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属性是什么(乾清宫是干啥用的)
1. 乾清宫是干啥用的
是金砖。
又称御窑金砖,是中国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因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皇宫建筑的专用产品。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经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推荐,陆慕砖窑被工部看中,决定“始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由于质量优良,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赐名窑场为御窑。
扩展资料
苏州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制成的金砖坚硬密实。而且苏州靠近大运河,运输方便,可以从水路直达北京通州。
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先要选土,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练成稠密的泥团。
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
2. 乾清宫是干嘛的?
乾皇庙也就是乾清宫,修建于明朝,是明皇宫中位于内廷的重要宫殿,更被誉为故宫内廷后三宫之首,每年冬至这一天,冬至正午的阳光能够直射入紫禁城的大殿之内;经地面金砖的反射,阳光将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折射得“大放光明”,匾额下的五条金龙,也会依次发光,显得更加的生龙活虎。从明朝开始,新年祈福时乾清殿区域都会张挂彩灯。宫门前会竖起由“天灯”和“万寿灯”组成的皇家灯会。
3. 乾清宫是什么
“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
乾清宫的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乾清宫 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贞。"
在古代皇帝是天子,是老天爷、是昊天的代表,代表着天,而帝王之位极尊,谓之唯一,就是天之唯一的意思,清气上升谓之天,浊气下降谓之地,是故乾就是天,就是清的意思。
而道德经里面又有天得一以清,为表示帝王是天地间唯一的、最尊贵的,他的居所故名乾清宫。
4. 乾清宫是干什么
交泰殿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明清时于此举行册封皇后和皇后诞辰典礼。皇后于此接受后宫妃嫔朝拜,同时,皇后在春分要去西苑亲自采桑喂蚕,因此在春分前一天皇后要在此验看采桑工具。从交泰殿到坤宁宫,是一个小的院落,院子并不大,从交泰殿基座到乾清宫和坤宁宫的距离,均仅有14.15米。这个院落,纯属后宫,四周围合,宫规森严。殿的东庑(东厢),主要是御膳房,西庑(西厢),主要是御药房和御茶房,还有太医值班房。皇帝、皇后吃的,喝的,看病的,吃药的等,应有尽有,非常方便。这个小院,门特别多:东庑,开三个门——由南往北依次是景和门、永祥门、基化门,通往东六宫;西庑,开三个门——由南往北依次是隆福门、增瑞门、端则门,通往西六宫。
5. 乾清宫是干啥的?
乾清宫(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十余个宫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时,企图勒死他的“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泰昌皇帝妃李选侍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清代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千叟大宴
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盛大的千叟宴,分别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
第二次的规模远大于第一次。凡是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的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共有三千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大宴会。席间,乾隆皇帝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九十岁以上的人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拐杖等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得诗数千首。
停灵之所
清代时,乾清官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枢的地方。
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官,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金亭子
在乾清宫前露台两侧有两座石台,石台上各设一座鎏金铜亭,称做江山社稷金殿,口语也称其为金亭子。金殿深广各一间,每面安设四扇隔扇门,重檐。圆形攒尖式的上层檐上安有铸造古雅的宝顶,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
老龙洞
在乾清宫露台南沿和御路、阶陛衔接处,有三个涵洞,高近两米左右,宽一米左右,名为"老虎洞"。据说,因为皇宫中等级森严,侍奉皇帝的内传不能登上露台和御路,只能在"老虎洞"中来往穿行。
南书房轶闻
乾清宫的南庑房有一南书房,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去除了鳌拜。当时康熙皇帝召见鳌拜,命赐茶。内侍用开水煮过的碗盛茶水,以盘端至鳌拜面前,鳌拜接茶时,因碗极热烫手,茶碗砰然坠地。
鳌拜身后的内侍乘势一推原本做了手脚的椅子,鳌拜扑摔于地。康熙皇帝呼曰:"鳌拜大不敬"。一群健壮的少年立即涌出来将鳌拜擒获。
6. 乾清宫是干啥的地方
故宫我们都知道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其中有三大殿是非常有名的,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那么这三大殿都有什么作用呢?
1.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上使用的频率并不高。明清两朝的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即位,大婚,册立皇后,点将出征,万寿节(皇帝的生日),元旦,冬至等,皇帝在此接受大臣们的朝贺,及赐宴。清朝初年,举行过殿试,乾隆时期改在了保和殿。
2.中和殿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明清两朝中和殿的作用相同,都是皇帝到天河店参加大典前在此休息和做准备的地方。在中和殿皇帝现接受官员的朝拜和请奏,再到太和殿参加庆典。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开始前,皇帝都要到中和殿读祭文,查看耕种的农具。
在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活动时,皇帝也要在这里读祭文。皇家的家谱修好后也要在这里举行仪式,给皇太后上徽号,皇帝要在这里阅读奏折。这样看来中和殿其实对于皇帝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一座宫殿,虽然它的规模不如太和殿雄伟壮观,但作用不比太和殿小。
3.保和殿
保和殿位于太和殿之后,该殿的作用明清两朝有所不同。明朝时,在大典前,皇帝要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前,要在此接受朝贺,清朝时,在除夕,元宵节时,皇帝在此赐宴外藩,王公大臣们,赐宴皇亲国戚也在此举行。
每年年末,宗人府,吏部还要在此写宗室满,汉,蒙三族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的黄册。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还将此地作为了寝宫,顺治大婚时也在此地举行。从乾隆晚年开始殿试由太和殿搬到了保和殿。
7. 乾清宫是干嘛
首先它是储水防火的消防设备。紫禁城建筑大多是以木结构为主,最怕火灾的发生。在高大的宫殿旁边放置贮满水的大缸,用以防备突发的火情。 朝廷对这些大铜缸非常重视,每年入冬之后,皇帝还要下旨令人在缸盖上加屉子并苫草帘,下面置放炭火防 止结冰。
其次,它在殿宇巍峨的宫殿群中,起到了装饰作用。金光灿烂 的大铜缸,衬托着紫禁城的红墙黄瓦,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另外,铜缸 有祈福祛灾的吉祥作用,又称“门海”、“福海”、“吉祥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