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玉有什么属性(孔子形容玉)
1. 孔子形容玉
比喻玉石的词语有
金声玉振
【jīn shēng yù zhèn】
释义
金:指钟。玉:指磬。原指孔子是诸圣人中集大成者,譬如奏乐,开头以金钟发声,末尾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后比喻人有学问,或声誉广为传播。
琼浆玉液
【qióng jiāng yù yè】
释义
琼:美玉。指美酒或甘甜的饮汁。也作“玉液琼浆”。
冰壶玉尺
【bīng hú yù chǐ】
释义
冰壶:盛冰的白玉壶。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德高尚、纯洁。
飞珠溅玉
【fēi zhū jiàn yù】
释义
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蟒袍玉带
【mǎng páo yù dài】
释义
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怜香惜玉
【lián xiāng xī yù】
释义
怜:疼爱。惜:爱惜。香、玉:比喻美好的女子。比喻男子对女子十分爱怜温存。也作“惜玉怜香”。
2. 孔子谈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经历了从石头到美玉的转变,这个过程包含着从“惟玉通神”到“以德比玉”的文化价值观的转变。
从最初的体现天与人的关系转化到到后来表示人与人的“礼”和“德”的关系,玉具有一种文化符号意义。
费孝通先生写道:“这些美的石头——美玉,从普通的石器发展为玉器之后,这些器物本身就不再是普通的工具了,它被注入了更高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3. 孔子说玉的话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①,知也;廉②而不刿③,义也;垂之如队④,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⑤,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⑥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礼记·聘义》)
译文
孔子说:从前君子用玉比喻美德。玉温润而有光泽,象征仁;质地细密而坚实,象征智;有棱角而不伤人,象征意义;悬垂则下坠,象征礼;敲打它,声音清脆悠扬,然后戛然而止,象征乐;玉的瑕疵不掩藏玉的光彩,玉的光彩也不掩盖玉的瑕疵,象征忠;色泽晶莹透明,光彩外发上下通达,象征信;气如长虹,无所不覆,象征天;蕴藏于地下,神采却展现于山川,象征地;朝聘用玉制的圭璋做凭信,象征德。
4. 孔子玉文化
一般认为“、”在中间,意在突出孔子不上不下的中庸之道。
金声玉振坊石刻,进孔庙的起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三间四柱式石坊,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4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但是奇怪的是“金声玉振”之“玉”字的一“、”却居中放在中间一横处(右)。有人说,一“、”在中间,意在突出孔子不上不下的中庸之道;还有人说表示声音适度、最好听。
5. 孔子怎么形容玉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欤?”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则诎然,乐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孔子家语·问玉第三十六》
6. 孔子形容玉石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精益求精)、(学识渊博)、(至圣先师)
1、学富五车 [拼音] xué fù wǔ chē
[释义]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例句]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
2、满腹经纶 [拼音] mǎn fù jīng lún
[释义]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例句]一旦这道菜被学校提供,学生将满腹经纶并拥有用灿烂的未来。
3、精益求精 [拼音] jīng yì qiú jīng
[释义]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例句]我们虽然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精益求精。
4、学识渊博 [拼音] xué shí yuān bó
[释义]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王教授在工程力学界是~的一流专家。
[例句]周律师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一定能胜任这件案子的辩护工作。
5、至圣先师 [拼音] zhì shèng xiān shī
[释义]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出处]《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例句]从而孔子被尊崇为神化的至圣先师。
7. 孔子把玉的特性概括为
舞剧《孔子》由“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构成。剧情从参政进谏,周游列国,危困绝粮,弦歌幽兰,晚年归鲁,修改《诗经》,撰写《春秋》,制礼作乐等情节,展示了在艺术上提出“尽善尽美”最高理想的孔子一生。
剧情选取了孔子周游列国的生命历程,这是一次不断碰壁的旅程,一次无法完成梦想的不归途,一次求而不得的坎坷路。
如果说舞者是一部舞剧的灵魂,那么音乐就是这灵魂的宿主。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那么将中国古典元素甚至是诗词融入歌曲一定是非常难的。但是舞剧《孔子》却将这些元素统统融入到了音乐中,完美的呈现了剧目特有的古典韵味。
乱世,国君昏庸,沉溺女色,问政孔子,却又形同虚设;臣奸佞独断,勾心斗角,阴谋丛生;孔子进谏,推行礼制仁政,却无力回天 宫廷的争斗终于牵连孔子,孔子被迫奔亡:在危困绝粮的风雪之中,孔子仿佛见到了理想的大同世界……战争频仍,难民流离失所,桃花源一般的杏林变成了战场。黑暗中,归途里,幽兰操不再是自伤自怜的琴歌,而是任重道远的颂唱;看似归途,大“道”仍在路上……
《幽兰操》是舞剧《孔子》的主题曲,是剧中孔子伤神、思考、以及结尾出场时的背景乐。《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是孔子所做之曲,其中“操”就是指琴曲名。
丝竹清脆:《玉人》
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对玉情有独钟,我国古人总对玉怀有别样的情感,因此玉总被“人格化”。儒家以玉比作君子,玉是一种精神,一种德行的象征。
《玉人舞》所描述的故事是:妃向王引荐孔子实施新政,但是被奸臣谋反推翻,妃受到牵连被赐死,而孔子则被迫逃亡。在困境中,孔子不屈服不认输,《玉人舞》中舞者化身为玉,翩翩起舞,赞颂孔子的高尚品格。
《玉人舞》
《玉人舞》的音乐丝竹清脆,萦绕耳畔。舞剧《孔子》的音乐总监张渠在谈到这段音乐事记忆犹新:“不是所有声音都可以通过人工雕琢。为了在音乐中表现出‘玉’的特点,我们专门找来了玉器,打磨、碰撞、碎裂,最后把这些声音录制并融入到音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