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获得唐山语音包(唐山话语音)
1. 唐山话语音
唐山地处华北和东北两个区域的交界,旁边紧邻首都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所以唐山语言得到了很多方言的交融,变得极富特色,唐山话里有个词叫"隔路",还有个类似的词叫"隔色",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做事说话和普通人不一样,不合群,为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属于贬义词!
2. 唐山话语音特点
他们不是笑话你,只是觉得你说话好玩而已,摆正心态。我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他也是唐山的,刚开始他一句一个“知不道”,大家都感觉挺好笑的,这很正常,我说大连话,别人也觉得很有意思的,笑笑很正常。
3. 唐山话语音语调
天津话深受冀鲁官话保唐片的影响,但市六区及塘沽有一定江淮话的遗存。
至于蓟县,宝坻,宁河,汉沽一带,则完全属于保唐片里的蓟遵小片,个人认为唐山市区话也是蓟遵小片,但部分语法,语调,词汇受滦乐小片的影响。
津南及周边地带属于中原官话。
4. 唐山话语音包
一)中北部语音带:
(1)遵玉片:包括市区的丰润、路南、路北、古冶西部、遵化、玉田、以唐山市区为代表。(2)两迁片:包括迁安大部、迁西、以迁安为代表。
(3)芦汉片:包括芦台、汉沽农场、以芦台为代表。
(二)东南部语音带:
(1)滦州片:包括滦县、滦南、唐海大部
(2)乐亭片:包括乐亭
(3)茨杨片:包括滦县小部、滦南小部
(三)东北部语音带:
(1)河东片:包括迁安滦河以东的大部分乡镇,与秦皇岛卢龙语音同。
(四)过渡片
在唐山区域中,存在着五个差异较大的语音过渡带,分别是:
(1)丰唐过渡片(滦昌-蓟遵过渡片):包括丰南区大部、唐海东北部、属于滦昌小片向蓟遵小片宁河话的过渡,另有少数地区受河北中部,山东等外来移民影响。
(2)开古过渡片(蓟遵-滦昌过渡片1):包括开平区、古冶区、属于蓟遵小片向滦昌小片的过渡。
(3)迁滦过渡片(蓟遵-滦昌过渡片2):包括迁安南部、滦县北部东安各庄镇的高纪庄子、孟家屯村。属于蓟遵小片迁安话向滦昌小片的过渡。
(4)榛杨过渡片(蓟遵-滦昌过渡片3):包括滦县西北部榛子镇杨柳庄一代,属于属于蓟遵小片丰润话向滦昌小片的过渡。
(5)卢滦过渡片(抚龙-滦昌过渡片):包括滦县东北部油榨镇、东安各庄镇的赤峰堡、樊各庄村,迁安仓库营村、属于抚龙小片卢龙向滦昌小片滦县话的过渡。
(五)方言岛:
由于历史原因唐山北部存在两个北京官话方言岛,他们分别是:
(1)遵化东北部的清东陵地区
(2)迁西的喜峰口地区
5. 唐山话语音与普通话的区别
河北地域辽阔,北边的承德基本没有口音,就是普通话。秦皇岛靠近东北,有点偏东北口音。唐山话很独特,一听就知道。在往南石家庄 邯郸 邢台好多地方一个村子就一个口音。很大部分外地人听不太懂的。但是比起南方口音,我觉得好像还不算太重。
6. 唐山方言语音
结根儿我赶小集儿集切,我这样说。那个就给我提建议:结根儿别赶小集儿集了,明根儿切赶稻地儿集,稻地儿集上都是贱不噜素的东西,那一叉长的大瓜子鱼,也贱不噜素的。
翻译一下提的建议:今天别赶小集儿集了,明天去赶稻地集,都是便宜东西,一巴掌长的鲫鱼也挺便宜。
7. 唐山话教学视频
唐山话:一般阴平读升调,阳平读降平调。去声在字组末尾或轻声前大多不分阴去阳去,古影疑一二等字一般读n声母。
滦南话:阴平读降调,阳平读曲调/降调,去声在字组末尾或轻声前分阴去阳去,这两点是与中北部方言区的主要区别,一些地区没有撮口韵母,撮口韵母与齐齿韵母合并,如鱼=姨 举=几 缺=切 等。
8. 唐山话语音转换
我个人认为,唐山地区的方言大致可分为三大块:
一、丰玉遵区。丰润玉田遵化及市区陡河——大城山——凤凰山一线以西从商代到清代大多时期为一个诸侯方国(如北方游牧民族山戎建立的无终国,后被西周的燕国等诸侯方国联合所灭,后归属燕国)或同一行政区划(如清代的直隶省直隶遵化州),此区域同保定东部、廊坊的香河大厂、北京的平谷、天津的蓟县宝坻等地一样,基本为古燕国语区。这一地区后来所有大批移民迁入,如明初的江浙移民和清初的山东移民,到都因为迁入时间和地点都相对不太集中,基本被古燕国话所融化。附带说明一下:北京的全部和天津的北部过去都是说古燕国话的,如北京因为几度变为空城然后从其他地方整体移民过来(金灭辽、元灭金、明灭元、清灭明等),而使北京变成一个语言孤岛。而天津则是在明初才建城(即军事卫所天津卫),城内的居民基本为来自南直隶即今江苏安徽一带的士兵和家属,所以也是一座语言孤岛。
二、呔儿话语区。滦县滦南乐亭丰南唐海等地,古属孤竹国,后来也被燕国所灭,至明清也基本归属同一行政区域管辖,如府治在今卢龙县的永平府。但这一区域的方言形成却另有原因。辽代初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从定州一带的安喜望都义丰三县掳掠来大量汉人,在今迁安滦县等地设置安喜望都义丰三个侨县予以安置。所以这一区域的口音和现定州市的口音非常相近。后来人口扩散迁移,今滦南乐亭丰南唐海和昌黎一带都说这种方言。这一区域也有大量山东移民迁入,但也因迁入的时间和地点的不太集中,而被呔儿话所融化。
三、迁安迁西口音区。这两个地方从古至今同呔儿话区基本属于同一行政区划但口音却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带着他以浙江义乌兵为主的戚家军驻守蓟镇并修建起嘞至今保存较好的明长城,其总兵府在今迁西三屯营。义乌人说不了儿话音,他们的语言和古燕国话,呔儿话融合,形成嘞包括迁安迁西在内的从北京到山海关长城沿线两边的一个特殊的语言带。我们大家俗称它为大舌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