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发 > 测试

太湖赋在哪里(太湖诗初入太湖)

1. 太湖赋在哪里

      全文释义:

     纳四水而入长江兮,清流宛转;通三峡而泄洪峰兮,山岛回环。承文明始于千载兮,沧浪碧水,蓄毓秀归于百川兮,浩渺云烟。

岳阳有湖,名曰洞庭。洞庭之名,冠绝江南。朝阳初升,波凝胭脂,晚霞骤起,浪逐璀璨。晴则碧波浩荡,风烟俱净;晦则重云锁江,雾失千帆。

浩浩乎洞庭之水,吞吐日月,一揽星汉。

春来水平如镜,峰峦翠滴,夏至浪遏飞舟,长空云乱。芦苇舞于秋风兮鱼肥虾美,百鸟隐于冬雪兮天水浩瀚。泱泱乎洞庭之水,飞珠溅玉,蓄养云烟。

渔村夕照、远浦归帆、江天暮雪、平沙落雁。洞庭四时,风光如画,潇湘八景,令人流连。得天地之造化,汇南国之神秀,洞庭之所以得名,其因犹若是焉。

然洞庭之美,非只山水之间。始为云梦,潇湘之渊。珠遗石器,稻耕古田。娥皇女英,泪洒斑竹,柳毅传书,巧结姻缘。彼轩辕台兮,黄帝铸鼎;是朗吟亭兮,洞宾赋诗。汉武射蛟,东方偷饮,寻彼遗迹,俱在洞庭。陶朱归隐,扁舟去而履踪尚在;屈原离殇,天问出而楚韵犹存。太白放歌,淡扫明湖开玉镜;刘郎行吟,湖光秋月两相和。岳阳楼上,范公遗墨论忧乐;洞庭山下,鲁直垂钓享安闲。

呜呼!逝者如斯,沧海桑田。孰知洞庭前生,曾罹祸患?

鄙陋之辈,目光短浅,滥砍滥伐,毁彼家园。造田围湖,屡酿洪泛。竭泽而渔,鱼尽水断。狩猎不绝,鸟飞兽散。太湖有泪,泪珠泫然。天人相戕,贻害万千。茫茫乎洞庭之水,几欲成荒原。

幸有仁人,怜千年湖泊,惜一江碧水,殚精竭虑,不辞劳苦,治水兴水,上下求索。补水清淤,连通江湖,畜禽退养,自我救赎。

吾观夫今日之洞庭,涛涛江水连绵,巴陵胜状重现。逐沙细浪,似颂圣哲华章,平湖秋月,犹照神仙容颜。

岸边江上,游人笙歌漫舞,宾客笑语嫣然。远望芷兰青青,野芳吐蕊。近赏鱼戏碧水,鹭逐浅滩。听鹤唳长空,观云舒云卷。芦苇荡内,享天籁,发思古之幽情;吊脚楼里,探民俗,乐而今之人间。

呜呼!洞庭之水清兮,可以濯人心。洞庭之水美兮,可以净人魂。洞庭之人善兮,可以美其水,洞庭之人能兮,可以绿其山。

昔歌云梦泽南国,今颂洞庭润八荒。但使青山横碧水,不教洪泛祸潇湘。噫!愿彼洞庭之水,长碧长青,愿吾洞庭之人,常赋华章!

2. 太湖诗初入太湖

1、太湖秋夕

唐代: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译文

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

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2、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译文

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浮。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可他如今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衰柳参差风中飞舞。

3、题岳阳楼

唐代: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译文

岳阳城下的江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

春天,草木的绿色与远处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红波近处,似乎就是国都长安。

岸边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哭得凄惨,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还有许多困难。

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4、水调歌头·沧浪亭

宋代: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译文

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 南太湖的诗句

1,《太湖恬亭》 宋代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山涵幽树鸟相依。

译文:栏杆靠近着溪水绿叶遮蔽着,溪水河岸由高到低的消失在翠叶中。独自一人在断桥上看着落日,山林幽静小鸟相依在树上。

2,《月夜阻风,泊舟太湖石塘南头四首》 宋代 杨万里

万里青天一轮月,三更雪浪太湖春。若教白日来经此,不见新熔万顷银。

译文:万里青天上挂着一轮明月,太湖的春色迎着晚上的雪浪。如果白天经过这里,白雪就已经融化成了万顷银水了。

3,《太湖》 明代 胡缵宗

傍海月生潮不出,缘江路隔水还连。

译文:月亮初升依傍着湖面没有一丝潮水,沿着江面路面相隔,湖水相连不断。

4,《过太湖》 明代 汪衢

玻璃万顷水云铺,大半人家住近湖。捕得细鳞才出网,儿童穿柳赌呼卢。

译文:湖水万顷像玻璃似的铺在水面,一大半的人家都住在太湖附近。刚捕到的鱼儿刚从湖里捞出,小孩子们穿过柳树打赌呼着是鲈鱼。

5,《太湖秋晚》 宋代 章甫

处处橙黄橘绿,家家莼菜鲈鱼。昨夜秋风又起,扁舟谁赋归欤。

译文:太湖周围到处是黄黄的橙子,翠绿的橘子,每户人家都是在做莼菜鲈鱼。昨晚秋风有刮起来了,那里的小船是属于谁的呢

4. 关于太湖的诗

1.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宋代:佚名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2. 《太湖秋夕》

唐代: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5. 赞美太湖诗词

太湖秋夕 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6. 太湖的诗词

太湖夕阳有关诗句,例如:“高望太湖千万顷,夕阳依旧水东流。”

出自:程师孟 《入涌泉道中》小航时过越溪头,当日吴宫事可求。西子冶容来作饵,伍员忠愤反为雠。虽无别馆虹蜺带,但有荒台麋鹿游。高望太湖千万顷,夕阳依旧水东流。

作者简介:程师孟,字公辟,号正议,立信三子,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寿七十八。

7. 太湖赋全文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太湖平均年出湖泾流量为75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大湖岛屿众多,有50多个,其中18个岛屿有人居住。

8. 太湖集有关太湖的诗词

水映青山秀

湖入慧眼清

衣袂伴风舞

镜碎满天星

9. 太湖赋作者

1934年参加巴思天教授承包的大型壁画绘制工作及其它建筑工程壁画。在法、比学习期间,曾先后赴奥、德、英、意等国,参观各大博物馆。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油画《纤夫》《哥萨克兵》《静物》《沙蒙鱼》《柠檬》《窗前》《月季》《争论》《人体习作》《坐思》(《流亡者》)《风磨》等。

1935年应徐悲鸿函约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创作油画《华佗》,原作已佚。

1936年参加中国美术会。与昌斯百、刘开渠三人在中央大学图书馆举行作品联展。作油画《玄武湖上的风云》(已佚)《沐》等。

1937年任中国美术会理事,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中展出油画《出窑》等作品。抗日战争爆发,随中央大学西迁重庆,继续任教。作油画《人体习作》《芍药》《鸭》等。

吴作人作品

1938年组织中央大学战地写生团赴潢川、商丘等前方阵地搜集素材。作速写多幅,有《受难者》等。参加在武汉举办的抗日宣传画展。参加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为理事。创作油画《擦灯罩的工人》《故居》(刘家院子)《人瘦猪肥》《播种》《嘉陵江畔》《晨雾》等。

1939年作品参加赴美国中国画巡回展,参展作品有油画《嘉陵江石门》《老农》《梯田》《晨雾》等。重庆中苏友好协会在莫斯科举办《中国画展》,参展作品有油画《纤夫》《擦灯罩的工人》等。

1941年与唐一禾、吕霞光、黄显之、吕斯百、秦宣夫、李瑞年、王临乙在成都举行八人美术联展。在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中展出油画《空袭下的母亲》、《不可毁灭的生命》等作品。

1942年列名为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受教育部之聘为终身教授;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作油画《自画像》《碉楼旧居》等。

吴作人作品

1943年4月至1944年初赴成都、兰州、西宁、敦煌莫高窟等地旅行写生、临摹古代壁画。赴玉门油矿收集素材、为全国矿冶展览会作大幅油画《玉门油矿》。

1944年3月在成都与刘开渠、雷圭元、丁聪、沈福文、秦威等组织现代美术会,并举行首次展览会。作油画《祭青海》等。

1944年6月至1945年2月赴青康藏地区旅行写生。作速写和水彩多幅,并开始创作中国画。在康定举行个人画展。展出新作品有:油画《玉树》《青海市场》等。

1945年5月在成都举办“吴作人旅边画展”。同年12月在重庆举办“吴作人画作回顾展”。展出旅边写生、莫高窟所临壁画以及战火中幸存的习作,徐悲鸿、郭有守、陶行知、郑君里等先后在蓉渝两地报刊上撰文评述。

1946年由重庆到上海。与张光字、丁聪等美术家组成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并举行第一次联展。在画展中与同为会员并参加画展的萧淑芳女士重逢。在上海举办“吴作人边疆旅行画展”。8月应徐悲鸿之聘到北平接管北平艺专,并任油画系教授兼教务主任。组织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任理事长。

1947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英国进行学术访问。5月在伦敦、7月在瑞士日内瓦、9月在法国巴黎分别举行个人画展。

1948年在北平组织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中国美术院、北平艺专联合展览会。参展作品有《古堡与坟场》(水彩)《喇嘛寺跳神》(水彩,已佚)《惊马》(速写)《兰州郊外》(油画)《藏牦》(中国画)等。12月7日在北平成立综合性艺术团体“一二七”艺术学会。

1949年任全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油画《解放南京号外》。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任油画系教授兼教务长。到工厂、农村、草原牧区,水库工地深入生活,写生。

1951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并作速写多幅。

1952年任炳灵寺石窟艺术勘察团副团长,对石窟艺术作发掘整理和临摹工作。参加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任美术组副组长。

1953年任麦积山石窟艺术勘察团团长,对石窟艺术进行勘察、临摹、石刻翻模等。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1954年作油画《齐白石像》。

1955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斯德哥尔摩世界裁军会议。赴内蒙古写生。作油画《草原云雨》《雨中草原》《原始林》,中国画《套马》《少女像》等。

1956年出席在瑞典隆德举行的国际艺术教育会议。与艾中信、萧淑芳、葛维墨等合作绘制北京天文馆西馆大厅天顶画,惜尽毁于十年动乱中。赴旅顺、大连写生。作油画《三门峡》等。

1957年赴青岛写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作人速写集》。

195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赴河北省束鹿县、涿县写生,创作油画《农民画家》、中国画《扁担箩筐》等。

1959年出版《吴作人水墨画选》和油画专辑《海》,作油画《沙漠变绿洲》《李大钊与孙中山》《芍药》等。

1960年赴宁夏旅行写生,为人民大会堂宁夏厅作中国画《枸杞园》《进发》《滩羊》。

1961年赴东北写生。作油画速写多幅。

1962年赴苏州、无锡等地写生。作中国画《太湖》《渔》《仙客来》及油画《月季》等。出版《吴作人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作人画选》。

1963年为祝贺中国运动员在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冠,作中国画《鹰击长空》。所作中国画《熊猫》由邮电部印制成第一套《熊猫》纪念邮票(共三枚)发行。

1964年作中国画《知白守黑》《忆漠上》等。

1965年作中国画《芍药》。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自此年至一九七二年失去创作自由。

1969年随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下放河北省磁县部队农场劳动,赋《村北有荷塘》《寐常少》等诗篇。

邵宇、吴作人、萧淑芳、陈玉先、李可染

1972年为国务院国宾馆作画,创作《吴哥朝晖》《贡嘎雪峰》、《镜泊湖》等大幅油画和中国画多幅。作中国画《熊猫》,由邮电部印制成第二套《熊猫》特种邮票(共六枚)发行。作《任重道远》《太湖鱼塘》《横空出世》等。

1974年赴天津大港油田写生,作油画《大海新貌》,并参加全国美展。

1975年赴福建省武夷山等地写生,作有水墨速写《武夷山泉》《象》等。

1976年作中国画《武夷山下》(藏日本长崎唐人馆)《警惕》《金沙云崖》等。

1977年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日本,参加在东京和长崎举行的“中国现代书画展”。为纪念周恩来总理作中国画《展翅重霄》,与萧淑芳、赵朴初合作中国画《丰碑》。作中国画《牧驼图》,选入UNESCO“联合国国际巡回画展”,并于1980年被邮电部制成为邮票发行。为中国驻外使馆作画多幅:《林海雪原·兴安岭》(存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藏原牦牛》(存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作《金鱼》。邓小平出访尼泊尔时赠尼国王。

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作人画辑》。作中国画《通天河畔》《戈壁行》《凌云》等。

197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作中国画《通天河畔》《苇塘玄鹄》《藏原奔牦》。作《长驱远蹈》,邓颖超副委员长出访日本时赠大平正芳首相。作《祁连放牧》,由总理赠德意志联邦总理施密特。

1980年秋至次年春应邀偕夫人萧淑芳先后访问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作速写多幅。《客有问--谈师造化夺天工》,在《美术研究》发表。作中国画《金鱼》(存人民大会堂)《池趣》《长空》《河西牧驼》《翔天》等。

1981年作《戈壁牧野》(存中国驻美大使馆)《天湖泻瀑》《双玄鹄》《雄鸡》等。

1982年率中国代表团赴法国参加在巴黎大宫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展览”开幕式。中国画《藏原放牧》荣获金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朝华出版社出版《千里云山》《青海之滨观舞》《树熊》《驼羊》《六朝松》等。

1983年赴云贵高原写生、作画。中央美术学院摄制教学录像《师造化夺天工--吴作人的中国画艺术》。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作中国画《立鹰》作为全国人大赠礼,赠给叶剑英。应埃德加·斯诺基金会邀请,偕夫人萧淑芳赴美讲学、展出作品,应聘为密苏里坎萨斯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和奈尔逊·阿特金艺术博物馆客座中国部高级研究馆长。作中国画《荇鱼》《双驼》等。

1984年法国政府和文化部授予艺术文学最高勋章,授勋仪式于一九八五年在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举行。赴日本举行“吴作人萧淑芳中国画展”。完成大幅油画《油田的早晨》。作中国画《雪山牦运》《奔牦图》《群鹤翔天》《长寿》等。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吴作人的艺术》电影片。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

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任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欧洲议会组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赴安徽省泾县参加全国油画艺术讨论会,并回茂林村探望故里。作中国画《绿洲灰鹤阵》《他山之石》等,设计《六艺》壁画稿,与李化吉合作绘制山东曲阜阙里宾舍休息厅壁画《六艺》。再版《吴作人萧淑芳画选》中、英文版,并出版中、法文第一版。

1986年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吴作人艺术活动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并举办“吴作人画展”,率中国艺术代表团赴新加坡参加新国际和平年活动。在中国与比利时建交十五周年之际,赴比利时参加在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举行的“吴作人萧淑芳中国画展”继此之后又在卢森堡展出。作中国画《世上奇珍》(熊猫)由国家主席李先念赠送英国菲利浦亲王。外文出版社出版中、英文版画册《吴作人的艺术》。作中国画《啄木鸟》等。

1987年应法国外交部艺术活动协会邀请赴法国巴黎塞努希博物馆参加“吴作人萧淑芳画展”开幕式,并参观、访问。在巴黎为旅法华侨举办的“救援中国北方火灾书画义卖”活动捐书法作品五幅。同年在天津举办“吴作人画展”。

吴作人作品

1988年2月比利时国王博多安一世授予王冠荣誉勋章。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之邀在香港举办“吴作人萧淑芳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和友好活动。作《长城--威尼斯》书画作品,捐国际修复长城,拯救威尼斯委员会。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奖者李政道教授之请为“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会议”绘制会标《太极图》,已作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标志。为促进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倡导建立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得到海内外热心中国文化事业人士的支持。作中国画《一览众山小》(立鹰)等。

1989年9月由吴作人倡导,海内外知名人士发起的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在京正式成立。向基金会捐赠个人作品。为荣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首次设立的青年奖得主分别赠送《艺无穷尽》和《花开两岸》篆书作品。获首届南京师范大学“徐悲鸿奖学金荣誉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传记《吴作人》。作中国画《金尘漠漠迷天处》《千程进发》《地远天高》《半天冰雪一天风》等。

1990年2月应廖静文邀为阳朔徐悲鸿故居陈列馆题匾名。3月为“中国风情油画艺术展”题名,并送油画《海上油田》参展。古吴轩出版社成立十周年之际篆写“十年艰辛风华茂”和“一朝发颖延寿千秋”祝贺。赋诩并书“两岸衣带水,巨匠慕圣师;功德馨千代,垂杨碧万丝”。赠贺以日本艺术大师东山魁夷先生命名的美术馆落成。5月蔡若虹先生从艺六十年之际,书“仰名廿载,同舟卅年;老当益壮,飞马挥鞭”致贺。6月作中国画《奔腾齐进》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动会。作中国画《母子山羊图》(中国邮票公司收藏)。7月作中国画《沙渡漠跨》,日本山崎优子女士藏。8月书《寿比南山》祝邓小平大寿。

10. 太湖湖畔在哪里

南通市是江苏省的省辖城市,杭州市是浙江的省会城市,这是分属两省的城市,虽然他们同属于长三角,但没有管辖与被管辖的关系。在地理位置上,南通属于长江下游以北的1984年的开放城市,杭州则是浙江省的省会,在太湖湖畔,有著名的杭州湾。

上一篇:lol大头中单符文s7(英雄联盟大头符文天赋)

下一篇:王者荣耀特殊铭文大全(王者荣耀特殊铭文大全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