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通关(爱莲说详解)
1. 爱莲说详解
“自”在文言文中有多种含义和用法,而在初中文言文中又因地域不同教科书也不同。故,详解“自”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
古文形体
。“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nose]
自,鼻也。——东汉·许慎《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beginning]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origin]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最近)
1. 自己,自我;本身 [self;oneself;one’s own]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吴中豪子弟王士骕、乔一琦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两台急诇之,公(袁可立)独谓是狂生。——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而又遗书登抚袁可立,使激登帅沈有容自奋。——明 茅元仪《督师纪略》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nào)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唐·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介〉
1. 由;从 [from;since]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宋·苏轼《超然台记》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自公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越朕嗣服,起自田间。——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at;in]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副〉
1. 自然,当然 [naturally]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originally;at first]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remain the same;as before]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personally;in person]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besides;in addition]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连〉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if]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even if]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but]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because]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动〉
1. 用 [use;employ]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be;really]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2. 《爱莲说 》
爱莲说表面是写莲花,实际托物言志,借助牡丹来批判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以莲自况自己的品行,说明现在像他这样的君子已经很少见了。
3. 爱莲说爱莲
网络用语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洁身自爱,具有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同时可以用“爱莲说”中的一句原文进行说明,这句话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与这个网络用语“爱莲说”相对应的一个词是“白莲花”,这个“白莲花”的意思刚好与“爱莲说”相反,想成鲜明的对比。
“白莲花”该词完整的说法是“圣母白莲花”,意思是装清高,装纯洁,装神圣,用于讽刺那些道貌岸然的人,表面上装得纯洁无辜,实则内心险恶,心机重重,可以想象宫斗剧中的一些妃子在皇上面前装好人,内心却很歹毒的那种人。
古诗词《爱莲说》的简介: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朝代】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创作背景: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网络流行语科普:
吊炸天:形容某个人在某方面很厉害或者某件事令人惊讶。出自网络流行语“狂拽炫酷吊炸天”。
王炸:该词来源于斗地主中,是最大的一个炸,因此一般不会乱用,都会留到最后一手才打出来。作为网络流行语,王炸形容那些隐藏到最后,给人重磅消息的事情。
duck不必:是英语单词的谐音“大可”和中文“不必”的混合,意为“大可不必”,此梗与鸭子(duck)有关。李佳琦直播推卤鸭,让店家再加5万份,结果店家一个激动加成了50万份。随后网友们纷纷评论:“duck不必,鸭鸭惶恐。”
前方高能:这个词一般出现在电影弹幕中,这个词是一种警告,告诉你,接下来即将出现一些或惊恐,或血腥,或恶心等画面,让你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被吓到了。很多人看电影都喜欢打弹幕聊天,少不了很多热心观众,喜欢提示你前方高能。前面高能这个词来源于日本动画《机动战士高达》中的台词,侦测员:侦测到前方敌舰高能反应。舰长:紧急规避动作。
4. 爱莲说释义
陋室铭
唐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 《爱莲说》解读
《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6. 爱莲说相关资料
周敦颐是位学识渊博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不但开创了宋明理学,在诗词文学领域上也有不俗的建树。根据资料显示,周敦颐一生共有34篇诗词。周敦颐游历四方时,将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诗篇。代表作品有《题春晚》、《江上别石郎中》、《牧童》等。
《题春晚》是周敦颐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题春晚》全诗内容为:“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题目中,“春晚”两字代表暮春晚景,这首诗歌写于公元1071年,诗人在一个暮春傍晚,看着乡间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色,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歌。
7. 爱莲说 之
“莲之爱”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倒装的作用,在文中“莲之爱”的意思是--对于莲花的喜爱。
8. 爱莲说的讲解
周敦颐的爱莲说,篇幅短小精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是初中学的一篇文言文,一般这样的课文讲解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解作者,创作背景,疏通课文,一些个疑难问题,其实初中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够解决字词句的解释。
第二课时主要通过作者的经历,和此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解释道理。
9. 爱莲说解析
《爱莲说》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慕名利 的高尚品格。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伸出污浊环境却不与之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贵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夸耀自己的高贵品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高贵品质。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富有学识,才华横溢的美好资质。
上一篇:lol新符文守护者(LOL护符)
下一篇:天赋是幻想(梦想和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