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是抹布体还是天赋(隶书入门用什么笔和纸?)
1. 隶书入门用什么笔和纸?
一、横画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2. 隶书一般选用什么笔毫?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毛笔排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毛笔中最重要的地方,当然就是笔毫了,笔毫是有笔毛组成,笔毫的软硬、粗细、长短都会对书写产生不同的影响,选对好的笔毫,字就会写得好,反之亦然。我曾试过熊毫、狼毫、马毫、羊毫、鸡毫和兼毫,其中熊毫最硬,鸡毫最软,兼毫适中。对于初学者和楷书、隶书、篆书来说,最好选用熊、狼、马等硬豪,书写时有个支撑,笔画变化易于掌握,易于把字写好。对于熟练者和行书而言,选用兼毫即可,软硬适中,书写轻松。对于善书者来讲,已无惧软硬,信手拈来,根据各毫的特点,写出不同风格的好作品。也有一些书者,平时只用一种笔毫,没有接触过其它,产生了依赖,也会熟能生巧,写出好字来。如今网络购物十分方便,建议大家多选一些笔毫试试,或许会找到得心应手的好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鞋子是不是适合自己的脚,只有自己知道。你说呢!
3. 隶书用什么纸写
1、写毛笔字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报纸(练习)。
2、宣纸,原产地为中国安徽省泾县境内的丘陵山区(泾县古时属于宣州府,现属于宣州市管辖,因此称为宣纸)。宣纸--品质纯白细密,柔软均匀,棉韧而坚,光而不滑,透而弥光,色泽不变,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损,耐老化,防虫防蛀,故有千年寿纸的美称。
3、毛边纸:主要介绍四川产的毛边,分为两大类;手工毛边,质地棉软,厚实而细腻,颜色为浅黄色,两面手感一样,用嫩竹浆手工造制.吸水适中,书写手感相当好。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规格为80*50CM。机制毛边,质地比手工的薄而脆些,一面比较光滑,一面略带粗糙,一般用老竹和嫩竹浆造两种,所以颜色有浅黄色和黄色,效果一样,吸水性能也适中,书写手感和细腻度次于手工毛边,但是价格便宜是初学者的首选。规格为78*48CM或者74*44CM。最后一类玉扣纸也为机制毛边类,质地和机制毛边一样,只是规格有四尺136*67CM或者127*66CM大小。都为练习实惠品种。
4. 隶书入门用什么笔和纸写
字帖可选《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等。笔初学可选中锋大楷兼毫或羊毫毛笔。
纸初学可用“废报纸”练习,日后可用“元书纸”、“毛边纸”、“生宣纸”或“生绢”等。
墨可用练习现成的“墨汁”如:“一得阁墨汁”“中华墨汁”“曹素功墨汁”等,日后书法创作还可用好一些的“墨锭”如:“胡开文”的“一0一”“一0二”“一0三”墨锭。
砚台可用普通“石砚”就行,初学可用普通“小瓷碟”代替。
5. 隶书用什么笔写比较好
各有千秋。写行书或草书等字体用狼毫,写意性强,写隶书或颜楷等字体用羊毫饱满羊毫的笔软,但吸水性强 狼毫的吸水量大,较硬 使用时看个人喜好,个人感觉初学者用狼毫比较好。
6. 隶书推荐用笔
蚕头雁尾,在隶书中最常见的笔法。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中文名蚕头雁尾外文名silkwormheadandswallowtail(英)发音cántóuyànwěi释义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近义词逆入平出成语解释【成语名称】蚕头雁尾【汉语注音】cántóuyànwěi【释义】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比喻隶书的横画起笔和横波收笔。长画起笔时,回锋隆起,形如蚕头;横波收笔时,顿笔斜起,形如燕尾。【近义词】逆入平出出处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7. 隶书入门用什么字帖
1、曹全碑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敝记述曹全生平。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2、张迁碑
《张迁碑》又名《张迁表颂》,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现收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
《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额字独呈扁形,书意在篆隶之间;碑阳正文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
3、乙瑛碑
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无额。隶书,18行,行40字。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碑在山东曲阜孔庙。 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用墨沉细,字形丰厚清明,为"辟"字尚存本。每页,纵28.2cm,横14.6cm。
4、石门颂
《石门颂》(全称为《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后世简称《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歌颂了东汉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今属四川乐山)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 《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隶中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