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赋型歌手(日本人音乐天赋)
1. 日本人音乐天赋
世界一流的钢琴家。
薛汀哲,钢琴演奏家、作曲家、环球音乐签约艺术家;
1989年生,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 5岁起习琴,1996-1998年在日本拜师武藏音乐大学大柱惠老师,12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深圳艺术学校,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
15岁起,薛汀哲先后在国内外多个重要钢琴比赛中获奖;2006年3月,首次参加国际赛事的他在塞尔维亚第三届伊西多·拜吉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得青年组第一名,并随即在欧洲巡演12场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周年的音乐会。
当年4月,在美国第十一届南密苏里国际钢琴比赛上再次夺魁。2007年,又获第七届波兰帕德诺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选拔赛第一名。
2010年,薛汀哲签约环球音乐,发行首张钢琴演奏大碟《魔指》,专辑在两岸三地引起巨大反响,荣获“2010年度最佳钢琴演奏专辑”大奖。2011年,薛汀哲推出其个人首张新古典原创音乐专辑《无声曲》。
除了演奏外,他一人几乎包办了所有曲目的作曲、编曲,这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原创专辑大获好评,专辑中《破碎的回旋曲》一曲更受到第23届台湾金曲奖的青睐,获“最佳编曲人”提名。
2012年,薛汀哲再接再厉又推出原创音乐专辑《独奏者的秘密》,继续巩固了其作为中国目前跨界新古典音乐流派中引领者的地位。
2013年,薛汀哲与著名指挥家李心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发行重量级演奏大碟《协奏曲》。
2014年,薛汀哲代言柏斯音乐集团旗下的高端民族品牌长江钢琴,同年八月,他亮相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领奏钢琴曲《爱之梦》。
2. 日本的天才音乐家
紫式部 作品名叫 源式物语
紫式部(约973年—约1019年至1025年),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出身贵族文人世家,父兄皆善汉诗、和歌。本姓藤原,一般认为其名不可靠,亦有人认为其本名为藤原香子或藤原则子。幼时从父学习汉学,通晓音律和佛典。1004年4月,紫式部丧夫寡居,同年秋开始创作《源氏物语》。
3. 日本人音乐天赋好吗
日本音乐的旋律往往特别优美,比如之前分享的《Lemon》以及很多其他好听的歌曲:《梦的点滴》、久石让的纯音乐等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比如《月半小夜曲》、《后来》、《千千阙歌》等都翻唱自日本歌曲。
为啥日本能诞生这么多优美的旋律呢?
我想,这跟日本人的性格有关系——克制而细腻。日本有着独特的“耻文化”,在社交中对他人的感受非常在意,生怕举止语言过分而冒犯他人,在公共场合高声讲话、出风头都会被认为是羞耻无礼的行为,用生活中的话来说,就是“非常客气”。这种“客气”不仅仅是在陌生人之间,在公司甚或家庭中,上下级间、长晚辈间都有这种似乎“过分”的“客气”。
因此,他们不轻易将自己的情绪通过某些激烈的方式抒发出来,克制的结果就是细腻,很多微妙的情愫都可以从中酝酿,比如前些天上映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这种微妙情愫的展现就有很多,千寻在列车上看到窗外风景变幻,身旁乘客的脸都看不清楚,到一站,下一些,再到一站,再下一些,虽然是很普通的过程,但画面和音乐的表现却格外让人有种哀愁感,让人生发出时光流逝、人事不再的感叹。
此为日本的一种特色文化:物哀。
简单地说,“物哀”就是触景生情,这是任何民族、任何人都具备的一种天赋,可是日本人将它发展成了一种文化,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场景,都能感悟出万千情愫,这就是外在克制、内在细腻所激发的创作能量。
《起风了》旋律很“日式”,其实歌词所营造的意境也很“日式”,除了明显的“长野的天”,像“盛夏”、“漂流”、“少年”、“车站”等意象以及大开大合又细腻浪漫情感变化,都有着浓浓的“日式”风味,如果你看过一些日漫,那种明媚、哀婉、清淡又浓稠的情思一定会让你觉得熟悉。
到这,忽然想说两句题外话,“克制”和“细腻”在日本也许是美德,但在中国却不被提倡,我们更欣赏的性格大概是“豪爽”和“开朗”。开朗的人受欢迎,这天经地义,在任何国家都是这样,但绝对不要轻看“安静”的人,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创造力,是与效率、合作、领导等素质截然不同的能力,它需要的,恰恰是安静和孤独。
4. 日本人的音乐天赋
以核心身份拿联盟杯,除了车范根没有第二个了,朴智星拿的欧冠,但是个角色球员。
小野拥有边锋的技术,边前卫的速度,后腰的身体和体能,当时的荷甲水平不错,就是影响力弱些,如果不是上升期连续伤病,很有可能登陆更大舞台,有成为日本第一人的天赋
5. 日本人艺术天赋太强了
应该说还没有那么多。他们对于学语言本身不热衷。会日语的中国人太多了,而且中国人工资便宜,从就职上来说,他们学汉语的必要性不是那么强。日本人的语言天赋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高。汉语的四声是他们的拦路虎,发言难入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