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之战终极单人通关(荆州之战打了多久)
1. 荆州之战打了多久
历史上著名的襄阳战役有三个。
第一个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次战役五个月就结束了,从7月到12月。
第二个是在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
第三个是在明末,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在明末农民起义中,张献忠率起义军智取军事重镇襄阳的奔袭战。明崇祯十三年八月(公元1640年),明督师杨嗣昌率军10万人入川,企图一举围歼张献忠、罗汝才部。张献忠以走致敌,由绵州(今绵阳)挥师南进,十二月克泸州。后绕巴州(今巴中)、达州(今达县)东下,沿途焚毁驿道,切断官军联络。明崇祯十四年初,于开县大败明总兵猛如虎部,继而出川入兴山、房县(今皆属湖北),调动敌人。张献忠获悉杨嗣昌大营所在地襄阳城防空虚后,遂留罗汝才部牵制郧阳巡抚袁继咸部,自率精骑2000人,一昼夜疾驰300里,进抵襄阳城郊。二月初四,农民起义军28骑乔装官军,持截获的杨嗣昌军符令箭入城,当晚于城内纵火。张献忠乘势破城,杀襄王朱翊铭,尽获城中兵器、饷银。杨嗣昌闻变自杀。
2. 荆州之战双方兵力
汉中一带是蜀国重要的军事基地,一直是诸葛亮七出祁山的出发地。诸葛亮时期,汉中长期保持5万人的兵力,诸葛亮逝世后,汉中兵力有所减少,主要被刘禅调往成都。
江州一带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在李严主管江州的时候,江州是蜀国的另一大要地,大概有3万人的兵力,后来李严被调离之后,江州的兵马都被抽调去了汉中和成都一带,江州的兵力此后一直保持在1万人左右。
南中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云贵地区,诸葛亮南征以后,这里得到了治理,但为了强化统治,蜀国在这里还是部署了重兵,一共有2万人。
蜀国核心区域成都一带,大概布置3-5万人的兵力,直接归蜀国皇帝控制,用作对全国各个战区的直接支援。
3. 荆州之战怎么走
答:主要是荆州是三国时代重要的的战略重地,在当时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重地,同时进可攻退可自保!
4. 荆州之战谁赢了
荆州之战经历三个月便宣告结束,除孙权占据的江夏之外,荆州大部地区均为曹操控制。
5. 荆州之战在第几回
赤壁之战后先打荆州和襄阳,然后坐船去打彝陵、南郡,战败吕步后穿过山洞后找马氏兄弟(记得带上伊籍),打完四郡后再找马氏,吕步反叛,吕步死后差不多就可以回新野了,后面就靠你自己了。
6. 荆州之战的结果
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
7. 荆州有什么战役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
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
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
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
8. 荆州之战打了多久了
三国时期经历了60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9. 荆州之战打了多久结束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爆发于221年(蜀汉章武元年),结束于222年(蜀汉章武二年),是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历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爆发于221年(蜀汉章武元年),结束于222年(蜀汉章武二年),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10. 荆州攻伐战
可以根据秦朝统一的路线来参考。秦国是以今天陕西甘肃山西等局部为发家基地,因为地理位置差,在战国初期被赵魏两国虐出了翔!后来通过全民军功政策自身发掘人力潜力。逐渐向西占领了扩大了部分领土,最大的战略成功就是拿下了四川也就是当时的蜀国,获得了成都平原这个产粮基地,从此拉开了统一的序幕。曹操在统一长江以北后,肯定会跟身边谋士参考历史经验进行战略规划的。特别是在东线长期跟吴国对峙,多次重大战役双方都毫无进展的情况下,必定会制定可行的统一计划。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那就是守住原来马超腾韩遂的雍州地盘,东边守住寿春,中部压制襄阳地区。西边全力攻击汉中。所以这个可行的统一计划在当时的三国鼎立的情况下,三国的顶级谋士都是心知肚明的。蜀国的诸葛亮以攻代守,只出汉中掠夺绝对不做无谓决战损失有生力量。东边修好东吴减轻压力,防止两头压力太大。东吴在鲁肃死后,两任大都督都是战将愣头青,拿了荆州这个烫手山芋。在孙权逍遥津失败后,东吴集团认识到就算拿了荆州东吴集团的实力也没可能独自统一。随后跟蜀国重新默认友好关系。配合诸葛北伐,减轻蜀国防守压力。所以这段时期三国都是拉锯战,真正的三角形关系真稳定。诸葛亮死后,蒋碗费祎也比较好的完成了蜀国的防守策略,但仅仅是被动防守,没有给魏国压力。给魏国从此能经营好雍州地盘,国力更为上升。随着姜维这废物的上台,败光了蜀国最后的家当。蜀国灭亡了。然后晋国大将王瀊顺长江而下。东吴最后的荣光陆抗此时已经扑街。东吴再无可回天之人。从此三国归晋。后来的无数统一历史都基本遵循了这个统一轨迹。取蜀沿江而下定江南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