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道具怎么获得(入定技巧十个技巧)
1. 入定技巧十个技巧
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在左腿上,反之亦可。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肩张,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
2.手结定印于脐下,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头中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3.双眼微闭,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舌舔上腭,舌头前半部稍微舔抵上腭。
2. 入定的方法和技巧
站桩:即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目的在于如木桩有根稳定,而非不动傻站。是中国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武术流派中受到武者的重视,如马步桩,在少林武术和一些南派拳种,就将其作为一种基础性训练。所谓“未习拳,先站三年桩”,在内家拳中坚形意拳中,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说,而在一些年轻的拳种如大成拳、卢式结构中,更是将站桩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
站桩的练习方法
我相信大家都见过,听过,甚至练过站桩,但是更多的人只知道站桩的样子,它的表面现象。其实站桩非常注重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一部分,也就是方法。站桩主要是以我们身体中正,双手抱圆,作为一个站姿。所以我在下面给大家分享站桩是怎么站的,用文字进行讲解。
十指抓地:所谓十指抓地,就是指十个脚趾轻轻的扣在地面,也就是说每一个脚趾的关节都是微曲的。但是我们经常讲“用意不用力”,那么我们就是用意识去把这个劲,就是说往地里下去生根往下扎下去,就像大树一样,把这个根往下扎,用我们的意识,而不是用力量,所以我们在肌肉上尽量保持放松。
关于双腿微曲:其实在我们的站桩练习过程中,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都是保持一个微曲的状态,当我们双腿两个膝盖,因为它是连着我们的下焦,所以我们的膝盖,它是单独拿出来体一下关于双腿微曲(不可弯曲超过脚尖)。所谓微曲,是在站直的基础上,微微弯曲,也就是保持一个微微弯曲的状态,它并不需要我们蹲下去狠狠的弯曲,但也不能够伸直。当我们腿站的非常直的时候;或者我们蹲得很弯的时候,我们的骨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毛细血管,我们气血的运行,所以我们在每一个动作的要领上,包括上面讲的十指抓地,每一个关节都是保持微曲的状态。
关于坐与胯:胯在我们整个身体上,占据一个非常主要的部分,因为我们整个身体的中间这一段,连接着我们腿部,主要是靠我们的胯。我们平时也经常再说:“中正安舒”。那么我们上身要保持中正,我们的胯就不能够左摇右摆,所以要做胯,胯要找到下沉、坐的感觉,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样。而胯最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一个是往前顶,一个是往后翘,一个是左摇右摆,所以这四个方向都不能是胯的力量,胯的力量只能向下,只有胯真正向下的时候,我们的上半身才能保持中正。如果我们的上半身有任何晃动左摇右摆,前俯后仰的话,那么问题一定是处在胯上。
松 腰:其根在脚发力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所以我们的腰,是整个练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3. 什么是入定如何入定
冥想,并非仅仅是放松(Relaxation)这么简单。后者只是简单地使身体和心情放松休息下来;冥想却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或想法上,在长时间反复练习下,使大脑进入更高的意识(类似禅的“入定”),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调息法”及“冥想”是较高层次的瑜伽术,并不适宜自学,初学者必须先练习各个瑜伽姿势,待充分掌握后才可学习它们。此外,患有任何情绪病或精神科疾病的人士,更不可练习“调息法”或“冥想”,以免造成危险。简单而言,胡乱练习“调息法”或冥想会对健康造成不少伤害。
虽说是冥想,但其方法很多不胜枚举。有坐禅的冥想,也有站立姿势的冥想,甚或舞蹈式的冥想。还有,祈祷也是冥想、读经或念诵题目也是冥想的一种。如果采用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时,不但有痛苦,而且更是白费心力,最后只有带来身心的疲劳。凡是可以达到「无」心,也就是能够停止低我意识(左脑意识)的活动,任何一种冥想法都可以,也是对其人的最正确冥想法。不过,这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只能靠自己的感性来判断,别无它法。另外,《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认为,看部喜欢的电影、听听最喜欢的音乐(古典、爵士)或是兴奋的计划自己的未来,都可以算是冥想的方式。
4. 入定技巧十个技巧图解
达到物我两忘,心灵一片祥和畅顺舒坦的感觉,时而产生幻觉,或山或水或海。
5. 入定教程
观呼吸是一个禅修入门方法,观呼吸有两种操作,一是眼观鼻,鼻观心,在虚空中观呼吸。二是身体内观呼吸,观呼吸系统其中的一个点,比如观腹部呼吸,数息等等。
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百度“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百度“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
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
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
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6. 入定 方法
掌握正确的修炼方法,就可以快速入定
修炼打坐的正确姿势包括气功和丹道周天功
分为行立坐卧四种姿势,初学的人先从坐姿练起,练习一段时间,再转为盘腿打坐,有些人练了一段时间,为什么觉着进展比较缓慢?其中一条原因是因为练功的时间短,因为腿难盘,所以从坐姿练起,中间还要以侧卧,来补充练功时间,每日睡觉,以练功的方式入眠,醒来时稍微练一会儿,有个意念收功起床,当然也可以长练
找一个椅子 高度以脚不悬空为宜,两脚自然平稳贴地,膝盖90度为准,也可两脚交叉叠放,人体有四曲,首先颈曲,头稍低,颈椎肌肉,松弛保持舒适度为宜,下巴儿内收,两眼微闭,留一条小缝,练功时,眼光向内看,不可外视,不能闭上,舌顶上额, 呼吸自然
第二曲为胸曲,胸向内微收,称之为含胸拔背,背要挺直,切忌挺胸, 檀中穴向内凹陷,形成胸曲,第三曲腰曲,自然挺直,第四曲,为骶曲,最为重要,练功的身体要从底部向上用力,整个身体要以骶曲,作为基础,使身体撑直,如果下部不用力,上面的姿势如何正确,都使人体气机,不能畅通,难以入定,第四曲,应当是向上翘的,此时应该有提臀缩肛使得尾骨向上微翘,初时稍微用点力,等时间久了,就会自然而然做到,很多人座不长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姿势,较难掌握,一旦熟练掌握,让你练功的时间就会大大加长,而且做得很舒服,出功也快,腰部和椅背儿不相靠。浑身自自然然的放松,要做到松而不垮,挺而不僵,如果感到胸闷气短,可使用,深呼吸,来缓解,如果特别憋闷的可多注意吸气,而忽略呼气,
耳朵尽量不要向外要向内听自己的呼吸,不要粗重,可以用意数息,不得有杂念,可以借助禅乐音乐诱导入定,但千万,不可,完全去听,要轻轻柔柔朦胧的听,不要求很仔细,只要有那个意思就行,哪怕听错了,也不要计较,这只是手段,最终是要舍弃而入定的,不能执著,一呼一吸数一,再呼吸数二,12341234反复,练习,随着心静,没有杂念的可以舍弃.只意守下丹田,大概位置在肚脐下一寸三分左右,初炼的人不可死守丹田,只需要意念这一片儿范围就可,也不要去找,丹由在哪?当你练出气的时候,顺着气的方向就很容易找到,专心致志,早日入定炼气才能,找到丹田,两手,上下重叠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放在下丹田,两手之间有缝隙,不相挨,女子守中丹田。当以上的你都做到了,如果心也定下来了,丹田也找着了,此时守丹田,要用文火,所谓文火就是,在意守丹田的时候,心要忘掉呼吸,切忌使用,江湖上,传说的,几呼几息人为的方法,又是什么逆呼吸法呀,等等那些都是武火,很容易出偏差,而且,练出来的气不纯,将来难以进入大成就,更别说能进入先天丹道周天了
练功时尽量选择心情愉悦,精神饱满,早上千万不可错过啊,勤加练习,心烦意乱呢,切忌练功,有雷停止打坐,练功时应当禁止他人打扰,避免受到惊吓,练功时意念力量,要十分的,轻柔,朦朦胧胧,轻松活泼,切忌死守,切记认真,有十分力,只能用一分,再炼到半分,最后到无为,但不要忘,只需要以目光,微微的看着丹田就足以,称之为勿忘勿助。
侧卧具体方法,向右侧卧,右手放在耳朵下面,掌心正好对着耳朵,身形依然保持四曲,右腿伸直,左腿蜷缩,左腿自然放在右腿之上,左手自然搭在左腿上。
如果练功的过程出现比较昏昏欲睡的时候,也可以守上丹田来缓解,一个是两眉之间,一个是两眼之间,2选1此两处皆上丹田相连,在头脑清醒时,可以重守下丹田
练完收功的时候,意念全身的气,归丹田,睁开眼睛,双手搓热干洗脸,紧贴脸部上下摩擦,用手拍打头部,还可拍打身体,让身体恢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