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天赋(太极拳的悟性)
1. 太极拳的悟性
(十六关要论)
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神通于背,不使气,流行于气。行之于腿,蹬之于足,运之于掌,通之于指。敛之于髓,达之与神,凝之于耳,息之于鼻,呼吸往来于口。纵之于膝,浑噩于身,全体发之于毛!
2. 太极拳的悟性怎么练
回答这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太极真功夫,孙禄堂老前辈提出拳道合一的观点,他认为那是太极拳最高境界。
而我们凡夫俗子认为能打就是真功夫,什么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那都是很玄虚的东西。这种观点也对也不对。首先,作为武术一大门派,太极拳应该也有它的技击作用,太极拳是内家拳,有它特有的锻炼方式方法,还有许多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理论,博大精深,好多太极拳名家都认为穷其一生也只得一点点领悟,所以,我只能说说自己个人观点:说实话,好多太极拳练习者把推手当成技击或者是技击过渡期招术,并乐此不疲。其实是大错特错。因为推手是二人之间通过太极拳八种劲法和一系列身法手法致对方失去平衡,运动相对来说比较缓和,而真正的技击讲究速度和力量。手快胜手慢,一力降千会,还有不招不架只一下,犯了招架几十下几百下。而推手正好相反,当然真正的太极高手能够做到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但从目前擂台赛战果来看,显然没人有此身手。所以说能打才是真功夫是对的。
但从另一角度看,拳王阿里未老先衰,而我们这些白发老人却能把太极拳练得行云流水,练完后健步如飞,这是不是真功夫?
总而言之,太极拳是有真功夫的,但技击已经不是它的强项,如果你立志成为太极拳技击高手,那你先练散打,再站太极浑圆桩,深入钻研太极拳前辈的理论,最后放空自己,融会贯通。
太极者,阴阳也,太极拳无招,可随人而变化,这只有经过千百回合搏击才能悟到的真谛!
希望能得到有心人或名家斧正!谢谢!
3. 太极拳的领悟
十年太极不出门,两年形意打死人。太极拳极难领悟其真谛,以慢打快,以柔克刚,是需要悟性很强的,否则即使练十年也只知道是强身健体而已,实战上没法应用;
形意拳很多招式阴狠毒辣,悟性要求不高,主要是反映和动作,练一年都不用版,实战水平就已经很高了;
八极拳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声威很大,胆小的没权等对方出手就已经被声势震住,所以说是吓死人。
4. 太极拳的悟性怎么提升
首先人物的道德要高然后和张三丰切磋武功,输给他第一次他会给你梯云纵(轻功类)第二次他会给你太极拳谱(需要一定悟性和拳法才能学,建议选第三个存档的人物来学)第三次他会给你太极剑谱总体来说第2.3次给你的东西都不错,如果被张三丰打败后还没有得到东西的话,那说明你的道德还要加强.等加强了就可以得到了多试几次就可以了
5. 对太极拳的感悟
太极练越早越好,现在后悔练晚了!
6. 练太极拳的精髓和哲理
许多拳友练拳总是很急躁,盯着自己每日练功的时长,肚里揣度着:怎么功还没有涨?难道是训练量不够?于是更加努力拼命的练习。功夫可不是一天、一月、一年练就的,打太极,太过刻意的努力,也许会适得其反;懂得张弛有度,顺应自然,才是正道!
练太极,切忌太急!
尽管太极拳动作舒缓,也需要科学练习。老年朋友练太极拳,尤其要注意
动作舒缓也要认真热身准备。
武术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思想、是练气、练胆、练艺的追求过程,也是磨练丰富人生的过程。凡是对太极拳有追求的人,其习练的吃苦精神和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自然会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动力。然而在这种动力的另一方面往往也产生出负面影响。
我们见过很多太极拳爱好者,由于练习中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具体的练习方法,扭伤、挫伤时有发生。有的是姿势方向不正确,一时又没察觉,时间一长,点点滴滴积劳成疾,直到有一天被迫不得已才猛然惊醒。只好边习练边疗伤,其状况还不如一般不练拳的人好。
还有的人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几天不练怕功夫丢失,逮住机会狠练一番,殊不知,几天没练,身体各部位关节,韧带肌腱都处于相对僵硬状态,突然猛烈运动,很容易造成创伤。这一伤又是好几天不能正常练拳充分做好热身运动,使身体各部位肌肉、肌腱、关节、韧带、以及思想意识等都处于充分活动开的状况下再开始打拳。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即就是夏天满身大汗的情况下,也要耐住性子由上到下一一活动开。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由于膝关节多是在弯曲的状态下负载体重,负荷量较大,所以膝关节是最容易受伤。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使膝关节感到灵活顺畅再开始行拳。
待身体各部位完全充分热开感到十分灵活之后,再开始太极拳的练习。有些朋友自以为打拳几年了,稍做三五分钟预备动作就开始行拳,且架势较低,结果往往损伤膝关节。久而久之,造成膝关节劳损。
二是不能过度疲劳,应该养练结合。就像司机开车一样,过度疲劳,超出身体所承受的极限,只能对身体造成损害而无益于长功力。而且还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如果因为工作或其他事感到疲劳,力不从心也不可强求去练。自古以来,拔苗助长的教训在这里也极有道理。
三是心情不好不要练,太极拳的锻炼是为了顺气活血通络,很多资料表明,在精神情绪不好的情况下练拳,也是有害无利。
四是苦练中要发现窍门、掌握窍门。苦练中若不明其理就是蛮练。一组动作做不好,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功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什么都有个窍,窍就是理就是道、是法度、是开锁的钥匙,非他不可,这把钥匙找不到,累死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