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发 > 测试

铭文有哪几种叫法(铭文有哪几种叫法图解)

1. 铭文有哪几种叫法图解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你问的谥号敏达是不是李卫去世后被赐予的谥号是“敏达”!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2. 三种铭文分别是什么意思

王者荣耀里一共有三件装备可以给英雄提供物理吸血属性,它们分别是:

末世:+10%吸血

制裁之刃:+10%吸血

泣血之刃:+25%吸血

在这其中,末世和制裁之刃的吸血效果只是辅助作用,真正常用的吸血装备还是泣血之刃。

⒉铭文

可以提供物理吸血属性的铭文一共有三个,它们分别是:

纷争(红色):+0.5%物理吸血

夺萃(蓝色):+1.6%物理吸血

繁荣(蓝色):+1%物理吸血

在这三种铭文中,因为红色部位有异变、无双、祸源这三种属性更强势的铭文,所以使用的最多的是夺萃铭文。

⒊技能

技能的话分为两个,一个是召唤师技能,一个是英雄技能。

3. 铭文的解释

红色印记

高级混合穿透印记:+0.9护甲穿透+0.62法术穿透 金币:820

攻击速度印记:+1.7%攻击速度 金币:410

法术穿透印记:+0.87法术穿透 金币:410

护甲穿透印记:+1.66护甲穿透 金币:410

高级法力回复印记:+0.26法力回复/5秒 金币:205

高级成长法力值印记:每级+1.17法力值(18级+21.06) 金币:410

高级法力值印记:+5.91法力值 金币:410

高级成长法术强度印记:每级+0.1法术强度(18级+1.8) 金币:410

高级暴击几率印记:+0.93%暴击几率 金币:410

高级暴击伤害印记:+2.23%暴击伤害 金币:820

高级成长攻击力印记:每级+0.13攻击力(18级+2.43) 金币:410

高级生命值印记:+3.47生命值 金币:410

高级成长生命值印记:每级+0.54生命值(18级+9.72) 金币:820

高级冷却缩减印记:-0.2%冷却时间 金币:410

高级法术强度印记:+0.59法术强度 金币:410

高级成长魔法抗性印记:每级+0.07魔法抗性(18级+1.26 ) 金币:205

高级魔法抗性印记:+0.77魔法抗性 金币:205

高级护甲印记:+0.91护甲 金币:205

高级攻击力印记:+0.95攻击力 金币:205

蓝色雕纹

冷却缩减雕纹:-0.83%冷却时间 金币:820

成长法术强度雕纹:每级+0.17法术强度(18级+3.06) 金币410

魔法抗性雕纹:+1.34魔法抗性 金币205

高级能量雕纹:+2.2能量 金币820

高级成长能量值雕纹:每级+0.161能量(18级+2.89)金币820

高级攻击力雕纹:+0.28攻击力 金币205

高级成长攻击力雕纹:每级+0.04攻击力(18级+0.73) 金币205

高级攻击速度雕纹:+0.64%攻击速度 金币410

高级暴击伤害雕纹:+0.56%暴击伤害 金币:820

高级护甲雕纹:+0.7护甲 金币205

高级成长生命值雕纹:每级+0.54生命值(18级+9.72) 金币:820

高级生命值雕纹:+2.67生命值 金币410

高级暴击几率雕纹:+0.28暴击几率 金币410

高级成长魔法抗性雕纹:每级+0.15魔法抗性(18级+2.7) 金币205

高级生命回复雕纹:+0.27生命回复/5秒 金币820

高级法力值雕纹:+11.25法力值 金币410

高级法术强度雕纹:+1.19法术强度 金币410

高级成长冷却缩减雕纹:每级-0.06%冷却时间(-1.1%) 金币410

高级成长法力值雕纹:每级+1.42法力值(18级+25.56) 金币410

高级法力回复雕纹:+0.31法力回复/5秒 金币410

高级法术穿透雕纹:+0.63法术穿透 金币410

高级成长法力值回复雕纹:每级+0.055法力回复/5秒(18级+0.99) 金币205

黄色符印

高级百分比生命值符印:+0.5%生命值 金币820

高级金币符印:每10秒获得0.25点金钱 金币410

护甲符印:+1护甲 金币205

高级成长法力回复符印:每级+0.065法力回复/5秒(18级+1.17) 金币205

高级法力回复符印:+0.41法力回复5/秒 金币205

高级成长能量回复符印:每级+0.064能量回复/5秒(18级+1.05) 金币820

高级能量回复符印:+0.63能量回复/5秒 金币820

高级成长法力值符印:每级+1.17法力值(18级+21.06) 金币410

高级法力值符印:+6.89法力值 金币410

高级成长护甲符印:每级+0.15护甲(18级+2.7) 金币410

高级成长生命值符印:每级+1.08生命值(18级+19.44) 金币410

高级生命值符印:+5.35生命值 金币820

高级暴击几率符印:+0.42%暴击几率 金币410

高级魔法抗性符印:+0.74魔法抗性 金币205

高级成长魔法抗性符印:每级+0.1魔法抗性(18级+1.8) 金币410

高级法术强度符印:+0.59法术强度 金币410

高级成长法术强度符印:每级+0.1法术强度(18级+1.8) 金币410

高级冷却缩减符印:-0.36%冷却时间 金币410

高级成长生命值回复符印:每级+0.11生命回复/5秒(18级+1.98)金币410

高级生命回复符印:+0.43生命回复/5秒 金币820

高级暴击伤害符印:+0.78%暴击伤害 金币820

高级攻击速度符印:+0.76%攻击速度 金币410

高级成长攻击力符印:每级+0.66攻击力(18级+1.09) 金币205

高级攻击力符印:+0.43攻击力 金币205

大精华

高级生命偷取精华:+1.5%生命偷取 金币2050

高级法术吸血精华:+2%法术吸血 金币2050

高级百分比生命值精华:+1.5%生命值加成 金币2050

高级混合穿透精华:+1.79护甲穿透/+1.4法术穿透 金币2050

高级暴击几率精华:+1.86暴击几率 金币1025

高级生命回复精华:+2.7生命回复/5秒 金币2050

高级生命值精华:+26生命值 金币2050

高级成长护甲精华:每级+0.38护甲(18级+6.84) 金币1025

高级护甲精华:+4.26护甲 金币1025

高级成长生命值精华:每级+2.7生命值(18级+48.6) 金币2050

高级魔法抗性精华:+4魔法抗性 金币1025

高级成长生命回复精华:每级+0.28生命值回复/5秒(18级+5.04) 金币2050

高级冷却缩减精华:-1.67%冷却时间 金币2050

高级成长魔法抗性精华:每级+0.37魔法抗性(18级+6.66) 金币1025

高级攻击力精华:+2.25攻击力 金币1025

高级成长冷却缩减精华:每级-0.14%冷却时间(-2.5%) 金币1025

高级成长攻击力精华:每级+0.25攻击力(18级+4.5) 金币515

高级攻击速度精华:+3.4%攻击速度 金币1025

高级暴击几率精华:+1.86暴击几率 金币1025

高级暴击伤害精华:+4.46暴击伤害 金币1025

高级护甲穿透精华:+2.56护甲穿透 金币1025

高级金币精华:每10秒获得1点金钱 金币515

高级经验值精华:+2%经验获得 金币2050

高级能量值精华:+5.4能量 金币2050

高级能量回复精华:+1.575能量回复/5秒 金币2050

高级重生精华:-5%死亡时间 金币1025

高级成长法力值精华:每级+4.17法力值(18级+75.06) 金币515

高级法力值精华:+37.5法力值 金币1025

高级成长法术强度精华:每级+0.43 法术强度(18级+7.74) 金币1025

高级法力回复精华:+1.25法力回复/5秒 金币1025

高级成长法力回复精华:每级+0.24法力回复/5秒(18级+4.32) 金币1025

高级移动速度精华:+1.5%移动速度 金币2050

高级法术穿透精华:+2.01法术穿透 金币1025

高级法术强度精华:+4.95法术强度 金币1025

4. 铭文描述是什么

铭文描述是简短的描写该铭文会给英雄增加哪些属性内容,可以增加攻速、吸血、防御等。

5. 什么叫铭文

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指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同样为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战国时期奴隶制社会衰落,礼制开始崩溃,封建地主阶级兴起,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国中期以后,铭刻的目的终于转到“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作用上去了。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长篇大作不多,书史性质的铭文就更是少见。铭文的格式、内容,以至于刻铸方法、书法艺术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文字应用日渐广泛和携带方便的需求,铸刻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最终被当时通行的简册书帛所取代。

6. 铭文有哪几种叫法图解视频

一、首先进入到王者荣耀界面,然后点击左下角的英雄。

二、以选择百里守约为例子,点开百里守约会发现英雄的一些属性和技能介绍,这时候点击右上角的攻略技巧。

三、然后下面就会出现,英雄视频,英雄攻略,大神排行的选项。

四、选择大神排行,然后就会看到国服玩这个英雄最好的玩家,然后点开大神攻略。

五、点开大神攻略会看到,有铭文搭配,这个时候就可以观察到大神的铭文搭配了。

7. 铭文有哪几种叫法图解大全

《国家宝藏》中有一期关于商王武丁和妻子妇好的爱情故事,这个身兼王后、战神、母亲多重身份的女子,不啻于武丁心目中的白月光,而在妇好死后,人们发现甲骨文中却出现了多次“取妇好”的记载,对象正是武丁的几位祖先,这又是怎么回事?

01

甲骨妇好名

“妇好”,这个我们熟知的名字,其实仅是她三个名字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司辛”以及“司母辛”这两个,那么这三个不同的称呼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们先从殷墟妇好墓中出土青铜器上的“妇好”二字铭文说起。

“妇”字是一个会意字,从女从帚,一般是下面一个跪着的女人,左上或者右上方是一个条帚,表示手拿条帚扫地的人就是所谓的“妇”。

“好”也是一个会意字,从女从子,一说从母从子,一般是一个跪坐女子旁边,有一个小孩,表示女子(母亲)怀抱婴孩,即为“好”之本意。

当“妇”和“好”二字结合起来,出现在妇好墓出土的各类器物铭文上时,情况则有所不同。比如,有时候妇和好字会共用一个“女”字部首,如上图二和三以及下一,此时子的位置也不固定,时左时右。

另外,也有不共用的情况出现,即将两女放在子之两侧,而将帚放在头顶中央的做法,显然这种字形就更加趋于稳定和对称,从而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在妇好铭文中,这两种写法兼而有之。

除了妇好之名,墓中器物还常见“司辛”和“司母辛”这两类铭文,其实都指的是妇好,但却是对她身份的不同称呼。

“司辛”的”司“是指妇好官职,当时的妇好经常主持祭祀大典,”辛“则是她的日名,记录司辛铭文的器物是一件外地诸侯送给妇好的礼物,送来之后妇好便命人刻字以为标志,留为纪念。

“司母辛”比司辛多了一个母字,表明这是妇好之子孝己为其母亲做的祭器,随葬品中共有5件带有司母辛的器物,分别是1件铜方鼎,2件青铜四足觥和1件方形高圈足器。

妇好墓出土青铜器带有铭文的有190件,其中有“妇好”二字的则有109件,占了一半还多,因此在认识、熟悉了青铜器上“妇好”两个字之后,甲骨文卜辞中有几条反复出现的“取妇好”三个字就变得格外有意思。

02

取妇好之谜

甲骨文卜辞现存万条的资料中,提到妇好的就有250条左右,这惜字如金、询神为鬼的殷商,仅凭这点就足以表明妇好的特殊地位。

其中记录着“取妇好”的两片甲骨,分别是《甲骨文合集》的2636片以及2637片。

现将其中2636片的释文摘录如下:

看不懂?没关系,其中出现的几个人名我们总还是十分熟悉的,比如祖乙、大甲、唐以及妇好。祖乙、大甲以及唐(成汤)都是武丁之前的先王,而妇好则是武丁当时的配偶。

最为重要的还是“妇好”二字前面的那个“取”字!等等,难道这记载的是公公和儿媳之间的那些事儿?这也能记在甲骨上?

没错,一种说法还真是这样,认为妇好曾经做了商王室已故祖先神灵的“冥妇”(王宇信观点),而这串卜辞记录,则是武丁对祖先急切地询问。

“妇好嫁了吗?”“大甲已经娶了妇好!”“妇好嫁了吗?”“成汤已经娶了妇好!”“妇好嫁了吗?”“祖乙已经娶了妇好!”

于是,商王武丁彻底放心了。这就令人感到很是匪夷所思,毕竟作为丈夫的武丁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宠妻狂魔了。妇好不仅生前地位崇高,向内掌管国家祭祀之职、向外可率大军出征,死后除了墓内随葬珍宝无数,更是破例将其葬在了商代王陵区内。

试问这样一个用情至深的男子,怎么就舍得将自己心爱的妻子,嫁给去世的老祖宗去当媳妇,甚至还不止一个?

这个解释是从政治婚姻角度的解释,但似乎并不是那么能让人信服。因此很多人不乏有这样的善意揣测:商王武丁之所以将妇好嫁给历代先王,其原因恰恰是因为爱之深切在他心底,他的妇好,或许只有最为尊贵的先王才配得上。

先是六世祖祖乙、接着又是十一世祖大甲,最后则是十三世祖成汤。他挑选的这三位商王,都是历代君王中最英勇善战、贤明有德的君主,武丁相信,妇好生前,自己无法给她安康,而在她死后,在这么几位先祖的庇护下,妇好在阴间足以平安喜乐!

当然这种观点或许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取”在甲骨文中有三种含义:一种是如上所述的嫁娶之义,一种是商代的一种祭祀之名,另一种则是索取、获取之义。

嫁娶之义如上所述,而如果是祭祀的话,就表明妇好无疑是要作为要祭祀时,被积薪焚烧的牺牲品,这明显与其身份不符。那么,如果是索取、获取之义呢?这系列卜辞可能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情况。

即在妇好死后前去卜问,究竟是哪位祖先神灵要来索取妇好的性命?答案是父乙。从这三条卜辞看,明显是妇好死后才施行的占卜,目的是搞清楚到底是哪位先王来索命,这样才好找准对象来祭祀,以保佑逝去的妇好在阴间能有好日子过,不被欺负。

所以这么看,像不像是祖先们集体在阴间打副本,然后掷骰子决定掉落装备的归属?而祭祀,则是商人与鬼神之间的重要对话,祭祀谁?怎么祭?都要事先沟通好,否则哪一步出现了差池,难保祖先不会跨越时空、三更半夜来找你谈话。

8. 王者荣耀各种铭文叫法

是写小说用吧?

中国历代职官

由于夏朝到秦朝2000多年间的关于职官的资料很少,而且真伪难辨。很长一段时期研究职官要么完全依据《周礼》,要么忽略不谈。但是《周礼》成书较晚,其中内容和铜器铭文相比多有不符,许多学者都认为不能完全依据此书来研究西周的职官。如果忽略,则这段时期的职官完全是个空白。现在一般以甲骨文、金文以及比较可靠的文献来研究秦朝以前的职官制度。

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国家规模比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或“王”。在王以下权力最大的是“史”,也称为“巫”。他们是上帝与人间的沟通者,上帝的旨意由他们传达给君主,再由君主来执行。甲骨文中很多都是进行这种行为的纪录。

夏朝的职官如羲和(主管历法)、大理(主管诉讼)等都是由巫史担任的。巫史的职务一般是世袭的。此外,王的亲属子女也经常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但是大都没有明确的职务名称。商朝后期,王族的长老有称为“父师”、“少师”的,对王负有辅佐、指导的责任,如箕子、比干。

这一时期的国君还有一些管理家务的奴仆,称为臣、宰等。他们本来是一些奴隶,由于得到君主的宠信,有时也参与一些政事。

西周-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的最高君主成为“王”,又称“天子”、“天王”。王位一般由嫡长子(参看宗法)继承,预定的王位继承人称为太子。王的正妻称为“后”。此外,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的封地叫做“邑”。他们都是天子的臣民。王室机构是中央政府,诸侯和大夫的机构是地方政府。军政大权掌握在王室和外戚的手里,巫史的地位大大降低。

王以下地位和权力最大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在王年幼或缺位时,可以代行王的权力。这一时期形成了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是最高的政务官,兼掌军事、行政、外交等事,一般由2、3人担任。

卿士以下,开始有明确的职务分工,司徒掌管土地和劳役;司马掌管军事;司空掌管土木工程建设;司寇掌管刑罚。太史的地位很高,与三公、卿士并列,但是其职权范围小了很多,主要掌管历法,起草政府文书,记载国家大事等。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礼仪和祭祀,乐师掌管音乐和教育。相是辅导君主礼仪的临时职位,一般由诸侯、太史或大行人担任。

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掌管王家膳食的称“膳夫”,掌管王家车马的称太仆,负责王宫警卫和教习武艺的称为“师氏”,王宫的卫士叫做虎贲。西周开始王宫使用宦官做杂役,称为寺人。

诸侯的职官设置与王室大致相同。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世代相袭,称为“卿”,但是不能称为“卿士”。

战国-清朝末年

这一时期长达2300多年。君主地位非常高,权力高度集中。巫史和宗族的地位下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的地位上升。秦朝以后,国家机构的设置日趋复杂,职务分工越来越细,职官的设置非常复杂。

职官的分类

中国的职官系统非常复杂,变化也比较多,下面简要介绍了各种类型的职官的沿革。

国君

国君是一国之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最大的官。战国以前,国君称为“后”或“王”。王是至尊的意思,代表上天统治人民,又称为“天子”、“天王”。春秋之后,诸侯国也开始称王。到了战国,有的诸侯国甚至称“帝”,但是未成定制。到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才开始使用皇帝的称呼,并一直沿袭到清朝的灭亡。受此影响,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历史上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国君的称号也不一样,例如:

单于(匈奴)

昆莫(乌孙)

候娄訇勒(高车)

可汗(鲜卑、回纥、柔然、突厥、契丹、蒙古)

赞普(吐蕃)

宰相

宰相是国君之下最高的行政长官,历代叫法不一,只是一个通称。参看宰相。

中央各部门长官

从西周开始,政府部门开始分化。西周分为六个部门,各设长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到了秦朝统一后,进行了重大调整,形成了所谓的“九卿”。

九卿包括: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历法、医疗)

郎中令(宫廷守卫、议论)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朝贡)

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和全国的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

典客(管理少数民族)

宗正(管理皇族事务)

治粟内史(管理国家财政)

少府(管理皇帝的财政,以及国家政务)

另外执金吾掌管京城治安,将作大匠掌管土木营建,大长秋管皇后旨意的传达和后宫事务管理。他们与九卿合称“十二卿”。

魏晋以后,中央机构又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尚书机构迅速发展。秦朝时的尚书台只是属于少府下面的一个机构。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改名为尚书省,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尚书省下分为各曹。到了隋唐时期,渐渐演化为六部,一直沿用到清朝。即:

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

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财政

礼部掌管祭祀、教育和考试

兵部掌管军事

刑部掌管司法

工部掌管土木建筑和交通

六部形成后,九卿职权大大缩小了。

武官

西周时不设武官,官员文武兼管。到了春秋时期晋国设置中、上、下三军,国军任命军队统帅,才开始有了武官的设置,但是三军将领仍然兼管政事。秦汉以后,武官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

警卫皇宫和京师的军队将领

掌管军事行政的武职

领兵作战的将帅

西汉时,太尉(后改称大司马,东汉时又改了回来)掌管全国的军事行政,统兵作战的武官有大将军、车骑将军等,还有名目繁多的杂号将军。魏晋以后,大司马、太尉、大将军等成为了虚衔,没有实权。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是全国最高统帅。

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全国分为100个府,每府以郎将统领。隋朝和唐朝继续实行府兵制。中央禁军设十六卫。都督管数州的军事。唐高宗以后,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中唐以后,府兵制破坏,从募兵中组成中央禁军,共十个军。其中神策军实力最强,设护军中尉和中护军,为禁军统帅。唐代战时有元帅、副元帅为最高统帅。元帅一般以皇族担任,副元帅为大臣担任。中唐以后又以宦官监军,称都监。唐代还有经略使、招讨使、制置使、团练使等武职,多为节度使、观察使、刺史等担任。

五代后周设殿前司,以都点检为禁军统帅。宋朝时,正规军称为禁兵。由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分别统领。教练武艺的军官称为都教头,教头。禁军调度权归枢密院,由皇帝亲自指挥。南宋时,禁军已经不存在,收编了诸将所辖部队,称为御前军。出兵时其统兵将领称为“某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辽朝守卫京师的部队称为“御帐亲军”,设侍卫司统领。警卫皇帝的部队称为“宫卫骑军”,设宿卫司统领。北枢密院掌契丹兵马,南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作战时设天下兵马大元帅。金朝的皇帝亲军由殿前都点检司统领。战时设元帅府,由都元帅指挥。元朝成吉思汗的卫队称为“怯薛”。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

明朝军队实行卫所制。皇帝亲军初为十二卫,后来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军队分为八旗和绿营两大系统。临时征召的部队称为勇军,例如曾国藩的湘军就是这种。

监官与谏官

中国古代职官的一个特点就是监官的发达。监官是监察各级官吏的。谏官则是规劝君主的过失,使其改正。随着专制体制的加强,到了清朝时,监官与谏官已经合并,统称为言官。

监官的设置始于战国,最初由御史兼任。直到西汉末年,御史才成为监察官的专称。并一直沿用到清朝。

谏官在西周时虽然没有专职,但是公卿大夫都有进谏的职责。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的开始。秦汉时有谏官之职但是没有专门机构。隋唐时,门下省逐渐成为谏官的主要机构。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甚至不复存在。明清时,谏官的性质与监官相近。

君主的秘书与文学侍从

君主的秘书是从史官中分化出来的。主要负责君主诏令的起草、君主言行的记载、官书的编撰等。在商朝时就已经有太史、内史等富于秘书性质的官职。

秦汉时期,御史大夫为秘书之长。魏晋以后,中书省掌管秘书的工作。唐代时,又设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书和作为文学侍从。又有学士院,最为君主对文人的礼遇,学士的地位往往高于宰相。

学官

学官又叫教官,指主管教育的官员和政府任命的老师。西周时学校有师氏教武艺,乐正教诗书礼乐。秦朝和汉朝有博士官,教授经学。隋唐以后有国子监作为政府的学校,设有祭酒等职。

宫廷事务官

宫廷事务官是指为君主及其家属服务的职官。它起源于君主的家臣。战国时期设有少府,到秦汉时成为了九卿之一,其中设有很多官职,都是为君主服务的。魏晋以后,宫廷事务改由门下省负责。隋朝时改称殿内省,唐朝改为殿中省。到了明朝,不设总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其职责由宦官和女官分掌。清朝则以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

地方长官

另请参看中国行政区划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分为诸侯和大夫两级。秦朝统一后,万户以上的县称为令,万户以下的县称长。汉代时,京师所在的郡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相当于郡太守。另外,汉武帝时设13州,长官为刺史。京师所在州的长官称为司隶校尉。

唐朝时每道设观察使,又有节度使为地方的军政长官。到了宋代,县一级的长官称为知县,府一级的长官称为知府。

明朝省级官员称为承宣布政使司负责行政,都指挥使司管军事,提刑按察使司管监察。中期以后,有总督,巡抚纵观一省军政。清朝于明朝大体相同。

佐官、属官与胥吏

在长官之下,有数量非常庞大的佐官、属官与胥吏,他们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公务员。其设置也非常复杂,各个朝代的叫法也不相同。比如清朝的师爷就是这种性质的。

荣誉性质的官职

在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中,还有非常复杂的加官、试官、赠官、加职、加衔、兼官等情况。

官员的级别

中国古代的官职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表示等级的有:

爵位:多根据亲缘关系和功劳大小而定,并且长期不变,可以世袭。

勋官:主要用于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

品:是区分官员等级的标志。

散官: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称号

9. 铭文也叫什么文

陋室铭文体是铭。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上一篇:s5嘉文四世符文天赋(英雄联盟手游嘉文四世天赋)

下一篇:s6打野巨魔天赋(新赛季巨魔打野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