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甲套装怎么获得(机械化装甲)
1. 机械化装甲
机械化与摩托化差距很大,机械化具备全员驾驶制式配置的作战车辆进行机动作战能力,摩托化只是摩托化开进。
1、乘载工具。摩托化步兵主要乘坐汽车、摩托车;而机械化步兵主要乘坐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
2、运动方式不同。摩托化步兵是利用瘳托车等运行作战
3.机械化利坦克协装甲车运行作战
2. 机械 装甲
元气骑士想要刷机甲首先打开机械台,然后同时按住两个朝右的三角形,松手以后点击右下角的选择机甲,于是就完成了永久机甲的获取。
3. 机械化装甲部队
毕业分配到部队或研究所或留校教学,看个人的表现了,反正就是很好的,主要大多是机密,无法得知。
军队院校毕业学员实行计划分配、按需补充、面向基层、专业对口、合理使用的原则。各类毕业学员必须按照专业和培养目标进行分配。培养院校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适当选留适合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毕业生。毕业学员除培养目标为机关业务的以外,不直接分配到机关工作。入学手续不全以及在军事、政治、身体、学业方面不符合培养目标的学员,不得予以定职定级,不得向部队分配,接收单位不得下达干部任职命令。先是见习,见习期满才定职。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起点,培养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学员,培训军地双向选择生和外军留学生。主要为全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军官和具有军事指挥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军官。培训模式分为4年制工程本科和5年制双学士本科两大类。学院现设本科招生专业9个,硕士点15个,博士点3个,是全军极少数可以在工学、理学、管理学、军事学和哲学5个学科门类授予硕士学位的院校。
军校毕业本科中尉,专科少尉,研究生上尉。不过普通高考不招专科生。学员在校期间享受供给制待遇,每月给240元津贴(女生多40),每年加30元。男学员不发伙食费,伙食费直接给食堂,一起吃大锅饭,女学员按每天15元按月将伙食费打到卡里,和研究生一起在单独食堂吃饭。在校期间不收任何费用,毕业授军衔,为了减轻部队负担,按照就近(离家距离)原则分配工作,这和士兵并不一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是两个军事院校,要么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指挥学院这个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在军事行业里简称“装工院”,在北京,主要负责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管理、基层技术干部的培养;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在军事行业里简称“装指院”,在石家庄市元氏县,原来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学院的装甲兵指挥系,负责全军坦克装甲部队的基层指挥,管理干部的培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组建后,依照相关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并入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4. 机械化装甲掷弹兵
按照二战前古德里安的设想,理想的装甲师应该下辖一个装甲旅,每旅辖2个坦克团(装甲团),每团辖2个坦克营(装甲营),每营辖4个坦克连,其中3个轻型坦克连(配备3号坦克),1个中型坦克连(配备4号坦克)。每连编制坦克为21辆,这样德国装甲师一共编制有336辆坦克(按西顿的说法是330辆坦克)。
后来由于坦克数量不足,德国装甲师的每营从4个坦克连缩减为3个坦克连,分别为2个轻型坦克连和1个中型坦克连。但是实际上截至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时, 3号和4号坦克产量分别仅为98辆和211辆,根本不够编制中的装备,因此德国装甲师的坦克多为1号和2号轻型坦克顶替。 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时,德国装甲师的实际编制更为复杂,正规装甲师为4个坦克营,3sth装甲师的编制除了4个坦克营外还配备了一个装甲教导营,共计391辆坦克,而新成立的10sth装甲师和临时组成的“肯普夫”装甲师仅有2个坦克营。 德国在1939年除了6个装甲师外还有4个轻装甲师,按编制应该配备1个坦克营,但是实际上,1sth轻装甲师的坦克营为3个,2sth轻装甲师的坦克营为2个。 1940年闪击西欧时,德国的装甲师共有10个,10sth装甲师和“肯普夫”装甲师合并。4个轻装甲师改编为6、7、8、9sth装甲师。
这时的装甲师理论编制均为2团4营编制,但是6、7、8sth装甲师仅配备3个坦克营,而9sth装甲师仅有2个坦克营。 1941年进攻苏联时,德国装甲师的数量扩充为21个,撤消了装甲旅编制,原有装甲师各自抽出1个坦克团组成新的装甲师,新成立了11-20装甲师,同时成立5sth轻装甲师,后改为21sth装甲师。
按编制来说有2团制和3团制装甲师,分别配备150-200辆坦克(按苏联二战史的说法是分别配备135辆和2 0 9辆坦克),但是实际情况极为混乱,分别有3营4连制(共12个坦克连),3营3连制(9个坦克连),2营4连制(8个坦克连),2营3连制(6个坦克连)等不同编制。
1942年德国的装甲师进一步增加为27个,同时试图制定一个统一编制,那就是1942年坦克团编制,配有2个坦克营,共有坦克162辆,但是实际编制情况任然极为混乱,仍然无法统一。 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德国共有28个装甲师和16个装甲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1943年9月德国再次试图统一编制,制定了1943型装甲师编制,编制中有1个坦克团,辖2个坦克营,1营编制有新型黑豹坦克,2营编制有4号坦克,每营辖4连,每连22辆坦克,营部和团部各有8辆坦克,每营96辆,每团200辆坦克,(按西顿的说法为190辆,利德尔哈特的说法为180辆坦克)。
这其中国防军GD,党卫军近卫、帝国、骷髅装甲师(名称为装甲步兵师实际上是装甲师)的编制特殊,除了坦克团外每师还编制有1个虎式坦克连。装甲步兵师有原有的摩托化步兵师(机械化步兵师)改变而来,按编制每师应该配备1个坦克营,但实际上除了党卫军部队外通常缺编,有的用1个突击炮营代替。
1944年8月,德国制定了1944年型装甲师编制。与1943年装甲师编制相比,增加了高射炮兵,反坦克歼击炮兵等支援兵种,减少了后勤维修、运输兵种。坦克团编制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还是2个坦克营,每营4连,分别配备黑豹和4号坦克,但是每连数量被削减,从22辆减少到17辆,每营编制数为76辆,每团为160辆坦克(按西顿的说法为165辆坦克)。 1945年3月,德国制定了1945年型装甲师/装甲步兵师编制,由于战争不断失败,坦克损失惨重,这份编制表大大缩减了装甲师编制中的坦克数量。虽然坦克团名义上仍然存在,但是仅有1营装备坦克,2营实际为配备了装甲输送车的装甲步兵(装甲掷弹兵),由原步兵1营改变而来,这样实际上德国装甲师仅装备1个坦克营。而且装备坦克的1营虽然仍为4个连,分别为2个黑豹连和2个4号坦克坦克,但是每连坦克消减为10辆。虽然该装甲师编制表中,还配备1个坦克歼击营(共有3个连,2个连配备4号坦克歼击车,1个连配备自行半履带反坦克炮),配备4号坦克歼击车22辆,自行半履带反坦克炮9辆。但是1945型装甲师总共只有40辆坦克,算上坦克歼击车也只有62辆(按西顿的说法为54辆坦克)。
5. 机械化装甲师编制
步兵营的重型连(机枪-迫击炮连)辖3门81毫米迫击炮,1942年后有部分部队换装3门120毫米迫击炮,机械化步兵营加装28毫米反坦克炮。
步兵团辖一个步兵炮连(6门75毫米步兵炮和2门150毫米重型步兵炮)和一个反坦克炮连(12门37/50毫米反坦克炮)。机械化步兵团的步兵炮连装备一样的8门炮,但却是自行火炮。
步兵师辖一个炮兵团和一个反坦克炮兵营。其炮兵团由4个炮兵营组成,每营18门炮,1939年有2个营的75毫米野炮,1个营的105毫米榴弹炮,一个营的150毫米榴弹炮。
反坦克炮兵营辖3个连,装备37/50毫米反坦克炮36门。入侵苏联后,开始有计划的增强火力,即炮兵团逐渐淘汰了75毫米野炮,改为2个营的105毫米榴弹炮和2个营的150毫米榴弹炮,反坦克炮兵营改为18门75毫米反坦克炮。
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的炮兵团与步兵师的炮兵团基本一致。部分师装备有一个火箭炮营(18-30门6/10管火箭发射器)。
步兵军也辖一个炮兵团装备2个105毫米加农炮营和2个150毫米加农炮营,也是72门。
独立炮兵编制
德军集团军和集团军群编有炮兵旅,由2-3个团组成,这些团辖3个营,装备150毫米加农炮或210毫米榴弹炮。全旅火炮108-162门。战争后期出现过炮兵师,编制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