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发 > 测试

如何提炼自己天赋的书(如何提炼自己天赋的书法作品)

1. 如何提炼自己天赋的书法作品

练字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修养。通过练字,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即使没有天赋,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也能够写出漂亮的字。

选择经典的书法作品进行模仿,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掌握笔画和结构,提高自己的练字水平。

2. 发现自己天赋的书

游戏里面的哈里森npc可以得到自由天赋书。首先来到离岛下面所在的位置。然后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NPC叫哈里森,和这个NPC进行对话。最后完成对话即可获得自由的指引天赋书。

3. 天赋书法图

练毛笔字天赋好当然是好的。但是,有没有天赋都可以练毛笔字。首先要选对路字,要向古法帖学习,认真临帖。其次要勤奋,要持之以恒。有了这两点,即使天赋不太高,照样可以把毛笔字写好。当然有了以上两点,再加上天赋好,有名师指导,一定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4. 怎么让自己有天赋

提高生物天赋建议从营养、睡眠、心理、环境等各个方面综合改善来提高

5. 如何培养自己的天赋

首先,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运转着,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这些疑问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后来,经过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能提出问题,说明在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奇心是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获取成功,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其次,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的都是真理。许多科学家对旧知识的扬弃,对谬误的否定,无不自怀疑开始的。伽利略则始于对亚里士多德“物体依本身的轻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结论的怀疑,发现了自由落体规律。怀疑是发自内在的创造潜能,它激发人们去钻研,去探索。对课本我们不要总认为是专家教授们写的,不可能有误?专家教授们专业知识渊博精深,我们是应该认真地学习。但是,事物在不断地变化,有些知识现在适用,将来不一定适用。再说,现在的知识不一定没有缺陷和疏漏。老师不是万能的,任何老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不能说全部都是绝对准确的。对待我们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我们应做到:不要迷信任何权威,应大胆地怀疑。这是我们创新的出发点。 第三,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创新的欲望。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求创新欲望,那么无论怎样谦虚和好学,最终都是模仿或抄袭,只能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周旋。要创新,我们就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要怕失败,相信一点,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四,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求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必须要有求异的观念。求异实质上就是换个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并把将结果进行比较。求异者往往要比常人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 第五,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险精神。创造实质上是一种冒险,因为否定人们习惯了的旧思想可能会遭致公众的反对。冒险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体安全的冒险。而是一种合理性冒险。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伟人,但我们至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第六,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满。一个有很多创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去想另一种可能比这种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习惯了一种成功的思想而不能产生新思想,结果这个人变得自满,停止了创造。

6. 如何有天赋

1.兴趣爱好:如果你对某些事情有强烈的热情或喜好,可能意味着你在这方面有更高的天赋和潜力。你可以尝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探索,并发现自己是否真的对它们有天赋和热情。 

2.成功经历:如果你在某些领域或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例如学习、运动或创作,那么你可能会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天赋和才能。你可以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看看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或者展示了特殊的才能。 

3.直觉和灵感:天赋和才能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当你遇到一些问题或挑战时,你可能会感到非常清晰和直觉,这可能是因为你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才能。 

4.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如果你身边的某些人或事情让你感到特别有天赋或者特别适合某种职业,那么你可能会在这方面有与众不同的直觉和灵感。你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来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5.自我探索: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可以通过自我探索来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擅长领域。你可以尝试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或博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职业。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技能,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天赋和擅长。

7. 如何提升自己的天赋

这个方法就是八步半写作法,是由一位从事写作教学20年的作家发明的。

很多人一开始写作,就会陷入无尽的恐慌,甚至觉得写作就是一件苦差事。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Preparation)。

1.制定一个计划(Mak a plan)

首先,你需要确定你写作的主题是什么,而且这个主题要非常具体,具体到你无法再将之再进行分割的地步。

例如,你定了一个主题,像阐述你关于现实与梦想的一些想法,但这个主题就太过于抽象,你需要再具体一点,例如,你可以用一幅已经褪色的手工画作为思考的引发点,小时候你画了未来的自己,现在却成为了自己最不愿意或者最不希望的样子。以此引发一些问题的思考。如果你是公开写作的话,你还需要明确你的读者是谁,定义你的目标读者的各种特征,了解他们的一些需求。

你要达到一个效果——你写的文章,就好像是给某一个特定的人写的,而不是给一大堆模拟两可的人写的。例如,你还是在阐述梦想与现实的一些思考,你是要将这些展示给那些与你有同样困惑的人看的,那他们还会有哪些想法呢?也许他们也同样讨厌着现状,不禁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甚至会惦记起儿时的梦想;也许他们想到了梦想,却又失掉了追逐梦想的勇气;也许他们儿时想要长大,但是到了长大,他们却又想要回到儿时;也许他们只是在不停的勾勒未来,却并不曾把握一刻的现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仔细思考的方向。

2.做一些研究,收集信息(Do your research)

你可以围绕计划里的既定主题做一些资料方面的收集工作。

这个收集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你可以做访问,可以去上网查资料,也可以进行主题式的阅读。

但是,这一切都要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

例如,你写自己的桔梗画来阐述梦想和现实,你可以去翻看以前的照片,甚至找到当事人,譬如你的父母,问问当时你做出来这幅画作的一些细节,你也可以在脑海里进行回顾检索,回忆当时的诸多细节;你还可以问 一下与你有同样困惑的朋友,或者搜索知乎看看有没有类似的问题。

将这些资料汇集在一起,写下来,它们就是你此次写作工程的宝贵素材。

3.思考与反思(Thinking and Rethinking)

当你拥有一堆关于这个主题的素材后,你的大脑里会对这个主题有了很多个临散的基本印象。

记住这些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思维导图工具来对这些印象进行绘图式的创作。

此时,你务必要让自己极度放松,就像画家开始作画前所做的一些仪式一般:先一下坐或者品一壶茶,甚至点上一根香烟。用你能够想到的办法,让自己放松下来,让自己达到一种思维神游的状态。

人的大脑有发散和集中两种模式。当你放松时,发散模式就开始启动。它可以帮助你构建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联系,从而产生诸多创意的想法。

那么开始吧,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写下你的主题,然后依次发散,随便想,随便去写,写出各个要点,最后,构建起一些联系即可。

4.开头(Find your lead)

万事开头难,如果有一个开头,让你接着写下去,我估计你会很快写完。

当你画完了思维导图,就需要尝试着写下几句来,让你沉浸在你的主题里,甚至你回到了某个时空,或者你已经成为了内容本身:你成了画中人,你成画中景。用这个代入的角色随便写上几句。

以上都是写作的准备阶段,接下来是正式写作的阶段:

第二阶段:写作(Writing)

5.写作(Writing)

写作的过程,绝不是分析或者编辑的过程,而是发散的过程。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常常会去边写边改。

当我们写作时,我们需要调用大脑的发散模式而不是集中模式,我们要确保我们的思维是活跃而发散的。

当我们写的时候,我们需要任由大脑驰骋,不需要顾及写的是什么,写得是否通畅,逻辑是否严谨或者故事是否合理。这个阶段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写写写!

如若一边写,一边改,可能会造成两个问题。

首先,发散模式会不停的受到干扰。因为一旦涉及到修改,就会将发散模式切换到集中模式,这样接下来写下去的任务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其次,如果不断的修改,可能会产生一种嫌弃自己作品的潜意识。因为我们居然发现自己的作品有这么多的问题存在,很容易得出自己太不擅长于写作的结论,这种不断的否定过程,势必会极大的伤害我们的写作热情。

其实但凡是写作,初稿都是不堪入目的!关于这一点,很多大作家都感同身受。初稿,只是初稿,何必去过分纠结呢?毕竟到了后面,我们还是可以去不断修改和完善的。

真正的画家,画一幅画,刚开始只是画个草图,勾勒些轮廓,看上去可能会非常粗糙。但是在接下来的不同阶段,画家不断的对这个画作进行修改和完善,一幅质量上乘的作品就这样被打造出来。

3分写7分改,这才是写作的常态。

如果你有这种边写边改的习惯,你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来改掉这个毛病。

例如,用电脑写作的话,就在屏幕上搭上一条干毛巾,你写一点,就让毛巾滑下一点,遮挡住之前写的句子。这样你就没有办法看到之前写的是什么,有效避免了修改它的冲动。

或者,你也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来做到这一点。例如Scrivener,Typora

第三阶段:编辑和重写阶段(Editing and Rewriting)

6.放任不管(Let it incubate)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隔一段时间再来看你之前写的谋篇文章时,你会很容易发现之前在写作时不容易发现的问题。

这是因为,当隔一段时间后,你的思维状态和模式,已经不是之前写作时的那种状态或者模式。你就像是在审读别人的作品一般,可以很客观的去发现这个作品的优点和缺点。

因而,当初稿完成后,千万不要马上去修改作品。你需要马上关掉屏幕或者合上手稿纸,让自己去做别的事情,将初稿尘封一段时间。最好是能够隔上一周左右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越长,越有价值。

7.内容修改重写(Revising)

对一篇文章的进行修改,其实是分为两个层面的,一个是针对于内容的修改,一个是针对于形式的修改。

内容的修改,是基于逻辑和思维层面的,是针对内容传递的有效程度来做审视的。

内容方面,常需要修改的方面:

*你的文章是否达到你之前设想的目标?

*你的文章是否包含了所有的关键点?

*某些内容是否有逻辑错误?

*哪些地方应该更详细一些,哪些地方应该要简短一些?

8.编辑审稿(Copyediting)

这一阶段,是文章要进行输出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你需要关注的重点是文章的一些形式上的问题。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有拼写错误?

*语法是否有问题?

*词语或者短语是否贴切?

*句子是否通顺流畅?

*文章排版是否美观大方?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讲完了八步,那还有半步在哪里?

半步:要持续性的阅读优秀经典的作品(Continual Reading)

我们需要在平时吸收一些营养来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上。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某些洞见——对事物的某些看法,对事物的一些感知等;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获取某些写作技法,例如如何对文章进行架构,如何选用一些更加贴切的词语来表达你的意思,或者文章的一些文学修辞或是韵律等。

8. 怎么激发自己的天赋

看到我经常分享女儿的一些画作,不少朋友在问:孩子画得不错,有没有经验分享?

回想这两三年来对女儿绘画兴趣的培养,经验是谈不上,但方法还是用了一些的。

我们会一起玩“超级变变变”游戏,灵感是从小时候看的一本《卓娅与舒拉》中得来,具体操作附在文末。

我也常观察女儿的画作,找出她潜藏的需求,及时调整养育方式。我猜,这些改变女儿也能感受得到,这让她对绘画更有好感。相关链接同样附在文末,可以点击查阅。

一起了解绘画对孩子的好处吧:

首先,有利于孩子精细动作的发育,对于小宝宝,这点更为重要。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个点、一个圈、一个波浪线,都是孩子探索手部动作的杰作。

其次,孩子想要将看到的画下来,就必然要学会仔细观察,找出物体的主要特征。而不断绘制的过程,又会促进其审美的提升,有利于人格的发展。

最后,绘画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孩子用语言表达不好的情绪、感受等,都可以通过画笔进行释放和宣泄,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家长想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就要对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心中有数,对照孩子所处阶段,给予正确引导:

1

无意识涂鸦期

顾名思义,孩子就是在“乱画”,毫无章法。

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规则意识,如果你给支笔,他可能会满墙、满地乱画。但这是孩子探索“眼、手、脑协作”的重要过程,也是兴趣启蒙的关键时期,不要过分压制。

如果不想孩子在墙上或沙发上留下墨宝,那就主动提供一个可以乱画的空间。我当时是和女儿说好,可以在地板和玻璃门上画,给她买可水洗的彩笔,无论怎么画,事后用湿毛巾一擦就全没了。因为给了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至今我们家的墙面都是干干净净的。

2

涂鸦期

孩子的画开始貌似有些章法了,但成人绝对看不懂。

这个阶段孩子用笔不灵活,心中的想法也不具体,所以画面都非常抽象,但对孩子来说,这些线条和图案都是有意义的。

这是女儿2岁半时,在台历上涂鸦,已经出现了封闭的线条。

我很少去打断女儿的创作,有时她眼睛都快贴纸上了,我实在忍不住,就默不作声,直接上手纠正,然后尽快退回原位,不做过多干扰,尽量让她全神贯注。

3

象征期

孩子的画开始能看出一些意思了,但我们常会猜错。

这个阶段,孩子绝对是有思想了,只是不能很写实的画出来,更多时候是用些特征性图案来代表。画面缺少构图,想哪画哪。

女儿快3岁时画的,她说是草地、河流和一只兔子。

这个小人,是女儿3岁半时画的。两根棍子就代表腿,两个圆圈就代表胳膊,一个太阳就是头。

这个阶段,孩子画画都很“写意”,家长不要在细节上多做要求,尤其不会要打击孩子说“画的不像”,更不要教孩子简笔画,那都是对他们积极性与想象力最大的扼杀。

4

图示期

即便很有想象力的画,也完全能被成人看懂。

孩子开始对画面有整体安排,空间意识增强,写实感增加,人物、情节等都有体现。

这是女儿快4岁时画的,已经能看出水面以下和水面以上的空间区别了,蝌蚪、蜻蜓、荷花都比较真实了。

这个阶段很多孩子的绘画能力已经不错了,兴趣也多半养成,想进一步学习就需要送专业机构了。

这是女儿第1次上绘画课的作品,一只带棒球帽的蝌蚪,老师教了她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以水草和蝌蚪的前后关系,表现的比较清楚。

绘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的家长在孩子涂鸦期或象征期时,因为孩子画得“乱七八糟”,就断定他们缺少绘画天赋,这是不负责任的。

孩子的发展有他自己的节奏,有的孩子会在前几个阶段停留比较长的时间,看起来像是一直没有进步,缺少能力,但很可能只是孩子在蓄积能量,等待日后的爆发而已。家长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上,只要孩子是享受的、是有意愿的,就说明,绘画已经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高兴。

在日常的陪伴和引导中,家长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让你的孩子对绘画更加有兴趣、有信心、有力量。

下面的几个注意事项,你需要了解:

1

“像不像”不重要

我见过这样的妈妈:

孩子画了个小兔子,正准备涂颜色,妈妈看见了赶忙制止“你怎么能用红色呢?兔子都是白的你不知道吗?”

孩子赶紧换了支白色的笔,正要画,妈妈又喊“你用白色涂能看得出来吗?这是白纸!”

孩子又换了支绿色笔,“这颜色也不对啊!好好想想,用哪个笔才对?”

孩子摇头想不出来,迟迟不愿动笔。

毕加索说“我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可见在孩子随心所欲的创作面前,成年人眼中的“像不像”“对不对”根本不那么重要。

一味强调,不仅会让孩子有挫败感,更会禁锢他们原本丰富的创造力。

2

正确点评孩子的画作

当孩子拿着自己的画给你看,期待着表扬时,你怎么做?

是简单一句“画的不错”吗?听起来很敷衍。

或者说“你画的小狗真可爱,我都想摸摸它了!”

万一孩子告诉你“我画的是小熊”,怎么办?

掌握两个原则:一鼓励孩子自己做介绍,说出画面的内容。二认可孩子努力绘画这一行为本身,重过程,轻结果。

注意图中红线圈出的部分

女儿有一次给我看她的画,我看不出那个圆圈代表什么,于是我说“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来完成这幅画吧(认可她努力的过程)。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部分呢(让孩子主动介绍)?”

女儿说“我最喜欢小狗!”我点头认可说“我也觉得小狗不错,它的头上有个什么?(让她自己说出画面内容)好像很特别的样子(认可她的想象力)。”

女儿说“那是一个转动的螺旋桨,这样它就能飞上天了!”“哦,螺旋桨转动起来的确就是这样,你观察得真仔细!”

这样“有来有往”的互动式点评,会让孩子备受鼓舞,认为自己的画能被大家看懂,很有成就感。

当然,如果还能加一些专业性指导(很遗憾我不懂绘画),孩子一定会更加受用。

3

帮助孩子提升能力

绘画是对孩子眼、手、脑协调能力的考验,能力较弱的孩子,绘画过程中总会体验到挫败感,自然兴趣不高。所以帮助孩子发展精细动作,尤其是手部动作十分必要。

最基本一点就是,尽早让孩子学会握笔。年幼的孩子都习惯抓握,就是最初握勺子时的方式,如下图:

要让孩子尽早学会握笔,就要从纠正孩子握勺习惯做起。2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习惯了正确的握勺,很容易就能过度到熟练的拿笔。

另外多和孩子一起搭建积木、拼插乐高、制作彩泥等,都可以有效提升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增加手部及腕部肌肉力度。

早前我也鼓励女儿在这样的涂色书上涂色,一些细小部位的着色对幼儿来说很有挑战,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和力度,增强孩子对画笔的掌控感。

另外孩子的视野也需要不断开阔。家长要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去户外观察大自然,大到一整片树林、草地,小到一片树叶、一只蚂蚁,都值得细细观看。

阅读绘本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书中色彩及线条的使用。只有看得多了,头脑中才能产生出画面,拿起笔来才会“妙笔生花”。

4

提供良好的绘画环境

生活离不开仪式感,绘画也一样。给孩子设计一个绘画墙,或预留一个专门存放画笔的绘画角,都能让绘画成为一件很特别的事。

姥姥为女儿设计的绘画墙

画笔、画纸的选择也不能马虎,不仅要安全无毒,还要定期更换,确保每一支画笔都有颜色。年纪小,用笔不熟练的孩子可以选择油画棒,显色度高,下笔顺滑。

大一点就可以选择水彩笔了,最好是可水洗的,方便家长打扫,笔杆要选粗细适中的,方便孩子抓握。

另外水彩、水粉、水墨等,对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绘画方式,瓶瓶罐罐的非常有趣,家长不要嫌准备起来太麻烦哦。

除了这些,还可以启发孩子用各种物品作画,快递盒里的泡沫包装纸、喝完的牛奶瓶盖、赠送的一次性小勺、小区路边掉落的树叶,都可以成为绘画创造的好材料。

附赠超值互动小游戏:

“超级变变变”

小时候看《卓娅与舒拉》时,书中的一家人常玩一种绘画游戏,我将它改良,并搬到了生活中。

初级版:先画一个图案(可以是圆圈、方块、梯形,甚至一个点)和孩子一起,一人加上一笔,看看最后会成为什么?

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要在游戏中做主导,孩子主要负责猜大人的画作,再添上些“有的没的”。

进阶版:同样先画一个图案,让孩子想象,可以加些什么线条,让图案变成其他东西。

一开始如果孩子画不好,家长可以帮忙画主体部分,让孩子添加细节。

后面,可以让孩子画主体部分,家长来添细节。

也可以由家长来决定,要将图案变成什么,孩子来动笔。

比比看,谁想到的东西更多,谁画得更好。

提升版:孩子画一幅画,家长和孩子一起,提意做怎样的修改,让画面更有趣。

有一次,女儿画了一只坐在地上的小狗,我提意加上一个肉骨头,让小狗变成正在吃饭的狗。

女儿想想说,可以在狗屁股旁边加一陀“粑粑”,就成了正在拉粑粑的狗。

我们大笑,最后,还增加了滑板车,变成了一边吃、一边拉,一边玩滑板的狗。

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绝不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多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多一重眼光独到的审美,多一份与众不同的气质,如此而已。

希望家长都能始终以赞美的眼光,欣赏孩子的涂鸦,以支持的态度,肯定孩子的创作,这样孩子就一定能在绘画中找到快乐,获得成长。

(文字图片转自超级育儿师)

9. 如何提炼自己天赋的书法作品视频

一提到速成,很多人就会条件反射的说是骗人,但是认真思考下:如何能速?怎样算成?

我的理解,学书法方法对路,刻苦练习,确实可以大大提升进步的速度。而至于什么是成,要看评价标准,标准不同,成与不成的答案不同。

楷书,举个柳公权的例子。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是对笔法的练习,其次要善于总结规律,附几张图片看看对于笔画偏旁部首的规律总结。规律理解了,学习就事半功倍!

如果没有基础,引路的老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学习,讲究效率,是对的!

长时间不能进步,肯定是在方法上观念上努力上等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一定不能麻木自己。

希望能够帮到您!

上一篇:王者印记怎么快速获得(王者荣耀王者印记怎么得到)

下一篇:嘉祥呈祥小区是什么属性(嘉祥县呈祥大道75号在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