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律诗的主要特征)
1. 律诗的主要特征
1、释义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2、特点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 3、形式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2. 律诗的基本特点有
平仄,是律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律诗的声调节奏。律诗的平仄,有“平起”与“仄起”两种形式,简称“平”字头和“仄”字头。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3. 律诗主要有哪些特点
杜甫的诗歌特点如下
1、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
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
2、思想方面
杜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有“诗圣”之誉。
杜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
3、手法方面
杜诗善写人物对话和独白,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杜诗也善于抒情,结合抒情和叙事,又结合抒情和写景,寄情于景。杜诗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而少发议论。
4、语言方面
杜甫写作态度非常严肃,语言精炼,用字准确,形象生动,多姿多采,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
5、体裁方面
杜甫作品众体兼善,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诗体,表达不同的内容,叙事多用较少格律限制,便于铺叙描写的古体诗,抒情则多用近体诗。
杜甫大量创作七言律诗,作品内容广泛,技巧纯熟,注重声律对仗,格律严谨,语言锤炼,为历代典范之作,达到极高的成就,使七律创作臻于成熟。他又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社会的民生疾苦。
6、风格方面
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表达自己爱国的思想
4. 律诗的主要特征包括
律诗最多表达三件事。因为律诗是一种固定格律的诗歌形式,通常由四句一联、每句五七字的诗句组成。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受到格律的限制,律诗往往需要精细地安排每句的内容来达到表达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句的内容可以表达一件事,一联可以表达两件事,而最多的情况下,通过上下联的联想和呼应,一首律诗可以表达三件相关的事情。这是律诗的一种创作艺术和特点,也是其能够传承千年、至今仍然被人们喜爱和欣赏的原因之一。
5. 律诗的基本特征
律诗的特点有: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
1、句数固定:律诗对于句数和字数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一首诗有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五字的称为五言律诗,七字的称为七言律诗。这八句中,两句为一联,共有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如果一首诗超过八句,就被称为排律或长律。
2、押韵严格:律诗押韵严格,一般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律诗的押韵有固定位置,一般为偶数句押韵。正是因为这些有规律的韵脚,使律诗朗朗上口,易于吟诵。
3、讲究平仄:律诗中的平仄有特定格式,讲究粘和对,一般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要求对仗:律诗要求诗句对仗工整,语法相同,一般情况下,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必须对仗,如果这两联没有对仗,或者对的不好,就不能称为律诗。
6. 律诗的特征是什么
跳脱性较大是律诗一个基本的特点。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7. 律诗的主要特点是
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字数要求整齐划一和韵律和谐上。律诗的分类很多,但是大部分的律诗都要求对仗工整、首尾承接。
律诗一般都要求诗句的字数能够整齐划一,每首诗都会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五言或者七言,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一般规定了每首诗只有8句。一旦超过8句达到了10句以上的诗 ,则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还要求仄起平收,讲究韵律的足够和谐。律诗在唐朝时比较盛行,与宋词、元曲以及明清的小说并称。
8. 律诗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是:境新、意雅、情感、语新、凝炼、乐感。
这六个基本要素也可以说是诗歌的本质。
——境新,指一首诗歌必须有意境,而且这个意境必须新颖。如重复前人的意境则不属于独创的诗。对于意境来说,无论时空有多大的跨域,无论经历多少代诗人,只有第一首,没有第二首。
——意雅,指诗的思想内涵雅正美好。意雅是人性美、人格美的体现。诗格即人格。诗歌的雅正应做到“四不”:不歌颂邪恶,不张扬暴力,不纵横私欲,不久吟哀伤。
意雅可以重复,不过时空、语言、心境有变化。例如“善”、 “爱”、“恨”的内容永恒,内涵没有变化,但必须有形式和角度上的变化。
——情感,指诗歌创作要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感。人的情感因为并行不同、生活处境不同、阅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同样的物,有可能认识千差万别,这就使世界具有了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会使诗歌呈现异彩纷呈的状态。
——语新,指诗歌创作必须是作者自己独创的语言。前人的语言更好是化用而不直接借用。
——凝炼,指诗歌语言对事物的高度概括、高度集中、高度浓缩,精练、精粹。诗歌语言一般采用节奏鲜明的短句而不用长句,慎用虚词、连词。
——乐感,指诗歌语言必须具备音乐性。要让读者感到“内韵”即情绪流动或波动的起起伏伏与喜怒哀乐,同时又要感到汉字音韵的抑扬顿挫,即句末押韵与格律诗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