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发 > 测试

天赋观念说(天赋观念说是谁提出的)

1. 天赋观念说是谁提出的

作为革命民主主义阵营中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卢梭针对十八世纪法国旧制度之下贵族社会的虚伪与腐朽,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攻击。首先该说明的一点便是《论科学与艺术》一篇论文的题目,读者一般会理解为卢梭对于“科学与艺术”是持推崇态度,因此,非常需要申明的是,卢梭对“科学与艺术”所立足的论述角度是质疑的。卢梭所探讨的问题便是,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有助于敦风化俗呢,还是伤风败俗。在该论文中,卢梭批判的是给贵族资产阶级以腐败和道德沦丧赋予充分理由的所谓的科学与艺术,他断言科学与艺术是与人民相矛盾的,他揭示富于人民性的真挚感情,用于反抗贵族文明的虚伪造作,这种返璞归真的要求反映了第三等级中的平民阶层对空虚腐化的贵族文化的抗议。因此,由这篇论文所开始提出的返于自然的思想奠定了今后卢梭一生所致力于追求的自然主义教育的基石。

  一、自然教育思想的含义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理论的主体。卢梭认为自然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他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制于自然,或是受制于人,或是受制于物。”卢梭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由于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二、《论科学与艺术》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雏形

  (一)人性观

  论文中提到:“在艺术还没有塑成我们的风格,没有教会我们的感情使用一种造作的语言之前,我们的风尚是粗犷的,然而却是自然的;从举止的不同,一眼就可以看出性格的不同。那时候,人性根本上虽然不见得更好,然而人们却很容易相互深入了解,因此可以找到他们自己的安全,而这种我们今天已不再能感到其价值的好处,就使得他们能很好地避免种种罪恶。"卢梭的早期思想其实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系统性,他认为人性虽是自然的,但人的追求却是在世俗的邪恶与虚伪下具有一致性,即都是在礼节的强迫和命令下慢慢远离道德,而这里所提到的“礼节”便是科学与艺术在社会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罪恶形态。卢梭抨击的是随着科学与艺术臻于完美的同时所带来的腐化现象对人性的抹灭。这一观点也开发并完善在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中。

  在卢梭之后的著作《爱弥儿》中说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此观点就延续了卢梭在《科学与艺术》中的理念,卢梭把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分为两种,即自爱心和怜悯心,证明人性善的观点,倡导人要顺从天性,充分开发自身性善的潜能。而将天性观念注入其教育思想中便是要求儿童“归于自然”,扬善弃恶,能够跳出世俗的框架,也就是说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二)价值观

  暂且把卢梭眼中人们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称之为价值的选择,卢梭在《科学与艺术》一文中也显示出了自己对于价值观所持的立场。卢梭认为:在科技日益发达,生活日益舒适的同时,人们的价值高度并不与生活水平成正比,相反的,建筑的繁华,生活方式的丰富以及日常趣味的多样带来的是无止境的奢侈之风和人性的堕落,真正的勇敢开始消弱,尚武的德行也随之消失,而这些,都归咎于科学与艺术的昌盛。需要申明的是,卢梭并非是否定科学与艺术本身,而是针对于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引发人类罪恶根源的浮夸表象。当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便是和这一观点一脉相承的。

  卢梭重视事物对人的教育启发作用。他认为如果事物与自然的人性相冲突的话,其引起的教育就是恶性的,正如《论科学与艺术》中所抨击的充斥着轻佻格调的猥琐事物,必定导致人类价值风尚的解体,以至于引发趣味的腐化。因此,只有当来自自然、人和事物的教育达到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

  (三)道德观

  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一文中也把道德和科学联系了起来:“如果说科学的教养对于战斗品质是有害的,那么它对于道德品质就更加有害了。从我们最初的岁月起,就有一种毫无意义的教育在虚饰着我们的精神,腐蚀着我们的判断。”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卢梭怀疑的甚至是所有来自世俗的教育:“我看到在各个方面人们都不惜巨大的代价设立无数的机构来教导青年以种种事物,但只有他们的责任心却被遗漏了。”在这里,即使是高尚、正直、节制、人道、勇敢这些名词,只要是灌上社会中的浮夸表象,通通都是有悖于道德的,它们只不过是在种种恶劣行为下伪装出的模范罢了。卢梭是热爱道德的,他渴望的是一种真正归于自然的真实的道德观,而并非是在贪婪和邪念下扭曲的道德。

  在卢梭看来,道德教育不仅具有内在的目的,还有其自身的任务,这种任务有三个方面,即激发善良感情、养成善良判断和培养善良意志。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既不是一个原始社会下的无文化的野蛮人,也不是要脱离社会现实到森林中去生活的人。卢梭反对旧教育的灌输法和训诫罚,他认为要通过道德习惯、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的途径,重行为实践而不尚空谈,重示范引导而不尚训斥,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养成道德行为,巩固道德教育成果。卢梭的教育方法具有鲜明的特性,最突出的就是顺应自然和行为实践。卢梭的道德教育可谓是理想化的,他是建立在“自然状态”的假象之上,按他的设想,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的、人人平等的、自由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对现实的描述,而是对超验的本体世界的一种形式的思考,是作为理性存在物的人的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卢梭在其自然教育思想中针对于道德这一理念对后世教育的影响力。

2. 天赋论的主要观点

天赋道德论指的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来源的一种理论。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认为,善的理念先天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由于欲望干扰使人无法认识,必须通过回忆和净化使灵魂重新获得善的知识。

笛卡儿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立场上,认为美德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人的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的。

3. 什么是天赋论

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A)。A.唯心主义先验论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解析:唯心主义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

4. 天赋观念论谁提出的

西方哲学史上一种唯心主义的认 识观。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人类头脑

中生来固有的天赋的理性观念。古希 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回忆 说”的认识论是天赋观念的雏型。17 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明确、完整地 提出了天赋观念论。他认为关于上帝、

心灵的观念以及逻辑说和数学的基本 原理等都是天赋的。18世纪德国唯心 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继承了这一观点, 认为天赋的观念并不是现成清晰的, 它们最初是作为微知觉潜于人们的心

中的,它们需要经过“雕琢”,才能 成为清晰的观念。由于天赋观念论主 张人的认识来源于先天的理性观念, 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所以这种唯心 主义认识论,一直受到唯物主义的反

对与驳斥,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唯物 主义经验论与天赋观念论的斗争从来 都是很激烈的。

5. 如何理解天赋观念

观念是人心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者莱布尼茨主张“天赋观念”说,认为“观念与真理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

唯物主义则认为,观念的东西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东西。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切反映,即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形成的看法或认识,就是观念。

6. 天赋才能观点属于

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性,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1 自我同一性原则,教育应该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2 启发性原则,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 美育原则,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

4 超越性原则,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人。

5 价值原则,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

7. 天赋观念说是什么

良知的意思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德最低警戒线。法律是最低道德要求。通俗地说,就是守卫人最基本的尊严、良知的最低防线。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等。美德,美就是美好的事物;德就是得到、品德。合起来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

良知是人一种天赋道德观念。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例如,1931年,一个不抵抗张学良就把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人,而在1936年,张学良捉放蒋介石,逼蒋国共合作抗日,成就了他民族英雄的人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算是良知发现

8. 谁反对天赋观念

教育是启迪愚昧和反对宗教的武器。法国启蒙思想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教皇、主教、神甫等等“文明恶棍”利用宗教神学蒙蔽人类的头脑,窒息人类的理性,以便使人类变得愚昧无知,听从他们的驱使。只有发展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才能消灭宗教狂热和愚昧无知。

有些启蒙思想家更进一步指出,教育在变革社会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是实现未来新社会的重要手段。卢梭指出,教育对国家对人民都是极端重要的,在所有有关人类事业中教育事业是重要的事业,堪居首位。

教育的目的。法国各个启蒙思想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先后提出了教育目的这个命题,并做出了大体一致的回答。伏尔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理性的自由人”,即具有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科学知识技能的人。孔狄亚克(Condillac)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和“天赋才能”,断言人才不是天生的。

他认为,人们是通过感觉获得知识,认识真理,增长才干的,因此,人才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先天就具有的。爱尔维修(Helv&ius)在培养新人的教育计划中提出教育应是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两种,而且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9. 天赋的才能属于什么观点

1、心灵白板说: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了他著名的“心灵白板说”。在洛克看来,人的心中没有所谓天赋的原则,人心犹如一块白板,人的一切理性与知识都从经验中得来的。他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而且最后是源于经验的。”

2、绅士教育理论:1693年洛克发表了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他关于绅士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且从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论述相关的思想观点。

10. 天赋的概念

  不是一个意思。  智慧(狭义的),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  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  天赋就是天分,是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在某些的事物或领域具备天生擅长的能力或者天生执念(极大的热情),也可能都有,而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高于其它人的速度成长起来,而且有它的独一性,特殊性。  悟性是指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智商是大脑的组成部分,生命的主体能力。它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它必须与灵商(SQ)配合运用才行。

上一篇:王者荣耀伽罗铭文用什么好(王者伽罗带什么铭文好)

下一篇:维鲁斯solo天赋符文天赋符文(英雄联盟手游维鲁斯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