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美学属性是什么(什么是语言论美学)
1. 什么是语言论美学
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无疑是最具审美性的。苏雪林说:“诗乃美文之一种。”玛·布尔顿说:“诗歌是语言最精妙的运用之一。它给人以语言所能提供的最大乐趣。”诗歌不仅本身是美的,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美;它撮合狂喜与恐怖、愉快与忧伤、永恒与变幻;它驯服一切不可融和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人们对诗歌的衷情和喜爱,从根本上讲是源于诗美。那么,诗歌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美学特征呢? 1.语言上凝练、含蓄的美。诗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无论中外诗歌,都讲究用词的反复推敲,做到舍此无二的地步。诗歌既是最精练的语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达不尽的情意,正是诗的本份。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首诗,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为其含蓄朦胧,其意蕴便格外丰富,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古人云:诗无达诂,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2.形象上的绘画美。诗歌是用意象来表达意义的。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古人张舜民在《画埋集》中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都强调诗歌的意象鲜明突出的特点。诗歌中的景色描写、情景交融都构成绘画美。这种绘画美的获得靠的是意象的营造,诗歌呈现给读者视觉看得见的具体形象,并由此在读者脑海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同时意象能引起联想,而联想具有诱发情感的巨大力量。一般来说,最受人欣赏的诗就是那些大多数人都能在脑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诗。 3.充沛的情感美。情感美是诗的重要特征,离开情感美的诗不能称之诗或好诗,最伟大的诗歌一定是富于强烈的情感的诗歌。诗人处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用心里滚烫的激情熔铸成铮铮的语言,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感情。诗,可以直抒胸臆,壮怀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诗歌的情感可激跃,可平淡;可明显,可暗含。无论喜怒哀乐,只要真挚、纯粹,均可构成诗的情感美,而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应和、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4.悦耳的音乐美。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美的一个重要结构因素。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音响节奏,包括声律(平仄、轻重、长短句)和韵律(押韵和韵式等);第二是语义节奏,指诗行的分节、断句、顿开和字词的连续等。历来好诗均可以歌,布尔顿说,诗的本质在于歌,强调的就是诗的音乐美。音乐美满足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这种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诗味,”就是那种使我们感觉到一首诗之成为诗的那种素质。滋味美是用华美的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情与景相合的诗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给我们的一种独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韵味、食佳肴之可口甘甜。诗歌的风格、气脉、文采、文质美均是构成诗味的要素。然而诗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敏锐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尔顿说“大多数聪明而多识的头脑足以产生大量的联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欣赏诗。”当诗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会有所损失,甚至完全消失。
2. 什么是语言论美学的基础
文学文本构成的第一个层面是语言层,它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即一系列呈线性组合的词句。语言层包括语音和语义两部分。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语言通过“能指”即自身的特点,给读者以审美的感受
3. 语言的美学
维特根斯坦是分析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分析美学是西方美学思潮之一。20世纪30年代随着分析哲学的产生而产生。
分析哲学在反对形而上学的口号下,否定对传统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认为哲学的惟一任务就是对科学的语言进行逻辑的分析,阐明其意义。
认为人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是含混的,这是造成哲学“误解”的根源。分析美学以此为据研究美学。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情感主义”阶段。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摩尔(GeorgeEdward Moore,1873—1958)和早期的维特根斯坦。
第二阶段侧重于从日常语言运用方面分析美学和艺术问题,是美学的“取消主义”阶段。代表人物有后期的维特根斯坦等。他们都认为传统美学建立在为美和艺术等下定义的基础上是完全错误的。各种美和艺术等并没有统一的本质,只有“家族类似”关系。
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今,从取消主义回到艺术和美可界定分析的立场,也称“后分析美学”阶段。代表人物有迪基(George Dickie)、布洛克(Gene Blocker)等
维特根斯坦二十年代初在哲学界开始崭露头角。早年他曾受罗素的影响而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之一,后来他脱离了该哲学流派而成为日常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
维特根斯坦早期所坚持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后期所坚持的日常语言哲学是实证主义哲学中的两个不同流派。他们都认为,认识不能超越于经验之外。
逻辑经验主义主张经验证实的原则,语言,语词、语句的意义是由它们所对应的经验事实决定的,而真理就是命题和经验事实的一致,真理的标准在于经验的证实。
日常语言哲学主张日常语言分析的原则,语言、语词、语句未有独立的概念本质,它们的意义是由人们日常习惯中所约定的语言规则所设定的。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曾经震动了西方哲学界,许多与他同时代的和在他之后的西方哲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包括他的老师罗素也曾—度接受了他的哲学。维特根斯坦在现代西方哲学界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他不仅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日常语言哲学的发展,而且对哲学方法论,逻辑学(尤其是数理逻辑)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4. 语言论美学代表人物
理查德·舒斯特曼,1948年出生,犹太裔美国人,世界著名美学家、人文学者。
理查德·舒斯特曼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得哲学与英语的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之后以色列军中任公职三年。其后,他在牛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8至2004年,舒斯特曼任天普大学哲学系主任,2004年接掌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Dorothy F. Schmidt Eminent Scholar讲席。他还在法国巴黎国际学院哲学系任兼职教授。
5. 语言论美学名词解释
审美语言
审美语言是交流审美感受,体验和审美评价的工具。审美心理活动、意识活动和审美创造赖以存在的内在机制。美学范畴之一。人类原始审美意识开始萌生时即已伴随着模糊表达这种意识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此后随着人类审美实践、审美意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审美创造美的语言逐步发展为书写语言和文学语言、艺术语言、科学语言、人工语言等,并日益丰富化,形象化、精确化、复杂化。
6. 认识论美学和语言论美学
一、含义的区别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哲学(英语: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按照词源有「爱与智慧」的意思。在学术界里,对于哲学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单就西方学术史来说,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概念。
二、感性与理性的区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哲学:在东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三、应用价值的区别
1.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即精神价值。艺术,并不仅仅是工具,甚至也并不总是“作品”。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的内涵,是生命赖以支撑的信仰。
2.哲学源自人们的生活。说白了,哲学就是人们在茶余饭饱后,开始思考人生,思考世界的一种伟大观念、思想。空想不是研究哲学的方法,空洞的理论也不是哲学。真正的哲学是鲜活的,是实践和思考的结合,到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7. 什么是语言论美学的特点
戏剧美学,是戏剧学与美学两者之间相互交错和紧密结合而成的一门新的学科,是研究戏剧的美和审美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戏剧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外乎是戏剧美的哲学、戏剧美的本质特征、戏剧社会学等等。但最根本的是研究戏剧美的特殊性,即主要的审美特征。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以表演艺术为中心,融合了多种艺术要素。它需要用文学语言写成的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需要舞台装置,如灯光、道具、服装布景等用以表明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身份;需要有演员的表演用以表达剧情和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各种艺术,如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都要改变自己原有的独立性,而“化合“(不是“混合”)成戏剧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塑造完整而生动的舞台形象和表达戏剧的思想内容服务。集中、尖锐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可以说,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戏剧正是通过一系列动态的矛盾冲突来展示情节、表现人物的。戏剧的语言叙事性与抒情性并重,并且富有动作性。戏剧的表演外形动作与内心动作并重。 戏剧是一种凭借舞台表演的直观性艺术。它所使用的媒介和手段,区别于文学、绘画、雕刻,也区别于影视靠影像再现人物形象,而是同看戏的观众一样能呼吸、有动作、会说话、活生生的人——演员。舞台形象既是视觉形象,也是听觉形象,而且是立体的,能活动的形象,是由演员与观众直接交流来产生审美效果,而不是像影视那样靠影像与观众间接交流产生审美效果。因此,戏剧是一切艺术形式中最容易给观众以直接感性的真实性感觉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审美魅力,或者我们通常说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 语言美学的重要性
1.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2.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3.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4.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9. 语言学美学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为科学
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为学科。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概念,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美学。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与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