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书通关文(道教经书之首)
1. 道教经书之首
心经是佛教经典而非道教!道教经书里没有心经!
2. 道教五大经书
古佛经中记载的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中国五台山、尼泊尔蓝毗尼园、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尸那迦。蓝毗尼园亦称蓝毗尼花园,面积8平方公里,如今仍有参天大树、茂密的苇荡和建筑物地基的遗迹。这里曾经有3座佛塔、2个寺院和1座摩耶庙。近年在摩耶庙大殿的佛像下一米深处挖掘出一快石板,据考证,该石板所在地方正是佛祖诞生的具体位置。
摩耶庙虽已拆掉,但摩耶夫人生太子的石刻像等珍贵文物存放在附近的一个寺庙里。...
3. 道教经书十王经
开坛,请水,开路,观圣,地藏,破狱,解结,叹亡,过桥,舍孤,火场!期间还有消经,比如十王经,或血湖灵,还有请亡人吃饭,荐亡!
4. 道教第一经书
道教没有四大经典之说,为规范道教经典,唐宋以后模仿儒家编出《五经》《四书》,五经为:阴符经、道德经、南华真经、文始真经、黄庭经;四书为:周易参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诀、青华秘文。另外,道教还有“四子真经”之说:分别为《庄子》《列子》《文子》《亢仓子》。这些经书是学道之人必须要研读的,就像儒生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一样。
5. 道教经书之总集
道教的经书非常重要,它是道法传承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历代祖师在传道时,都会授予弟子经书。
内修者:“四书者,参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诀,青华秘文。五经者,阴符经,道德经,黄庭经,清静经,龙虎经。”
外修者:“外五经,即度人经,皇经,三官经,北斗经,玉枢经。外四书,即生神章,济炼科,祈祷仪,千金方。”
6. 道教重要经书
道教经典指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卷帙浩繁的经籍书文。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主要经典 《道德经》 《南华真经》 《文始真经》《冲虚真经》 《通玄真经》《度人妙经》 《阴符经》《清静经》 《西升经》《心印经》 《黄庭外景经》《黄庭内景经》 《玉皇经》《玉枢经》 《三官经》《北斗经》 《周易参同契》《悟真篇》 《太上老君内观经》《洞玄灵宝定观经》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坐忘论》《化书》 《重阳立教十五论》《龙门心法》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八大神咒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邱祖忏文等 小赞及结经谒等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 小赞及结经偈等 藏外道书 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 敦煌道藏 二十世纪初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批古代经典文书抄本。其中道教遗书抄本约有五百余件,其抄写时期在南北朝后期至唐朝中期约二百年的时间,尤其以唐高宗,武后至唐玄宗时代的抄本最多。其内容包括道家诸子、道教经典、科仪等约有一百多种道书,其中约有半数抄本是《正统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经的发现,不仅弥补现存明《道藏》的缺佚,而且为研究河西地区的道教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敦煌遗书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日本学者大渊忍尔1978年出版《敦煌道经目录》,该书著录敦煌道经抄本约四百九十六件。1979年,大渊先生又出版《敦煌道经图录篇》,刊载全部敦煌道经的影印图版。1999年中国李德范先生出版了《敦煌道藏》,将敦煌出土遗书中的五百余件敦煌道教文献整理汇编,集成五巨册。 中华道藏 《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全藏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和目录索引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 道藏辑要 清康熙年间长州进士彭定求编成《道藏辑要》二十八集,即收有《道藏》未收之晚出道书一百种,二百八十卷,后绝板。清嘉庆年间,侍郎蒋元庭在京编集并刻板印刷。收入道书一百七十三种,皆取自明《正统道藏》,是为《道藏》要集选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住持阎永和、新津彭翰然发起重刻,井研贺龙骧参与校订,并增刻了《道藏辑要续编》。现通行本即为二仙庵版本,该书共二百四十五册,所收道书已增至二百八十七种,其中新增道书一百一十四种,皆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全书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字板是用梨木双面雕刻而成,共一万四千多块,1957年搬往青羊宫保存至今,为当今道教经籍中唯一存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后,青羊宫便印刷线装对外供应,1986年巴蜀书社又重印出版。
7. 道教的几本经书
佛家就有金刚经等
道家就有道德经等
医学方面的黄帝内经
数学有算经
水利方面的水经等
还有著名的武学经典易筋经
儒家的经书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8. 道教经书内容
《中华道藏》就有所有的道教经典《道德经》、《南华经》(庄子)、《冲虚经》(列子)、《太平经》、《黄庭经》、《养性延命录》、《坐忘论》、《太上感应篇》、《太上老君内观经》、《抱朴子内篇》、《老子想尔注》、《泄天机》、《玄珠录》、《玉皇经》等等,道教的经典很多,道家的经典也是道教的经典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福生无量天尊
9. 道教经文书
农历正月初九是闽台民间祭拜天公(玉皇大帝)的日子,是当地十分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为了敬拜天公,家家户户都要早早打扫家中,准备好鲜花、清茶、各类时令水果、龟粿发糕、素食五牲等供品,以进行供奉。而在道教礼拜玉皇的科仪中,还不能少了疏词文牒,民间百姓也会在敬天公时使用。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敬天公疏文一般要有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