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有什么重要属性和特性(数据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1. 数据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构成的整体,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或整体叫做总体。
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比如:中国人的身高值为一个总体,你随机取一百个人的身高,这一百个人的身高数据就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某一个样本中的个体的数量就是样本容量,一个样本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做这个样本的容量。
样本容量是对于你研究的总体而言的,是在抽样调查中总体的一些抽样。
一个班级班级有60人,现在想抽20人来调查你们班同学身高情况 总体:60人学生身高情况 个体:每个学生的身高情况 样本:2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 样本容量:20
2. 数据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统计数据按不同的分类规则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这里主要按三种分类规则分类:
1.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2.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3.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的特点:
1.分类数据
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比如性别中的男女就是分类数据。
2.顺序数据
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比如产品的等级。
3.数值型数据
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它是自然或度量衡单位对事物进行测量的结果。
4.观测数据、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它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5.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则称为实验数据。
6.截面数据
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称为截面数据。
7.序列数据
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称为时间序列数据。
扩展资料
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是表示某一地理区域自然经济要素特征、规模,结构、水平等指标的数据。是定性、定位和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
3. 简述数据的属性
数据权利和数据主权同属于数据权的基本谱系之下。数据权利兼具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数据人格权主要包括数据知情同意权、数据修改权、数据被遗忘权,其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是保障隐私空间,让人们享受大数据时代的“美好生活”;数据财产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权、数据可携权、数据使用权和数据收益权。
4. 数据的属性类型有哪些
实体(entity):是指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可以是具体的对象,如:一个男学生,一辆汽车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如:一次借书、一声场球赛等。
属性(attribute):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每个属性有一个值域,其类型可以是整数型、实数型、字符串型。如:学生(实体)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相应值域为字符、字符串、整数和字符串型。
字段(field):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它是可以命名的最小信息单位,所以又称为数据元素或初等项。字段的命名往往和属性相同,如:学生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
记录(record):字段的有序集合称为记录。一般用一个记录描述一个实体,所以记录又可以定义为能完整地描述一个实体的字段集。如:一个学生记录,由有序的字段集(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组成。
5. 数据的基本属性有哪些方面
数据是指对客观事件进行记录并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它不仅指狭义上的数字,还可以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也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
数码(digital)系统,又称为数字系统,是使用离散(即不连续的)的0或1来进行信息的输入,处理,传输、存贮等处理的系统。相对的非数码(模拟信号)系统使用连续的数值代表信息。虽然数码的表示方法是分离的,但其代表的信息可以是离散的(例如数字、字母等。)
也就是说数据不仅包括数码信息,还包括模拟信息。
6. 数据的属性是什么
定量数据是:指以数量形式存在着的属性,并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测量。例如以物理量为例,距离、质量、时间等都是定量数据。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统计学里定量数据类型包括: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
1. 绝对数包括总量和增长量。总量是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增长量是反映总体数量增减变化;
2.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包括六大类:
①结构相对指标,总体的某一部分与总体数值的比值,反映总体的结构和分布状况等。
②比较相对指标,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对比比值。可以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等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工作优劣。
③比例相对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④强度相对数,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它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它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通程度。
⑤动态相对数,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数量对比关系,说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程度。
⑥计划完成相对数,某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对比的结果。
3. 平均数
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算数平均数,包括简单算术平均数和简单加权算数平均数,主要是同一总体的总量与个数之比,如人均粮食消费量;注意与强度相对数区分,人均粮食产量是强度相对数。
几何平均数反映的是发展速度的平均数,比如2012到2018GDP平均发展速度。
7. 数据的属性主要分为
数据和信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就成为信息;而信息需要经过数字化转变成数据才能存储和传输。
接收者对信息识别后表示的符号称为数据。数据的作用是反映信息内容并为接收者识别。声音、符号、图像、数字就成为人类传播信息的主要数据形式。因此,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8. 数据属性分为哪三类
数据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的概念内涵越来越广泛包括数值,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常见的数据有三种分类,分别是结构属性分类、连续性特征分类与测量尺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