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谈天赋(如何评价陈省身)
1. 如何评价陈省身
闻名世界、我们熟知的数学大师陈省身,他有一句人生信条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他只做的一件事就是数学,在数学上的坚持和努力,让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评价说,陈省身是可以与阿基米德、高斯并列的数学伟人。
2. 陈省身厉害吗
一个是微分几何之父,一个是破译哥德巴赫猜想,不可同日而语,都是数学世界里夜空最耀眼的星!
3. 陈省身访谈
1938年,范曾生于江苏南通、十三代诗人文学世家,1938年,为避日军侵华,潜居南通城外乡村潮桥。
1942年,4岁入城北小学幼稚园。南通儿童智力比赛,诵《岳阳楼记》《木兰辞》,并自为短诗,得特等奖第一名。1943年,5岁入城北小学读书。
1945年,7岁入南通女子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母亲缪镜心先生为校长,范曾品学兼优,累获嘉奖。1949年南通解放,11岁考入江苏省立南通中学。
1950年,12岁加入中国少年儿童队。1951年,13岁 加入南通市美协。与袁运生、顾乐夫并称“南通三小画家”。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6年,18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华夏艺术网已为其开设书画专栏。
1960年,22岁进蒋兆和画室。1962年,24岁毕业创作,画《文姬归汉》辅导老师为刘凌沧先生,得郭沫若先生题长诗一首。
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
1964年,26岁至陕西西安山门品公社沙井村参加社教。与王宏多先生同时被打为“右倾”,至《社教二十三条》公布始得平反。
1970年,32岁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 1971年,33岁回北京,继续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作画,其间所画《韩非子像》为代表作。1972年,范曾创作《毛在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母亲、大兄、二兄相继病故。
1974年, “批孔运动”开始,范曾与贺捷生、白桦、张锲等联名上书周总理,揭发“四人帮”于文艺界倒行逆施的累累罪行。1976年, “天安门事件”发生,范曾因书大挽联和写悼总理文而被批斗。10月,“四人帮”被粉碎,“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
1977年新年,范曾于人民大会堂作大幅泼墨钟馗,以喻正气伸张,《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1978年,《鲁迅小说插图集》出版,范曾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讲师、副教授。 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1979年,范曾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
1981年,43岁 应日贩株式会社之邀赴日本于东京举办个人画展。出版《范曾中国人物画》,获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设计一等奖。
1982年,范曾为南通广教寺法乳堂画十八高僧壁画并参加建成开幕式,画中高僧由巨赞大师、净慧法师拟定名单,此堂之设得赵朴初先生支持并为起名题匾。
1983年,应日本西武百货店之邀,范曾举行个人画展于东京,获日本诸大学联合所赠“中日文化交流奖杯”,宋之光大使夫妇出席开幕式。
1984年,范曾调入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 日本冈山县建立永久性“范曾美术馆”。
1985年, “范曾美术馆”一周年赴日,与宋之光大使夫妇同赴冈山参加庆祝隆典。南开大 学校长滕维藻先生和原南通市市长、挚友曹从坡先生亦应邀赴日参加盛会。
1986年,获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其作品《灵运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1986年,范曾捐款4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东方艺术大楼,中国美术馆和天津博物馆先后举办“范曾画展”。为筹备赴日展览,与楠莉于南开大学冒大暑作画百余幅。发表《胸中浩气,笔底雄风》演讲,提出新思维十条。同年与亚明、宋文治、崔森茂、米景扬等组成画家代表团访美。
1987年 , 49岁为捐款建造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赴日本东京大孤、冈山举办“范曾画展”,画展大获成功。1987年12月份 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文章《我憧憬人生的清晨》。
1989年,与宋雨桂、冯大中举行联合国展于香港,出版《莽神州赋》画集、出版《祖国、艺术、人生》演讲集。日本出版《现代中国画坛的巨匠范曾》画集,日本评论家陈舜臣为《三绝之人》一文为序。经杨振宁视察,范曾同意于台湾寒舍画廊举行首展,出版《范曾作品集》。同年4月丰桥--南通友好城市建立,丰桥市美术博物馆举行“范曾美术名品展”。
1990年,应西武百华店之邀“范曾、宋文治画展”于日本举行并出版画集。于新加坡举办“范曾画展”,出版《范曾新作集》与楠莉赴欧洲游学考察。
1991年 ,范曾在台湾举行“范曾巴黎新作展”,并出版画集。1992年 ,范曾应瑞典皇家学院院士马悦然先生之邀到斯德歌尔摩大学讲学,《范曾精品集》出版并获香港出版优秀奖。
1993年,范曾游欧回国,继续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并被任命为学术带头人。同年11月13日在巴黎与楠莉结婚。
1994年 ,出版《范曾绘画一百幅》、《范曾书法一百幅》。1995年 ,范曾应罗拔教授之请赴丹麦歌本哈根大学讲学。
1996年 ,范曾画风大变,更重简笔泼墨,有代表作《简笔老子》、《泼墨钟馗》等。深圳举行“范曾书画展”,出版《范曾画集》。1997年 , 《范曾诗稿》《十翼还甲自寿》出版。
1998年 , “范曾的艺术世纪大展献给2000年”于香港会展中心举办。有陈省身、杨振宁、季羡林、李锐、吴祖光等致贺。作品《丽人行》以1200万港币出售,散文《风从哪里来》获散文奖。
2005年4月6日范曾专门为新近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作画,17幅与教材选篇内容相关的人物肖像画。
2008年,范曾获法兰西公民之星金质勋章,创作巨幛《唐人诗意图》,被永久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创作《弈秋课徒图》,在大会展厅最中央展出。
2010年3月,范曾为上海世博会创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12年7月28日,《中国大师路》访谈范曾。
“2012胡润艺术榜”公布,凭借2011年一年作品成交总额9.4亿元的成绩,范曾蝉联中国“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的头衔。其中范曾1997年所作《八仙图镜心》由北京九歌以6900万元拍出。
2013年5月,范曾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现身北京大学,录制央视特别节目《开讲啦》。以“科学与文学的对话”为主题,与北京大学的学生们面对面交流。
2016年3月17日范曾作品《锦文掇英》首发式暨研讨会举行。
4. 陈省身的地位
答:各国获奖人数大排名(获奖者的国籍以他获奖时的国籍为准,双重国籍者,亦不重复计算):
A.诺贝尔物理学奖(162人,分属于16个国家)
1.美国——71人(其中有五位华裔,他们分别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崔琦,朱棣文)
2.德国——21人
3.英国——19人
4.法国——12人
5.俄国——8人
荷兰——8人
6.瑞典——4人
7.意大利-3人
奥地利-3人
丹麦——3人
日本——3人
8.加拿大-2人
瑞士——2人
9.爱尔兰-1人
印度——1人(拉曼,1930年)
巴基斯坦——1人(萨拉姆,1979年。他是1984年成立的第三世界科学院的主要发起者,该学术机构的首任院长,著名的核物理学家)
B.诺贝尔化学奖(135人,分属于19个国家)
1.美国--48人(有一位华裔,李远哲)
2.德国--26人
英国--26人
3.法国--7人
4.瑞士—5人
5.瑞典—4人
6.加拿大-3人
荷兰——3人
7.奥地利-2人
日本——2人
8.芬兰,挪威,丹麦,意大利,比利时,俄国,匈牙利,捷克,阿根廷均为1人
C.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72人,分属于20个国家)
1.美国--85人
2.英国--24人
3.德国--16人
4.法国--8人
瑞典—8人
5.瑞士—6人
6.丹麦—--4人
澳大利亚-4人
7.比利时——3人
8.奥地利-2人
荷兰-2人
俄国-2人
意大利-2人
9.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南非(欧洲裔科学家)均为1人
D.前述诺贝尔三大科技类奖总排名(469人,分属于26个国家)
1.美国--204人
2.英国--69人
3.德国--63人
4.法国--27人
5.瑞典—16人
6.荷兰—13人
瑞士--13人
7.俄国--11人
8.丹麦--8人
9.奥地利-7人
10.意大利-6人
加拿大-6人
日本--6人
11.比利时--4人
澳大利亚-4人
12.匈牙利--2人
阿根廷--2人
13.挪威,芬兰,捷克,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均为1人
E.菲尔兹数学奖排名结果(此奖由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约翰·菲尔兹(1863—1932年)发起倡立,因其高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被公认为“国际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每一次限定在2--4人,并且原则上只授予40岁以下的青年数学家。每位获奖者获得1500美圆奖金,奖章上刻有阿基米德的头像。本奖于1936年在挪威开幕的第1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首次颁发,至2000年,累计已有43人获奖,分属于9个国家。):
1.美国——16人。丘成桐(1949年—— )在1982年第19届ICM波兰华沙大会上成为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华裔第一人。另一名美籍华人陈省身获得过沃尔夫奖(1983、1984年连续两届)。沃尔夫数学奖由美国犹太裔实业家沃尔夫捐资设立,1978年起逐年颁发,其名气和地位逊色于菲尔兹奖。
2.法国——7人
英国——7人。 1998年,在第23届ICM德国柏林大会上,45岁的安德鲁·怀尔斯凭借1996年破解了著名的费马大定理的杰出成就而破例获奖,获得“特别贡献奖”。
3.俄国——5人
4.日本——3人
5.比利时—2人
6.德国
意大利
瑞典 均为1人
F.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排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中央银行经济学奖”,获奖者亦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本奖自1969年起逐年颁发,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至2000年,累计已有46人获奖,分属于12个国家):
1.美国——30人
2.英国——4人
3.瑞典——2人
挪威——2人
4.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奥地利、俄国、印度(森,1998年)、 圣卢西亚(W.A.刘易斯,非洲裔经济学家,1979年)均为1人
G.各国大学获奖人数前10强(仅限于对诺贝尔三大科技类奖项的获奖统计。由于某一名获奖者不同阶段可能在不同的学校就学,因此,本统计结果不排除重复计算):
1.剑桥大学——56人(英国)
2.哈佛大学——38人(美国)
3.哥伦比亚大学—32人(美国)
4.芝加哥大学—22人(美国)
5.巴黎大学——19人(法国)
6.牛津大学——18人(英国)
7.加州大学——17人(美国)
8.加州理工学院—16人(美国) 柏林大学——16人(德国)
9.慕尼黑大学—15人(德国)
10.麻省理工学院—13人(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13人(美国)
小计:美国有7所大学入围、英国有2所大学入围、德国有2所大学入围、法国有1所大学入围。另外,获奖人数排名在第11—16位(7—12人)的还有15所大学。其中,美国6所,德国2所,法国2所,英国、瑞典、丹麦、奥地利、日本各1所。
5. 陈省身哪里人
1985年陈省身获得陈省身数学奖。
1985年3月,中国数学会设立“陈省身数学奖”,其宗旨是奖励在中国本土工作的年轻数学家,每两年颁发一次。
捐助设立“陈省身数学奖”的是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总裁刘永龄先生。刘先生当年踏上香港土地的时候,口袋里只剩下15美元。以后凭借天时地利,加上个人的奋斗,建立了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总部位于香港,以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完美的机电产品占有市场,公司共有7500名职工和不同生产线上的专家。刘先生曾经和杨振宁合作设立过“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刘永龄和陈省身并不认识。
6. 对陈省身的评价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
1.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
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的中都作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
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位传奇数学家,一生最高文凭是初中,早年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后,闻知新中国成立后,发出"粱园随好,非久居之处"呼吁在国外的科学家学成回去报效祖国,跟他同时代在闻讯回国的科学家,许多都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有:
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导弹做出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创立了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
回国后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数学,并建立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培养了大批数学家如陈景润,王元等号称华学派,后来致力于应用数学,将数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
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2.陈省身
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
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发展。
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
一位数学家说道“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3.苏步青
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
早年对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做出了贡献,
四、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
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
70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4.陈景润
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
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证明了"1+2"
陈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陈为世人所知是由于报告文学家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当年很多人热血学子因为这篇文章而走上数学道路!!
趋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
注:
"1+1":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能分成两个素数之和.
"1+2":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者是素数,或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这是目前陈景润证明得到的距歌德巴赫猜"1+1"最近的结果!
数学家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也是非常有趣的,人们是从"m+n"去逼近"1+1"的,"m+n"即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为素因子不超过m个与素因子不超过n个的两个数之和。
当时各国数学家不断努力,最终解决了"3+3","2+3","1+3",在这一逼近过程中,在华罗庚带领下也写下了许多中国数学家名字如王元,潘承桐等,最终陈景润解决了"1+2"!!
5.丘成桐
陈省身的学生,因解决微分几何的许多重大难题而获得数学界菲尔奖!
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他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终于使他成为菲尔兹奖得主。
7. 关于陈省身的简介
牛顿
在创立微积分方面,莱布尼茨与牛顿功绩相当。就发明时间而言,牛顿早于莱布尼茨;就发表时间而言,莱布尼茨则先于牛顿。公认:牛顿和莱布尼茨都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他们的微积分各有特色。牛顿和莱布尼茨从不同的角度工作,各自地发现微积分基本定理,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微分和积分算法,他们都把微积分从几何形式中解脱出来,采用了代数方法和记号,从面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都把面积、体积及以前作为和来处理的问题归结到积分(反微分)。这样,速度、切线、极值、求和的问题全都归结为微分和积分。
牛顿对微积分的研究是从力学或运动学的角度,从速度概念开始,考虑了速度的问题。牛顿把自己的发现称为“流数术”,他把连续变化的量称为流动量或流量;把无限小的时间间隔叫做瞬;而流量的速度,也就是流量在无限小时间内的变化率,则称为流动率或流数。因此牛顿的“流数法”就是以流量、流数和瞬为基本概念的微积分学。莱布尼茨则更多地从几何学的角度,从求切线问题开始,突出了切线的概念。他研究了求曲线的切线问题和求曲线下的面积问题的相互联系,明确指出了微分和积分是互逆的两个运算过程。
由于莱布尼茨的微分符号和积分符号都简明易懂、方便好用,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