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属性和形态是什么(文化的属性都有哪几种)
1. 文化的属性都有哪几种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势,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了解文化属性,首先要了解文化。历史上有无数研究者对文化的分歧较多,也说明文化这个概念很难解释。但我们只能在那些分歧中发现共同点。
自然属性:1,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2、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变化,所以人的本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3、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不同所以人的本质就不同。4、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关系是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阶级社会中,人家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2. 文化的属性都有哪几种类型
社会性。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是自然的“人化”,即人们对自然界的东西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打上人类活动的印记,成为社会的产品。人们的这种活动过程和结果都是不同于自然的社会文化现象。
民族性。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而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都是按民族或国家(由单一或多民族组成)来区分,因而文化自然具有了民族性特征。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语言与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特点又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时代性。文化的时代性,是指世界各民族在相同的时代或社会发展阶段上所具有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共同特点。由于人们常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时代,所以文化的时代性也就表现在多方面。从社会形态的角度划分时代,有原始社会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社会主义社会时代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时代。不同时代的文化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整体上则表现出人类文化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步的历程。
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文化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阶级的烙印。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也总是在文化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利用文化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因而,阶级社会中的文化总是会打上一定的阶级烙印。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它集中表现在政治、法律思想与相应的制度上。
3. 文化属性到底是什么
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可以形象地说:“你的衣、食、住、行、言,处处都在从侧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层次”。
文化属性,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你的行为表现,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里的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饰什么,因为这毫无意义!文化属性对个人来讲,是透视一个人的受教育情况及生存环境情况的理想工具。
4. 文化属性的定义
文化属性,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
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可以形象地说:“你的衣、食、住、行、言,处处都在从侧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层次”。
5. 文化属性分类
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完整的说法是:从根本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从国家构成要素上看,国家具有主权属性,(最重要的属性);
从国家产生上看,国家具有阶级属性,(根本属性);
从国家职能上看,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国家本质属性的体现和载体)。
希望能帮到你。
6. 文化的属性都有哪几种呢
一 .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特点
我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从远古时代就在中华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休养生息。
【1】从考古学研究表明,早在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元谋文化就已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刮削器种人类文化,它以元谋猿人化石中发现的三件石英岩打制的刮削器为代表。
由于元谋猿人化石的时代为距今约180万年,所以元谋猿人文化代表了中国早更新世的人类文化遗物,它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人类命运文化 。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 ,元谋文化是在距今约18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一带产生出来的 。那个时候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 。
考古学在那里发现了先有枝角鹿、爪蹄兽等第三纪残存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随时间推移,又发现了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出现在这片草原和森林 ,这些动物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为了生活下去,元谋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它们。
根据出土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即人类的起源。
“元谋猿人”的发现地,变成为了“东方人类故乡”的发祥地 。
【2】蓝田文华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中更新世在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村和公王岭等地发现的古人类文化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讲 ,这些古人类生活在距今100万年左右。
在蓝田文化阶段,人们过着原始的采集和狩猎生活,但已会使用工具,主要是打制的粗石器。
所用的这些石器多发现在与猿人遗骸出土地相近的红土层中,共发掘出200余件,有刮削器、石片、大尖状器、大型砍砸器和石球等石器。尖状器形状和特征很像是人类早期使用的万能工具石斧。
砍砸器是砍砸东西的用具,有大型盘状多边砍砸器、中小型交互打制的多边砍砸器和小型砍砸器等。
刮削器有直刃、凸刃、凹刃和复刃四种形式,是用来剥取兽皮和副削木棍的用具。由于其时代过于久远,在目前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一般暂时将它们都看作是蓝田人的文化遗物。
此外,在蓝田的这两处遗址还发现了灰烬和灰屑等,散布范围均不大,是他们用过火的痕迹,这说明蓝田人不仅会制造和使用石器,还会使用火。
【3】从元谋文化和蓝田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民族的远古祖先,不但能够在制造生存劳动工具的同时 ,还会使用了火 。
用历史比较学的观点,从欧洲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的考古学事实上来看,他们大概也就是在90万年前左右,才在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地方找到了古人和脚印及石头工具等化石,并没有任何关于其它的文化的证据 。
而火,则是人类文明中,由中华民族完全建立和创造的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 。
二 .中国文字的特点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形等相传的方式
【1】文字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和工具。
文字也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重要工具 ,也是使人类能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的主要实践活动。使文字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字使人类突破了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人类可以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整地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使人类能够完善教育体系,提高自己的智慧,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 和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 。
【2】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
中国文字的起源是象形字。它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山川、日月、时间、物体等,摹其形、表其意而创造的。虽然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一个越来越简化的过程,但是它却一直维护着原始的内容。在社会活动过程中 虽然形成了更多的文字,那也只是在原始的内容上加以组合来表达更宽泛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文字一直没有符号化,这是和西方文字最根本的区别。
【3】西方文字的诞生和发展
从目前可以掌握与知道的西方文字,他主要产生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大约公元前1500-1000年左右,为了商业上使用的方便性,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把埃及简单的象形文字改成了字母,并把这种字母也传到了希腊。
当字母传到希腊后,希腊人结合本土的文化对字母进行了改进和美化,同时把腓尼基人由右向左的读法改成了由左向右的写法,这恐怕也就是现在西方文字写法的起源 。
随着历史的进程,当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之后,希腊字母便被罗马人予以吸收和改进。为了交流沟通的需求,对于一些发音复杂的希腊字母,罗马人进行了单纯化改进,并创造出了一些字母。
从公元纪年开始,这些字母大部分都已经完备,并开始广泛的流行于欧洲,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渐又创造出了一些字母,形成了现在26个字母的体系。同时,随着书写和印刷的方便,又创造出了26个小写字母。
所以,西方文字发展的一个脉络就是:埃及 ~ 腓尼基~希腊~罗马 最后被西方世界各国发展运行用到今天 。
【4】中国文字的特点
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着严谨规范的特性,尤其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 ,数千年来中国文字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西方的字母文字则体现出来了西方文化的变化无常特征 这也导致了西方人形式逻辑条件下的思维开阔,进而发展出来了人与物之间的哲学思想文化。
中西方古代文字的差异,无疑于是双方文明巨大差异的重要体现。
三.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人类自起源之后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所谓就是在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 的过程中渡过的 。
而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就创造出现了甲骨文。在周代就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政教系统,并达到鼎盛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儒、道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争鸣、学术空前繁荣的崭新局面,把我国文化推到了高峰…尤其是以儒学把人与人哲学理论推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 ,《道德经》到目前为止,也是人类还没有任何一种哲学思想与之匹配…此外,凡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国家,都有着自己许多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民族国家的优秀特征 。
【1】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说是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出现,而西方国家则不知何在 。例如,元谋文化和蓝田文化。
【2】人与自然是人类命运的最基本的关系 。拿我们中国来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祖先在认识自然永不屈服的思想实践 。
【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主导人类社会结构与人类所有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换句话说,“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类的文化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 。
【4】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主导着人类征服自然世界的重要工具~科技的兴衰 。这一点在工业时代被西方国家运用到了极致与鼎盛 … 然而当信息时代到来之际,如何重新认识“科技文化”的重任 ,看看现世的国际范围之内人役世纪大战的方式方法 ,一切就不言而喻了 。
7. 文化属性的深度解析
旅游文化属性
从逻辑上说, 既然旅游活动本身具有文化性, 那么, 作为旅游对象的旅游资源和作为旅游消费对象的旅游产品也必然具有文化属性, 但这种逻辑结论似乎说服力不强, 因此, 我们还试图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特征方面入手, 来进一步分析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及其表现。
我们知道, 在旅游学中最常用的分类法是按成因、属性将旅游资源分成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两种。但无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资源, 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资源、成为人们旅游的对象,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使游人获得知识和美感, 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与乐趣, 这便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高山峻岭令人感到雄伟壮观, 江河湖海使人心情奔放, 森林草原给人浓郁幽静的感受, 植物园、动物园、科学馆向人们揭示自然的奥秘, 博物馆、文物古迹则给人以教育或提供科学研究资料等等。可以说, 任何没有文化内涵的事物都不可能成为旅游资源, 人类社会中任何资源都不如旅游资源具有那样显着的文化属性。
当然, 对于不同旅游者来说, 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 这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每一种具体的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文化深度和丰富程度不同; 二是每一个具体的旅游者因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文化素质和职业的不同对文化内涵会有不同的理解。也正因为如此, 旅游活动的文化表现和文化影响及文化关系才有了不同的特征:
1. 东道文化对客源文化的影响会因旅游者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程度, 甚至会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显着差异;
2. 即使是产生于同一客源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也会因自身的差异而对东道社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影响, 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差异;
3. 东道文化与客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受制于两种文化的差异程度和价值取向。东道文化与不同的客源文化交流、融合会形成不同特征的旅游文化;
4. 东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文化( 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 、区域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文明等, 它们共同对外来旅游者产生综合的文化影响。
8. 文化属性的含义
素质
含义
定义1:《词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定义2:所谓素质,本来含义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即生理学上所说的“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按此,定义素质为:当你将所学的一切知识与书本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那种东西,想来就不无道理
定义3:“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⑧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就特别强调作为英雄和伟人的素质方面.在他看来,“忠诚”和“识度”是识别英雄和伟人最为关键的标准
定义4:“素质”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一个有学识不具备教育能力的人可以从事别的职业,但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来源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人的素质包括重量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分类
三类八种
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八种素质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要避免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
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强
9. 文化的属性有哪些方面
文化产业是个大的概念,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分类有纵向和横向的划分法,横向考虑的是产品与服务的呈现形态,纵向考虑的是产业链的紧密度。
一、横向划分
文化产业横向分为九大类:包括文化旅游、文化商业、会展产业、影视产业、出版传媒、文化体育、文化演艺、文化金融、园区建设。
刚才我们说了,它们的区分,在于提供产品服务的形态不同。
比如出版传媒业,提供的是图书、报纸、音像制品等等,而文化体育产业,主要提供的是赛事运动的组织等等。
二、纵向划分
文化产业纵向划分为三个层级: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
文化产业不是工业也不是农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提供的是服务,而文化产业提供的是精神服务。
因此文化产业核心层提供的就是内容。比如报社、电视台、通讯社提供的新闻信息,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文化公司提供的表演……
第二个层级是外围层,是为了文化内容得得以呈现而提供的服务。比如网络信息要呈现,需要建设网络平台,需要有网吧;比如图书出版需要呈现,需要印刷厂;演艺节目要呈现,需要有中介公司……
第三层级是相关层,其实就是硬件层呗。
比如新闻机构、影视机构、网络公司需要提供他们的内容,不能用大脑想出来再传到消费者大脑里,他们需要制作这些产品,就需要载体:胶片、摄影摄像设备、纸张、相关电子设备(比如磁盘,丢了就红了的那种)。
这些产品,有公司生产,也有公司专门销售,这些都叫做相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