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自身的属性指的是什么(文学的属性简答题)
1. 文学的属性简答题
文学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审美。
文学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从审美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文学以其对美的追求、建构、揭示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揭示的,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内涵的意义和价值。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显现。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或者对丑的表现达到了神似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悲剧表现丑暂时压到了美,也能因为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获得审美意义。所以,判断一部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写了丑,而取决于作家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把握。 2.文学是人学 其一,文学以人为对象,展示人的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研究人的灵魂。其二,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从而体现了文学以审美方式来把握生活的特点。 3.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这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对象化帮助作家塑造艺术形象、选取题材、从整体上把握生活)2. 什么是文学的属性
文学接受客体涉及文学的认识属性 、审美属性 和文化属性 。
文学接受的交流属性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化话语作品,具有增进人们的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
文学接受客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3. 文学最基本属性
1.
意识形态性、审美属性和语言属性,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文学的审美属性,从审美的属性方面来说,任何一种审美活动都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亦然;
2.
从意识形态的属性和语言属性方面来说,文字正是以想象的方式,通过语言媒介而构筑的渗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感性形象来体现它的意识形态性的;
3.
从想象性方面来看,文学作品虽然是作家在想象中构筑的世界,但是它又以种种手段反而更好
4. 文学的属性简答题及答案
文学文本(the text of literature)在这里是指作家、诗人写出的文字产品。
关于文学文本的属性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作出厘定,
1,可以从它是作家虚构的生活即虚构性上来作出判定,
2,可以从它是由语言来组构的即语言性来作出说明,
3,另外还可以从它的阅读效果上的审美性、情感性来加以阐述。
4,在己有的多方面属性的前提下再提出一种对话属性。
文学文本的对话性,就在于每一个和每一类的文学文本都是在对话中才确定自己的存在位置和具休内蕴的。
5. 文学的属性简答题怎么答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6. 文学的属性简答题有哪些
文学的基本属性:
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
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文学的语言蕴藉决不是为自身的,而是要表现个体的生存体验。语言蕴藉只有当其服务于个体体验的表现性需要时才具有意义。否则,如果只是为语言而语言,则只能是一堆空洞的废话。
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文学在以语言蕴藉去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时,总是注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个体生存体验所得以生成的社会境遇。
7. 文学的属性简答题汇总
文学有文学性,艺术有艺术性,人有人性,从字面上理解,这个性字最合理的解释是特性、本质,即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基本特质,一种根本属性。按照这种解释,顾名思义,文学性就是文学作品特有的、区别于其它任何作品的特性。
那么,文学的特性有哪些,或者说,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的“材料”,不同的语种带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咱们国家的诗词翻译成英文,不但失去原有的味道了,表达力也会丧失很多,这便是诗词作为汉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文学性的体现。
鲁迅说,没有思索和悲哀,就不会有文学。文学具有思想性,文学远非用来单纯的说明什么,它同时也带有表达情意的一面,传达作者的语气和态度,不仅要表达出思想和情感,而且要对读者有一定的影响。反映社会生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相当大的思想容量。
文学的突出特征是虚构性,“作家和诗人的真正职能在于是我们察觉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想象我们在概念上或实际上已经知道的东西。”作者通过各种表达手法,把内容勾勒在读者脑海里,也会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发思考。
文学作品,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从以上四个要素作为切入点,文学的本质: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思想的、可引发灵魂共鸣的语言艺术。
8. 文学的属性的讨论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文论倾向
文学文化论是文学文化学的主要理念 ,文学文化学是专门研究,文学对于社会文化总体影响,和客观发展的学问 。
主要探讨的包括与文学与社会文化潮流的互相影响 ,探索文学对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可能
9. 文学的属性有哪些
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也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也是它的双重属性。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其次,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一方面,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所以,民间文学是文学性与民俗性的统一。
10. 文学的性质简答题
钟嵘《诗品》最看重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尤其注重音韵的和谐。思想内容他认为是次要的。
11. 文学的性质三个方面
文学的性质分为三个方面: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性质和文学的语言艺术。
1. 社会意识形态性主要从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进行论述。
2. 文学的认识性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认识性质,并不是科学有逻辑的对自然外物进行客观认识,而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将自己对自然的认识艺术的表达出来,有较强的主观性。
3. 相比于其他认识文学认识更具有情感性,文学作品夹杂着作家的思想政治倾向。
4. 文学作品的传播影响着人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并由此间接的影响社会实践。
5. 文学的审美性质包括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6. 审美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夹杂着个人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事物和人物的主观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判断。
7. 文学的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评判,同时还包括审丑、审崇高、审卑下、审平凡等等,是直观与认识,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