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间过几关(阴间过关十二关)
1. 阴间过几关
共十三关。
阴间第一关:本地土地庙
阴间第二关:黄泉路
阴间第三站:望乡台
阴间第四关:恶狗岭
阴间第五关:金鸡山
阴间第六关:野鬼村
阴间的第七关:迷魂殿
阴间第八关:阴曹地府酆都城
阴间第九关:十八层地狱
阴间第十关:地狱刑罚,血水池
阴间第十一关:供养阁
阴间十二关:莲花台
阴间第十三关:还魂崖。
2. 阴间过关十二关
《鬼怪》12集德华身份揭露 鬼怪大叔金信知道阴间使者就是王黎。
奸臣出现让剧情进展神速 他告诉金信“你身边的阴间使者就是王黎”
延续第11集结尾的剧情,古代的奸臣朴中元以非常恐怖的造型出现在恩倬打工的炸鸡店中,尤其是他紫色和舌头和发黑的手指。他对恩倬说,“见到你很高兴,你就是鬼怪的新娘吗?”这里说一下怨念深重的奸臣就是阴间使者口中的另一个“其他遗漏者”。
奸臣见了女金差使、恩倬、鬼怪金信。奸臣以鬼魂形式与女金差使(她前世是王身边的侍女)见面,指使她去抓sunny的手,之后知道了sunny的前世就是王妃。奸臣又找到了恩倬,告诉她“我想要他们生不如死”,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鬼怪金信和王黎。奸臣朴中元也和鬼怪金信见面了,时隔900多年,金信再次掐住了他的脖子,金信拔出剑却杀不死他。朴中元告诉金信“你身边的阴间使者就是王黎,你妹妹再次喜欢上了他,你到死都不能报仇。”而另一边使者通过和sunny接吻知道了自己就是王黎的事实。
德华是个正常的善良孩子 只是偶尔被神附身。这一集中德华的身份可以说被揭开了。鬼怪金信看到了恩倬之前抄写的自己写的遗书,恩倬说我想看你给初恋写的情书啊,还把德华当时说的内容复述了一遍。金信很是震惊,“这是我内心的想法,德华怎么知道?”。金信和使者到酒吧去找德华,但是金信却不能靠近,因为此事德华被神附身了。梳着大背头的德华看见两人说了一段话“神依然在听着,为什么遇到鬼怪新娘还不选择消失,神只向你们提问,答案需要你们自己寻找……”,随后神化作蝴蝶飞走了。德华看着两人说“叔叔,你们怎么来了?我喝断片儿了。”
爷爷去世整理物品的德华在天桥上再次遇见了红衣的三神奶奶,三神奶奶和德华打招呼,但是德华却一脸茫然,“你认识我吗?”三神奶奶说选择他是因为他是善良的孩子。
3. 阴间有哪十八关
神瞳位置为:轻策庄18个,石门8个,荻花洲6个,地中之盐1个,望舒客栈3个,明蕴镇11个,瑶光滩4个,归离原7个,奥藏山6个,华光林4个,庆云顶2个,琥牢山6个,绝云间7个,翠玦块14个,渌华池8个,天遒谷2个,遁玉陵3个,天衡山6个,灵炬关6个,璃月港1个,孤云阁5个,青墟浦3个。
4. 阴间有几道关分别是什么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盂兰盆会,是说这天鬼门关会打开,众鬼出来享受人间亲人的供奉,所以这天有烧纸钱纸衣的习俗。这天一定要注意,烧完东西后,千万不要用水等物品将火扑灭,而是要让它自然熄灭,要知鬼们能够自由享受供奉,一年也就这一天,如果路远的还没赶到,你就把火扑灭了,那它的怨念可是很重的。
5. 阴间总共几关
黑白无常带你走,过了鬼门关,到奈何桥和孟婆汤忘掉前世,过冥河到地府裁决,有罪的下放到十八层地狱,没事的等待投胎转世。
6. 进入阴间的七大关
道族:最强十族之一,传人:金鳞道子。
佛族:最强十族之一,占据十强世界中的须弥星界,大雷音寺是它最高殿堂,大雷音呼吸法是该族究极呼吸法。
天神族:曾经的最强十族之一,占据十强世界中的天神星,天神呼吸法是该族究极法,已被楚风所灭。
亚仙族:最强十族之一,该族始祖来自阳间,疑似因为带走一株怪树(七宝妙术的修炼法门)而怀璧其罪,逃进阴间。
始魔族:最强十族之一,占据十强世界中的始魔星,始魔呼吸法是该族究极法。
尸族:最强十族之一,天生被阳气克制,已被楚风所灭。
龙族:只适合走进化路,场域不适合它。这种生物超越诸多种族,肉身最是强横,敢跟神叫板的生物,进化到极致战力无匹体质超凡,真龙为巨龙族中的帝王,属神兽。
机械族:神秘古树的花粉洒落在金属上导致通灵,最终迅猛进化发展出灿烂的文明,一直致力于用科学解析进化,尤其它解析场域有了一定成果。
7. 死人在阴间的过多少关
七关
指的是云垦关、尚冂关等关卡的合称。
东北地区旧俗,传说人死后要过七关才能到达阴间,死者的亲属要帮亡魂用哭声来指引其前行,这样可以缩短亡魂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这七关分别是:望乡关、饿鬼关、金鸡关、饿狗关、阎王关、衙差关、黄泉关。
8. 阴间几道关卡
1、觉醒境:第1个境界,觉醒就是一个大境界,真要细分的话,可以引入地球的围棋段位。它如其名,初步觉醒者唤醒体内沉睡的神秘因子-开启特殊能力。
2、枷锁境:第2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低等种族向上进化时必然的经历过程。这世间,有个别种族,根本就不需要撕裂枷锁,因为天生贯通周身,不是囚徒,无需破这种关卡。在这宇宙星海中,有极少数种族天生强大,只要能活下去就注定要激荡风云。
3、逍遥境:挣断枷锁,逍遥世间,逍遥者,小妖也。泼墨画卷,凭各自才情,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
4、观想境:观想,是一次改命的机会,观大千世界,诸天万物,重塑自身。有的人杀意浓烈,纵横战场中,便观想主掌杀伐的太古凶虎,令它栩栩如生,浮现而出,战斗时可跟自身相合,能量暴涨,重塑自身。也有人观想神禽,或史前圣兽,那种力量层次不可想象。还有人拥有大气魄,观诸天星体,熔炼星辰与己身相合,成就不可限量。
5、餐霞境:所谓餐霞,就是要汲取世间一些能量光,壮大己身,越是稀有、越是强大的光越好,可演绎神通威能等。餐霞境界太重要,是演绎神术的根基源头!在这个境界,能够寻到多少种特殊而稀珍的神霞、仙雾等,就能修炼出多少种专属于自己的战技。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6、塑形境:这一步是锻炼肉身的第一步
7、金身境:金身罗汉菩萨
8、亚圣:比圣者差不了多少,若无意外-到头来注定是要成圣的存在。在其周围弥漫可怕能量波动一朵又一朵金色蘑菇云-拥有放射性般的物质,一般人若接近会被毁灭个干净。亚圣在战斗力上其实远逊圣者,但也远超低一级的进化者,因为其沾了一个“圣”字。妖妖公主应该是处于亚圣境,但也可以碾压圣者,是进化者中才情绝世的人。
9、圣者:证圣者道果,远古圣者、金身菩萨、妖圣,拥有在天地间显圣、昭告天下的能力。
半步映照诸天:即将映照诸天的巅峰圣人,吞吐星辉,一呼一吸,群星闪耀,星斗仿佛都在颤动。
10、映照诸天:道家道祖、佛门佛陀,异类妖祖,拥有虚空映照(将宇宙任一处场景映照在某地的能力)等技能,是进化者中的绝高峰,完全碾压低层次的人。
11、神祇:除却混沌中诞生的先天神魔,有两种途径直达此境。一种是靠继承残破宇宙中遗存下来的古老神位,据悉是一团不朽的混沌之光,能够跟自身融合,从而得到神位,滋养自身,迅速突破到至高领域中,这是真正可以让进化者超脱的无上果位。另一种便是走进化道路。
12.神将级:神诋的佼佼者,接近神王邻域
13.神王级:神祇中的王者
14.天尊级:阳间的太武、浑羿、元始、乱宇四大天尊,异域的石狐天尊、六道邪尊
15.大能级:石狐天尊的师傅为这一级数
16.大宇级:这是走上终极进化体之路的存在的演变,在阳间有一种理论,当前人的路不足以为凭证时,自己向终极进化体迈进时,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按照阳间天帝历五百三十万两千九百七十八年公布出来的记载,大宇级进化体应该还有一段路可走才对,只是没有几人能接触到那几条路(已知阴间宇宙大渊恐怖存在处于此境)。
扩展资料:
圣墟是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辰东所著的第六部小说,首发于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和创世中文网。
人物简介
主要角色
楚风:本书主角,又名萧炎,身怀人王血统,精通斗气化马,巅峰时可二十三异马融合,形成陀舍古帝马。疑似为人族新生代人王,无视与压制阳间异荒族中几大人王族所研究始祖的“史前誓约”,人王血极为纯粹,服食血脉果后,随着时间推移,终究会异变,将会发生王血二次异变事件。1175章服用孟婆汤后王血再一次蜕变,部分蓝血变为金血触摸到人王血第二阶段。与“玄黄血”、“天骨”、“慧眼”等人王天赋不同,血脉的特殊能力始终未浮出水面。
于破落之地崛起,他天赋才情惊艳,脸皮极厚,无下限,不过为人重情重义,恩仇必报。为场域领域史上最具天资之人,肉身轮回者,横渡红尘海,九灭入阳间。要走真正无瑕的最强进化路。现在三方战场历练。
妖妖:女主角之一,上古地球人,拥有部分阳间血统,为星空下第一美人。我花开后百花杀,她的时代压的各大天骄抬不起头,有我无敌。
林诺依:女主角之一,小阴间地球天神集团林家大小姐,与楚风是大学同学,楚风的初恋女友,有大智慧和谋略的奇女子,疑似阳间转世者。告别小阴间后,前往阳间再度崛起,现已加入阳间伊族。
少女曦(周曦):女主角之一,为阳间周家的小公主,腹黑、烂漫,古灵精怪,自恋又喜欢自夸,脸皮之厚也不遑多让。知音难觅,与楚风相同,目的之下,语气往往会说的文艺与委婉,美其名曰而道。现已赶往三方战场。
秦珞音:女主角之一,惊艳史前阳间的第一丽人,梦古道天女青诗仙子,被誉为最年轻的天尊。武疯子联合其他绝顶道统覆灭了梦古道,其族祖师送她一缕幽魂入太虚,一世天资融画卷。第二世转生小阴间,与楚风恩怨纠缠,最后嫁给了他,有一子楚无痕。第三世再度转世阳间,楚风以魂肉开启梦古道传承之门,还她第一世最强天赋烙印根,成全她崛起之路。这一世,楚风要让她以青诗的身份再度喜欢上自己。今世名叫青音。
楚无痕(楚难):楚风儿子。轮回洞中被亲爹打闷棍,抢走大机缘黑色符纸。前世为一脸奸滑的年轻道士,自称有天尊之资,后投胎成楚风和秦珞音的儿子,现以完整符纸转世到阳间
9. 怎么过阴间
一、 入殓
人死后由直系亲属为亡人穿上送老衣。在脚踝处用麻绳绑一下,口内含一块玉石或一枚钱币。然后放入棺木内。棺木内铺黄色褥子,亡人上边盖白色被子,寓意为:铺金盖银。亡人头枕山形枕头,脚下放一个河流形状的物品,寓意为:头枕山,脚蹬河。亡人身下有7个钱币和7朵子棉,寓意为:为下辈子孙留子留财。入殓后棺木前点一盏灯,灯到亡人入土前不灭,寓意为:长明灯在,希望亡人还能复活。长明灯点亮后由亡人的女儿(有几个女儿的话由长女)在棺木前焚9斤9两(9斤9两寓意为:多)草纸(草纸寓意为亡人在阴间花的钱)。焚过的纸灰用亡人生前穿过的裤子装起来,等亡人入土时背到坟地。
注:如果夫妇双方亡一人送老衣为三件,夫妇双方都亡故为四件(送老衣不含裤子)。
二、 报丧
人亡故后的当天由本家直系或旁系人员持报丧帖(也称讣告)通知亲属(亲戚)。被通知到的亲属第二天上午来吊唁。在报丧人员通知的时候,到了客人家门口是不能进家门的,站在门口把主人喊出来,向其简叙事情并把报丧帖递给对方。现在简办的也有只口头通知不带报丧帖的。不过显的不够隆重,礼数上有所欠缺。
三、 灵棚
人亡故后的当天,入殓完毕以后,在棺木所在的房屋门口搭一座灵棚。灵棚一般宽3-4米,高2米多点。棚内中间挂一帘子,帘子上中间有一个“奠”字,左右有一幅对联。帘子前面放一桌子,上面有亡人的照片和一些贡品、香烛。灵棚的左右两边也有一幅大的对联。搭好灵棚后,男孝子坐在灵棚内桌子的两侧,女孝子在灵棚后边的屋内,坐在棺木两侧,寓意为:守灵。
四、 客人吊唁
客人接到报丧帖后,第二天上午前来吊唁。客人来时女的要哭路,即从进村开始哭,一直哭到灵棚内,女客人不在灵棚前祭奠,直接进屋内,坐在棺木周围。男客人不用哭路,直接到灵棚前祭奠,关系比较近的男客人如:女婿,外甥等在灵棚前要哭一阵子,等执事人员劝阻后,在灵棚内面对亡人照片四叩首。来吊唁的客人根据关系按五种孝服做出孝衣。
客人来吊唁时,要带鞭炮,草纸等物品。在进入灵棚所在的院内前由亡人的家属内年龄(12-16岁)和辈分较小的人跪接。
在客人吊唁时,一般灵棚前(靠右方站着)会有三个男执事人员,在客人来到灵棚前喊:灵前焚纸,家亲祭奠,孝子致哀。客人祭奠完毕后喊:孝子叩谢。孝子在客人祭奠时要陪哭,客人祭奠完毕后听到喊孝子叩谢时要对客人磕头以表谢意。
客人祭奠的一般程序是,在灵棚前站定,先对灵棚前的执事人行打躬礼(执事人同时回礼),然后先对灵棚内的亡人行打躬礼,再行四叩首礼。叩首完毕,起身站定,再对亡人行打躬礼。转身再对执事人行打躬礼(执事人同时回礼)。
五、 辞灵
在亡人出殡的头天下午,亲友会再次来吊唁,来时带上贡品、纸箔等,这次的吊唁称辞灵,贡品称辞灵贡。吊唁程序同前时一样。
六、 出殡(抬亡人进祖坟的过程)
亡人出殡的头天晚上,孝子会请来吹鼓乐队,在办丧事的院落前打台演出。这是旧时做法事的简略形式。
在出殡前,有一个封棺仪式。仪式内容为:客人到齐后,要让客人看一下亡人的遗容,在瞻仰遗容前孝子要对亡人静面(即用清水为亡人洗脸,一般都是走一下形式)。如果亡者是女的,要让女方的直系亲属(俗称娘家人也称外戚)先看。如亡者是男的,要让男方的叔伯兄弟(称内亲)先看。亲属看过后,由杠会(另注)的人封棺,也称钉棺。
在封棺前,由孝子沿着棺木转一圈,并且往棺木内摸一下,摸的对象是入殓时放进去的子棉和钱币,不管是否摸的出来都是摸一下,寓意为:留子留财。
封好棺后,在杠会人员抬起棺木以前,由长门长媳拿笤帚把棺木上事先放的一些杂粮扫到一个容器里(寓意为:给后辈留下粮食)。
以上进行完毕后,由杠会人员抬起棺木(在杠会人员抬起棺木出门的时候,孝男孝女要放开声音痛哭,以表示对亡者的留恋。)从屋内抬到院落前事先准备好的架子上(架子俗语叫仪杠),棺木的上面罩上用纸糊好的罩子或玻璃罩子。仪杠分大杠和小杠,大的一个角4个人,共有16个人抬,小杠一个角2个人,共有8个人抬。棺木往架子上放的时候,棺木的大头要朝着去坟地的路,称头前脚后。
棺木在仪杠上放好以后,男孝子站在仪杠的前面,女孝子在仪杠的后边。在起殡前,有亡人的长子(长子不在由长孙代替)在仪杠的前面摔盆,所摔的盆是灵前焚纸的盆,摔的时候里面放几个馒头(俗语叫老盆)。一般要摔烂,如果没有摔烂,杠会的人会用棍子捣烂。
在去坟地的路上,男孝子走在灵柩的前面,女孝子走在灵柩的后边。在男孝子和灵柩中间,还有一座主楼。主楼是木质的,里面有空间(前面没有门),放着亡人的照片,前面摆放着几种贡品。主楼一般放在一张大桌子上,有四个人抬着走在灵柩的前面。有时候在路上会有村里的德高者(现在有专业做祭奠的)对亡者进行祭奠,祭奠者是面对主楼进行祭奠的。当有人祭奠的时候,走在前面的男孝子要回身,面对灵柩跪下或者趴下哭泣。在灵柩后边的女孝子,亡人的女儿和儿媳走在前面,儿媳会用手拉着灵柩(俗称捞灵)。后边根据亲疏关系依次后排。
出殡的时候,男女孝子身穿事先根据亲疏做好的各种孝服,前三种孝服称重孝,不但要穿孝服,腰里要系上麻绳。男女孝子手里都拿着哀杖(用白纸裁成毛边,一圈一圈逐次糊到棍子上)。
亡人的外甥要抗幡。幡的宽度约3寸,长4-5尺,用白纸做成。挂到一根柳树枝上(现在也有用高粱杆代替的)。幡的上面写着:东极太乙真人令金童玉女引领先考(妣)早升仙界。
七、 入土
在出殡的当天早上,有杠会的人去亡人的坟地挖墓坑(也叫打墓坑),墓坑宽5尺,长7尺。在挖墓坑前,先由亡人的长子在准备挖墓坑的地方四个角用铁锹各挖一下,寓意为亡人的子嗣亲自动手开的墓坑。
在去坟地挖墓坑的时候,要带上香烛、纸箔、鞭炮等,到坟地后要给坟地内原有的坟墓(也叫祖坟)每一个都点上香烛纸箔,寓意为告知祖灵又有新人入坟,希望接纳的意思。
如果夫妇双方一方已经早亡故,后亡者的墓穴应该挨着前者,挖墓坑的时候一边要挖出前者棺木左边或右边的木板。这种情况叫合葬。
灵柩走到坟地后,由杠会的人把棺木放到墓坑内,棺木的走向一般是头朝西北,脚朝东南。具体的走向都是由看风水的人根据亡人坟地的情况制定的。放好棺木后,执事人会喊来孝子,让孝子看看棺木放的位置是否合适,如果孝子没有异议,由孝子围着墓坑的四个角先埋四下,寓意是由孝子亲手埋葬的。也有让长媳围着四个角各抓一把土,用身上穿的孝服包好,然后头也不会跑回家里,放到大门后边(放好土就不用再去坟地了)。这些进行完毕后,由杠会的人迅速把棺木埋好,埋好后坟墓的形状是四方形的。在杠会的人埋土的时候,孝男孝女要在坟前痛哭以示留恋和伤心。
坟墓整理好后, 把外甥抗的幡插到亡人脚的位置(称坟前)。然后在坟上放一个花圈。入土仪式完毕。
注:杠会是从本村找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帮助亡人家属办理丧事。一般有20—30个人。
10. 阴间的关卡
“鬼城”酆都位于重庆,在公元前的历史资料里有对丰都的记载,1982年丰都政府对酆都名山进行修建,扩建,使历史上的酆都鬼城更加雄壮宏伟。 酆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地府”,“鬼城”庙会的规模和景象都是长江流域罕见的。“鬼城”风景秀丽、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风光山色、鸟语泉鸣,令人心醉。人们凭想象,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各关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态,峥嵘古怪。刑具令人恐怖万分,不寒而栗,这就是展现在丰都鬼城的“阴曹地府”,一个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进入鬼城大门,便可看到人们俗称的“阴阳桥”,它是人们由阴间返阳间的必经之路。人们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个古式楼亭,在血锈般的门匾上书有三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鬼门关”。天子殿坐落在名山顶,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庙宇,与名山对立的是双桂山,位于双桂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规模宏大,独具特色。庙会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与金贸融为一体的民间贸易形式,每逢农历三月三至十五,丰都县城云集四海商贾商客,汇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被人们称为“鬼脸奇容”是其中一景。 对于酆都鬼城的大概算是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我们现在来看看它神奇的传说。 酆都城是阳间的“鬼城”和“十八层地狱”? 阴曹地府和十八层地狱,本来只是佛教典籍中所描述的死后世界,可是后来却被道教沿用,并为其说词寻得合理的根据。 在酆都城有一座景色优美的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据东汉的《列仙传》和晋朝葛洪的《神仙传》书中所言,在汉代,曾有王方平和阴长生等人,弃官到此修道,最後终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随著王方平、阴长生二位仙人的名声日盛,招引了不少仙人到此来拜访。如传说中的麻仙姑,就曾来拜访过王方平,可惜没遇上。直到现在还留有她住过的“仙姑岩”、“麻姑洞”等遗迹。 此外,吕洞宾也曾拜访过王方平和阴长生。 後来,“王、阴”二仙人被讹传为“阴王”,又误作为“阴间之王”,因此他们居住的地方──酆都,进而成为阎罗王所主宰的阴曹地府了。 东汉末年,五斗米教盛行于四川,而酆都在汉时属于巴郡,是早期道教的重镇之一。五斗米教因揉杂了许多巫术方面的东西而被称为“鬼道”,并将道中的巫师称为“鬼吏”。 于是,这种神仙人鬼混杂的道教信仰,促成了“鬼城”的形成。 因此,原来充满仙气的平都山渐渐渐地被鬼气所笼罩了,一大群的阴间鬼神纷纷涌进鬼国的京都──酆都,使这个地方成了阳间的阴曹地府。 鬼城之说日益普遍 後来,又加上《西游记》、《锺馗传》等小说的夸张渲染,酆都城是鬼城的说法越来越普遍,假的也成了真的。最後,成了真正的"鬼城"。 自宋朝以来,人们藉著自己心中对阴曹地府的揣想,在此处修筑了一套如冥府般的建筑,使酆都更成了名符其实的鬼城。 在酆都鬼城中,有各种如阴间的建筑,即: (一)路引:所谓的路引,长长三尺、宽二尺,以粗纸印成的一张通行照:上面印著“酆都天子发给路引”、“普天之下必备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转世升天”,上方印有阎罗王的图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县府”三个大印。 人死之後,要到阴间去报到的幽灵就得手持这张阎罗王所发的通行护照,在经过看守鬼门关的小鬼检查过後,才得以进入鬼国。 从前,许多人为了替自己留一条後路,为自己的身後事打算,于是都到酆都来买路引,希望死後能够早日超生。因此,酆都的路引大大畅销,甚至连东南亚国家的人民都千里迢迢来买路引。 (二)奈何桥:本叫通仙桥,是明朝的蜀献王所建。原意是说走过这座桥就可以得道成仙。可是,后来这座桥竟被改名为奈河桥。 “奈河”是地狱中的河名,在《宣室志》中有一段关于奈河的叙述: “董观行十馀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由此可知,奈河是一条来自地狱、充满腥味、流著血水的河流。 在奈河之上有一座桥,就是奈何(奈河)桥。这座桥又窄又险,凡是恶人的鬼魂经过这座桥,都会掉到奈河中,被河中恶鬼毒虫吃掉。 《西游记》中所说的:“铜蛇铁狗任争食,永堕奈河无出路。”就是这种情形。可是,如果生前是善人,则可顺利通过这座桥,转世为人。 就这样,“通仙桥”这座“仙桥”便成了“鬼桥”──“奈何桥”。 在酆都的奈河桥下开凿了一个池子,叫做“血河池”。有许多人为了死後能好过些,便到桥前焚纸钱、烧香、施舍财物。 有趣的是,酆都的和尚尼姑们为了广开财源,故意在桥面上涂蛋白、桐油等物,使得许多过桥的人常常摔倒;这些人为了消灾免害,都大方地布财献祭,深怕得罪了诸鬼众神。 (三)鬼门关:据说人死了之後,在进鬼国之前,必须先经过一座阴森森、把守严密的关口,俗称鬼门关。 酆都的鬼门关相当吓人。从玉皇大殿往上走、就会发现一座黑漆漆的山门,彷佛血銹一般的横匾上写著"鬼门关"三个阴森森的大字。这个地方有一大片的参天古木、树上栖息著一群群的乌鸦,当冷风阴飒飒的吹过,确实鬼气逼人。 (四)五云洞:位于三仙楼的东边,深不见底。据说这里是成仙的阴长生炼丹之处,也有人说是阴曹地府的入口。 许多来此的香客,都会到五云洞的入口处焚烧纸钱,然後丢入洞中。因为洞很深,每当香客们将纸钱丢进洞中,一阵阵地风吹来,把纸钱吹得瑟瑟有声,一旁的山僧就说这是“群鬼抢钱”。 酆都这座鬼城的名堂还有很多,除了以上所说的之外,尚有望乡台、登天梯、孽障台等。 水陆道场渡饿鬼 这里也有十王殿和十八层地狱的塑像,同样很著名。 除了酆都之外,还有另一个地方的十八层地狱塑像也非常有名。那就是位于山西省浦县柏山的东岳庙。 东岳庙的规模极为宏大,占地也很广。庙中有各式建筑六十馀座。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十八层地狱,为了凸显阴曹地府的特色,这十八层地狱全都建在地下,让人身历其境时,有如身在地狱中。 这十八层地狱由十五个孔窍洞所组成,其中有三个孔窍洞分成两层,总共有十八层。里面雕塑了五岳大帝、十殿阎君和六曹判官等和人身一般高的塑像。 除了这些塑像之外,还刻有各种小鬼冥吏、刀山、碾磨、油锅、锯解等群像,共一百二十多个。这些塑像可说是目前中国寺庙中罕见的明代泥塑,是极为珍贵的古物。 另外,佛教在举行水陆道场时所悬挂的水陆画上,也有关于阴曹地府的描绘。所谓的水陆道场,起源于印度,根据佛书所云:阿难曾经在夜里梦见饿鬼向他要东西吃,于是阿难就设水陆道场,布施食物以救渡饿鬼。 後来传至中国,据说是从南朝梁武帝时代先开始的。根据佛教的说法,凡是被水陆道场所超渡过的孤魂野鬼,都可以免去罪罚而得以升天,因此,一直到後世仍历久不衰。 水陆书上所画的,有十殿阎罗、六曹四司判官、五道将军、牛头马面、小鬼夜叉及各式各样的地狱。 目前传下来的明代水陆画以山西宝宁寺藏量最丰,共有一百三十九幅,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文物。 如此人间美景,还不一睹为快。 又称鬼城丰都,丰都鬼城,鬼城。 丰都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处长江上游,全县幅员面积2910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丰都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从枳县划出单独设县,定名为“丰都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 丰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有特色,最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作为阴曹地府所在的丰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这里流传着许多鬼神传说,《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钟馗传》等许多中外文学名著对“鬼城”丰都均有生动描述,颇富传奇色彩。 传说中丰都是阎王的掌控的地方,人死后一定来这里报到,在这里总结前世善恶,成为阴间的鬼魂,或按前世因缘投胎轮回转世。 丰都鬼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鬼城要建在丰都呢?关于鬼城的形成原因,说法非常的多,但总的说起来,一共有四点: 一是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杜撰出一个“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是鬼帝(土伯)之说: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 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两个部落。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三是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愿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是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后来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因此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今天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