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宝儿怎么样(天赋好的孩子)
1. 天赋好的孩子
1.
动手能力很强高中物理也是需要做比较多的实验,如果学生对各种操作实验都很感兴趣,能够灵活地使用各种仪器。根据实验的结果,推导出相关的公式,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那在考试当中,就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问题,不怕老师出比较抽象的题目。因此,物理成绩好的学生,动手能力也是很强,能够通过实验,将课本的知识融会贯通。而女生对物理实验器材一般都不感兴趣,也不想操作,就很难对物理产生兴趣。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女生物理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
2.
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物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科目,各种公式定理都是通过推理或者是实验得来的,逻辑非常的严密。物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对各种物理公式,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在各种场合当中灵活运用。如果学生只是在物理试题当中套用公式,那是很难取得好的成绩。毕竟物理是“活”的科目,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
很强的观察能力在学习生活中,也会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而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则会根据相关的知识,把这种现象分析出来。比如说现在冬天的晚上睡觉,为什么会有静电出现?为什么早上的窗户会出现白气?这些现象,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就会通过物理的知识,进行逐步的分析。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不仅能够增强对物理的兴趣,还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长期坚持下去,物理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2. 有天赋的孩子
说话慢的孩子头脑非常聪明,思维敏捷,这样的孩子天赋是可以培养的并不是他可能以后如何更大发展。
比如他通过慢说话去思考某个问题,说明他具备一定思考和琢磨事情的能力,家长可以多培养他为人处世和思维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孩子以后可能工作上发展比较好。
3. 天赋好的孩子表现
其实足球天赋分好层面,不能单单的以技术好作为天赋的评判标准。
1. 身体天赋。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那么身体天赋就决定了你的上限,你身体的协调性,耐力,爆发力都将成为决定你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身体上,我们和白人黑人有这一定的差距,但是这方面韩国和日本的球员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当年的朴智星和现在的孙兴愍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的身体可以说很有天赋,朴智星用自己顶级的跑动能力被人称为朴三肺,孙兴愍则凭借左右脚娴熟的技术称为顶级射手。他们告诉我们,黄种人可以用跑动和灵活弥补爆发力的不足。而这两点就是我们黄种人的天赋。
2。学习天赋。其实在各行各业都存在这种现象,有些人看一遍就会,有些人却怎么也学不会,有些人过目不忘,有些人则把书抄兰了也记不住。这就是天赋的差异,人体的构造都是千差万别,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想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你必须要展现出自己在足球领域的学习能力。比如一些技术动作的要领,比如一些基础的技战术跑位。
3. 阅读比赛的天赋。你会发现那些技术好的,并不全都能成为球星。这个星球上比梅西颠球好的我相信是存在的,但是他们肯能在某个杂技团表演。而职业球员的天赋,往往不仅仅体现在一些小技术上。一名出色的球员需要讲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足球的理解上。足球是11人的运动,你作为场上一员,什么时间该出现在什么位置,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什么时候该进攻 什么时候该防守?防守的时候需要退守到多深的位置,这些远比足球技巧重要的多。
4. 自律天赋。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实不单单是踢足球,做什么事都一样。有些人就特别擅长管理自己,如果你想成为职业或者半职业足球运动员,那么你每天就要管好自己的身材,我们黄种人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身体天赋可以挥霍,一个自律的饮食将对你的职业生涯非常有效。除了吃,烟也不能吸,会影响你的心肺功能 进而影响你的跑动能力。还有一点建议,如果你每天能坚持在健身房锻炼自己的核心力量,用不了两个月你就会发现以前做起来很吃力的动作会变得简单。
以上四点是我认为评判有无足球天赋很重要的几个点,当然足球技术很重要,但我相信有以上四点天赋的人,即使技术差一些也会被教练亲赖,只举一个例子据坊间传闻,巴蒂是不会颠球的。所以喜欢足球的朋友们,多用脑子踢球,多管理自己的身材,努力才是你的天赋。
4. 孩子的五大天赋
学习要点一,天赋不重要,努力才重要。很多人都说学围棋需要天分。
学习要点二,循序渐进,戒骄戒躁。从入门到提高,再入段,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多做死活题,多思考,多和强手下棋,多向老师请教。
学习要点三,不要沉溺于吃子,急所优于大场,大场优于闲招。要学会抢占有利位置,争取围住更多的地盘。面对对方的棋子未必要赶尽杀绝,压缩他的生存空间,趁机搜刮目数也就足够了。
学习要点四,要学会脱先或者放弃。对于一些暂时没有危险,又不好处理的地方要学会脱先,先去抢占别的地方。
学习要点五,重在积累,保持心态平和。
5. 天赋好的孩子怎么夸
形容有天赋的成语:
1、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
2、天资聪颖:上天赐予的聪明灵慧的资质,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 资:智慧能力 颖:才能出众、聪明)。
形容努力的成语:
1、铁杵磨针:铁杵:铁棍。铁棍子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6. 天赋型的孩子是怎么样
您好,看见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一本最近看过的儿童绘本《点》:
美术课结束了,
但是瓦斯蒂还是黏在椅子上不走,
她的画纸上一片空白。
瓦斯蒂的老师俯身去看那张白纸。
“啊!一场雪暴中的北极熊,”她说。
“真滑稽!”瓦斯蒂说。“我压根就没画!”
她的老师笑了。
“随便画个线或点,看它能指引你去哪。”
瓦斯蒂猛然抓起毡头墨水笔,
在纸上潇洒的用力一戳。
“这里!”
瓦斯蒂的老师拿起纸,
仔细的研究了半天。
“嗯……”
她把纸推到瓦斯蒂的跟前,淡淡的说:
“现在,签上你的名字。”
瓦斯蒂思考了一小会儿,
“好吧,也许我不会画画,但是我会签上我的名字。”
到了下周,瓦斯蒂走进她的美术教室。
她惊奇的发现,悬挂在老师办公桌前的,
正是她画的那个点!
而且,她的画还镶嵌在金色的涡型画框里!
“嗯……!我可以画比这个更好嘛!”
她拿出以前从来都没用过的水彩,开始画画。
瓦斯蒂画了又画,画了又画。
一个黄点。
一个绿点。
一个红点。
一个蓝点。
蓝色和红色混合在了一起,
她发现,她弄出了一个紫色的点。
“要是我能画小点,那我也能画大点。”
瓦斯蒂挥舞着一只大画笔,
在一张大纸上作画,颜色四溅,
她想画大大的点。
瓦斯蒂甚至可以营造出一个点的氛围,
而不是直接画出一个点。
几星期后,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会上,
瓦斯蒂画的点赢得了许多的啧啧称赞声。
瓦斯蒂发现一个小男孩仰望着她。
“你真是一个艺术家。我好希望我也能画的这么好。”
“我打赌你肯定没问题。”
“我?不,我不行的。没有尺我不可能画这么直的线条。”
瓦斯蒂笑了。
她递给小男孩一张纸。
“画给我看看。”
小男孩画线的时候,他的笔抖个不停。
瓦斯蒂注视着男孩的画。
过了一会儿,她说……
“请……签上你的名字。”
不知道看完后,大家的第一想法是什么?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绘画的天份,就看是否被激发出来。而且孩子的画,不应该用好或者不好来评价,好是没有标准的。艺术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我们不要用好与坏作为衡量标准,只要他们在绘画游戏中得到快乐,同时在绘画中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父母应该要多鼓励孩子,像绘本《点》所表达出来的那样:给一“点”鼓励,就能激发孩子无限的可能! 这是激发孩子无限潜能的关键点,更是开启孩子无限未来的关键点。
当然具备一定绘画天赋的孩子,会在绘画方面具备一定天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天赋小孩可以比别的小孩更加有悟性,就是我们所谓的一点就通。
然而,创造力和想象力却是可以后天培养出来的,但前提是热爱和喜欢。就比如说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一点绘画的天赋,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他愿意去做,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小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就他后天的天赋。
所以说,家长们与其纠结孩子是否有绘画的天赋,不如去观察他,看他喜欢哪方面,如何引导才是更加重要的。
7. 天赋好的孩子聪明吗
天赋跟智商没有关系。天赋其实就是后天环境,不同的成长环境出不同的人。万事皆有因,不明白的人就用天赋来衡量人。
8. 培养孩子天赋
看到我经常分享女儿的一些画作,不少朋友在问:孩子画得不错,有没有经验分享?
回想这两三年来对女儿绘画兴趣的培养,经验是谈不上,但方法还是用了一些的。
我们会一起玩“超级变变变”游戏,灵感是从小时候看的一本《卓娅与舒拉》中得来,具体操作附在文末。
我也常观察女儿的画作,找出她潜藏的需求,及时调整养育方式。我猜,这些改变女儿也能感受得到,这让她对绘画更有好感。相关链接同样附在文末,可以点击查阅。
一起了解绘画对孩子的好处吧:
首先,有利于孩子精细动作的发育,对于小宝宝,这点更为重要。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个点、一个圈、一个波浪线,都是孩子探索手部动作的杰作。
其次,孩子想要将看到的画下来,就必然要学会仔细观察,找出物体的主要特征。而不断绘制的过程,又会促进其审美的提升,有利于人格的发展。
最后,绘画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孩子用语言表达不好的情绪、感受等,都可以通过画笔进行释放和宣泄,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家长想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就要对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心中有数,对照孩子所处阶段,给予正确引导:
1
无意识涂鸦期
顾名思义,孩子就是在“乱画”,毫无章法。
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规则意识,如果你给支笔,他可能会满墙、满地乱画。但这是孩子探索“眼、手、脑协作”的重要过程,也是兴趣启蒙的关键时期,不要过分压制。
如果不想孩子在墙上或沙发上留下墨宝,那就主动提供一个可以乱画的空间。我当时是和女儿说好,可以在地板和玻璃门上画,给她买可水洗的彩笔,无论怎么画,事后用湿毛巾一擦就全没了。因为给了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至今我们家的墙面都是干干净净的。
2
涂鸦期
孩子的画开始貌似有些章法了,但成人绝对看不懂。
这个阶段孩子用笔不灵活,心中的想法也不具体,所以画面都非常抽象,但对孩子来说,这些线条和图案都是有意义的。
这是女儿2岁半时,在台历上涂鸦,已经出现了封闭的线条。
我很少去打断女儿的创作,有时她眼睛都快贴纸上了,我实在忍不住,就默不作声,直接上手纠正,然后尽快退回原位,不做过多干扰,尽量让她全神贯注。
3
象征期
孩子的画开始能看出一些意思了,但我们常会猜错。
这个阶段,孩子绝对是有思想了,只是不能很写实的画出来,更多时候是用些特征性图案来代表。画面缺少构图,想哪画哪。
女儿快3岁时画的,她说是草地、河流和一只兔子。
这个小人,是女儿3岁半时画的。两根棍子就代表腿,两个圆圈就代表胳膊,一个太阳就是头。
这个阶段,孩子画画都很“写意”,家长不要在细节上多做要求,尤其不会要打击孩子说“画的不像”,更不要教孩子简笔画,那都是对他们积极性与想象力最大的扼杀。
4
图示期
即便很有想象力的画,也完全能被成人看懂。
孩子开始对画面有整体安排,空间意识增强,写实感增加,人物、情节等都有体现。
这是女儿快4岁时画的,已经能看出水面以下和水面以上的空间区别了,蝌蚪、蜻蜓、荷花都比较真实了。
这个阶段很多孩子的绘画能力已经不错了,兴趣也多半养成,想进一步学习就需要送专业机构了。
这是女儿第1次上绘画课的作品,一只带棒球帽的蝌蚪,老师教了她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以水草和蝌蚪的前后关系,表现的比较清楚。
绘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的家长在孩子涂鸦期或象征期时,因为孩子画得“乱七八糟”,就断定他们缺少绘画天赋,这是不负责任的。
孩子的发展有他自己的节奏,有的孩子会在前几个阶段停留比较长的时间,看起来像是一直没有进步,缺少能力,但很可能只是孩子在蓄积能量,等待日后的爆发而已。家长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上,只要孩子是享受的、是有意愿的,就说明,绘画已经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高兴。
在日常的陪伴和引导中,家长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让你的孩子对绘画更加有兴趣、有信心、有力量。
下面的几个注意事项,你需要了解:
1
“像不像”不重要
我见过这样的妈妈:
孩子画了个小兔子,正准备涂颜色,妈妈看见了赶忙制止“你怎么能用红色呢?兔子都是白的你不知道吗?”
孩子赶紧换了支白色的笔,正要画,妈妈又喊“你用白色涂能看得出来吗?这是白纸!”
孩子又换了支绿色笔,“这颜色也不对啊!好好想想,用哪个笔才对?”
孩子摇头想不出来,迟迟不愿动笔。
毕加索说“我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可见在孩子随心所欲的创作面前,成年人眼中的“像不像”“对不对”根本不那么重要。
一味强调,不仅会让孩子有挫败感,更会禁锢他们原本丰富的创造力。
2
正确点评孩子的画作
当孩子拿着自己的画给你看,期待着表扬时,你怎么做?
是简单一句“画的不错”吗?听起来很敷衍。
或者说“你画的小狗真可爱,我都想摸摸它了!”
万一孩子告诉你“我画的是小熊”,怎么办?
掌握两个原则:一鼓励孩子自己做介绍,说出画面的内容。二认可孩子努力绘画这一行为本身,重过程,轻结果。
注意图中红线圈出的部分
女儿有一次给我看她的画,我看不出那个圆圈代表什么,于是我说“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来完成这幅画吧(认可她努力的过程)。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部分呢(让孩子主动介绍)?”
女儿说“我最喜欢小狗!”我点头认可说“我也觉得小狗不错,它的头上有个什么?(让她自己说出画面内容)好像很特别的样子(认可她的想象力)。”
女儿说“那是一个转动的螺旋桨,这样它就能飞上天了!”“哦,螺旋桨转动起来的确就是这样,你观察得真仔细!”
这样“有来有往”的互动式点评,会让孩子备受鼓舞,认为自己的画能被大家看懂,很有成就感。
当然,如果还能加一些专业性指导(很遗憾我不懂绘画),孩子一定会更加受用。
3
帮助孩子提升能力
绘画是对孩子眼、手、脑协调能力的考验,能力较弱的孩子,绘画过程中总会体验到挫败感,自然兴趣不高。所以帮助孩子发展精细动作,尤其是手部动作十分必要。
最基本一点就是,尽早让孩子学会握笔。年幼的孩子都习惯抓握,就是最初握勺子时的方式,如下图:
要让孩子尽早学会握笔,就要从纠正孩子握勺习惯做起。2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习惯了正确的握勺,很容易就能过度到熟练的拿笔。
另外多和孩子一起搭建积木、拼插乐高、制作彩泥等,都可以有效提升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增加手部及腕部肌肉力度。
早前我也鼓励女儿在这样的涂色书上涂色,一些细小部位的着色对幼儿来说很有挑战,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和力度,增强孩子对画笔的掌控感。
另外孩子的视野也需要不断开阔。家长要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去户外观察大自然,大到一整片树林、草地,小到一片树叶、一只蚂蚁,都值得细细观看。
阅读绘本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书中色彩及线条的使用。只有看得多了,头脑中才能产生出画面,拿起笔来才会“妙笔生花”。
4
提供良好的绘画环境
生活离不开仪式感,绘画也一样。给孩子设计一个绘画墙,或预留一个专门存放画笔的绘画角,都能让绘画成为一件很特别的事。
姥姥为女儿设计的绘画墙
画笔、画纸的选择也不能马虎,不仅要安全无毒,还要定期更换,确保每一支画笔都有颜色。年纪小,用笔不熟练的孩子可以选择油画棒,显色度高,下笔顺滑。
大一点就可以选择水彩笔了,最好是可水洗的,方便家长打扫,笔杆要选粗细适中的,方便孩子抓握。
另外水彩、水粉、水墨等,对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绘画方式,瓶瓶罐罐的非常有趣,家长不要嫌准备起来太麻烦哦。
除了这些,还可以启发孩子用各种物品作画,快递盒里的泡沫包装纸、喝完的牛奶瓶盖、赠送的一次性小勺、小区路边掉落的树叶,都可以成为绘画创造的好材料。
附赠超值互动小游戏:
“超级变变变”
小时候看《卓娅与舒拉》时,书中的一家人常玩一种绘画游戏,我将它改良,并搬到了生活中。
初级版:先画一个图案(可以是圆圈、方块、梯形,甚至一个点)和孩子一起,一人加上一笔,看看最后会成为什么?
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要在游戏中做主导,孩子主要负责猜大人的画作,再添上些“有的没的”。
进阶版:同样先画一个图案,让孩子想象,可以加些什么线条,让图案变成其他东西。
一开始如果孩子画不好,家长可以帮忙画主体部分,让孩子添加细节。
后面,可以让孩子画主体部分,家长来添细节。
也可以由家长来决定,要将图案变成什么,孩子来动笔。
比比看,谁想到的东西更多,谁画得更好。
提升版:孩子画一幅画,家长和孩子一起,提意做怎样的修改,让画面更有趣。
有一次,女儿画了一只坐在地上的小狗,我提意加上一个肉骨头,让小狗变成正在吃饭的狗。
女儿想想说,可以在狗屁股旁边加一陀“粑粑”,就成了正在拉粑粑的狗。
我们大笑,最后,还增加了滑板车,变成了一边吃、一边拉,一边玩滑板的狗。
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绝不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多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多一重眼光独到的审美,多一份与众不同的气质,如此而已。
希望家长都能始终以赞美的眼光,欣赏孩子的涂鸦,以支持的态度,肯定孩子的创作,这样孩子就一定能在绘画中找到快乐,获得成长。
(文字图片转自超级育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