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名将通关(魏国所有名将)
1. 魏国所有名将
三国后期魏国的主要名将有:
1、 文鸯,别号:小赵云。三国后期容易被人忽视的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对他战斗力的描述最为明确的一回应该是110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彼时文鸯还未降魏,在这一回中,文鸯一人杀入曹军大阵中,斩杀曹将三十多人后突围而出。魏军见文鸯只得一人,便遣人前来追杀,结果被文鸯一人杀退。此次战役与赵云单骑救主情节类似,小赵云的称呼由此而来。
2、 邓艾,邓艾出身寒门,本是文职官员,后被司马懿赏识提拔调入太尉府任职。在西线驻守时,曾与郭淮多次击退姜维的进攻。北魏伐蜀时,邓艾已经60余岁了。邓艾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次战役是偷渡阴平攻克江油,进而直取成都。随后刘禅投降,至此,蜀亡。
3、 郭淮 郭淮曾是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死后开始崭露头角。郭淮的个人战绩并不出彩,最出彩的居然是平定羌族反叛,反倒是与人合作的战役非常耀眼。街亭之战时与张郃合作,郭淮佯攻,屯兵柳城,掩护了张郃率领的主力。曲城之战时与陈泰合作连败姜维两城。赢得四平八稳,从未兵败如山倒。正应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4、 钟会,钟会出身名门,时任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军事,也就是关中军事最高指挥官。北魏伐蜀的发起人与主持人,牵制住了蜀国的主要军力,为邓艾阴平偷渡创造了条件。灭蜀后与蜀国降将姜维共谋,打压邓艾,欲自立门户。后因消息走漏被部下诛杀,死于乱军。
2. 魏国名将大全
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
第二品
1、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2、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3、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4、中军大将军:曹真。
5、上军大将军:曹真。
6、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7、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8、南中大将军:吕兴。
9、辅国大将军:甄温。
第三品
领军将军、安南将军、安东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平南将军、平东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
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
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
3. 魏国所有名将的字
刘备字玄德 诸葛亮字孔明 曹操字孟德 孙权字仲谋 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乐进字文谦 李典字曼成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夏侯敦字元让
夏侯渊字妙才 荀彧字文若 荀攸字公达 郭嘉字奉孝 程昱字仲德 刘晔字子阳
孙乾字公佑 简雍字宪和 糜竺字子仲 满宠字伯宁 吕虔字子恪 毛玠字孝先
于禁字文则 马超字孟起 孙坚字文台 孙策字伯符 程普字德谋 黄盖字公覆
韩当字义公 祖茂字大荣 朱治字君理 吕范字子衡 周瑜字公瑾 张昭字子布
张纮字子纲 太史慈字子义 蒋钦字公奕 周泰字幼平 陈武字子烈 虞翻字仲翔
董袭字元代 许褚字仲康 徐晃字公明 董昭字公仁 张辽字文远 臧霸字宣高
李通字文达 陈登字元龙 鲁肃字子敬 诸葛瑾字子瑜 顾雍字元叹 张郃字隽乂
许攸字子远 贾诩字文和 司马懿字仲达 文聘字仲业 魏延字文长 徐庶字元直
黄忠字汉升 庞统字士元 严畯字曼才 陆绩字公纪 张温字惠恕 骆统字公绪
吾粲字孔休 徐盛字文向 潘璋字文珪 丁奉字承渊 步骘字子山 甘宁字兴霸
吕蒙字子明 陆逊字伯言 凌统字公绩 马良字季常 马谡字幼常 蒋琬字公琰
刘禅字公嗣 廖化字元俭 薛综字敬文 程秉字德枢 朱桓字休穆 蒋干字子翼
王粲字仲宣 陈琳字孔璋 崔琰字季珪 阚泽字德润 陈震字孝起 伊籍字机伯
庞德字令明 张松字永年 杨修字德祖 陈群字长文 法正字孝直 孟达字子庆
关兴字安国 曹休字文烈 孙翊字叔弼 孙匡字季佐 孙朗字早安 孙韶字公礼
孙静字幼台 黄权字公衡 刘巴字子初 彭羕字永言 王平字子均 费祎字文伟
傅巽字公悌 刘馥字元颖 张既字德容 李严字正方 霍峻字仲邈 董和字幼宰
李恢字德昂 秦宓字子敕 谯周字允南 傅干字彦才 曹丕字子桓 曹植字子建
曹彰字子文 管恪字公明 耿纪字季行 左慈字无放 吉邈字文然 吉穆字思然
赵咨字德度 孙桓字叔武 孙皎字叔明 邓芝字伯苗 刘永字公寿 刘理字奉孝
丁仪字正礼 丁廙字敬礼 祢衡字正平 吉太字称平 华佗字元化 王连字文仪
吕凯字寄平 姜维字伯约 曹睿字元仲 夏侯茂字子休 郭淮字伯济 曹真字子丹
郝昭字伯道 全琮字子璜 诸葛恪字元逊 王双字子全 辛毗字佐治 宗预字德艳
司马师字子元 司马昭字子尚 夏侯霸字仲权 夏侯威字季权 夏侯惠字稚权 曹髦字彦士
夏侯和字义权 曹芳字兰卿 何晏字平叔 邓飏字玄茂 李胜字公昭 丁谧字彦静
毕轨字昭先 桓范字元则 钟会字士季 邓艾字士载 诸葛瞻字思远 金祎字德伟
曹奂字景明 毋丘俭字仲恭 贾充字公闾 孙峻字子远 孙綝字子通 孙休字子烈
孙皓字元宗 诸葛诞字公休 羊祜字叔子 刘协字伯和 董卓字仲颖 吕布字奉先
丁原字建阳 伍孚字德瑜 陈宫字公台 袁绍字本初 袁术字公路 郑玄字康成
孔融字文举 陶谦字恭祖 刘表字景升 蒯越字异度 蒯良字子柔 陈翔字仲麟
范谤字孟博 孔昱字世元 范康字仲真 檀敷字文友 张俭字元节 岑眰字公孝
刘繇字正礼 审配字正南 袁谭字显思 袁熙字显奕 袁尚字显甫 刘璋字季玉
马腾字寿成 司马徽字德操 杨阜字义山 胡邈字敬才 逢纪字元图 张裔字君嗣
庞德公字山民 蔡邕字伯喈 田畴字子泰 韩遂字文约 马钧字德衡 曹爽字昭伯
黄琬字子琰 张鲁字公祺 陈珪字汉瑜 秦朗字元明 刘焉字君郎 刘岱字公山
华歆字子鱼 何进字遂高 卢植字子干 山涛字巨源 王朗字景兴 管宁字幼安
淳于琼字仲简
只有这么多,看哪位再补充下。。
4. 魏国名将许褚
许褚值得培养,许褚是曹魏猛将,骁勇善战,勇猛无敌,战力强悍,值得培养。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被称作“虎痴”。年轻时协同乡亲,共同抵御贼寇。后追随曹操,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将刺客全部杀掉。渭南之战时即使身受重伤仍然替曹操划船。
5. 魏国名将排行榜
战国早期的魏国名将为吴起与庞涓,后期为信陵君魏无忌
6. 魏国所有名将名单
有很多的
如1许褚,三国时魏国名将。字仲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2、典韦,陈留人。曹操名将。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在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也都战死了。事后,曹操亲自祭奠,痛哭失声。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3、庞德,字令明。原为西凉勇将马超部下,后被曹操收降。曹操命于禁帮助曹仁守樊城,庞德自告奋勇作先锋,临出战前令人做好一口棺材,抬棺与关羽决战,箭伤关羽。后水淹七军,被周仓抓获,誓死不 降,被关羽所杀。
7. 魏国所有名将排名
七大将:夏侯敦、夏侯渊、张辽、张合、曹仁、曹洪、于禁。
1.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2.夏侯渊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
3.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时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4.张郃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
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5.曹仁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曹魏名将。
曹仁好弓马骑射,少时不修行检,及至长成为大将,则变得严整,奉法守令。从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破袁术,曹仁所斩获颇多,大破陶谦军及陶谦部将吕由,攻克句阳,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
6.曹洪
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
曹洪早年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曹操于荥阳兵败失马时,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其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官渡之战时,曹操令其驻守本阵。汉中之战时,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
7.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
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 ,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8. 魏国所有名将名字
1、“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是《三国演义》里武将武力的传统民间排名,当然史上见仁见智的其他的排法顺序和说法也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排名影响最广。 2、早年曾听一个老人讲这个排名,是出自于三国名将许褚的个人主观感受,逐代流传下来的,因为只有许将军,是唯一一个与这六个武将处于巅峰时期还正面交过手的人。
9. 魏国名将苟
应该是苟富贵,勿相忘。“苟富贵,勿相忘”的字面意思是:“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一定不要互相忘记。”
兄弟之间、夫妻共患难同富贵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的故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以侠骨柔肠著称,做人做事肯定是比不上朱元璋那样心狠手辣。他落难时,与兄弟们“与子同袍”“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深得手下兄弟们信赖,所以始终都有一帮死党跟随,最后能够与曹魏、东吴抗衡对峙。而他也深知,自己的一切都是兄弟给的,所以对待大家一直都非常仗义,留下了千古美名。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同样也不少。我们看新闻,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事业有成者希望通过媒体寻找当年的恩人回报滴水之恩、分享成功的故事。虽然在别人是举手之劳,可在这些感恩者眼里,就是如山似海的感动,理当涌泉相报
10. 魏国名将排名
曹操麾下20位猛将武力排名分别为:
1.许褚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渊”,这是三国二十四名将顺口溜的武力排名,其中典韦排第三,许褚排第八,所以很多人认为典韦武力强过许褚,其实从演义来看典韦还真未必比许褚厉害,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许褚大战典韦数百回合之后没多久出战吕布,结果二十回合曹操就连忙让典韦上去帮忙,但是等到十几年之后大战马超的时候许褚却能力战两百多回合不败,这说明什么?很显然许褚大战典韦的时候武力还不是巅峰期,这个时候战平典韦只能说明许褚武力更胜一筹。
2.典韦
这个不多说,典韦当不了带头大哥,只能屈居第二把交椅。
3.曹彰
三个回合干脆利落大败刘封,除了曹彰之外,也就许褚和典韦能做到。
4.庞德
一百多回合战平关羽,虽然说这个时候的关羽已年近60武力大不如前,但试问又有几人能做到?关羽握刀的右臂受伤还能和徐晃激战八十余回合,和徐晃相比庞德厉害多了。
5.张辽
虽然关羽说张辽武力不在他和张飞之下有点水分,但关羽一生也只称赞过三个人的武力,另外两个分别是黄忠和庞德。
6.夏侯惇
夏侯惇两战吕布全身而退,两战关羽未分胜负(没能接着打下去),武力相当不错。
7.徐晃
徐晃武力有点忽高忽低:力战许褚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却二十回合不敌颜良,两次和刘封交手都未能速败刘封,和曹彰三个回合大败刘封相比,徐晃的武力比曹彰差多了。
8.张郃
和徐晃一样,张郃的武力也是忽高忽低,既能和张辽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张飞三五十回合也奈何不了他,却二十回合不敌马超,不过后期的张郃近乎无敌的存在,几乎打遍蜀汉无敌手。
9.文聘
文聘大战魏延数百回合难分胜负,两人武力伯仲之间。
10.曹洪
曹洪武力的巅峰表现是力战马超四五十回合,不过此战和曹洪不要命地死战有关。
11.夏侯渊
夏侯渊的武力在演义中并无十分出色的表现,至少他的武力比不上张郃,也不如曹洪,进不了前十。
12.高览
高览和张郃齐名,从他和张郃联手激战许褚和张辽难分胜负来看,高览的武力并不算弱。
13.乐进
演义中乐进有两个单挑记录:一是和凌统五十回合战平,二是和臧霸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从战场形势来看,前一场凌统占优,后一场乐进占优。
14.李典
李典居然能力敌赵云十余回合主动退走,武力不容小觑。
15.臧霸
曹操击败吕布得到了其麾下两员骁将,一个是张辽,另外一个就是和乐进30回合打成平手的臧霸。
16.曹仁
曹魏八虎骑第一代四名宗亲大将,武力最强的是夏侯惇,其次是曹洪、夏侯渊,最后才是曹仁,不过曹仁武力虽然不出众,但却是难得的帅才。
17.于禁
五子良将武力最弱的就是于禁,不过能在马超手下支撑八九个回合也不算差了。
18.车胄
居然能在武力巅峰时期的关羽手下支撑数个回合,车胄的武力至少比东吴十二虎臣中的潘璋、丁奉等人要厉害三分。
19.牛金
牛金是曹仁帐下骁将,陷入东吴大军重围之中还能力战支撑到曹仁援军到来,武力还是不错的。
20.李通
潼关之战数个回合被马超击杀。
11. 魏国名将张郃
张雄,三国魏国名将张郃之子。张郃死后,其子张雄继承了鄚侯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