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进攻通关攻略(全面进攻策略)
1. 全面进攻策略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2. 全面进攻策略有哪些
3S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有制导导弹精确打击目标,轰炸机对敌方重要基地进行轰炸,还有中程导弹以及远程导弹,还可以识别地形,以制定相应的进攻策略,尽可能的驱散战争迷雾,减少我方人员伤亡。
最主要的就是3S技术中的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3. 全面进攻策略是什么
全面进攻:面对面硬刚
迂回突袭:更容易释放技能,但是攻击会变低
侧重防御:抱着头接受毒打,大幅度降低攻击,自己损失士兵的数量会降低。
看你的将领武力,武力低一点就为了弥补攻击正面刚,智力不特别高的话就迂回。。当然我一般是刷档爆技能。
4. 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1、全局性。
全局性是反映战略本质的特征。这个全局指的是国家(集团)整个军事斗争的全局,带有照顾各方面、各部分和各阶段的性质。战略是国家(集团)关于军事问题的最高决策,处于军事领域的最高层次。
2、对抗性。
军事斗争,尤其是战争,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行为,是敌对双方以军队或其他武装组织为骨干而展开的激烈较量。
战略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质,是其对抗性产生和依存的基础。从本质上说,军事斗争是具有政治目的的行动,任何战略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对抗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谋略性。
谋略是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而提出的计谋和策略。它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高度体现,是指导军事斗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战略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战略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从本质上讲,它是政治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但从实践的意义上讲,它又是手段的选择,有高度的灵活性。
4、相对稳定性。
军事斗争情况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军事斗争指导规律的发展变化。战略必须随着军事斗争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一成不变的战略是不存在的。
然而,由于战略处于军事领域的最高层次,指导范围广,影响重大而深远,是一切军事活动的依据和准则,因此,战略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 全面战略性进攻
(1)最大的进攻战: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2)最大的突围战:中原突围战!
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军区部队在湖北、河南、安徽3省边界地区突破国民党军重兵包围,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行动。
(3)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天津战役!
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遵照中央军委及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命令,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野战军主力5个纵队22个师和特种兵司令部之炮兵、坦克、工兵等,共34万人夺取天津。同时以1个纵队(2个师)位于军粮城地区监视塘沽,并准备截歼天津突围的国民党军队。
6. 全面性战略进攻序幕
鲁西南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出击外线,在山东省西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1947年3月,国民党军由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转为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而在这两个战场之间的晋冀鲁豫战场上,兵力有所削弱,形成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形”态势,企图利用黄河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到6月间,从山东省东阿至河南省开封250千米的黄河防线上,仅有第4“绥靖”区司令官刘汝明部整编第55、第68师和地方保安团队担任防守。整编第55师师部率第29旅位于郓城、皇姑庵地区,其第74、第181旅分别位于萧皮口、鄄城地区;整编第68师师部位于菏泽,其第81、第143、第119旅分别位于东明、杜集、毕寨地区。另有整编第70师(2个旅)位于嘉祥地区机动。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在5月下旬结束豫北攻势后,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中原出动、转入外线作战的既定方针,组织部队休整,做好外线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进行政治动员,调整组织,补充兵员和武器粮弹;颁发《敌前渡河战术指导》,进行战前训练;成立渡河指挥部,对预定渡河地段的地形、敌情、水情作详细侦察;
修造船只120余艘,训练水手、船工;组织民兵、民工5万余人支援前线等。
7. 战略进攻战略反攻
电视剧《解放》以三年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革命领袖为主要人物,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中原突围、延安保卫战、孟良崮战役、三大战役直至渡江战役等的重点描写,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解放军和人民群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胜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腐败政府和军队的曲折过程。整部电视剧从全景式展现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条战线上的殊死较量。所反映的是两个中国之命运的选择,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电视剧《大决战》全景式地再现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生动地演绎了我们党带领解放军和全国人民,胜利推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的辉煌历史。展现了国际博弈的大视角。大决战也是信仰之战,体现了民族觉醒的大纵深。
8. 全面进攻策略包括
首先,确定市场定位战略,一般在确定战略时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 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对产品进行定位。
2. 根据产品所满足的需要以及产品所提供的利益对产品进行定位。
3. 根据使用场合对产品进行定位。
4. 直接针对竞争者或避开竞争者进行定位。
5. 为不同的产品种类进行定位。
其次,选择和实施市场定位战略
市场定位包括三个步骤:识别竞争优势,选择正确的竞争优势,有效地向市场传播企业的市场定位。
1. 识别可能的竞争优势
消费者一般都选择那些给他们带来最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赢得和保持顾客的关键是比竞争者更好地理解顾客的需要和购买过程,以及向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通过提供比竞争者较低的价格,或者是提供更多的价值以使较高的价格显得合理。企业可以把自己的市场定位为:向目标市场提供优越的价值,从而企业可赢得竞争优势。企业优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产品差异 :企业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
服务差异 :除了靠实际产品区别外,企业还可以使其与产品有关的服务不同于其它企业。
人员差异 : 企业可通过雇用和训练比竞争对手好的人员取得很强的竞争优势。
形象差异 :即使竞争的产品看起来很相似,购买者也会根据企业或品牌形象观察出不同来。因此,企业通过建立形象使自己不同与竞争对手。
2.选择合适的竞争优势
假定企业已很幸运地发现了若干个潜在的竞争优势。现在,企业必须选择其中几个竞争优势,据以建立起市场定位战略。企业必须决定促销多少种,以及哪几种优势。一般来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要素,按照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所提出的7——S模型,这些要素主要包括: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structure,system,style,staff,skill,stratage,shared value)。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看成是企业成功到“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总的来说,企业需要避免三种主要的市场定位错误。第一种是定位过低,即根本没有真正为企业定好位。第二种错误是过高定位,即传递给购买者的公司形象太窄。第三种是企业定位混乱,给购买者一个模糊混乱的企业形象。
3.传播和送达选定的市场定位
一旦选择好市场定位,企业就必须采取切实步骤把理想的市场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企业所有的市场营销组合必须支持这一市场定位战略。给企业定位要求有具体的行动而不是空谈。
再次,企业竞争战略
企业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可以在市场上扮演四种角色,即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市场补缺者。
(一)市场领导者
市场领导者是指在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在价值变动、新产品开发、分渠道和促销力度等方面均具领导地位的公司。一般来讲,要保持领导者地位必须做到三点:(1)把整个目标市场作为开发对象。(2)力图保持现有市场份额。(3)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份额。
(二)市场挑战者
市场挑战者是指在市场上的地位仅次与领导者,为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向领导者和其他竞争对手发起攻击和挑战的企业。一般来讲,挑战者企业在确定挑战对象和目标以后往往选择以下五种进攻策略之一:(1)正面进攻。(2)侧翼进攻。(3)包围进攻。(4)迂回进攻。(5)游击式进攻。
(三)市场追随者
市场追随者是指满足于现有市场地位,只是跟随领先者的战略变化而作相应战略调整的企业。常常采用以下几种追随策略:(1)寄生者,即不作任何创新,对领导者进行模仿。(2)有限模仿者。(3)改进者。
(四)市场补缺者
市场补缺者是指市场营销能力薄弱为求得生存而拾遗补缺的企业。一般来讲理想的补缺市场具有以下特征:(1)市场具有足够的规模和购买力,能够赢利。(2)该市场具备发展潜力。(3)强大的竞争者对该市场不屑一顾。(4)公司具备所必须的能力和资源以对这个市场提供优质的服务。(5)公司已在顾客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能够以此抵挡强大竞争者的入侵。
9. 主动型进攻策略
暗棋小打大算自杀,明棋不能小打大。明棋能看到棋子大小,只能大吃小,或是炸弹炸,小不能主动进攻大。
暗棋则不同,暗棋相互看不到对方的棋子,双方轮流行棋,用己方的棋子去碰对方的棋子,大的碰上小的将对方吃掉,小的碰上大的是自杀,任何棋子碰炸弹双方同归于尽,碰上地雷死。
10. 全面进攻战略
1947年国民党在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转变战略,实行重点进攻,主要是围攻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
陈粟大军采用百万军中擒上将首级的掏心战术,将张灵甫指挥的敌74师团团围住,经过激战,击毙了张灵甫,消灭了敌74师,彻底击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