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游戏攻略

中欧班列防疫通关(中欧班列满载“年货”为全球抗疫传递希望)

1. 中欧班列满载“年货”为全球抗疫传递希望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渝新欧国际铁路)成功开行以来,开行量逐年攀升。经过十年来的前行发展,中欧班列班列辐射30个国家的130座城市,货物涵盖高档衣帽、陶瓷用品、汽车整车、医疗器械、食品生鲜等。

中欧班列已经逐渐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去年至今疫情仍肆虐全球,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有力、高效地促进了中欧及沿线国家的抗疫合作,成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可以说,中欧班列扛起重任,成为贯通中欧、中亚供应链的重要运输方式,源源不断为中欧、中亚输送重要物资,架起了保护生命的桥梁。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提升,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中欧班列沿途国家经贸交往日益活跃,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日趋密切,这些有利条件,为“一带一路”战略中将丝绸之路从原先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起到重要作用。

2. 中欧班列 抗疫

中欧班列自2011年诞生以来,经历了探索、改革、扩展等多个重大发展战略,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从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国际铁路成功开行,到现如今的10180列,在短短9年的时间里创下了一连串的世界纪录,繁荣了经济、增进了友谊、开辟了新通道,成为当今时代中西方相互交流学习的黄金通道。透过这些成就,我们看到了中欧班列坚持以民为本的初心和服务全球的诚意。

我们都知道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基本是通过海运通道实现,空运通道、陆上通道相对较少。而中欧班列诞生之后,凭借其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征,以及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主要运输通道。同时围绕中欧班列兴起的各种商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让往常人迹罕至的地方变得热闹,让曾经门可罗雀的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变得门庭若市。

当然任何新事物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中欧班列从诞生到发展再到现如今有口皆碑,着实经历了太多考验,也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运输初期因为协调不到位致使中欧班列在边境口岸耽误很长时间,效率较低。为此,我国政府在各口岸研发实施了95306“数字口岸”系统,实现海关、铁路数据网上共享、通关状态自动反馈等功能,极大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与此同时,中国铁路自主研发的JSQ型商品汽车专用列车实现了“换轮运输”,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打破了以往效率制约的瓶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欧班列不仅未受冲击,反而逆势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2%,而这与中欧班列的开行密不可分。可以看到,在全球疫情的笼罩下,中欧班列犹如穿破乌云的霞光照亮了中国与世界的运输通道,年初坚持开行确保了世界各国援助物资有序运至我国湖北,在我国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后,又将中国的抗疫援助物资安全运抵世界各地,这简单而又朴实的做法无时无刻不折射出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大发展战略下应运而生,在抗疫的关键节点挺身而出,撑起一片艳阳天,又在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特殊时期屡创世界纪录。这不仅凸现了其自身价值属性,更体现了其服务全球的大局观念,相信未来其必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造福更多百姓,我们拭目以待。

3. 中欧班列对疫情的贡献

2020年中欧班列安全顺畅稳定运行,开行数量逆势增长。2020年开行中欧班列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综合重箱率达98.4%。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1万列,单月开行均稳定在1000列以上。

2020年中欧班列的表现可概括为:“稳定”、“担当”和“创新高”。

“稳定”体现于开行频次上,相对于空运和海运,中欧班列在2020年始终保持了稳定运行;“担当”,则体现于疫情背景下,中欧班列在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以及运送抗疫物资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创新高”则体现在开行的数量和质量上,即无论是开行数量,重载率等,均较过去有显著增长。

2020年因为全球疫情,海运、空运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中欧班列承接了大量由海运、空运转移的出境货运业务。中欧班列铁路运输因其实施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的特殊优势,许多海运和空运货物转移到铁路上来,推动了中欧班列需求量大幅提升。稳定运行的中欧班列,很好地承载了这一历史赋予的使命。

4. 中欧班列累计运送防疫物资多少万件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面对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的局面,中欧班列源源不断地向亚欧沿线各国累计运送超751万件、6.2万吨的防疫物资及药品,不计成本地为全球抗击疫情架起了保护生命的桥梁,向世界传授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与做法,奏响了中国和世界休戚与共、共克时艰的最强音。针对疫情期间国际网购增多的情况,中国铁路部门还专门开行跨境邮包专列,满足了中欧各国人民网购生活物资的需要,为全球人们共渡难关增添了一份保障。

5. 2020年1月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运送抗疫物资多少万件

纵观全局,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但中国是最确定的因素之一,一个开放的中国本身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这几天,第128届广交会如期在“云端”举行,6万个展位、2.6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让“中国第一展会”魅力不减;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年内屡创新高,不仅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绿色通道”,也为后疫情时代拉动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能;即将到来的第三届进博会更是“大牌”云集、一位难求,将成为一场特殊的、意义深远的东方之约。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外贸未来仍将稳健前行。

总体看,中国外贸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但稳外贸依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叠加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给中国外贸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新发展格局下外贸转型之路依然漫长,可能还会遭遇更多新问题新矛盾。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应对更大风险挑战的准备。

6. 中欧班列累计运送抗疫物资

高度评价中欧班列为“生命之路”。

对于外交部长的高度评价,笔者认为中欧班列确实担得起这个“生命之路”的称号。在全球疫情爆发之后,空运海运都因为疫情的关系有所限制,在运输他国所急需的防疫物资和医疗物资的时候,中欧班列打开了这个国际运输的绿色通道,搭载着一批又一批的急救物资送到其他国家。而这些都对全球国家的抗疫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最重要的是,中欧班列还搭建起了我们和他国之间外交友好关系的建立基础,而这一点对于每个国家今后的发展来说都相当重要。所以,外交部长在会议上称中欧班列是“生命之路”一点都不为过。

而除了在抗疫上中欧班列担当起了“生命之路”的重任之外,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上,它也同样担起了如此的重任。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在疫情之后,各个企业都存在运输难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外贸出口的企业,更是难上加难。在这个时候,也是中欧班列紧急制定运输计划,采用了多个举措加大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让更多企业的货物可以搭载着中欧班列顺利出发。

7. 中欧班列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着

中欧班列不一定非要经过乌克兰

中国目前前往欧洲的货运列车大致有东、中、西3条通道,进入欧洲的站点甚藩。即便以波兰为例,数据上看,一半以上的中欧班列进入波兰也往往取道白俄罗斯。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在2021年8月发布的中欧班列线路示意图,没有标注乌克兰首都基辅。

尽管受今年8月起波白边境冲突的影响,波白双方互相威胁要切断铁路运输,使该路段风险陡增。但即便在冲突剧烈升级的11月中旬,经白俄罗斯前往波兰的中欧班列仍能顺利过境。工人日报-中工网曾报道,11月17日,75088/7次中欧班列“天马号”从甘肃武威南出发,经哈萨克斯坦依列茨克、俄罗斯布良斯克,从白俄罗斯布鲁兹基—波兰库兹尼卡通道进入欧洲。

四川新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运营的“丝路拓客”公众号在12月12日发布的《中欧班列运行情况周报(2021.12.5-2021.12.11)》中提到,由于“乌克兰至波兰口岸关闭,发往苏瓦夫科夫(波兰)的列车暂时改道马拉。”

马拉是波兰边境卢布林省内铁路枢纽马拉舍维奇的简称,该地距白俄罗斯边境距离仅约9公里。

8. 中欧班列累计运送抗疫物资多少万件

盈利的。2020年中欧班列安全顺畅稳定运行,开行数量逆势增长。2020年开行中欧班列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综合重箱率达98.4%。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1万列,单月开行均稳定在1000列以上。

2020年中欧班列的表现可概括为:“稳定”、“担当”和“创新高”。

“稳定”体现于开行频次上,相对于空运和海运,中欧班列在2020年始终保持了稳定运行;“担当”,则体现于疫情背景下,中欧班列在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以及运送抗疫物资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创新高”则体现在开行的数量和质量上,即无论是开行数量,重载率等,均较过去有显著增长。

上一篇:第五人格最强天赋(第五人格最强天赋加点)

下一篇:街霸二反派通关(街霸二反派通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