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与天赋的素材(关于努力素材)
1. 关于努力素材
偶尔浏览到一个动图,一开始看的时候,只是感觉很有创意,原来还可以这样拍。但瞬间,出于教师的本能,立刻想到有一种现象与这个画面那么的吻合,那就是很多时候,从我们的视角观察学生,他们在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努力学习,稳步前进,而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看起来很刻苦,很用心,但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经常收到家长的咨询,说孩子看起来从早到晚都很用心在学习,学校老师也说孩子上课很认真,可是却始终不见孩子的成绩有提升,这是什么原因呢?
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秉性和天赋,每个家庭都有与众不同的理念和教育环境,同时每个孩子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的能力,也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但是有一点是平时家长甚至老师们容易忽视的,那就是孩子在学习中的真刻苦与假努力的现象!
当然,无论是真刻苦还是假努力,首先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孩子对于学习有追求,有认真的投入精力去学习,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学习的方法和方向,下面拙夫就以孩子平时的表现为例来说明一下,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案例一:学习习惯
甲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凡学习必计划,也就是说根据学习任务的多少和学科难度大小,给自己做出时间计划,哪个学科大概要用多长时间,总共要用多长时间,具体到每个学科还要根据题目数量和难度进一步估计,例如一份练习,五道选择题,五道填空题,两道解答题,分别赋予多少时间等等,这样的学习会让自己对所训练的知识内容和掌握情况有越来越清晰的了解,同时发现自己存在不足的知识点和题型,便于后面查缺补漏和巩固提升,这种学习是注重效率和效果的学习,我们暂且称之为真刻苦。
乙同学也有同样的学习任务,但是不做初步分析,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哪个学科,不管难度大小,不管作业要求,低头就写,哪个学科多少题目用了多少时间不是他关注的,哪些知识点掌握好不好不去关注,只关注最后有没有做完,整个学习期间没有效率意识,甚至很多孩子把所有作业全部摆桌面上,一会儿做数学,一会儿做语文,从表面上看,乙同学一样很努力,但是却忽略了做作业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差事,这样没有目的的学习,我们暂且把它称之为假努力!
案例二: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涉及内容繁多,不再一一列举,我们仅就“课堂笔记”这个角度来对比分析一下。
老师们都会要求同学们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记录学习重难点,便于更好的梳理知识脉络以及后续的复习提升。
甲同学每次都认真的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积极互动、质疑,在完全理解本知识点以后将涉及的知识要点和解答的技能技巧记录下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对于需要精进的内容在课后安排时间作进一步细化。
乙同学则从开始进入课堂学习起,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在黑板上所呈现的内容,不分轻重缓急,统统记录,等到知识点学习结束,记录洋洋洒洒一大篇,但是整个学习过程因为都在集中精力书写笔记,完全没有参与对知识点的分析和理解。
显而易见,以上两位同学都很认真,但是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这就是真刻苦与假努力的鲜明对比!
当然,还有更多的案例可以明显的区分真刻苦与假努力,仅以此为例,拙夫欢迎各位朋友一起探讨交流!
2. 关于努力素材古今中外
先秦奋斗的故事
讳疾忌医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
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3. 关于努力素材的文章
1.屠呦呦多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创制了新的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出一种无色晶体,分子式为青蒿素,并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拯救了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并获得了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R&D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
2.1983年,李万生自告奋勇参军,表现突出,功勋卓著,次年入党。1987年退伍来到吉林长春,借了70元钱。从做码头工人,到攒钱开副食店,再到1992年开公司,李万生不变的节奏就是几十年的辛苦和奋斗。
喝完水,想好了源头,李万生积极回归社会,热心公益。他不仅资助了600多名贫困学生,还帮助了100多名孤独的老人和10名退伍军人.在“全国劳动模范”李万生看来,我希望这个社会越来越好。如果能做好事,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更多人。时间长了,整个社会都会很充实。
3.唐代著名学者陆羽,自幼孤儿,由禅师智奇抚养长大。鲁豫虽然在庙里,但他不想整天念经,喜欢唱歌,读诗,看书。鲁豫坚持下山读书,遭到禅师反对。禅师告诉陆羽,为了给他出难题,更好的教育他,要学会泡茶。
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陆羽遇到了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妇人,她不仅学会了复杂的泡茶技巧,还学到了很多读书做人的道理。当陆羽终于给禅师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下去学习。后来陆羽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弘扬了我们祖国的茶文化!
4. 关于努力素材描写
1.体育竞赛之最绝妙处乃由于它只在手做,不在口说。 --近代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赫尔巴特
2.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国学大师 王国维
3.我的胜利说明,黄皮肤的运动员能够像那些黑人和白人跑得一样快。--奥运冠军,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跨栏一级运动员 刘翔
4.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下去吧,只有活动适量才能保持训练的热情和提高运动的技能。--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 塞涅卡
5.思想在历史运动中有巨大的意义。 --斯大林
6.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朱德
7.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力的重压。--南斯拉夫前领导人 铁托
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
9.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10.对于组织运动的效果来说,预定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个人努力与群体努力的结合程度。 --美国管理学教授 卡斯特
11.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12.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
13.我真的觉得运动很棒,是每个人都该坚持的事!--被称为健身房美魔女,2012年7月中旬在网络爆红 张婷媗
14.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船规律的科学。--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15.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16.体育和运动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和人的乐观情绪,而乐观情绪却是长寿的一项必要条件。--前苏联生物学家 勒柏辛斯卡娅
17.好多人在问我怎么减肥的,其实减肥没有捷径,就是运动加节食,这就是我的秘籍。--中国好声音选手 李代沫
18.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19.奥运会誓言鼓励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遵守规则,发扬体育精神。--奥运誓言
20.我希望羽毛球能像nba一样受欢迎,希望自己能够帮助推广这项运动。 --奥运冠军 林丹
21.我们的运动是反议会制的。--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22.在进餐、睡眠和运动等时间里能宽心无虑,满怀高兴,这是长寿的妙理之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23.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24.散步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
25.只要运动永远存在,时间是一定不会消失的。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
26.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
27.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培根论说文集》
28.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 --马约翰
29.世界上的一切伟大运动都与某种伟大理想有关。 --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30.大脑的力量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18世纪英国诗人 蒲柏
31.对奥林匹克运动会来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宾夕法尼亚主教
32.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意大利艺术家 达·芬奇
33.在灵魂的运动里面,最重要的转轮是决心。--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34.我是国家的运动员,不是想退就能退的,我会服从组织安排。--奥运冠军 郭晶晶
35.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中国近现代着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蔡元培
5. 关于努力素材积累
道尔顿是英国杰出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出身贫寒,生活条件恶劣,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15岁时便离开家乡自谋生路,在给一个学校校长当助理12年里,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写下了“午夜方眠,黎明即起”的座右铭激励自己。
经过艰苦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28岁时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创立了倍比定律和“道尔顿原子学说”,提出了原子量表。他的杰出贡献,被恩格斯的高度赞扬为“近代化学之父”。
6. 关于努力素材人物
少年童第周
效实中学的两个“第一”
童第周慢慢长大了,他的几个哥哥深明大义,将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已经开阔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时心中已有另一番高远的志向,要进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大哥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兴,又为小弟感到担心。小童第周坚决地告诉哥哥们:“我一定能考上效实中学!”小童第周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善良的老母亲经常在半夜时分悄悄起床,隔着窗户静静地注视着儿子房间的烛光……
小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寝室传出了“小童第周不顾学习,经常谈恋爱到深夜”的新闻,引起了关心他的同学和老师的担忧。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第二天,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地辟谣:“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童第周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凡事不要靠推测下结论,更不要用流言去中伤别人,特别是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更不能这样!”陈老师严肃地说,“我亲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灯后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习题。他太辛苦,太勤奋了!他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陈老师最后提高了嗓门,“不错,童第周曾经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但一个人的成绩不能仅仅用一次考试分数来判定。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1924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复旦大学,从此,他开始了追求科学,献身事业的漫漫求索之路……
2、水滴石穿
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岁。
7. 关于努力素材典例
中国运动员励志故事:郭晶晶的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错练跳水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 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便逐渐在她面前铺开。
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曾经沧海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 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出征雅典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出征雅典,心里有底的郭晶晶,求胜心很强。首战便和队友吴敏霞合作,夺取了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
心静夺冠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8. 关于努力素材200字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1.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2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9. 关于努力素材摘抄
生活需要一直在奋斗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奔向自己的目标,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奋斗的路上,永远不停止脚步,希望大家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上一篇:只狼南瓜岛通关(只狼通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