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把竹石什么属性(他曾把竹石什么属性列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1. 他曾把竹石什么属性列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孔子曾把足兵、足食、足信列为国家政治生活三要素。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2. 竹石实际上是写什么
《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体会到了诗人 :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坚定顽强的情感。
3. 竹石中的竹
郑板桥的《竹石》一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追求清廉正直,不为浊世之风污染的高尚情操。
这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传达出了岩竹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诗中作者通过对竹子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竹石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作者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4. 竹石是谁做的诗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咏竹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诗中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取境在破岩中生长的竹子,借用竹子来展现它坚韧不屈,不畏艰难的顽强品质。而这种美好的品质,倘若联系诗人的性格便能明白,是为诗人所钦佩的。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
5. 竹石被称为什么之一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作者:郑燮,即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竹石,其实可以理解为石中之竹,诗中传达的坚韧,也就是诗人品质人格的体现。这首诗很容易读懂,释义是多余的,好好体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