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战争天赋(德军的战斗意志)
1. 德军的战斗意志
音译 没有实际含义,德文德国是Deutschland 发音接近德意志
2. 德军战斗意志美国陆战队
早在16世纪,英国人就懂得了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英国政治家 沃特•雷利爵士就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为了控制海洋,英国于 1546年正式成立了海军,组成了一个“核心舰队”。
凭借这支“核心 舰队”,以及先进的技术、战术和水手们高超的航海技能,英国人打 败了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由此英国人悟出: 赢得海洋,就可赢得世界。在克伦威尔执掌新政时,便大力扶植英国 舰队,主张建立了一支“常设海军”,并击败了另一支当时的海上强 国——荷兰海军,逐步走上了世界海上霸主地位。
也正是在这一时 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酝酿而生。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前身是一支海军步兵团,也就是为世人所 知的“海军大臣团”,它正式成立于1664年,但直到1755年4月26 日,这支海军陆战团才正式以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名义开始运作。
这期间, 即1685年“海军大臣团”曾被易名为“丹麦乔治王子团”。1688年革 命以后,因受到天主教徒的渗透,被认为是忠于前王的军队,这个团 被解散。但几乎没过多久,因为战争的需要,人们又意识到了陆战队 的重要性,所以开始招募兵员,组成了更多的陆战团。
然而战争一结束, 这些陆战团再次被解散。 此后这种无海军陆战队的状态一直延续到英 国皇家海军再次组建了海军陆战队为止。当时这些海军陆战队员都是 征募来的士兵,他们都要向王室宣誓“永远效忠”,所以被认为要比 没有向王室宣过誓的水兵忠实可靠。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成立之初,是舰长所能使用的、经过训练的 唯一的一支步兵队伍。 这些配属在舰上的陆战队小分队也是舰长唯一 信得过的、能真正贯彻其意志的部队,不管是阅兵还是站岗放哨,他 们也都是舰长手中的“王牌”。
在登陆作战或登船作战中,这些两栖 精英更是能征善战,他们或是挥舞刺刀与敌人进行肉搏,或是为己方 提供火力支援。在舰上时,陆战队员们也总是随身携带武器,他们还 常常充当舰上的神枪手,伏击敌舰上的军官。
但据有关资料记载,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成立之初,陆战队员配 备的作战装备,是滑膛枪和刺刀,而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水兵们配 备的却是短刀和手枪,装备要比陆战队员们好得多。
后来随着英国资 本生义经济的发展,海军舰船装备的火炮实际射程有了大幅提高,使 老式枪弹射程无法超越。 因而使陆战队员们以往所起的神枪手作用消 失了。过去舰上陆战队打击的目标,是那些站在甲板上的军官,现在 这些目标不仅太远够不着,就算在陆战队的射程之内,目标们也可躲 到有装甲的地方。
所以,陆战队员在舰上的作战任务也变成了以提供 舰炮火力为主。
18世纪时,随着英国殖民地的不断扩大,维持殖民地的治安也成 了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重要任务。 尤其是到19世纪末,英国维持殖 民地治安的陆战小分队已遍布全球。
只要哪里出现了反抗或入侵事件, 首先会由当地的警察去对付,但一旦需要增援的话,首批增援部队几 乎都是由水兵和陆战队员组成的特混小分队。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帝国的统治主要是由其海军力量来维持 的。
因此在殖民地及英国国内出现叛乱或战争时,水兵们和陆战队员 常被作为应急部队派往事发地,充当步兵使用。在海战和陆战战术都 还不复杂的情况下,这种派遣特别小分队的做法很有效。
但从19世纪 80年代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海军装备的操控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 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去操作它。 所以过去那种舰上主要部 门的水兵,随同陆战队一起进行登陆作战的做法也就不再可行了。
3. 德军战斗意志很差?
首先是丧失了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德国足球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其钢铁般的战斗意志,1982年、1986年两届世界杯,德国队都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凭借坚强的意志力逆转法国队闯进决赛。2002年更死在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凭借强大的意志夺得亚军。但是这几年来,德国队这种钢铁意志荡然无存,以前常翻盘对手,现在却屡屡被对手翻盘,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次是德国队缺乏核心球员。曾几何时,德国队不仅球员意志坚定,技术出众,更有明星球员担当核心,贝肯鲍尔、鲁梅尼格、马特乌斯先后获得世界足球先生和金球奖,这些顶级球员都是德国队异军突起、长盛不衰的重要保障。但是近30年来,德国队竟然没有一名球员获得世界足球先生和金球奖,顶尖球员严重缺乏。本届世界杯仅仅以穆勒、诺伊尔两名老将为核心,这两名球员在世界足坛的实力远称不上超级球星,这足以证明德国足球的衰落。
4. 德军战斗意志堪比美国陆战队
1:《我们的父辈》
一部由德国拍摄的二战德剧,从德国人的视角看待二战,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加入战争,但最后都是悲惨的命运,里面除了战争,还展示出在战争和灾难下的人性。
2:《杀戮一代》
一部讲述伊拉克战争的美剧,里面一名记者,跟随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同前往伊拉克战场,记录美国大兵战斗的故事,这部片子比较老,在2003年播出,但有好多知名演员出演军人。
5. 德军的战斗意志是什么
苏联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精神。
苏联精神1、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1960年10月24日,赫鲁晓夫在美国访问,出发前,他下了死命令,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在25日之前发射成功R-16洲际弹道导弹,这样赫鲁晓夫在美国谈笑风生的时候,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成功的消息会占领各国新闻显眼的位置,可以从侧面证明苏联的体制比美国优越。
苏联精神2、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德国侵略苏联,苏联的武器装备和人员训练远不如德军,但是为了保护国家苏联人不怕不怕牺牲,勇做排头兵,第一个冲向德军阵营,德军为此胆寒,没有了战斗意志的德军节节败退,最后柏林被攻克,希特勒彻底失败。如果苏联没有这种精神,那么想要战胜德国法西斯,恐怕要晚好几个月,甚至晚几年。
6. 德军的战斗意志在哪
我认为是意志主义。
意志主义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德、法、英和北欧等国。
主要代表是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和悲观主义迎合德国资产阶级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悲观、懊恼情绪,为意志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调;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德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强暴、坚忍、狂妄的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 德军的战斗意志如果和日本一样
“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师。其作战之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这支部队在“二战”以后很少被人提及。一个德国朋友提示我,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述是存在的,只是人们不愿意旧话重提,原因很简单:让未成年人去为一个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去送死,这是民族的耻辱。所以,德国人宁愿让这段曾经轰动一时的战争史实逐渐淡出后人的视线,变得鲜为人知。
越是这样,我挖掘这段历史的愿望就越强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这段历史的轮廓在我面前逐渐变得清晰和生动起来。
1944年6月7日,是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第二天。刚刚踏上法国土地的加拿大第27坦克团担任了扩大登陆桥头堡的任务,从诺曼底海岸向卡恩(Caen)地区北部推进,目标是攻击并占领小城查尔堡(Cherbourg)。此刻,已经登陆的美、英部队正陷入与德军的激战,和他们相比,这支加拿大部队的推进异常顺利。卡恩地区的丘陵地带绿草如茵,优雅宁静,由于制空权已经完全掌握在美、英空军手中,这里的天空上已不可能出现一架德国战机。4年前,德国的铁甲军团曾在这里把溃败奔逃的30万英、法联军像赶羊一样地一直驱赶到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迫使他们逃往孤悬海外的英伦三岛。而如今,经过长期战争消耗的德国人在东西两线强敌的夹击下已经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威风。对于第27坦克团的那些从未踏入欧洲大陆的加拿大军人来说,眼下的行军似乎更像是一次和平环境下的出游,他们没有预料死神的到来会如此突然和迅猛。
如从天而降,道路侧翼的山坡上忽然显现出一群德国IV型坦克, 7.5厘米口径的坦克炮将密集的炮火猛砸过来,不待加拿大坦克团从突然打击中完全清醒,黑压压的德国步兵群就冲了上来。从他们的精良装备和奋不顾身的凶猛态势看,加拿大人以为遇见了党卫军的老牌主力师。昨日,第27坦克团在登陆后只和德军716步兵师有过短暂交手,并占据了上风。但今天的这只部队好像完全不同于716师。他们拼死冲锋,前赴后继,好像每一个人都和对面的加拿大士兵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第27坦克团抵挡不住如此猛烈和凶悍的攻击,撤退很快变成了溃败。在德军3个装甲营的50辆坦克和一个步兵师的攻击下,28辆加拿大舍曼坦克被击毁,245个军人在他们参加欧洲这场战争的第二天就丧命异国,而德军方面仅有两辆坦克被击毁,4辆受损。
这一仗,打乱了盟军在诺曼底半岛扩大桥头阵地的整体部署,蒙哥马利决定放弃对查尔堡的进攻,直接将进攻矛头指向卡恩。此时他才从情报中了解到,将这群加拿大汉子痛打了一顿的竟然是一群德国大孩子,这就是党卫军第12装甲师,正式名称叫“希特勒少年师”,别名叫“婴儿师”。在德军系列中,他们服装上的标志是一支奶瓶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刚结束,党卫军征兵局局长贝格和帝国青年局协商,要成立一支由1926年出生的自愿者组成的精锐部队。也就是说,只要在1943年内达到17岁者即可。此前德国征召兵源的最低年龄限是18岁。战争打到现在,生产战争物资的任务落在了后方的妇女和老人身上,而在兵力补充方面,如果不降低法定的征兵最低年龄,德国就没有了后续兵源,于是16到17岁之间的“孩子兵”披挂上阵了。相应地,加入党卫军的身高条件也为之放宽,由原来规定的1.78米下降为1.70米。帝国青年局局长阿克斯曼明确表示:“不需要家长的认可。”
这一年,党卫军共征召了35 000名这样的小兵,其中大部分人被运送到比利时完成了少年师的建制。因为这些小兵尚未成年,需要按照从事重体力工作的兵种的标准供应营养,他们每人每周要保证能喝到3.5公升的鲜牛奶,“婴儿师”由此得名。此外,发给成年军人的香烟和烟叶,在孩子兵这里变成了糖果和巧克力,这个规定一直执行到1944年3月16日,以后孩子兵们就可以抽烟了
1943年7月,希姆莱在向希特勒汇报孩子兵的训练和作战情况时说:“少年师比成年的军人更狂热和忠诚,是出色的作战师。”希特勒听后异常兴奋地说:“少年军人能和成年军人一样作战,敌人要舔自己的伤口了。”
在训练少年师的时候,党卫军总结了“一战”时因为德国军人缺乏“世界眼光”而导致作战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因此每周提出一个政治题目让小兵们学习讨论,“德国需要生存空间”的理论就是学习任务之一。
“英雄梦”加上日益增长的纳粹狂热使这只部队的求战情绪极为高涨。1944年4月,少年师终于被投入使用,被部署到法国北部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盟军登陆。当时少年师的兵力达2万人,配备有177辆坦克、700挺机枪、70门迫击炮、37门野战炮、33门高射炮。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那天师长维特率领全师宣誓“尽心竭力参加即将到来的决定性战役”。伏击加拿大第27坦克团的战斗正是少年师参战后的第一仗。
初战刚刚告捷,灾难性的打击便迅速到来。强大的盟军对党卫军第12装甲师进行了异常猛烈的报复。参战10天后,部队伤亡已经极为惨重,半数以上的连、排长阵亡。全师4 000人战死,8 000人负伤和失踪,一个侦察连的大部被碾毙于英军坦克的履带下,师长维特被一发炮弹炸得肢体分裂,由麦尔继任师长。
战斗打到8月15日时,两月前曾拥兵2万的少年师只剩下了最后的500人,但仍然在拼死抵抗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面对这样的军队不由感叹道:“一群野蛮的杂种,但是真正的士兵。和他们相比,我们成了纯粹的业余军人了。”
8月21日,盟军胜利结束了对西线德军的一次包围战,共计有1万德军战死,5万被俘。组建仅一年,参战刚刚3个月的少年师在此役中全军覆没。师长麦尔侥幸突围逃脱。半个月后,他在比利时境内的一个乡村农舍中被主人发现。他藏身的地方极不光彩:是在这个农民的鸡圈里。被俘虏后,他曾被加拿大的军事法庭宣判死刑,但后来又被赦免,1954年被释放回到德国。
战后,麦尔曾这样回忆他刚刚接任师长时的心情:“疲惫的士兵看着我。伤员们在凄惨地嚎叫。这些年轻人如何还能产生力量来经受住这种倾泄钢铁般的残酷战斗?他们还没有学会生活,却已经理解了死亡。坦克的履带结束了很多年轻的生命。我泪流满面,我开始憎恨战争。”
“婴儿师”的覆灭震惊世界。纳粹德国从此再没有把未成年人成建制地编入党卫军系列。不过,纳粹当局更多着眼的还是军事部署的合理性,他们认为孩子兵还是难以承担主力部队的重任。
事实上,战争越接近尾声,被卷入战斗的孩子就越多。1945年3月,帝国青年局的局长阿克斯曼酝酿过一个计划,准备组织数千12岁到16岁之间的孩子去支援在奥得河一线阻击苏军的德军。在这项工作的准备过程中,阿克斯曼发现:这些孩子虽然缺乏作战经验,但参战热情远远高于成年人,很多人甚至庆幸自己终于能够和大人们一样上前线作战了。于是阿克斯曼向正在柏林以东指挥一个装甲军团作战的魏德林将军提出建议,希望魏德林把这些孩子放在明契贝尔格去阻击苏军的坦克。魏德林将军大怒道:“您不能让这些孩子为一场必输无疑的战斗去送死!”阿克斯曼无奈收回了成命。
在“婴儿师”覆灭8个月后,一场悲剧在柏林重演。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苏军的坦克部队在柏林的蒂尔花园区遭遇到400多希特勒青年团(Hitlerjungend)队员的阻击。苏军元帅朱可夫试图用不流血的办法解除这些孩子的武装,但没有成功,因为这些孩子们向一切试图靠近他们的敌人猛烈开火。最后,苏军的坦克群开火了……战后,朱可夫在说到此事时语气沉重:“谁会把孩子推向必死无疑的境地?只有疯子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