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需要有天赋吗(还要学古诗)
1. 还要学古诗
我个人比较喜欢以下三句: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因为,这既体现了知行合一,学用相成,注重实践,勇于砥砺的道理,也要求和激励人要做到坚韧持恒,锐意奋进。始终给人以进取力量,不懈上进之志。坚持就是胜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就会有回报。
2. 学古诗有什么好处
1、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背诵古诗,能把文字运用的更灵活,简单一个字可以代表很多深意。无论是对于口语的表达还是作文的写作,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2、学习历史不同时期的诗词,都是当时时代的反映。甚至很多年代的大事件也会在诗词中体现。如果孩子能够熟练掌握古诗词,那么对于历史事件和年代也会有很清楚的了解,甚至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也是帮助很大。
3、诵读优秀古诗文,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优秀古诗文往往都含有深刻的寓意,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为我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为古老的中华文明增添了无数璀璨的色彩。
3. 学古诗有什么用又不能挣钱
在我国诗歌无法变现,因为国民鉴赏能力很低,没有市场。而且诗歌这种题材本身就是很有争议的,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众口难调。另外诗歌字数太少,版面不够排。连小说的变现能力都已经越来越弱了,诗歌99%不能赚钱了。所以出版社基本不会收诗歌散文的书稿。公众号更不可能,他们不会放弃追求阅读率的机会,抛弃热点,宣扬大家静下心来读诗?这样做的后果只有掉粉,不可能提升国民鉴赏水平。
4. 学古诗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习古诗的意义:
第一,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
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
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
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第四,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
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古诗文的好处1学习古诗文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学诗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能够终生收益无穷。2古文的名篇佳作,不仅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而且作为文学艺术范本,可以教会一代学子写文赋诗,提高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能力。3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以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运用出来。4背诵古诗文不仅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
要继承温柔敦厚、乐儿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5学习古诗文,尤其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优秀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学习古诗文的作用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正高中语文学科中,古诗文占很大的比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古诗文教学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学古诗没用
为什么很多人对国学不感兴趣?这个问题细说起来有点庞大了,大概要长篇大论,所以只能简单地说说。
这里首先必须弄清国学二字的本来意义是什么。拙以为我们现在常说的国学二字是被误导了,被绑架了强奸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一说国学居然会想到的就是《弟子规》、《女儿经》之类的东西,其实国学岂会如此肤浅低俗?或者有点基础文化的人就以为国学等于儒家和儒教……其实所谓国学,是非常浩瀚辉煌的,任何单一的理解都是以偏概全,成为误解。
真正的国学,概括地说,应该是中华几千年来的诸子百家,是有重要意义有深远影响的诸子百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真正称为“子”和“家”的,你有权有钱能写几个字背几句书,也不一定就有资格成为“子”称为“家”了,很多奸臣奸相滥文人荒唐君王,也常常能说会道,写文章,但是他们绝对不是什么子和家。所谓诸子百家,是成体系,被公认,有好德性的。墨家农家阴阳家等等都算是,而欺世盗名者绝对不是。
诸子百家,一定是理论滔滔不绝,也一定能实用的,如果只不过能玩空谈,那肯定也只能最终被抛弃。比如“兵法十三篇”,你不能只是写写游戏,你还要必须能指导打仗,克敌制胜,否则就是一张废纸,一堆破竹简,屁用没有。诸葛亮最后为什么要斩了马谡?因为纸上谈兵误大事!
说到国学,不免想到读大学和考研。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读书考研,完全不能实用,考研了读毕业了并不能混到饭吃,找好的工作,提高待遇,你看还有谁会去疯疯癫癫地考研!人,没几个真的会傻得那么可爱。
任何东西,最怕误导误会误解。比如孔子,他原本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那年头,当老师必须近乎于全才才行,就跟我们知道的武林一样,你没真本事却去收徒弟开武馆,马上就会有人来搅场子,把你打趴下。孔子做老师,那是文武双全的,很多科目都必须教,不仅仅是背几句书,骑马,驾车,射箭,格斗,都要教的,所以孔子也是精通武功的,事实上,没有好武功,周游列国也走不了几步,遇上盗贼,就可能要了你的命。所以你读过《论语》就知道,孔子还要教学生“六艺”,他那碗饭也没那么容易吃。只是后来慢慢的孔子就在人们印象中成了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东西,这是误解,孔子的失败是他的政治追求,这是后话,他后来成为圣人也是歪打正着,阴差阳错。
国学一旦被误解,就会南辕北辙,离题万里。比如老子和道家,好多人一说起老子与道家,就说叫“无为”,是消极,属于“不入世”,是不可取。其实,这是典型的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或者是故意胡说八道。你如果把老子的那五千多字原文认真地读读,你就知道了老子的原话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只是前提,无所不为,无所不能才是最后的落脚点。老子的话里还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器晚成!老子所看重的是“成大事”,不是小打小闹微不足道的沾沾自喜,他所追求的是最高的境界。
断章取义,曲解误会的严重后果是,错把黄金当砂子,珍珠不如玉米粒。这是无比的悲哀。
国学,我们也要知道它的本来面目和意义,它不是虚无缥缈,不是装点门面,不是肤浅的嘴上卖弄。正确的研习国学,厚积薄发,那是价值无量的,不仅仅是理论的精神方面的,更是物质的。完全脱离物质的精神,那是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