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台 > 手游

初中物理的热有什么属性(初中物理热学概念)

1. 初中物理热学概念

1.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

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2. 初中物理热学概念大全

热力学定律,是描述物理学中热学规律的定律,包括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其中热力学第零定律又称为热平衡定律,这是因为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发现后才认识到这一规律的重要性;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也叫熵增加原理

3. 物理初中热学知识点总结

热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个具有大量微粒的宏观体系,其状态需要用统计平均的思想,建立相应的态函数来描述。

这与力学中用力学量和运动量来描述单个物体(最多几个质点组)的运动状态,确实有很大不同。

热学主要是通过研究这些宏观状态函数之间的关系来得到体系的宏观性质。

学习的重点是理想气体在不同过程中各个参量的变化,以及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关于前者,需要一点微积分的知识,关系倒来倒去确实比较反锁无聊,建议学过高数后再重看这部分,分清变量与不变量,就会有新的发现,所有本来需要背的公式都可以现推,且一点都不繁琐。

关于后一点,明确理解熵的概念是关键,它是表征体系演化方向的一个物理量,目前为止所有物理理论中只有热力学第二定律有方向的规定(其他所有理论,包括当代各种弦理论,都可以进行时间反演,并且形式不变)!这是热力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显著之处。

4. 初中物理热学概念是什么

热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物质的热运动、性质及其规律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实践中到处充满了热力学定律应用的实例。热力学是理工科,比如物理、化学、工程等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机械、化工、航空、环境、材料等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而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一些基本概念,如熵,焓等状态。

5.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

初三物理比热能不是最难的。比热容只要把定义理解了,并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那么比热容就不是难题了。学习比热容重点理解水的比热容最大,要会利用这一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还有就是能熟练应用吸热放热的计算公式,解决吸放热的问题。

6.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和考点

腾大教育为大家总结了物理中力和运动知识点,大家可以参照复习: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span=""></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7. 初中物理热学包括哪些内容

热力学公式:

1、热容公式:Q=cmΔT

2、热传导公式:Q=kA(ΔT/L)

3、热压公式:P = kQ/V

4、熵守恒公式:ΔS = ΔQ/T

5、热量守恒公式:Q1 + Q2 = Q3 + Q4

6、热工学变换公式:dU = dQ - PdV

7、散热公式:Q = σAT4

8、Carnot 循环效率公式:η = (T2-T1)/T2

8.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9. 初中物理热学概念总结

初中物理每个字母代表含义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速度V(m/S) v= S /t (S::路程; t::时间 )

重力G(N) G=mg (m:质量;g:9.8N/kg)

密度ρ(kg/m3) ρ= m/V:体积 (m:质量;V:体积)

浮力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

动滑轮 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

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 )

压强p(Pa) P= F/S(F:压力S: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V) U=U1=U2=……电阻R(Ω) 1/R=1/R1+1/R2+……

欧姆定律 I=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

电功率 P=UI

10. 物理初中热学知识

因为世上所有热能都是振动产生的

11.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结构图

 热物理学概述

研究的是热运动(宏观物体中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运动。物体的各种宏观性质,例如物体的力学性质、电磁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均受热运动的影响)的规律及其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以及与物质其他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理论基础:

● 热力学(宏观理论)

基本研究方法:热力学以基本规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为基础,应用数学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得出有关物质各种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宏观物理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方面的结论。

热力学定律的普适性: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 统计物理学(微观理论)

基本研究方法:认为物质的宏观性质是大量微观粒子运动的集体表现,而宏观量是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特点: 阐明了热力学定律的统计意义

理论结果也往往是近似的。

● 热力学方法与统计物理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和渗透

上一篇:爵士舞怎么培养天赋(如何培养爵士舞舞感)

下一篇:vn的符文天赋(vn符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