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分辨疾病属性的是什么(中医诊断用以分辨病位与病势深浅的纲领是)
1.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病位与病势深浅的纲领是
六经辩证是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总结而成。
六经辩证的基本内容: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证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概括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用以说明病变部位、性质,正邪的盛衰,病势的趋向,以及六经病之间的传变关系。
六经辩证的特点:二分法,首辨阴阳,三阴三阳。
2. 中医诊断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中医诊法的核心是辨证与辨病的统一。中医一般使用的都是“四诊法”即人们常说的望闻问切。
望就是观看病人的面官气色。闻就是要听声音。问就是询问病人发病的过程以便正确做出判断。
切是指切脉,脉有尺脉、关脉、寸脉,根据脉搏跳动的强弱、次数确定病因。中医诊法的核心观念还是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
3. 辨别病位及病势深浅的纲领是
表里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计量单位。
表里,八纲中辨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二个纲领。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如体表与脏腑相对而言,体表为表,脏腑为里;肝与腑而论,腑为表,脏为里;经络与脏腑而论,经络为表,脏腑为里;三阳经与三阴经而论,则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
4. 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浅深的是
中医八大纲领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这个八纲辨证是中医辩证思想的总纲,具有总领一切中医基础理论的作用,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指导临床的辨证用药,对于疾病区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会了这样的辩证思想,同时在生活中,也可以借鉴这个八纲辨证,对饮食和生活的起居也有很大的指导帮助作用。
5.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疾病属性的纲领
八纲辨证,即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辨,即辨认,辨别,也就是分析。证,即证候,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所以,明确了某一证候,即是对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斗争的强弱、阴阳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况的概括。
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和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进行概括和分类,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分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纲领。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髓为内。外有病属表,内有病属里。从病势深浅上讲,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势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