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的天赋技能是(李广的能力)
1. 李广的能力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呵呵,这是个对仗的句子,龙自然指的是皇帝,乘龙之才就是指辅佐皇帝的才能,也就是说冯唐具备这个能力,但冯唐一辈子都没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自然你就看不到什么“乘龙之才”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好马可以驰骋千里,但是没有人驾驭是不能来回的。这句话出自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破窑赋》。
2. 李广的才能
历史上真实的李广,可能让人大跌眼镜。他有勇无谋,治军散漫,军事指挥才能平庸,并非大将之才。李广和匈奴作战四十余年,但其有勇无谋,治军散漫,导致屡战屡败,鲜有胜绩,这才是他终生未获封侯的根本原因。
3. 李广的能力可以封侯么
我觉得李广将军是勇猛过人,可是对于治军方面就显得差强人意了,不过李广自身的能力和优点还是很强的,据《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身高过人,虎背熊腰,猿臂善射,不光如此李广将军还很爱惜士卒,对士兵真诚相待,以心换心,深得拥护。《史记》作者司马迁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两句话来赞美他。
李广领兵行军,没有整齐严格的队列和布阵要求,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士兵人人自便,总的来说,李广治军很轻松,所以也有不少士兵跟随李广,这样就可以轻松不少,可是这样往往都会有危险存在,万一敌军偷袭,后果就是不堪设想,对于一些别的将军,则和李广恰恰相反,虽然辛苦,但是放心。司马光说:“《易》中写道:‘依法治军,就不会遇到凶险。”说的是治理百姓,如果不依照法律,没有不出危险的。李广将兵,是人人自便,凭李广的才干,这样做是可以的。但这是不可以效法的。为什么呢?那些接任的人就很难驾驭这个军队了,更何况与他同时做将帅的人呢?普通人的心理都乐于安逸、放逐,却不明白这样做会招来祸患。他们既然认为跟随别的将军太烦扰,喜欢跟随李广,将会仇恨自己的上司,不服从命令。既然这样,那么简单轻率举动的祸害就不仅仅是李广军队紧急情况下没有办法对付敌人的突袭了。所以说,军队应以严格取胜。做将帅的也应该从严治军。既然这样,效仿程不识,即使不立功,也不会失败。效仿李广,就很少不灭亡了。
所以总的说,李广将军带兵都不是靠纪律而是靠人心,治军则会稍差欠缺,和周亚夫等一些名将比起来治军就显得相差甚远。
4. 李广的能力值
李广初始的功绩虽然只有 1000,特技为飞将,但是飞将是游戏中为数不多没有被拆分的复合特技之一,所以相对来说李广的功绩我们可以看做是 3000,特技则是 勇将削弱版 + 遁走。不过这样的设定好处在于,李广解锁最后一个特技只需 14000 的功绩就可以,相比 3000 给两个特技的设定能够节省 12000 功绩,就可以使用六个特技。
李广虽然只有一个弩兵 S 等级的适性,但却是游戏中专属的弩兵将领之一。射手除了可以在树林区域使用弩兵战法之外,还添加了弓神当中使用乱射没有误伤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弓神当中的这个无误伤效果则是被取消掉了的。如此一来使得弓神和飞将在都使用弩兵部队的时候有了不同的各自优势,弓神暴击判定更简单,飞将则相对更灵活,使得二者在使用弩兵部队的时候属于半斤对八两的状态。长臂则是弩兵部队的另外一个专属特技,增加弩兵部队的攻击距离,有了科技远射的支持下还能进一步提升射程距离。
骁武和英姿是分别增加物理和魅力各 3 点能力值,骁武的作用比较明显,提升部队的额外伤害能力,而且在飞将的判定中也有助于触发暴击效果。英姿的增加魅力,对于只考虑初始数值的话,意义不大,但是因为游戏中武将在战斗中获得经验值加快,使得李广初始虽然只有 93 的统率,但是经过漫长的战斗也能达到 90,而此时的英姿增加魅力效果就可以提升回气光环的效果了。
飞将 + 射手 + 神臂,已经是一个非常齐备的弩兵将领组合特技了,但唯独缺了弩兵的另外一个专属特技狙击。而这个特技恰好则附加在了李广初始携带的道具穿石弓上。
狙击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敌方武将受伤,这也使得那些统率比李广高的武将会因为受伤效果而不敌。
如此一来,李广一人就已经有了 飞将(=弓神) + 射手 + 长臂 + 狙击 的弩兵全方位特技,再加上这些特技带来的附加效果,让初始统率只有 83 的李广有了无限的可能。
5. 李广的能力不足
西汉武将李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卫青不败邀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些唐诗描写的都是西汉的武将号称“飞将军”的李广,那么李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广的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他们家族世世代代学习射箭,他是一个神射手。汉文帝十四年,他首次随军出击匈奴,就射杀了很多匈奴兵。汉文帝很欣赏他的神箭,说:“可惜呀,你生的不是时候,如果你早出生几十年,在秦末汉高祖那个战争年代,你一定能轻易得到万户侯了。”
但是,终李广一生,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四十多年,李广历任七个郡的太守,他与匈奴大大小小打了七十余仗,直到六十多岁率军迷路失期,不愿上军事法庭而自杀。至死都没有得到封侯。而武艺远不及他的堂弟李蔡,他的儿子李敢都因跟随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作战,立了军功而封侯。
李广除了射箭一流,曾经用箭射杀一只猛虎。而且胆气过人,一次朝廷派来的宦官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遇到三个匈奴神箭手,打了起来,匈奴人把几十个骑兵全部射杀,而受伤的宦官逃回报告。李广立刻带一百多骑兵追杀这三个匈奴的神箭手。李广亲自用箭射杀二人,活捉一人。这时又有几千匈奴骑兵赶到,而李广他们距离军营还有几十里,随时可能会被匈奴兵全歼。身边的骑手大为恐慌,快马逃走,李广制止他们。他下令全部解鞍下马,作出疑兵诱敌状。当敌兵派出一个将军出来试探,李广上马射杀这位敌方将军,然后又下马休息。最终匈奴人见到这么镇定的李广和他的部队,疑是诱敌的部队而不敢攻击,撤走了。
还有一次,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击匈奴,被四万匈奴骑兵包围。匈奴万箭齐发,汉军阵亡过半,更糟糕的是李广部队的箭快要射完了。士兵们吓得面如土色,而李广神态自若,他身先士卒,等匈奴兵接近了,他亲自射杀了几个匈奴将领,吓得匈奴人也暂缓了攻势。士兵们都佩服李广的勇敢,士气重新提振起来,坚持到援兵赶到,逼退匈奴兵。
李广非常爱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饮食与士兵一起。得到的赏赐分给手下的士兵,家里面没有多余的财产。他带兵作战,见到水源,士兵们没有喝够,他不会喝;士兵们没吃饱,他不去吃。李广对待士兵非常宽松仁厚,士兵们都乐意跟随他。
这样看似完美的一个名将,为什么到老终死都不能封侯呢?是不是汉朝的评审制度不公平呢?不是,汉初,汉高祖刘邦定下了“非有功不得侯”。而汉初皇帝都坚定地贯彻这一原则,象卫青、霍去病这些外戚都是立了军功封的侯,而不是凭裤带关系。那么李广一辈子都得不到封侯的原因,就是李广从军四十多年,却从来没有立过可以使他封侯的战功。一个让匈奴人害怕的“飞将军”竟然没有军功,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是因为:
李广他是神箭手,胆气过人,太能打了。这使他在战场上表现英勇,经常冲进敌群,近距离地跟匈奴人搏杀,杀敌无数。他射敌人非在几十步之内才射,敌人会应弦而倒。但这也使他的军队经常因此受困于敌。他个人杀敌赢了,而自己的队伍也被敌人击败了,输了。因为他手下的士兵不象他一样能打。能打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李广对士兵宽厚,治军简易,这也造成了他的军队军纪松散,防备不严。行军无严格队例、阵势,行军打仗缺乏周密的部署和应变计划。随心所欲,走到哪打到哪,有时甚至没有向导,使自己和部队或迷路,或者陷入敌人包围的困境,把到手的胜利又丢失了。这种随心所欲的打法,用在个人和小股部队还可以;如果用在大部队,最终的结果是失败。
李广跟匈奴作战几十年,要么是功过参半,要么是凭他个人的英勇杀伤了大量的敌人,而他的部队却也损失惨重甚至有一次全军覆没。只有他一个光棍司令靠装死,夺箭,杀敌逃回来。
终其一生,李广都没有取得什么大的军功。李广只是一个能打仗,甚至是能打硬仗的先锋勇将,是一个神箭手。但是他却不是能够率领大军团独当一面的帅才。
6. 李广的能力那么强,为什么汉武帝一直不待见他?
李广难封侯的原因:
1、军功不够
李广有其名,也有其实,但并无其功。汉代封侯的标准,相对于秦朝时难度增大不少。除了捕斩敌军重要将领之外,还要斩敌千级以上。李广前期对匈奴作战以防守为主,后期出击战中只取得了三次不见敌人和二次覆没的尴尬战果。
2、运气不好
李广年轻时,打出了很多以少胜多,惊世骇俗的经典战役。但西汉的国力有限,并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对匈奴的作战;及至汉武帝时,汉朝扭转被动,主动出击,此时李广已经垂垂老矣,汉武帝并不同意他去进击匈奴老巢,后来勉为其难,让他做了前将军。李广固执己见,在汉军出塞后,又迷失道路,最后落得自尽的下场。
3、治军不严
作为主要将领,李广喜欢单独行动,常常使自己处于险境,很多次都是侥幸生还。用兵并不是逞个人之勇,李广所起的作用并不正面。李广的军队管的非常宽松,这与治军严明的程不识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广于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司马迁评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 李广的武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古往今来,描写和赞颂李广的诗句多不胜数,可见世人多爱飞将军。虽说李广难封,但仅以封侯来盖棺李广,未免偏颇。在武帝灭匈奴战争中,李广虽然少有大功,但是在景帝时期,
李广却是风云人物!无论是抵御匈奴,还是平定七国之乱,他都功不可没!当然如果作为战略军事角度来看,李广还是有欠缺的。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
李广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实际上打的大规模胜仗不多。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靠个人的勇武获得了一些超出常人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