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h是什么(H属于什么)
1. H属于什么
氢离子结构示意图:
氢离子只有原子核,没有核外电子,氢离子是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某些情况下,也能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称为氢负离子(H-)。氢的核素氕形成的阳离子可以看作质子。但另外两种核素氘和氚形成的阳离子则不能看作质子,只能叫做氢离子。
氢离子(H+)是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某些情况下,也能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称为氢负离子(H-)。
中文名
氢离子
外文名
H+
所属学科
化学
定义
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
检验方法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形成过程检验方法PH关系电离平衡
物质定义
氢的核素氕形成的阳离子可以看作质子。但另外两种核素氘和氚形成的阳离子则不能看作质子,只能叫做氢离子。
形成过程
氢离子在溶液中的形成
通常由酸在水中电离产生。一些酸式盐在电离时也能直接形成氢离子,如硫酸氢钠;水自身也会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严格地说式子不能写成H2O=H+ + OH-,因为氢离子极易被其他水分子吸引,因此严格的式子应该是2H2O=H3O+ + OH- ,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写为H2O=H+ + OH-)。某些强酸弱碱盐在电离时虽然不直接生成氢离子,但是会电离出一些能让水中少量氢氧根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气体的阳离子,从而使水中氢离子数目增多,如硫酸铜、硫酸铵等。
检验方法
1.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如果紫色变成红色则说明有氢离子存在。
2.向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如果产生气泡则证明存在氢离子。
3.使用pH计对溶液进行测量,该方法可以测出很精确的pH值。
PH关系
氢离子浓度与溶液的pH
常温下,稀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积(即离子积)总是1.0×10-14。我们用氢离子的负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即pH。
所以纯水的pH=-lg10-7=7.0。酸性溶液的氢离子浓度毫无疑问总是大于1.0×10-7mol/L,而碱性溶液的氢离子浓度总是小于1.0×10-7mol/L。所以规定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
值得注意的是,溶液的pH值不总是在0-14之间,有时会出现大于14的值或是负值。而我们的广泛pH试纸通常只能测试pH值处在0-14之间的溶液,并且只能取整数。而pH计则可以测出小数。
电离平衡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常温下能电离出极少量的H+和OH-,存在着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平衡规律
1.Kw=c(H+)·c(OH-),纯水中c(H+)=c(OH-),纯水总是呈电中性的。
2.不能认为c(H+)或c(OH-)等于10-7mol/L或pH=7的溶液就一定是中性溶液,即不能把pH=7作为判断一切溶液酸、碱性的分界线,而应比较c(H+)和c(OH-)两者的相对大小。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是c(H+)≠c(OH-)。
3.已知水电离产生的c(H+)或c(OH-)并不能最终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因为这既可能是酸(或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或碱性)溶液。例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其pH等于1或13。
4.水电离平衡的破坏和移动
(1)外加酸、碱可以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促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H+)≠c(OH-),水的电离受到抑制。酸溶液的pH表示的c(H+)为溶质酸电离产生的,通过Kw=c(H+)·c(OH-)水可以计算出水电离的c(OH-)水,而c(H+)水=c(OH-)水。碱溶液的pH表示的c(H+)则为水电离出的c(H+)水,因为碱本身不能电离出H+。
(2)温度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pH减小,但仍存在c(H+)水=c(OH-)水。在常温时Kw=10-14;100℃时,Kw=10-12。
(3)能发生水解的盐可以促进水的电离,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只有一种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水解,则c(H+)≠c(OH-);若所加盐发生双水解,则两种离子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pH表示的是水电离的c(H+)水(与碱溶液相同),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的pOH(pOH=-lgc(OH-))表示的是水电离的c(OH-)水(与酸溶液相同)。
5.对于极稀的酸、碱溶液,水的电离则不可忽视。例如:c(H+)=10-8mol/L的盐酸,如果认为pH=8就错了,因为酸溶液的pH在常温时一定是小于7的。这时在计算该溶液的pH时,就必须考虑水电离产生的c(H+)水和c(OH-)水。
2. h属于什么音标
26个英文字母及发音音标如下:
Aa[ei]Bb[bi:]Cc[si:]
Dd[di:]Ee[i:]Ff[ef]
Gg[di:]Hh[eit]Ii[ai]
Jj[dei]Kk[kei]Ll[el]
Mm[em]Nn[en]Oo[u]
Pp[pi:]Qq[kju:]Rr[]
Ss[es]Tt[ti:]Uu[ju:]
Vv[vi:]Ww[′dblju:]Xx[eks]
Yy[wai]Zz[zi:][zed]
3. h属于什么药中药西药中成药
H是指化学药品。Z是指中药成分的药品,没有HC和ZC批准文号的药品。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的,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在批准文件上规定该药品的专有编号,此编号称为药品批准文号。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 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试生产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国药试字+1位字母+8位数字。 化学药品使用字母“H”,中药使用字母“Z”,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顿的保健药品使用字母“B。
4. h属于什么音节
声母h能和a、e、u三个单韵母相拼,组成ha、he、hu。
拼音为ha的字有:哈、蛤、铪等等。
拼音为he的字有:和、喝、河、合、盒等等。
拼音为hu的字有:胡、虎、户、湖、呼等等。
声母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而辅音则是发声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各种阻碍所产生的声音,发音的过程即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单韵母是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称为韵母,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普通话韵母共有三十九个,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
h的拼读音节有:
h的二拼音节:ha、hei、han、heng、he、hui、hen、hong。
h的三拼音节:hua、huo、huai、hu、hao、hun、huan、hai、hou、hang、huang。
普通话音节常用的拼音方法有四种:两拼法、三拼法、声介合拼法和整体认读法。
1、两拼法:
两拼法是把声母和韵母直接拼合起来的方法:如:m+a→mǎ(马)、h+ong→hóng(虹)。
2、三拼法:
三拼法是拼音时,把音节分成声母、韵头、韵身(韵腹或韵腹+韵尾)三部分进行连接,也叫“三拼连读法”如:j+i+ao→jiào(教);n+u+an→nuǎn(暖)。
3、声介合拼法:
声介合拼法是把声母和介音(韵头)先拼读成一个音节,再用这一个音节作为拼音的部件,去同后边的韵身相拼.
如:n+i+an→ni+an→nián(年),k+u+an→ku+an→kuān(宽)。
4、整体认读法:
整体认读法又叫音节直呼法,就是直接读出音节,不需要用声母去拼韵母,这种方法要以熟悉400多个基本音节为基础
5. h属于什么音拼音
H英 [eɪtʃ] 美 [eɪtʃ] n.英语字母表的第8个字母。
/eɪ/ 舌尖顶下齿,牙床半开半合,双唇扁平,由发“哀”平稳过渡到发“一”之长音。 是字母a在开音节中的读音。
/t∫/ 双唇微开,先用舌尖抵上齿龈,突然张开,使气流外冲而成音。位于元音前用于拼写清喉擦音/h/,位于元音后则不发音(只表示历史词源,例如Sarah)。h位于辅音字母之后,则与前面的辅音字母构成字母组合,用于表示改变发音方式或发音位置,例如:th用于拼写齿间擦音/θ/和/ð/,ch用于拼写齿龈塞擦音/tʃ/,sh用于拼写清齿龈后擦音/ʃ/,zh用于拼写浊齿龈后擦音/ʒ/。
6. h属于什么单位
1 时间单位
2 mim代表时间单位的“小时”,h代表时间单位的“分钟”。
3 常见的时间单位有:世纪、年、月、日、时、分、妙、毫秒等,国际上时用h表示,分钟用mim表示,妙用s表示,时间单位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有转换公式。如1h=60mim,1mim=60s。时间单位很重要,在数学、物理计算中运用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