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主要审美属性是什么(优美的主要审美属性是什么意思)
1. 优美的主要审美属性是什么意思
德就是德了,其实这是个哲学的范畴,不好给个权威的定义.中国的传统就是建立在各种"德行"之上的.德基本就能代表整个的儒家思想了,主要也就是道德,再问道德是什么我也不没解释这个词的资格. 智:这里强调的是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方面的培养.体主要就是身体素质了美:其实这个要培养的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不过好象学校在贯彻的时候误解了其本意,以为画个画唱个歌就是"美"了劳就是劳动,也可以是勤劳(形容词).主要就是要保持民族的勤劳作风和敢于劳动,乐于劳动,以劳动为美的习惯,使中华民族保持一个勤劳勇敢,不惧困难的民族品格
2. 优美的审美形态
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构成要素。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相对,和审美主体处于审美关系中,是被审美主体欣赏的客观对象,与“审美主体”相对,能与主体构成一定审美关系,从而引起主体审美活动的客观存在。
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一切被审美主体审视感知、体验的,具有审美属性的自然、社会、艺术作品、科学现象等都可成为审美客体。
从形态方面讲,包括崇高、优美、悲剧以及喜剧等。
在哲学意义上,它是审美活动这一矛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客观事物一旦成为审美客体,便寄寓着审美主体的思想、情感、性格、理想等,成为了审美主体内在品质的形象体现。
3. 优美的审美价值
1、优美的特点
(1)从形态上说,小而巧
(2)从色彩上说,鲜明而不刺激
(3)从动势上说,偏于静态变化起伏不大, 运动舒缓婉转。
(4)从质地上说,柔和而富韧性
(5)从境界上说,和谐而不冲突
(6)从气韵上说,平淡而隽永,宁静祥和 而又高雅幽深
2、优美的文化特征
以古希腊文化为例,希腊地图、希腊风光、古希腊瓶画、希腊柱式、“胜利女神残像” 及“赫尔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雕像、掷铁饼者与宙斯像的雕像、古希腊绘画等。
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由内在的灵魂的和谐呈现出的外在和谐,即艺术的和谐 。
4. 优美的审美效果是日常所说的
艺术家似乎很擅长将生活中的丑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学画的朋友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外面写生时,总喜欢找些残垣断壁之类的对象来画,那些整齐排列的高楼大厦是很难入艺术家的“法眼”的。找模特也喜欢找那些结构和服饰很有特点的人,如果没啥特点,再漂亮也激发不了艺术家的创作兴致。
但是,艺术家并非天生就对生活中的“丑”情有独钟。有一些表现丑的艺术甚至在古代还很受排斥。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观点更为偏激:“如果哪位诗人一定要表现丑,那我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他驱逐出去!”可见用艺术的美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丑,并非一开始就受人待见的。
在很长时期内,人们对丑的审美特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丑多是被作为美的反面或陪衬,在研究美的本质时也是一笔带过。总之,生活中的丑在艺术表现中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毫无疑问,大众对于那些表现生活美的艺术一定是更为青睐的。诸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安格尔的《泉》等经典作品,大多是艺术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美。但是,这并非是艺术美的全部内涵。
艺术美应该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涉及艺术美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再现生活中美好事物,而不顾及现实中丑恶的东西。
艺术有着极大的兼容性,它既包含了对自然美和现实美最真切的关照和美化,又包含了对生活丑的透视剥露和审美转化。虽世有丑物,但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可使丑以特殊方式被接受。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艺术美的独特魅力。
什么是“美”?美的东西留给人的印象应该是优雅、善良、完整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并非都是美的存在,总会有很多事物都是残缺和不和谐的。
我们画画时总是强调比例要准确,在美学理论中,也常以比例作为身体之美的基础。如果比例失调了,无疑会破坏审美平衡,产生了残缺或失衡感,一般就会被视之为丑。
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丑转化为艺术美?这是艺术理论研究中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从希腊时期的鬼神形象、超自然主义的怪异生物、十七世纪的现实主义和讽刺漫画极度夸张的形态等等艺术品,其实都是艺术家对"丑"的主观表现,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的“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方法。
艺术大师罗丹有一幅代表作《欧米哀尔》,塑造的就是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形象。曾经的风华不再,变成这样一个干枯、瘦弱、难看的老女人,佝偻的驼背,枯瘪的乳房,满是皱褶的肚皮,形体之“丑”无以复加。
面对这样一位现实生活中“丑”的对象,罗丹强调的是艺术要以真为美。正是通过罗丹真实地、艺术地描绘出这样一位老妓女的形象,这件作品才能被誉为“丑得如此精美”,并被奉为经典之作。
总之,艺术美丽是离不开真实的,要把生活改造成艺术美,并不是要改造生活丑的性质,而是要把丑描绘得逼真传神。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5. 优美的审美特征和优雅气质的培养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能力是从事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音乐欣赏是如此,所有的审美欣赏均如此。没有审美能力就不可能使潜在的审美对象在意识中呈现,不可能有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所以也谈不上任何审美活动的发生。因此,审美能力在学生审美素养的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
审美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可以被界定为审美形式感,并由此与一般的情感相区分。审美形式感不是只关注对象形式而不顾内容的感受力,而是具有特殊含义的美学概念。首先,审美形式主要不是指审美对象的感性材料或外表特征,而是指审美对象的组织秩序与结构关系。从对象上说,形式之所以具有审美意义就在于它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体现为直观的、蕴涵丰富的审美形式。一堆石头,艺术家可以把它堆成一个艺术品,这里的关键就是艺术家使石头按一种特殊的组织秩序堆起来,这种特殊的组织秩序就是审美形式,作品的意义也由此而产生。
审美特征:
1、审美特征是指对于美的感觉表现最为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2、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
3、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6. 优美在审美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与生活美丑特性在优美艺术形象中的结合。艺术美和艺术不是同一概念。艺术是和哲学、宗教、伦理等相并列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美是对艺术品审美属性的概括。艺术美的种类繁多,存在于一切种类、样式的艺术作品中。造型艺术如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电视剧;语言艺术如文学等。这些都是艺术美存在的具体形态。艺术美是一种反映形态的美,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生活是第一性的,属于社会存在范畴,是艺术美的源泉和反映的部分对象。艺术美是意识形态性的,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第二性的。有一部分艺术美,是客观存在的生活美的主观反映的产物。艺术美不是生活美机械、刻板、原封不动的复制,而是生活美经过典型概括的艺术反映。它比生活美更集中、更强烈、更有普遍性。艺术美并不都是生活美的反映。生活丑经过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评价和典型概括,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转化为艺术美。生活美反映到艺术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审美评价而被歪曲时,也不可能产生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家正确的审美意识对生活美丑的正确反映,是理想美的现实存在。和艺术一样,艺术美具有陶冶性情、娱乐身心、认识生活、宣传教育、净化灵魂等作用。
7. 优美的审美范畴内容特征是
当然是从小开始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如果错过也还是有办法的。
大家普遍认可,人的正确三观的树立,应该是从小就开始的,同样能够确立正确审美观和较高的审美能力,自然从小开始效果也是最佳的,所以现在从国家教育上也有体现,以前主要提倡德智体,而现在是德智体美劳了。家长们也开始重视,不是一味的让孩子只进行文化课的培训,对于艺术类的学习更占了更大的比例,这无疑对审美的提高帮助很大。
如果小的时候遗憾的错过这样的艺术熏陶,也没有关系,因为不像人的艺术天赋是天生,幸好审美能力也称艺术鉴赏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审美观,审美的能力。
如果要找到好的办法,就要先了解清楚审美所包含的内容,才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如果从这方面来看,审美观的提高,首先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现在的潮流,这马上想到可能就是着装打扮。走在街上,那些吸引你眼球的帅哥美女们,一定是审美能力较强的,除了漂亮的脸蛋,而往往精致的装扮更能快速抓住行人的视线。所谓时尚流行时髦等等,正是一种较高审美观审美能力的体现,这尤其对于年轻人,应该不是难事,或是说是更乐此不疲的美事。
当然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
审美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指审美主体凭自己的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美感的能力。审美还有三个特性: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
所谓审美直觉就是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这个可以说是每个人审美观最大的区别,这应该更着重审人性之美,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所谓审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包括人的生理、理性因素与人类发展所积淀的普遍因素。这个应该容易理解,就是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欣赏的艺术,自然审美的能力也会提高。
比如我们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二胡一拉出那缓慢、低沉而悠扬的旋律,我们如果能融入其中,立刻被激发一种凄婉哀怨的情绪,仿佛一人孤身坐于夜阑人流、月冷泉清之地。随着主题的展开,旋律慷慨激昂起来,那悲愤的控诉,不屈的抗争和孤傲的人格立刻在我们心里激起共鸣,愤怒、同情、钦佩、昂奋等诸种情感在我们胸中交织着、漾溢着、沸腾着,这就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体验和态度。
所谓审美愉悦,是指来源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表现于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对于生命力的追求。我们面对审美的对象,更应该放开心胸,打开心灵,尽量不要片面的先入为主,或是带着偏见,无论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它总是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喜悦,只是可能是不同而已,这也是审美观的提高。
当然,这些比较抽象,其实每一种观念,都不是可以太具象表明的,如果说更实际一些的办法,自己学习一种艺术是比较好的,可以只是爱好的学,也可以比较专业的学,因为每一种艺术即包含创造美的方法,也有表现美的形式,还有阐述美的理论,更有追求美的意境,这对于审美的提高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