,还搞了西海龙女和九头虫的三脚关系。总之西游记版本也是很多的。
7. 西游记龙吃马
西游记里的白龙马是双属相;龙与马。为什么呢?因为白龙马本身就是一条龙,是四海龙王的儿子,因为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为唐僧坐骑:曰白龙马,命其载唐僧去西天取经,立功_恕罪,将功补过。由白龙变白马,此时小白龙自然属马。由于唐僧西天取经大功告成,白龙马功不可沒,被佛祖恢复了金身,变回真龙,自然属龙了哈哈。
8. 西游记龙马元神出窍
西游释厄传的主播排行
第五名:龙女
双向元神,操作简单,龙女的十连斩也是所有角色中最实用的,升龙斩升满以后有5斩和龙马有得比,普通难度以下虐倒一片,对金鱼和大鹏有威力加成,缺点是波动伤害最低升龙斩对后方的判定不大几乎打不到后面,实力一般但适用性强,上手难度一般。
第四名:龙马
攻击距离远元神清小怪很快,用乾坤宝剑打血最多,连招简单伤害高,突木桩也是仅次于无影刀的清兵手段,缺点是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普通攻击堪称全角色中最弱的,上手难度低很适合新手玩家。
第三名:猪八戒
升龙范围大可以把远处的怪拉过来打,乾坤波动功的冲刺距离远最后一下是将人甩出去非常安全,元神出窍和元神召唤还不错,追地攻击很好用,缺点是乾坤波动功时间过长。
第二名:沙僧
基本攻击纵向距离大,大斩攻击方位高可以攻击到空中的敌人,翻腾舞面积超大命中率超高,打分推荐,元神出窍全角色中伤害最高,缺点是乾坤波动攻的攻击范围小距离近不适合跑位,对于沙僧这种低速角色是一大缺陷,综合实力公认最强,普攻无敌。
第一名:孙悟空
下B非常好用,有武器时攻击距离很远打怪有奇效,没武器时防身很有效,能量持久性很高连续发元神可以说是无敌,普攻有很强的攻击判断,各方面都很平均,缺点是在水关时被克制对新人不太友好,上手难度简单并且在没有气和武器的情况下也很强。
9. 马龙马西游记
一、第五回孙悟空扶持唐僧西行,走至蛇盘山鹰愁洞遇到一条白龙把唐僧的马连鞍辔一块吞吃掉(此马乃是西海熬闰之子,因他纵火烧了殿上明珠,他父告他忤逆,天庭犯了死罪,菩萨向玉帝说情,救了他将来为东土取经人做脚力)。
行者与他争斗,这白龙战,败钻入水中不出,无奈行者拘来当地山神、土地问明情况,悟空随即到南海找观音菩萨收伏了白龙,把他变做一匹白马。
同时观音摘下三个杨柳叶,放在大圣脑后,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孙寻到鹰愁涧,与小白龙恶战,不曾取胜。观音前来点化,小白龙变成了唐僧的白龙马。
二、第三十回,唐僧被变为虎精,“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在此绝境下,且看白龙马: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这功果休矣!'他忍不住,顿绝缰绳,抖松鞍辔,急纵身。
扩展资料:
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玉龙三太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
他在鹰愁陡涧,久等师父,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这里借孙悟空之口,说明龙马的身份与其他人是平等的。第二十二回在流沙河边,又指出了驮负唐僧之难,以猪八戒之强壮,尚说“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以孙悟空之神勇,也讲“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而白龙马却默默地做着众人不屑为又不能为的工作。
白龙马的特点是沉稳,耐得住性子。在取经途中,他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多,需要被喂被遛,和普通马没啥区别。在遇到困难时,还经常被猪八戒提议卖掉;在和妖魔的遭遇战中,连沙僧也要挥起降魔杖一显身手,白龙马却“我自岿然不动”。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但是他的妻子万圣公主和别人私通,有了情人九头虫。这新婚之夜的情变,让白龙马敖烈大为怄火。
于是大怒之下便纵火烧了大殿之上玉帝赏赐的明珠,因此被判决斩首,幸得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求情这才免于死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敖烈被贬到了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
之后他吃了唐僧的白马,被观音菩萨点化后成了唐僧的坐骑白龙马,自此皈依佛门,驮着唐僧西行求取真经,最后是修成正果,成为佛教八部天龙中的广力菩萨。
在宝象国时,孙悟空已经在三打白骨精时被唐僧赶走了,所以在师徒几人遇见那个原本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黄袍怪时,明显不是对手。后来,唐僧更是当众被黄袍怪变成了一只老虎,这让白龙马很着急,就化作了人形与黄袍怪都上了一场,还督促猪八戒,让他去找大师兄孙悟空过来帮忙。
直到取经顺利完成后,取经团队的五个人都得到了封赏。唐僧和孙悟空因为是取经最早的两个人,并且出力也是最多的,所以都获得了佛陀的果位。其他三人虽没有获得佛陀果位,但获得的封赏也都不错。至于白龙马,他被如来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更是在灵山的化龙池里游了一圈,从白龙马变回了小白龙。
10. 西游记速通龙马
故事如下:
猴哥和唐僧往西走,这时是贞观13年腊月寒冬,走在路上听到有流水的声音,唐僧问猴哥是哪里水响?猴哥说我记得这里是蛇盘山鹰愁涧,应该是涧里水响。奇怪,猴哥以前来过这里吗?
唐僧骑马走到涧边上,看到【涓涓寒脉穿云过,湛湛清波映日红。声摇夜雨闻幽谷,彩发朝霞眩太空。千仞浪飞喷碎玉,一泓水响吼清风。流归万顷烟波去,鸥鹭相忘没钓逢。】
涧,就是山间流水的沟。
两人正在观看,忽然从涧里出来一条龙,要来抢唐僧。猴哥赶紧把唐僧抱下来往回跑。这条龙赶不上猴哥,就把唐僧的白马连同鞍辔一同吞了下去,躲到了水里。
猴哥回头来把行李收拾了,找不到白马了。猴哥飞到空中,看了半天也没看到。回去禀告唐僧,说白马是被那条龙给吃了。唐僧还不相信,师徒有一番对话。
【他将行李担送到师父面前道:“师父,那孽龙也不见踪影,只是惊走我的马了。”
三藏道:“徒弟啊,却怎生寻得马着么?”
行者道:“放心,放心,等我去看来。”
他打个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凉篷,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按落云头报道:“师父,我们的马断乎是那龙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见。”
三藏道:“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
行者道:“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象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何期那匹大马,我就不见!”
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
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
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
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这就是凡人和神仙的差别了,唐僧又没法力,又没胆量,老是拖猴哥后腿。
这时观音菩萨派来的一路神仙出场了: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轮流值班,暗中保护唐僧。
六丁六甲、四值功曹、五方揭谛是天庭的员工,护教珈蓝是西天的员工。后面金角大王银角大王那一次,玉帝曾说猴哥【前者观音来说,放了他保护唐僧,朕这里又差五方揭谛、四值功曹,轮流护持】。可见,取经工程确实是得到了天庭充分支持的。
有这么一帮神仙保护唐僧,猴哥就可以放心去找那条龙了。
猴哥在水涧边上,叫骂【泼泥鳅,还我马来!还我马来!】
小白龙正在潜灵养性,听见了,上来和猴哥打了起来。
【龙舒利爪,猴举金箍。那个须垂白玉线,这个服幌赤金灯。那个须下明珠喷彩雾,这个手中铁棒舞狂风。那个是迷爷娘的业子,这个是欺天将的妖精。他两个都因有难遭磨折,今要成功各显能。】
喷彩雾在西游记的战斗中出现过多次,水浒传中也出现过。具体含义不明。但从这句来看,小白龙的明珠就在下巴下面,明晃晃地戴着。
一猴一龙打了半天,小白龙打不过猴哥,躲到水底下,任凭猴哥叫骂,再不出来了。
猴哥回去报告唐僧,又被唐僧数落一番:【行者没及奈何,只得回见三藏道:“师父,这个怪被老孙骂将出来,他与我赌斗多时,怯战而走,只躲在水中间,再不出来了。”三藏道:“不知端的可是他吃了我马?”行者道:“你看你说的话!不是他吃了,他还肯出来招声,与老孙犯对?”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原来那猴子吃不得人急他,见三藏抢白了他这一句,他就发起神威道:“不要说!不要说!等我与他再见个上下!”】
猴哥跑到水涧旁,翻江倒海,把鹰愁涧的清水搅得如同黄河水一般。
小白龙听了心想【“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不上一年,在此随缘度日,又撞着这般个泼魔,他来害我!”你看他越思越恼,受不得屈气,咬着牙,跳将出去,骂道:“你是那里来的泼魔,这等欺我!”行者道:“你莫管我那里不那里,你只还了马,我就饶你性命!”那龙道:“你的马是我吞下肚去,如何吐得出来!不还你,便待怎的!”行者道“不还马时看棍!只打杀你,偿了我马的性命便罢!”】
两人又开打,几个回合,小白龙扛不住了,变成一条水蛇钻草丛里了。
猴哥找不到小白龙,急的七窍生烟,念了一个唵(an)字咒语,把土地、山神喊了出来。这个咒语,能召唤出龙王、土地、山神这些基层神仙来。
他们俩【一齐来跪下道:“山神土地来见。”行者道:“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二神叩头哀告道:“望大圣方便,容小神诉告。”行者道:“你说甚么?”二神道:“大圣一向久困,小神不知几时出来,所以不曾接得,万望恕罪。”行者道:“既如此,我且不打你。我问你:鹰愁涧里,是那方来的怪龙?他怎么抢了我师父的白马吃了?”二神道:“大圣自来不曾有师父,原来是个不伏天不伏地混元上真,如何得有甚么师父的马来?”行者道:“你等是也不知。我只为那诳上的勾当,整受了这五百年的苦难。今蒙观音菩萨劝善,着唐朝驾下真僧救出我来,教我跟他做徒弟,往西天去拜佛求经。因路过此处,失了我师父的白马。”二神道:“原来是如此。这涧中自来无邪,只是深陡宽阔,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因水清照见自己的形影,便认做同群之鸟,往往身掷于水内,故名鹰愁陡涧。只是向年间,观音菩萨因为寻访取经人去,救了一条玉龙,送他在此,教他等候那取经人,不许为非作歹,他只是饥了时,上岸来扑些鸟鹊吃,或是捉些獐鹿食用。不知他怎么无知,今日冲撞了大圣。”行者道:“先一次,他还与老孙侮手,盘旋了几合;后一次,是老孙叫骂,他再不出,因此使了一个翻江搅海的法儿,搅混了他涧水,他就撺将上来,还要争持。不知老孙的棍重,他遮架不住,就变做一条水蛇,钻在草里。我赶来寻他,却无踪迹。”土地道:“大圣不知,这条涧千万个孔窍相通,故此这波澜深远。想是此间也有一孔,他钻将下去。也不须大圣发怒,在此找寻,要擒此物,只消请将观世音来,自然伏了。”】
这俩山神土地,不知道猴哥出来的消息,有点奇怪。连东海龙王都知道了。他们俩倒是知道小白龙的来历,说小白龙只是吃鸟雀和獐鹿,其实有点问题,刚才小白龙冲过来要捉唐僧,搞不好以前也吃过人。
猴哥回去和唐僧汇报了,要去请观音过来收服。唐僧还抱怨:【若要去请菩萨,几时才得回来?我贫僧饥寒怎忍!】
暗空中金头揭谛说我去请观音。日值功曹去找斋供,猴哥自己又去水涧边守着。
这一回对话比较多,鄙人就全文引用过来。
【却说金头揭谛一驾云,早到了南海,按祥光,直至落伽山紫竹林中,托那金甲诸天与木叉惠岸转达,得见菩萨。菩萨道:“汝来何干?”
揭谛道:“唐僧在蛇盘山鹰愁陡涧失了马,急得孙大圣进退两难。及问本处土神,说是菩萨送在那里的孽龙吞了,那大圣着小神来告请菩萨降这孽龙,还他马匹。”
菩萨闻言道:“这厮本是西海敖闰之子。他为纵火烧了殿上明珠,他父告他忤逆,天庭上犯了死罪,是我亲见玉帝,讨他下来,教他与唐僧做个脚力。他怎么反吃了唐僧的马?(小白龙不认识唐僧,猴哥也没自报家门)这等说,等我去来。”
那菩萨降莲台,径离仙洞,与揭谛驾着祥光,过了南海而来。有诗为证,诗曰:佛说蜜多三藏经,菩萨扬善满长城。摩诃妙语通天地,般若真言救鬼灵。致使金蝉重脱壳,故令玄奘再修行。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
那菩萨与揭谛,不多时到了蛇盘山。却在那半空里留住祥云,低头观看。只见孙行者正在涧边叫骂。菩萨着揭谛唤他来。那揭谛按落云头,不经由三藏,直至涧边,对行者道:“菩萨来也。”
行者闻得,急纵云跳到空中,对他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七佛之师,现实的佛教中说的是文殊菩萨。观音曾经有七个徒弟成佛,但自己却没有成佛)
菩萨道:“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闹?”(猴哥和观音的关系确实不一般)
行者道:“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来,让我逍遥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着我,伤了我几句,教我来尽心竭力,伏侍唐僧便罢了;你怎么送他一顶花帽,哄我戴在头上受苦?把这个箍子长在老孙头上,又教他念一卷甚么紧箍儿咒,着那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这头上疼了又疼,这不是你害我也?”
菩萨笑道:“你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诳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从前撞出祸来,有谁收管?须是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门路哩!”
行者道:“这桩事,作做是我的魔头罢,你怎么又把那有罪的孽龙,送在此处成精,教他吃了我师父的马匹?此又是纵放歹人为恶,太不善也!”
菩萨道:“那条龙,是我亲奏玉帝,讨他在此,专为求经人做个脚力。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凡马爬山、耐力都不行,遇见野兽、猴哥都害怕)
行者道:“象他这般惧怕老孙,潜躲不出,如之奈何?”
菩萨叫揭谛道:“你去涧边叫一声‘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你出来,有南海菩萨在此。’他就出来了。”
那揭谛果去涧边叫了两遍。那小龙翻波跳浪,跳出水来,变作一个人象,踏了云头,到空中对菩萨礼拜道:“向蒙菩萨解脱活命之恩,在此久等,更不闻取经人的音信。”
菩萨指着行者道:“这不是取经人的大徒弟?”
小龙见了道:“菩萨,这是我的对头。我昨日腹中饥馁,果然吃了他的马匹。他倚着有些力量,将我斗得力怯而回,又骂得我闭门不敢出来,他更不曾提着一个取经的字样。”
行者道:“你又不曾问我姓甚名谁,我怎么就说?”
小龙道:“我不曾问你是那里来的泼魔?你嚷道:‘管甚么那里不那里,只还我马来!’何曾说出半个唐字!”
菩萨道:“那猴头,专倚自强,那肯称赞别人?今番前去,还有归顺的哩,若问时,先提起取经的字来,却也不用劳心,自然拱伏。”
行者欢喜领教。菩萨上前,把那小龙的项下明珠摘了,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喝声叫“变!”那龙即变做他原来的马匹毛片,又将言语吩咐道:“你须用心了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
那小龙口衔着横骨,心心领诺。
菩萨教悟空领他去见三藏,“我回海上去也。”
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猴哥这是在撒娇啊)
菩萨道:“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这话很奇怪,观音咋知道猴哥没成仙之前的事儿?叫天天应,叫地地灵,意思是天上地下的神仙都来帮助他)
菩萨将杨柳叶儿摘下三个,放在行者的脑后,喝声“变”!即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行者闻了这许多好言,才谢了大慈大悲的菩萨。那菩萨香风绕绕,彩雾飘飘,径转普陀而去。】
【这行者才按落云头,揪着那龙马的顶鬃,来见三藏道:“师父,马有了也。”
三藏一见大喜道:“徒弟,这马怎么比前反肥盛了些?在何处寻着的?”
行者道:“师父,你还做梦哩!却才是金头揭谛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其毛片相同,只是少了鞍辔,着老孙揪将来也。”
三藏大惊道:“菩萨何在?待我去拜谢他。”
行者道:“菩萨此时已到南海,不耐烦矣。”
三藏就撮土焚香,望南礼拜,拜罢,起身即与行者收拾前进。行者喝退了山神土地,吩咐了揭谛功曹,却请师父上马。
三藏道:“那无鞍辔的马,怎生骑得?且待寻船渡过涧去,再作区处。”
行者道:“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这个旷野山中,船从何来?这匹马,他在此久住,必知水势,就骑着他做个船儿过去罢。”
三藏无奈,只得依言,跨了刬马。行者挑着行囊,到了涧边。只见那上流头,有一个渔翁,撑着一个枯木的筏子,顺流而下。行者见了,用手招呼道:“那老渔,你来,你来。我是东土取经去的,我师父到此难过,你来渡他一渡。”(猴哥现学现卖,知道自报家门了)
渔翁闻言,即忙撑拢。行者请师父下了马,扶持左右。三藏上了筏子,揪上马匹,安了行李。那老渔撑开筏子,如风似箭,不觉的过了鹰愁陡涧,上了西岸。三藏教行者解开包袱,取出大唐的几文钱钞,送与老渔。老渔把筏子一篙撑开道:“不要钱,不要钱。”向中流渺渺茫茫而去。三藏甚不过意,只管合掌称谢。
行者道:“师父休致意了。你不认得他?他是此涧里的水神。不曾来接得我老孙,老孙还要打他哩。只如今免打就彀了他的,怎敢要钱!”那师父也似信不信,只得又跨刬着马,随着行者,径投大路,奔西而去。
这正是:广大真如登彼岸,诚心了性上灵山。同师前进,不觉的红日沉西,天光渐晚,但见:淡云撩乱,山月昏蒙。满天霜色生寒,四面风声透体。孤鸟去时苍渚阔,落霞明处远山低。疏林千树吼,空岭独猿啼。长途不见行人迹,万里归舟入夜时。三藏在马上遥观,忽见路旁一座庄院。
三藏道:“悟空,前面人家,可以借宿,明早再行。”
行者抬头看见道:“师父,不是人家庄院。”
三藏道:“如何不是?”
行者道:“人家庄院,却没飞鱼稳兽之脊,这断是个庙宇庵院。”
师徒们说着话,早已到了门首。三藏下了马,只见那门上有三个大字,乃里社祠,遂入门里。那里边有一个老者:顶挂着数珠儿,合掌来迎,叫声“师父请坐。”三藏慌忙答礼,上殿去参拜了圣象,那老者即呼童子献茶。茶罢,三藏问老者道:“此庙何为里社?”老者道:“敝处乃西番哈咇国界(过两界山的时候,是大唐和鞑靼国的边界)。这庙后有一庄人家,共发虔心,立此庙宇。里者,乃一乡里地;社者,乃一社上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故也。”
三藏闻言,点头夸赞:“正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那里人家,更无此善。”
老者却问:“师父仙乡是何处?”
三藏道:“贫僧是东土大唐国奉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的。路过宝坊,天色将晚,特投圣祠,告宿一宵,天光即行。”
那老者十分欢喜,道了几声失迎,又叫童子办饭。三藏吃毕谢了。行者的眼乖,见他房檐下,有一条搭衣的绳子,走将去,一把扯断,将马脚系住。
那老者笑道:“这马是那里偷来的?”
行者怒道:“你那老头子,说话不知高低!我们是拜佛的圣僧,又会偷马?”
老儿笑道:“不是偷的,如何没有鞍辔缰绳,却来扯断我晒衣的索子?”
三藏陪礼道:“这个顽皮,只是性燥。你要拴马,好生问老人家讨条绳子,如何就扯断他的衣索?老先休怪,休怪。我这马,实不瞒你说,不是偷的:昨日东来,至鹰愁陡涧,原有骑的一匹白马,鞍辔俱全。不期那涧里有条孽龙,在彼成精,他把我的马连鞍辔一口吞之。幸亏我徒弟有些本事,又感得观音菩萨来涧边擒住那龙,教他就变做我原骑的白马,毛片俱同,驮我上西天拜佛。今此过涧,未经一日,却到了老先的圣祠,还不曾置得鞍辔哩。”
那老者道:“师父休怪,我老汉作笑耍子,谁知你高徒认真。我小时也有几个村钱,也好骑匹骏马,只因累岁迍邅,遭丧失火,到此没了下梢,故充为庙祝,侍奉香火,幸亏这后庄施主家募化度日。我那里倒还有一副鞍辔,是我平日心爱之物,就是这等贫穷,也不曾舍得卖了。才听老师父之言,菩萨尚且救护,神龙教他化马驮你,我老汉却不能少有周济,明日将那鞍辔取来,愿送老师父,扣背前去,乞为笑纳。”三藏闻言,称谢不尽。早又见童子拿出晚斋,斋罢,掌上灯,安了铺,各各寝歇。
至次早,行者起来道:“师父,那庙祝老儿,昨晚许我们鞍辔,问他要,不要饶他。”说未了,只见那老儿,果擎着一副鞍辔、衬屉缰笼之类,凡马上一切用的,无不全备,放在廊下道:“师父,鞍辔奉上。”三藏见了,欢喜领受,教行者拿了,背上马看,可相称否。行者走上前,一件件的取起看了,果然是些好物。
有诗为证,诗曰:雕鞍彩晃柬银星,宝凳光飞金线明。衬屉几层绒苫迭,牵疆三股紫丝绳。辔头皮札团花粲,云扇描金舞兽形。环嚼叩成磨炼铁,两垂蘸水结毛缨。
行者心中暗喜,将鞍辔背在马上,就似量着做的一般。三藏拜谢那老,那老慌忙搀起道:“惶恐!惶恐!何劳致谢?”那老者也不再留,请三藏上马。那长老出得门来,攀鞍上马,行者担着行李。那老儿复袖中取出一条鞭儿来,却是皮丁儿寸札的香藤柄子,虎筋丝穿结的梢儿,在路旁拱手奉上道:“圣僧,我还有一条挽手儿,一发送了你罢。”
那三藏在马上接了道:“多承布施!多承布施!”
正打问讯,却早不见了那老儿,及回看那里社祠,是一片光地。
只听得半空中有人言语道:“圣僧,多简慢你。我是落伽山山神土地,蒙菩萨差送鞍辔与汝等的。汝等可努力西行,却莫一时怠慢。”
慌得个三藏滚鞍下马,望空礼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识尊神尊面,望乞恕罪。烦转达菩萨,深蒙恩佑。”
你看他只管朝天磕头,也不计其数,路旁边活活的笑倒个孙大圣,孜孜的喜坏个美猴王,上前来扯住唐僧道:“师父,你起来罢,他已去得远了,听不见你祷祝,看不见你磕头。只管拜怎的?”
长老道:“徒弟呀,我这等磕头,你也就不拜他一拜,且立在旁边,只管哂笑,是何道理?”
行者道:“你那里知道,象他这个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只为看菩萨面上,饶他打尽彀了,他还敢受我老孙之拜?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
三藏道:“不当人子!莫说这空头话!快起来,莫误了走路。”那师父才起来收拾投西而去。
此去行有两个月太平之路,相遇的都是些虏虏、回回,狼虫虎豹。光阴迅速,又值早春时候(贞观14年春),但见山林锦翠色,草木发青芽;梅英落尽,柳眼初开。师徒们行玩春光,又见太阳西坠。三藏勒马遥观,山凹里,有楼台影影,殿阁沉沉。三藏道:“悟空,你看那里是甚么去处?”行者抬头看了道:“不是殿宇,定是寺院。我们赶起些,那里借宿去。”三藏欣然从之,放开龙马,径奔前来。】
这一回的感觉,猴哥虽然戴上了紧箍儿,但仍然总是和唐僧抬杠。猴哥从观音这里,得到了一身衣服,三根救命毫毛,观音还托落伽山神送来了马鞍等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