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游戏攻略

三星通关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武器)

1. 长平之战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当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兵力是决定胜负的第一大因素,一般来说古代的战争,首先关注的也是双方的兵力的多少,虽然在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但这些经典战例之所以能够被记住,那就是因为在大多数战争之中,获胜的一方都是兵力更多的一方,人数是决定战争的第一大因素。

士兵的精锐程度,在任何战争之中,精锐的士兵与乌合之众是有很大的区别。而精锐的士兵,往往可以做到以少胜多,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这样大名鼎鼎的精锐部队,比如战国时期的魏武卒,比如曹操的虎豹骑等等,精锐的部队对抗普通的部队或者乌合之众的时候常常能出现极为惊人的战绩,所以受过严格训练的精锐士兵是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

指挥者,指挥者并不仅仅是指带兵的将领,也是指国家的君主。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优秀的将领与名将在战争之中常常有扭转乾坤的作用。历史上因为将领无能,导致(大败的战例所在多有。而除了军队直接指挥将领之外,君主作为更高的统帅,中了反间计撤换或者杀掉将领或者对前方将领胡乱指挥的有关。比如战国末期赵国自毁栋梁李牧导致灭国,或者是明朝末期崇祯强令洪承畴速战而输掉了松锦大战。

优良的装备,在冷兵器时代也是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更坚固的盔甲,更锋利的武器,在战场上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农民起义军数量众多,却被正规军杀散,缺乏组织续联与缺少优良的装备是两大关键因素,在古代形容士兵常常用带甲或者控弦,来进行代指,由此可见兵器的重要性。缺少骑兵的宋朝,之所以可以支撑那么久与神臂弩的恐怖射程与威力是分不开的。

粮草与后勤也是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多少后勤的保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因为粮草不够,长平之战的赵国不得不采取速战最终才全军覆没,截断粮草造成的兵败,看看三国就知道了。所以粮草与后勤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当然其后还有比如天气,比如地理环境,甚至战场上的意外都可能是决定胜负的因素,但这些都可以向办法规避,不如前边的几点重要。

2. 长平之战武器装备

秦始皇佩剑,

1974年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坑。亦称“辘轳大宝剑”、“背手剑”、“宇宙锋”。剑长达91.3厘米、宽3.2厘米,其形制与长度为典型的秦代精良宝剑。柄较平,上有一孔,叶起棱,锋利无比。

《乐府诗集·陌上桑》曰:“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辘轳剑,可值千万余。”唐代诗人皇甫曾《赠老将》:“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辘轳剑折虬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韩翃《赠张建》:“结客平陵下,当年倚侠游。传看辘轳剑,醉脱骕骦裘。翠羽双鬟妾,珠帘百尺楼。春风坐相待,晚日莫淹留。”曾留下了“白起之死”、“荆柯刺秦”、“剑斩赵高”历史之典故。

现藏于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辘轳剑最早的一段历史是“白起之死”。白起是秦国大将,功绩卓著。长平之战后秦分军一为二分别攻打赵韩。韩、赵恐慌,于是使苏代持重金见秦相应侯(即范雎)言若白起再建功灭赵则功大应侯,且秦此时灭赵并的不到多少土地。范雎被说动请秦王罢兵。秦王让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为求和条件,于是双方休战。白起闻后,从此与范雎有隙。

3. 长平之战作战力量对比

先说韩国,韩国最弱,国力是七国中最弱的,兵力在15到35万之间

燕国,国力仅次与韩国的弱国,兵力大概在15到37万之间

魏国,魏国在战国初期最强,但魏国对外政策很盲目,没有长久战略意图,所以在魏惠王中晚期衰落,兵力大概在20万到30万

赵国,赵国在战国中期由赵武灵王发动胡服骑射,国力大增,仅次秦国,长平之战之前兵力在40万到60万之间,长平之战后,可用兵力大概在23万到30万

楚国,楚国疆域最为庞大,国力也在前三位,白起攻陷楚都后,楚王迁都,国力大大减弱 ,但这个国家民风彪悍,大概在40万到55万

齐国,老资本的大国,六国伐齐后,精锐基本被消灭了,后来齐国也没有发展军事,只发展国内经济,所以到秦灭齐,齐没有反抗,兵力在20万到25万

秦国,战国中崛起的超级大国,在孝公变法前,秦国已有一点资本争霸,孝公正式变法后,国力如日中天,兵力在战国前期大概在30万到50万,后来战国后期争霸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秦国开始全民皆兵,16岁到50岁全部参兵,兵力大概在60到100万之间

4. 长平之战在哪打的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赵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阬杀赵军约45万。

5. 长平之战的兵器

历史上的白起武器用的是七十厘米长剑。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

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扩展资料:

白起崭露头角: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

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上一篇:1.80火龙传奇手游(180火龙传奇手游)[复古传奇]

下一篇:沉默打金版本网站(沉默打金版本网站下载)[复古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