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游戏攻略

孔子认为玉有什么属性之分(孔子怎么形容玉)

1. 孔子怎么形容玉

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焉”。

在他看来,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种品性和象征。

《五经通义》诠释道;“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这样说来,所谓仁义礼智信五德,玉都具备了,所以《诗经》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记载。以物譬人,故而“古之君子必佩玉”。

2. 孔子关于玉的学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出自先秦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里仁》,喻,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明白、通晓”,这里活用为使动用法,使…明白;义,名词,道义;利,动词,利益,好处。这是孔子教诲弟子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3. 孔子对玉的理解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经历了从石头到美玉的转变,这个过程包含着从“惟玉通神”到“以德比玉”的文化价值观的转变。

从最初的体现天与人的关系转化到到后来表示人与人的“礼”和“德”的关系,玉具有一种文化符号意义。

费孝通先生写道:“这些美的石头——美玉,从普通的石器发展为玉器之后,这些器物本身就不再是普通的工具了,它被注入了更高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4. 孔子如何评价玉的德

释义:身为谦谦君子,如没有特殊原因,身上应该随时佩带一块玉,言语和思想都要符合君子的行为,性格的温和善良应该和玉石一样。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诗经》 。

原文节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言念君子,其温如玉。

白话译文:古代君子没有特殊原因身上必定佩戴玉,玉不离身,言语和思想都要符合君子的行为,性格的温和善良应该和玉石一样。

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一些思想家给玉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管仲认为玉具九德,孔子认为玉具十一德,因“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深入人心,君子佩玉成为一种时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5. 孔子怎么形容玉石的美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出自《说文》,意思是:玉给人带来恩泽,具有仁爱之心;从外表看就能看到玉的里面,是否有杂质,是玉的忠义;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并且能传达到很远的地方,说明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

不屈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代表着玉有超人的勇气;当玉断裂的时候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却不会伤人,用君子比玉于德,君子以玉喻品德。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博兴,贵族士卿开始崇尚“观物比德”,标榜“君子如玉”,玉被赋予了吸纳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性。

孔子曰:君子如玉。佩戴玉石的目的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

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应当是外带恭顺,内具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接近,故中国人对于玉的喜爱,是基于道德和精神的原因。

将玉的温润光洁与君子的美德结合起来,于是“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说法应运而生。

一:五德说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五德是指:“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解理自外,可以 知中,义之方也;其声悠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饶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

二:九德说

《管子》中曰:“夫玉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判,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暇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室,剖以为符端,九德出焉。”

三:十一德

《礼记。聘义》,有弟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践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孔子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粟,知也;廉而不判,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拙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湾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有弟子像孔子请教说:“请问君子重视玉而轻视像玉的美石,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玉很少而美石很多吗?”

孔子说:“玉以其质地坚韧、温和,得到世人青睐;从前君子把德行和玉相配比的,玉质温柔滋润而有恩德,象征仁;坚固致密而有威严,象征智;锋利、有气节而不伤人,象征义;雕琢成器的玉佩整齐地配挂在身上,象征礼;叩击玉的声音清越悠长,终了嘎然而止,象征乐;玉上的瑕疵掩盖不了其美,同样,美玉也不会去遮藏其瑕疵,象征忠;光彩四射而不隐藏,象征信;气势如彩虹贯天,象征天;精神犹如高山大河,象征地;执圭璋行礼仪,象征德;天地下没有不贵重的玉,因为 它象征着道德。”

君子要守身如玉才是真君子,我们更要效法古人对“玉”的文化精神追求,作为行为道德的典范,也就不枉费古人的“金玉良言”。

6. 孔子怎么形容玉的样子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

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

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

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

上一篇:斩首者搭配什么天赋因子(斩首者合成)

下一篇:汉之云许家堡符文(汉之云支线任务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