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儿童天赋(蒙台梭利培养的十二个能力)
1. 蒙台梭利培养的十二个能力
1.必须懂得蒙台梭利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
2.必须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教具,因为儿童是借助教具操作得到体能和智力的发展,而教具的介绍必须依靠教师,适当的提示,示范使用的方法,观察儿童的反映和需要。
3.具有为儿童设计适合其成长环境的综合素质,老师为孩子提供环境,对孩子专注的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观察分析研究儿童的能力,尽心环境的保护,蒙氏要求教具有损坏的马上更换,教具上不能有灰尘,经常保护,老师有设计环境的能力素质。
4.参与和引导。在孩子还没能达到专心操作教具时,教师要参与进去,老师要激发、诱导孩子,激发孩子的活力,所以要参与进去。
5.尊重与服务。尊重孩子的专注力。蒙氏认为孩子在专注工作时,不能干预他,他这种专注力是很弱的,很容易消灭,所以他要求老师认识到,孩子的专注力就象泡沫一样,一碰就消灭。所以要求老师不能赞赏他,干扰他,在他困难的时候,服务于他。先观察孩子,孩子需要时,老师就给予帮助,以爱为出发点,付出爱,蒙把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比喻为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我们常用一种正面的夸奖孩子的方法,但蒙氏教育认为不是正面的夸奖而应该用分享的态度。如果他做错了,老师表示也很痛苦,和孩子分享快乐和痛苦。
6.与孩子一起成长。老师了解孩子越深入,就会领悟不同的爱,老师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
7.具有对儿童的爱心、耐心的优良品质
2. 蒙台梭利基本内容
蒙特梭利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就是开发心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3. 蒙台梭利培养幼儿哪些能力
1、自由与纪律
1、1纪律是以自由为基础的
蒙台梭利不认为被动的紧闭嘴巴、一动不动算是守纪律,这只是一个孩子失去自我的表现。只有当孩子能够掌控自己,并且主动遵循一定生活规则时,才能管理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守纪律的人。
1、2自由应当限制在集体利益之中
孩子的自由不应当损害他人的权益,如果孩子有顶撞他人、激怒他人、傲慢无礼等行为,家长应当观察该行为发生的心理动机,并和孩子进行交谈,逐步引导孩子进入自我管理。
1、3教育孩子应该多观察、多理解、少干扰
蒙台梭利认为: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员还是孩子家长都应该首先当好一名孩子行为的观察者,而不是急于成为影响者,甚至是命令者。
孩子第一次发生某种行为大多是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教育者应该观察孩子行为,分析孩子行为动机,发现可以引导孩子方式,如果只是简单抑制孩子的行为,可能会扼杀孩子萌生的新思想。
蒙氏教育的核心思想和理念,什么是蒙氏教育
2、自由与秩序
2、1建立价值判断体系
教育者应当告知孩子哪些行为是傲慢无礼的应当禁止,比如踩桌子、推搡他人等,只有如此,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
2、2选择时机,触发孩子的自我管理
举例说明:孩子在推搡其他小朋友时,教育者应当立即告知孩子:这样的行为是十分没有礼貌的行为,会向对方传递十分不友好的信息。
而当孩子下一次非常友好的对待小朋友时,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这种行为是受到大家欢迎的,对方是乐于接受的。
家长应让孩子感受到正确方式带来的愉悦,孩子会不断重复自己的快乐,如此可能会触发孩子的自我管理。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1及早培养孩子
从孩子断奶开始,我们就应该不断努力,帮助孩子步入独立的道路,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而且应当从最基础的行走、睡眠开始。
3、2依赖是人性最大的障碍
对他人产生依赖的个体,始终无法独立的生活。我们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帮助孩子学会行走、跑步、上楼下楼、捡东西、清楚的说话。
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体会成功的喜悦。帮助孩子掌握技能比直接让孩子获得结果,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
比如,帮助孩子学会吃饭的技能,家长可能需要数十次的示范给孩子如何拿勺子,还要帮助孩子整理孩子一次次尝试失败而造成的一片狼藉。相比而言,直接喂孩子吃就要简单很多。
但是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拿出自己的勇气和耐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吧。
4、取消奖惩制度
“倘若一个人能够享有自由的权利,并且能够约束自己,那么,他就会追求那些能激发与鼓励他的目标,或是令他感觉有价值的目标,这些真实价值就是源于人类内在生命的自由和力量。
它们能够让人们迸发出最大的积极性”。很多家长习惯于用物质或者外在的奖励或者惩罚刺激孩子对某一事物建立价值取向,忽略了事物本身的价值。
事物本身的价值才是最可靠的原生动力,不会因为外部刺激存在而存在,也不会因为外部刺激消失而消失。
5、自由的生物学观点
“自由的概念应到理解为: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自由包括大脑的自由发展和身体的自由发展,让宝宝的大脑不受外部约束和外部刺激的影响,自由的发展,让宝宝的身体不因为家长的过渡担心得到充分的施展,这不就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吗?
4. 蒙台梭利培养目标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初步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3、愿意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难点: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活动准备
视频、PPT、2个桶、2个大盆、15条毛巾、水果、《洗手歌》、洗手液4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问题。
幼儿观看故事视频《一定要洗手》,思考并回答问题: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皮皮想用手拿薯条吃的时候,小女孩对他说了什么?为什么要洗手?
(二)学习洗手的方法。
1、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正确的洗手方法。
2、通过PPT学习正确的的洗手方法,老师引导幼儿一起按照PPT上的步骤图练习。
3、幼儿自己根据步骤图,练习洗手的方法,巩固学习内容。
(三)创设情境,练习洗手。
1、教师出示水果盘,激发幼儿洗手的主动性。
2、幼儿分成两组,通过实践练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教师关注幼儿并给予指导,提醒幼儿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四)活动小结,分享水果。
小结:手上容易沾上细菌,在吃东西之前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洗手,就可以让我们变得健健康康。
5. 蒙台梭利培养目标是什么
蒙氏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并且掌握如何自己去学习的办法。而不是说老师让他们学会了多少拼音,多少汉字,多少唐诗。还是用我们的老话说,就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也就是说它可能不会让你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妈妈们期望的多高深的知识,因为蒙氏教育的真正核心不是把知识这一条条小鱼直接塞给他们,而是把如何找到小鱼,并且抓住小鱼的办法教给孩子们。
6. 蒙台梭利有什么用
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最早把自然哲学中的“进化”概念引入人的生命和教育。
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是无限发展的,人的生命和教育也是“一种经久不断地成长着的、发展着的、永远地活着的东西”,不断地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前进的东西”。因此,他反对将人的生命和教育视为是“固定和静止的东西”。福禄培尔还强调教育必须适应自然,顺应儿童的天性。主张儿童的教育、教学和训练,还应该要适应儿童的兴趣和愿望,并以儿童的个人能力为基础,而不应该是外来因素强加的。在他看来,“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的、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地起着毁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主张发展和顺应自然是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得学前教育理论的基础。福禄培尔十分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幼儿园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甚至认为人的整个未来生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假如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受到损害,“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正式基于这种认识,他重视学龄前儿童的长盯拜故之嘎瓣霜抱睛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不过,他同意认为,仅有家庭教育是不够的,还应该创立专门的儿童教育机构协助家庭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因此,在福禄培尔那里,学前教育的主体是家庭教育,幼儿园只是作为家庭教育的继续和扩张,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不是“代替”。福禄培尔创办的幼儿园采取半日制,正是体现了他得这一思想。福禄培尔阐述了幼儿园的工作任务。他认为幼儿园的主体任务是组织各种适当的游戏和活动,使儿童在自然和生活中获得感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体制,训练他们的感官,促进他们正在觉醒的心灵的发展,为他们进入小学和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此外,幼儿园还有培训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及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福禄培尔倾其后半生的精力从事幼儿园课程开发,建立起了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游戏、手工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以及唱歌、表演和讲故事等幼儿园课程体系。福禄培尔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在他看来,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是人在早期发展阶段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它给儿童以欢乐、自由、满足等,又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正是在游戏中,儿童最能表现出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他建议在每一个村镇都建立一个供儿童使用的公共游戏场所,它对于丰富社区生活,培养共同的意识和感情,发展社会共同的法则和要求,激发和培育公民道德和品质,发展社会的民族的美德,具有积极意义。所谓“恩物”是福禄培尔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设计和制造的活动玩具,一共有八套,意谓它们是上帝的恩赐。福禄培尔任务,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其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及其规律的重要工具。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将手工作业列为学校课程。至1866年,手工教育率先进芬兰学校学校课程,福禄培尔的思想成为现实。福禄培尔为学前教育事业和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得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国的学前教育。在清末,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学前教育实际和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