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岳飞的符文(岳飞写的什么兵法)
1. 岳飞写的什么兵法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是极具声威的著名抗金名将、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是南宋时期杰出的军事统帅。其投军以来,经历战阵无数,几无败绩。三十二岁就位极人臣,官拜节度使,是赵宋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节度使。其文学才能在中国古代将帅中是及其突出的。岳飞以其辉煌的战绩,无与伦比的声威,几乎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2. 岳飞的军事才能
岳飞的主要贡献如下:
一、收复大片失地。
岳飞针对伪齐分兵守城,互不支援的弱点,以迅疾的闪击攻势,发挥优势后力之长,避开粮草不济之短,先集兵攻其重点设防的郢州,起到击其一点,震撼全局之效,使据守襄阳的李成闻讯惊溃,宋军兵不血刃,轻取襄阳。
尔后利用李成恃众轻敌,布阵失误,击退敌之反扑。同时采用分进合击,出奇突袭的战法,在邓州之战中击败金、齐联军,一举收复襄汉地区大片失地,为以后反攻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创立"连结河朔"战略。
“连结河朔之谋”,即使前线宋军与北方河朔等地人民义军联合抗金的方针,为当时先进的军事思想。岳飞大力推行“连结河朔”战略,收到显著效果。
三、缔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
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世居汉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很多就是岳家军子孙。
四、建树起一种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
岳飞做到了忠君爱国,为国抗金,为君赴死。岳飞的行动言论事迹,这种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华夏精神,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的。
因此说岳飞是爱国主义的典范,这也是华夏民族能够生存在这个世界的重要条件,对一代代华夏人产生了激励,保卫卫国,激烈战斗,爱国。
五、是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文学艺术作品。
岳飞诗文有律诗《题翠岩寺》、《寄浮图慧海》,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题记《五岳祠盟记》、《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东松寺题记》、《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题青泥市寺壁》、《满江红·怒发冲冠》。
扩展资料:
岳飞的故事:
1、岳飞沙土练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穷,就靠妈妈给人家做针线活儿过日子。岳飞很喜欢念书,可是家里穷,上不起学,他每天帮助妈妈到山上去捡柴禾,妈妈每天一有空就教他认字。因为没钱买纸、买笔,所以没有办法写字。
有一天,天快黑了,好多孩子正在玩捉迷藏。他们远远看见岳飞背着一捆柴禾下山来了,就喊他过来一起玩。岳飞说:“不行,我有事!”就很快地往家里走去。原来,他今天想了个没有纸和笔也能练字的好方法,他急着回家告诉妈妈。
岳飞回到家里就请妈妈教他写字。妈妈看他这么爱学习就说:“好,孩子,等我多给人家做些针线活儿,攒点钱给你买纸和笔吧。”“妈妈,您今天就教给我吧。不用买纸和笔,我也能学写字。”说着,岳飞放下柴禾,拿出一个大簸箕,飞一样地跑出去了。
一会儿 ,岳飞回来了 ,端了满满一簸箕沙土 ,上面插着几根细细的小柳条 ,他把沙土倒在地上弄平 , 拿着柳条在沙土上画着 ,说 :“ 妈妈 ,您看 ,这样学写字不也很好吗?”
后来,妈妈每天用柳条在沙土上教岳飞写字,岳飞可用心了,后来他的字写得好极了。
2、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3. 岳飞写的什么兵法书
出自《宋史.岳飞传》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增之。
飞尤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翻译: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河南)汤阴人。(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敏捷聪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记住(许多)书与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
家里比较清贫,拾木柴作为火烛照明。背诵复习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觉。
(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起三百斤的弓剑。
(岳飞)向周同学习射剑,周同能同时发射三支箭都能射中箭靶子,以此做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次发一箭又中。
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
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术。
4. 岳飞孙子兵法
我国古代有非常多的兵书,但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两部是《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孙子兵法》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而《吴子兵法》和《孙子兵法》并称为“孙吴兵法”,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5. 岳飞所著的兵法书
<孙子兵法>由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 它是古代战争实践的产物 成书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 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巨著 被后世尊为 兵家圣典 武学奇书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包括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第二篇 作战篇 李靖速战吐谷浑 诸葛亮抢割新麦 第一篇 计篇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汉高祖庙算取英布第三篇 谋攻篇 赤壁之战 韩信计取赵 燕国第四篇 形篇 张良妙计保太子 刘备示弱自保第五篇 势篇 淝水之战 田忌赛马第六篇 虚实篇 李广计退匈奴兵 铁木真疲敌胜乃蛮第七篇 军争篇 四面楚歌败项羽 张飞喝断当阳桥第八篇 九变篇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陆逊从容退江东第九篇 行军篇 孙子吴宫教战 吴起爱病如子第十篇 地形篇 岳飞占襄阳 黄天荡之战第十一篇 九地篇 破釜沉舟 赫连勃勃死地求生第十二篇 火攻篇 火烧藤甲兵 朱元璋妙计破火攻第十三篇 蒋干盗书 岳飞智用敌间除叛将
6. 岳飞写的兵书
岳飞自幼就喜爱读兵书,又有着一身好武艺。长大后,母亲为了鼓励岳飞英勇杀敌,报效国家,亲手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后来岳飞参军,作战十分勇敢,屡立战功,收复了许些失地。他亲自组建了岳家军,刻苦训练。岳家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金兵纷纷传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壮怀激烈,坚决反对和金国议和,投降派却屡次打击。
正当他想直捣黄龙府,收复中原时,宋高宗却一天连发十二道金牌,逼岳飞撤军。“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悲愤地写下了《满江红》。公元1142年,岳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杀,从此与世长辞
7. 岳飞用兵之术
就凭岳飞精忠报国就应该成为古代中国的武圣。
岳飞本来就天赋异禀,加之自己勤奋好学苦练,成为了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
他从军前,母亲在其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字,激励他一生为国奋勇杀敌,创立了流芳百世的功勋,所以他为古代中国的武圣。
8. 岳飞写的什么兵法啊
岳飞是宋代的抗金名将,《武穆遗书》相传为其所作的兵书,在《宋史》中并无相关记载,此外长篇演义小说《说岳全传》以及民间传说中均没有提到《武穆遗书》。
《武穆遗书》或可出自金庸根据古书所杜撰,其在真实的历史中是否存在有待考证。在《射雕英雄传》中,其本藏于铁掌峰第二指节山洞中,金国王爷为争夺《武穆遗书》,学习里面的兵法称霸中原而大动干戈;在《倚天屠龙记》中,《武穆遗书》由郭靖、黄蓉藏于屠龙刀中。
9. 岳飞留下的兵法
这是小说作者编写的内容,史实上根本就没有,所以你不可能找到词的内容 原文如下 完颜洪烈道:“岳飞无法可施,只得把那部兵书贴身藏了,写了四首甚么《菩萨蛮》、《丑奴儿》、《贺圣朝》、《齐天乐》的歪词。
这四首词格律不对,平仄不叶,句子颠三倒四,不知所云。那秦桧虽然说得上才大如海,却也不明其中之意,于是差人送到大金国来。数十年来,这四首歪词收在大金宫里秘档之中,无人领会其中含意,人人都道岳飞临死气愤,因此乱写一通,语无伦次,哪知其中竟是藏着一个极大的哑谜。小王苦苦思索,终于解明了,原来这四首歪词须得每隔三字的串读,先倒后顺,反复连贯,便即明明白白。岳飞在这四首词中嘱咐后人习他的兵法遗书,直捣黄龙,灭了我大金。他用心虽苦,但宋朝无人,却也枉然,哈哈!”众人齐声惊叹,纷纷称誉完颜洪烈的才智。
10. 岳飞写的什么兵法最好
1、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
2、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5、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6、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8、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9、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10、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使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
11、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13、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1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15、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17、敌未灭,何以家为。
18、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
19、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20、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
21、好生恶死,天下常情。若临大难而不变。视死如归者,非忠臣义士有所不能。
22、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23、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2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5、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26、古今异宜,夷险异地。
27、云锁断崖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28、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29、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0、大丈夫用兵之诡道无人可测。
31、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无勇,而患无谋。
32、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33、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