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游戏攻略

黑人妹子的音乐天赋(黑人音乐人)

1. 黑人音乐人

这首歌的由来是感人至深的。首先,它的名字叫《你是爱我的》,是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由著名音乐人张三五所作。据说张三五的灵感来源于他的亲身经历,当时他深爱着一位女孩,而这首歌则是他表达爱意的产物。其次,这首歌的旋律非常动人,歌词也十分感人,一些情感深刻的歌词让人们对爱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这首歌在广泛流传的同时,也给很多人带来了美好的回忆和启示。因此,这首歌的由来既有个人的情感,也有着文化的传承、美好的共鸣,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歌曲。

2. 音乐 黑人

1.Snoop Doggy Dogg

  Snoop Doggy Dogg生于1971年,1992年正式出道,1995年出道刚满3年的Snoop Doggy Dogg就获得第22届全美音乐奖“最受欢迎说唱/嘻哈艺人”奖,此后更是凭借多首单曲和专辑斩获了多个国际大奖。西海岸说唱是美国说唱界里最厉害的流派之一,而Snoop Doggy Dogg就是西海岸说唱的殿堂级人物。

2.50 cent

  50 cent出生于1975年,原名柯蒂斯·詹姆斯·杰克逊三世,是一个纯正的黑人说唱歌手。相比较其他的说唱歌手50 cent的出道算是比较晚的了,直到他28岁的时候他才推出了首张专辑,但出道完并不影响他在说唱界发光发热,凭借着黑人与生俱来的说唱天赋,50 cent在出道后便拿奖拿到手软。

3.Eminem

  Eminem出生于1972年,原名马歇尔·布鲁斯·马瑟斯三世,Eminem是一个非常具有商业头脑的说唱歌手,在1996年的时候Eminem推出了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Infinite》,1999年他便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Shady唱片公司,从那以后他的说唱之路就如同开挂一般,横扫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在内的多个大奖。

4.Nelly

  Nelly出生于1974年,原名小康奈尔·伊拉尔·海恩斯。1999年Nelly便签约了全球著名的唱片公司—环球唱片,并在同年正式出道,在出道一年后便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Country Grammar》,这张专辑总销量高达千万。从全美音乐奖再到格莱美奖,Nelly一步一步成为了说唱界的顶级强者。

5.Pharrell Williams

  Pharrell Williams出生于1973年,如果你喜欢流行说唱,那你就不能不知道这个流行说唱界的全能冠军。Pharrell Williams和美国最著名的两位流行音乐制作人Pharrell Williams和Chad Hugo组成了N.E.R.D乐团,让说唱和流行音乐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6.Missy Elliot

  Missy Elliot出生于1971年,是唯一一位上榜美国十大实力说唱歌手的女说唱歌手,Missy Elliot被誉为是说唱界的“教母”。说唱教母Missy Elliot的实力从来不是说着玩的,Missy Elliot共斩获过5座格莱美奖,她在说说唱界的成就至今没有任何一位女说唱歌手可以超越。

7.Kanye West

  Kanye West出生于1977年,Kanye West被誉为是新一代的说唱传教士,直到现在Kanye West共斩获了21座格莱美奖。关注欧美圈的人一定知道Kanye,因为他的妻子是十分具有关注度的金卡戴珊。出了这些身份Kanye West还是一个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他设计的Yeezy(椰子鞋)让全球的鞋子爱好者都抢疯了。

8.Dr.dre

  Dr.dre出生于1965年,原名安德烈·罗梅勒·杨,1984年以说唱乐团WCWC的成员身份出道,直到现在已经是欧美说唱圈举足轻重的说唱歌手了。Dr.dre是所有上榜的歌手中年龄比较大的歌手了,现在的Dr.dre已经是功成名就了,所以他开始专注于为说唱界培养新的说唱新人,已经转型成为了幕后制作人。

9.Notorious B.I.G

  Notorious B.I.G出生于1972年,原名克里斯托弗·华莱士。Notorious B.I.G的歌曲轻松、流畅 具有令人陶醉的旋律。但不幸的是在1997年时Notorious B.I.G由于一次枪击事件而逝世,在逝世后他被被评为最伟大的说唱歌手之一。

10.Ice Cube

  Ice Cube出生于1969年,原名老奥谢·杰克逊,是一个对说唱界具有重要贡献的黑人歌手。Ice Cube是原匪帮说唱乐团N.W.A的成员之一,后推出N.W.A成功转型成为了一名演员。

3. 黑人音乐制作人

李玖哲(Nicky Lee),1980年11月26日生于韩国,歌手、音乐制作人、演员。却有着如黑人R&B唱腔般漂亮的中音及假音,低音部分又有一种硬朗的感觉。他独特的音域、声线和在音乐里的真情流露给他的音乐赋予了灵魂。

4. 黑人音乐娱乐者

欧阳靖(MCJin),1982年6月4日出生于美国,演员、歌手。2002年,在美国黑人娱乐电视台的音乐节目《106 & Park》中,击败Hassan,获得"Freestyle Friday"环节的冠军;2004年,欧阳靖推出首张专辑《The Rest Is History》;2005年,灌录了一首名为《I Quit》的歌曲,同年10月25日推出他第二张唱片《The Emcee's Properganda》;2006年4月24日,推出了《Open Letter to Obama》歌曲,登上了MySpace的"Barack Obama's Top 8 list";2007年,欧阳靖推出了一首歌曲《Rain,Rain Go Away》,以纪念美国维珍尼亚理工学院于2007年4月16日发生的校园枪击案。;2008年在2008年度叱吒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获得"专业推介·叱咤十大第六位"。

2011年8月欧阳靖在警匪剧中饰演刑事情报科卧底"立青",被提名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11"我最喜爱的电视男角色",并获得飞跃进步男演员奖。

2017年, 参加中国内地Hip-hop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赢得3PASS晋级。

5. 黑人音乐人alex年薪

  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位于英国英格兰西北区曼彻斯特郡曼彻斯特市,英文名Manchester United Football Club,简称ManUtd或MUFC,中文简称曼联,其前身“牛顿·希斯”于1878年由兰开夏郡和约克郡铁路公司的工人在牛顿希斯工地上成立。1902年球队改组并改名曼联,现为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俱乐部,曼联的球队主场为“梦剧场”老特拉福德球场,1910年启用至今。  曼联是英格兰足球史上最为成功的俱乐部之一,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具有影响力最成功的的球队之一,共获得20次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11次英格兰足总杯冠军,4次英格兰联赛杯冠军(除英格兰联赛杯外均为最高纪录)。在欧洲赛场上,曼联共获得3次欧洲冠军联赛冠军,1次欧洲优胜者杯和1次欧洲超级杯冠军。  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878年,当时的名字叫牛顿希斯LYR队(LYR是大家熟悉的兰开夏郡和约克郡铁路公司的英文缩写)。  牛顿希斯是英格兰一处普通铁路工地的名称。工地上的工人通过和其他部门或其他铁路公司的球队比赛释放他们对足球的热情,他们不曾想到自己的球队日后会在英格兰足球界乃至国际足球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世界顶级豪门之一,但从这支球队成立之日起,就注定了曼联的踢法是强调团队、充满激情的攻势足球。  1902年牛顿希斯重组时,最初希望更名曼彻斯特中心队(Manchester Central),但曼彻斯特的市政府却死活不愿批准,理由很简单:曼联球场的所在地位于曼彻斯特郊区。接着,牛顿希斯又提议要更名曼彻斯特凯尔特人队(Mancheseter Celtic),这回苏格兰的凯尔特人俱乐部不干了。  凯尔特人是一家名符其实的教会球队,掌门人叫沃夫瑞德(Brother Walfrid)。沃夫瑞德早期在圣母修会(Marist Brothers)当过牧师。  1898年8月8日,沃夫瑞德直接到跑到伦敦的法庭去告状:牛顿希斯,不知晓天主教这层背景,居然枉称“凯尔特”!牛顿希夫俱乐部理亏,当面道歉,对各方的公开道歉一共有8次,脸面基本丢尽。  1902年4月26日,牛顿希夫轰轰烈烈历时5年之久的“起名运动”终于落下帷幕。他们最终给自己起名“曼联”。2006/2007赛季,曼联在冠军联赛和凯尔特人相遇。凯尔特人球迷摆出数字“8”的手势来,旨在嘲笑1898年8月8日之后所发生的一切。  1888年足联成立之时,创立牛顿希斯队的那些成员自谦的认为他们还不配和布莱克本流浪者队(Blackburn Rovers)及普雷斯顿队(Preston North End)一起组建足联。牛顿希斯队一直到1892年才加入足联,虽然在更名上一波三折,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这家俱乐部未来的成功。  牛顿希斯队的经济状况比较糟糕,到了二十世纪初,球队出现难以为继窘况,并最终于1902年破产。这时,当地的一位名叫约翰·亨利·戴维斯(John Henry Davies)的酒厂主出资拯救了球队。  戴维斯决定向俱乐部注资,这使得他能从球队经营中获取一定利益。此后,球队数易其名,先后叫过曼彻斯特中心队,曼彻斯特凯尔特人队等等。“曼彻斯特联”这一日后名震世界足坛的名字是在1902年的4/5月间才正式诞生。  戴维斯之后入主曼联的重要人物是欧内斯特·曼格纳尔。  曼格纳尔1903年出任俱乐部秘书,是人们公认的俱乐部第一任主帅。他旗下的球队中有新近签约的守门员哈里·莫格尔(Harry Moger)以及前锋查理·萨加尔(Charlie Sagar)。球队连续在1903/1904和1904/1905两个赛季获得乙级联赛的第三名.接下来的1905/1906赛季是曼联早期最为辉煌的赛季之一,球队的前卫线迪克·达克沃斯(Dick Duckworth),亚历克斯·贝尔(Alex Bell)以及队长查理·罗伯茨(Charlie Roberts)帮助球队进入了足总杯的四分之一决赛。而且更重要的是,球队得以从乙级联赛中脱颖而出,终于在参加足球联赛十二年后跻身甲级联赛。  为庆祝胜利,曼格纳尔从同城对手曼彻斯特城队挖来了比利·梅瑞迪斯(Billy Meredith)。梅瑞迪斯绰号威尔士奇才,可以说是曼联最初的球星,但是当时他卷进了曼城队的一桩贿赂案,正因如此,似乎上天注定日后曼联的很多巨星身上都笼罩了其他足球巨星所没有的独特个性。这位优秀边锋的加盟使得曼联士气大振,梅瑞迪斯在1907-1908赛季助攻桑迪·特恩布尔(Sandy Turnbull)连连破门得分,最终使球队获得了历史上第一个联赛冠军头衔。  曼联作为联赛冠军首次参加了1908年的慈善盾杯,在比赛中,和桑迪·特恩布尔同姓的吉米·特恩布尔上演帽子戏法,帮助曼联以4比0大胜足总杯得主女王公园巡游者队(Queens Park Rangers),捧得慈善盾杯。  1907年,曼联上升势头不减,迈上了成为英格兰足球重要力量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曼联的攀升和同城死敌曼城的动荡不无关系,这也是两家球队结下恩怨的开始。在那一年,英足总查出曼城队违反规定支付球员工资,当时甲级队球员的薪水被规定为每周4英镑,但曼城为了笼络优秀球员,却一直偷偷的支付6到7英镑,结果足总严厉处罚了曼城,五名官员被撤职,17名球员被判永远不许再代表曼城出战。这次混乱给了曼联机会。主教练曼格诺尔立刻做出反应,他一口气从曼城挖走了比利·梅雷迪斯在内的五名优秀球员,球队实力迅速提升,那个赛季,曼联获得了历史性的第八名。  1908年,曼联实现了宿愿,他们夺取了历史上第一个顶级联赛冠军。这一年的红魔势不可挡,6球击败纽卡斯尔、5球胜布莱克本、4球胜埃弗顿、阿森纳和伯明翰,这个赛季,曼联打进了创当时纪录的82球。  1909年,曼联取得了历史打法上的又一个突破,他们连克纽卡斯尔和布里斯托尔等队,夺取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一座足总杯奖杯。有趣的是,在决赛中,曼联穿起了白色球衣,胸前一个红色的“V”字,这套球衣也成为了红魔的经典之一。在那一年的最后一轮联赛后,曼联俱乐部主席用足总杯的奖杯盛满香槟,带到对手阿森纳更衣室中请枪手的球员畅饮,并共祝曼联的成就。4个月后,曼联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当时球员工会和英足总对立,足总要求所有球员退出工会,其他俱乐部照办了,但曼联没有,他们的球员坚决支持工会的利益,为此,足总甚至决定给曼联全队禁赛。在曼联的坚持和推动下,最终,米德尔斯堡、纽卡斯尔、桑德兰等多家俱乐部回心转意,重新加入工会,英足总不得不妥协,并和工会达成了协议,曼联也因为在这次危机中的坚定和不屈大得人心。  1958年2月6日,载着曼联球员、球迷及随队记者的英国欧洲航空公司第609次航班空速“大使”型(Airspeed Ambassador)专机,在西德慕尼黑机场积雪的跑道上第三度尝试起飞时失败撞毁。机上44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当中23人罹难,罹难者包括8名曼联球员及3名职员。  1999年5月26日,巴塞罗那诺坎普球场,曼联对阵拜仁慕尼黑,这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冠军杯决赛之 一。基恩和斯科尔斯的停赛让曼联实力受损,90分钟里0比1落后,且对手还有数次锁定胜局的机会。奇迹在下半场的补时阶段到来,贝克汉姆的两个角球,先后让谢林汉姆和索尔斯克亚破门得手,曼联缔造了奇迹般的逆转。巧合的是,这一天,正是巴斯比爵士90岁的诞辰,曼联人含泪仰望上苍,感谢冥冥中保佑自己的那双眼睛。实际上,这并不是曼联第一次从逆境中奋起,半决赛对尤文图斯,在主场1比1,客场一度0比2落后的困境中,基恩率先发炮,科尔和约克实现了反超。  21个英超赛季拿下13个冠军,5个亚军和3个季军,换言之自改制为英超联赛后,由弗格森率领的红魔还从未跌出过前三。  2015年8月8日,曼联公布了新赛季球队的号码(前面的数字为号码),1.德赫亚(门将)、4.琼斯、5.罗霍、6.埃文斯、7.孟菲斯、8.马塔、10.鲁尼、11.贾努扎伊、12.斯莫林、13.林德加德(门将)、14.埃尔南德斯、16.卡里克、17.布林德、18.杨、19.威尔逊、20.罗梅罗(门将)、21.埃雷拉、23.肖、25.瓦伦西亚、27. 费莱尼、28.施耐德林、31.施魏因施泰格、33.麦克奈尔、35.林加德、36.达米安、42.布莱克特、44.佩雷拉、50.约翰斯通(门将)

6. 黑人音乐歌手

1.Don't Matter——Akon

2.If I Was Your Man——Joe

3.Dilemma——nelly&kelly

4.Because of you——Ne-yo

5.So Sick——Ne-Yo

6.Yeah——Usher ft Lil' Jon & Ludacris

7. 黑人音乐人美剧

是的,奇妙小镇有主题曲。奇妙小镇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美剧,剧中的音乐也备受关注。主题曲由美国音乐人Alex Hirsch演唱,曲风怪异,充满了奇妙的气息。这首歌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而深受粉丝喜爱。除了主题曲,奇妙小镇还有很多其他的音乐作品,其中一些由Alex Hirsch和Brad Breeck等音乐人所作。这些音乐不仅是剧中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了粉丝们关注的焦点。同时,许多热爱奇妙小镇的粉丝们也通过自制音乐、Cover等方式表达了对剧集的喜爱。

8. 著名黑人音乐家

托尼·利普本名为弗兰克·安东尼·瓦莱拉(Frank Anthony Vallelonga),出生于1930年的宾夕法尼亚州。

唐·雪莉,是美国著名的古典爵士乐钢琴家和作曲家,也是一个黑人天才。

在1962年,他俩相识了,托尼·利普受雇于唐·雪莉,驾车陪伴其巡演,二人因此而结缘。

9. 黑人音乐会

Street Jazz是一种舞蹈风格,融合了街舞、爵士舞和流行舞蹈元素。Street Jazz是源自于美国的街头文化,主要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流行音乐、电视和电影等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Street Jazz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Street Jazz舞蹈的特点是灵活、舒展、充满活力和张力,动作多以骨盆和背部为中心,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Street Jazz舞蹈的动作也很注重个人风格的塑造,舞者们通常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舞蹈特色和创意元素。Street Jazz舞蹈适合年轻人群体学习,也是现代舞蹈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的舞蹈风格。

10. 黑人音乐名人

1、艾勒尔·阿尔伯特(Ayler Albert)(1936——1970)

美国黑人萨克斯演奏家,主要精通的萨克斯是次中音萨克斯。他是上个世纪60年代先峰派爵士乐的重要人物。10岁时即在父亲的乐队里吹奏中音萨克斯,后随一些著名爵士乐队在纽约及欧洲各地演出,并且灌制了许多唱片。他彻底摒弃爵士乐的传统和声,以最简单的素材如集合号和铜管乐的音调,以及新奥尔良的葬歌为其创作基础。1964年录制了四套《幽灵》(Ghosts)的唱片。

2、巴比特·米顿(Babbit Milton)(1916——2011 )

美国萨克斯演奏家、作曲家。生于1916年5月10日。4岁开始学小提琴,数年后再学单簧管和萨克斯,1931年高中毕业时已显出其爵士乐方面的演奏创作才能。在大学初攻数学,后转报告文学纽约大学专攻音乐。起先为斯特拉文斯基、瓦利先的音乐所吸引,不久对勋伯格、韦伯的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并一直采用十二音技法进行创作,同时在序列手法上有创新。

3、比切特(Bechet Sidney)(1897——1959)

11. 黑人音乐人用一根弦唱歌

1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不朽的大提琴家(The Great Cellists,世界文物刚出中译本)一书作者Margaret Campbell在书中的引言提到:「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我所得到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巴哈的六首无伴奏组曲是每一位大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标。

它们是演奏曲目的基石,许多人都承认他们可以花上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并演奏这些组曲……。」的确,自从卡萨尔斯的演奏与录音将这六首组曲复兴,它们如今已经成为每位大提琴家皆试图攀登的顶峰。 巴哈这六首组曲应该是他在哥登(Cothen)担任宫廷乐师时期(1717-23)的作品,这六首曲子巴哈皆采六乐章型式写成--包括Ⅰ前奏曲、Ⅱ阿勒曼舞曲、Ⅲ库朗舞曲、Ⅳ萨拉邦德舞曲、Ⅴ小步舞曲(或布雷舞曲、嘉禾舞曲)以及Ⅵ吉格舞曲。

由於原稿已经轶失,目前流传下来的无伴奏组曲抄本有二:一是由他的第二任妻子Anna Magdalena Bach於一七三○年写成,另一较少为人知的抄本则是巴哈弟子Johann Peter Kellner於一七二六年所完成的。 由於抄本上有一些明显的错误与漏失,而且许多有关演奏弓法、装饰奏、速度等标示都付之阙如,所以现代大提琴家在演奏这六首组曲时,往往会以自己研究所得的「私房版本」演出。

比方说,罗斯托波维奇对於这六首组曲是这麼描述的(从一到六号):G大调「明亮」、d小调「悲伤而强烈」、C大调「灿烂」、降E大调「庄严而不透明」、c小调「黑暗」、D大调「耀眼如阳光」。 虽然在众多名家的诠释下,这六首组曲呈现出不同的魅力,但是相信它带给聆听者的感动,却是一致。

(薛介维)

推荐版本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傅尼叶/大提琴■DG 449 711-2 ■ADD 138'42" 1996■宝丽金

一九七四年秋,卡萨尔斯过世后一年,六十八岁的傅尼叶应邀前往普拉德音乐节(Prades Festival,由卡萨尔斯创立)演奏巴哈的无伴奏组曲。

San Michel de Cuxa教堂内挤满了聆听的人潮,独奏会后,没有掌声,听众在全场静默中缓缓起身……。 这套著名的巴哈无伴奏录於一九六○年十二月,地点是汉诺瓦的贝多芬厅。傅尼叶是位自我要求甚严的艺术家,为了维持音乐的整体性,在灌录此套组曲时他偏好录一大段,而且常常是录完整乐章才停。

整体而言,他的演奏从容、优雅、流畅,散发出典雅抒情的气质。

2 鲍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九号

1743年出生於义大利的鲍凯里尼,不仅是大提琴的祖师级作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他的这首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几乎是每个学大提琴的学生必学的曲目,即使是在今天都还是最常演奏的一首大提琴协奏曲。

就连布朗咖啡的广告也拿来作为配乐,如今想起孙叔叔那句著名的:「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都会令人想起降B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一开始的附点音符,及大提琴流畅的快板。 他对大提琴的技巧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左手方面。他提高了大提琴的把位、拓宽音域到降B;对拇指的要求很高、发展双音的技巧与快速音程。

而这首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就是最好例子。但很讽刺的是,这首最受欢迎的协奏曲竟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大提琴家Grzmacher (1832-1903)所校订改编;话说回来,要不是Grzmacher,鲍凯里尼的作品可能就被埋没在音乐史的洪流下。

事实上,他的作品无论在当时或是现在,都是可以和海顿相媲敌的。他不仅有莫札特的天赋;更有海顿的多产。正如当时法国知名的作曲家卡蒂尔(Jean Baptiste Cartier1765-1841)所说:「如果上帝要透过音乐与人类沟通,他会用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但是,如果他想自己欣赏,他无疑会选择鲍凯里尼的音乐。

」且不论他和海顿,谁的作品伟大;我想孙叔叔讲的也很有道理,「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推荐你听听这首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张维志)

推荐版本 鲍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马友友/大提琴,祖克曼指挥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SK 39964■DDD/49'07"/1992■新力哥伦比亚

马友友、杜普蕾、哈诺伊所采用的鲍凯里尼降B大调协奏曲版本,都是Grzmacher修定版。

实际上,这个修订并不损及鲍凯里尼的原创风貌,而且还保留了古典时期的精神。这首降B大调协奏曲充分显示马友友精致、细心的品味,他并没有像杜普蕾毫不保留地表达感情;而是用一种略带浪漫的语汇、优美温暖的音色,如歌般的演唱。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在第一乐章里,活泼、生动的韵律;第二乐章开始的弱音揉弦、力度均匀的渐强;第三乐章里,和乐团答唱自如的美妙景象。

小提琴家祖克曼指挥的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像朝露般的清新自然,他和马友友合作演出的巴哈交响协奏也是相当杰出的搭配,录音、演奏都是上乘之选。

3 海顿: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文献记载海顿应该写有五首大提琴协奏曲,但是第三号找不到乐谱,第四、五号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因此一般认定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就是第一号C大调、第二号D大调两首。

由年代久远,海顿大提琴协奏曲的乐谱几乎是在「考古」的情形下被挖出来的,其中第二号更是与舒曼、德弗札克的同类曲目并称为「三大大提琴协奏曲」。 此曲是海顿五十一岁时作品,传说是为当时知名宫廷大提琴家安东.克拉夫特(Anton Kraft)所作。有趣的是这首曲子有将近一百年的创作者身分之争,因为克拉夫特之子质疑说:「此曲并非海顿所写,我的父亲才是真正的作曲者!」不少学者也同意,因为乐曲中用到的高把位、双弦奏法,都超出海顿当时的习惯用法。

不过,到了五○年代海顿亲笔手稿在维也纳被找到后,再加上另一派拥海顿的学者找到一八○六年根据手稿出版印刷谱之后,这首作品的真正主人终於真相大白。 该曲第一乐章是标准的协奏曲奏鸣曲式,精巧典雅是基本品味,声部的交替缓而不迟,有股浓厚的贵族气。第二乐章慢板是三段式的小轮旋曲,舒缓的主旋律让我们了解到海顿也是一位「旋律高手」。

第三乐章是轻快的轮旋曲,气氛明亮、轻松愉悦,暨有巴洛克的明快又有古典的雅致。要将这首作品的兴味奏出,节奏感以及分句的简洁相当重要,主奏与协奏声部要有富流动性的韵律感。(赖伟峰)

推荐版本 海顿: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哈诺伊/大提琴,保罗.罗宾森指挥多伦多室内管弦乐团■RCA 09026-60722-2■1983■博德曼

这首作品的经典名演个人推荐杜普蕾与巴毕罗里EMI版(企鹅三星),简洁的分句、深情的琴音,完全表现出海顿时期流畅明快,令人一听上瘾。

最新发行的版本是哈诺伊,不过这并不是新录音,而是1983年的重发片,是哈诺伊选集中的第六集,收录海顿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从音色的丰润度来说,这张唱片表现杰出,大提琴琴身、琴版的共鸣细节清晰,多伦多室内管弦乐团与主奏的声音也相当融洽。哈诺伊的诠释一如他的装扮,亮丽的语法令人不忍把目光移开,充分展现女人妩媚的气质,是与众不同的「浪漫」海顿。

哈诺伊为了争取更多表情细节,因此分句有拖曳的现象,因此在主协奏整齐度以及节奏感上就出现了搭配的难度,外乐章(一、三)快板时此情形更明显。不过您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荒腔走板」的演出,哈诺伊能有今天的名气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音色「媚」力、雍容华贵的态势让我听到完全不同於杜普蕾的海顿。

4 贝多芬:第三、五号大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一共写了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在数量上或许比不上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在艺术成就上绝对不遑多让。这五首作品分别是作品5两首,作品69一首 ,作品102两首。

分别具备贝多芬早期,中期,晚期的特色。在这五首作品中,以第三、五号最为出色闻名。 第三号在创作时间与乐曲性格都介於作品5与102之间。写於1807-1808年,提献给大提琴家同时是贝多芬的好友Baron Iganz von Gleichenstein,他同时有点像他的经纪人。

当时这两个人都爱上Malfatti姊妹,但是Gleichenstein抱得美人归,而贝多芬却失意情场,因此这首曲子充满泪水与悲伤。由一段完美的旋律大提琴独奏地拉出,展开了充满罗曼蒂克的第一乐章,该乐章中有两个重要的抒情的主题。诙谐曲的部份主题出现三次,分别再两次中段(trio)的前、中、后。

第三乐章由慢而快,在如歌的慢板后紧接著明亮紧致的奏鸣曲式,而主要的主题与他的Rasoumovsky弦乐四重奏相同。 第五号可说是五首中的巅峰之作,无论在技巧、和声、乐曲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他打破古典形式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缓慢序奏、终乐章以赋格开头的惯例。

第一乐章就大胆奔放的由钢琴导入,开始精神抖数淖帏Q曲式。第二乐章情绪虽然感伤,音乐语句却恬静带有升华感,大提琴与钢琴的对话交织紧密,对位法充分被哂谩>o接著第二乐章不中断演奏的第三乐章的,复杂的双重赋格深深的影响到布拉姆斯的同类作品。跟贝多芬自己的交响曲比起来,他的大提琴奏鸣曲在气质上相当内省,寓意深远。

(赖伟峰)

推荐版本 贝多芬:第三、五号大提琴奏鸣曲 ■罗斯托波维奇/大提琴,李希特/钢琴■Philips 442 565-2■ADD/2CDs/1961-62■宝丽金

要选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经典版本,本片当然实至名归。

其中第三、五号是最新日本三百名曲第一名,罗斯托波维契与李希特两大天王,光是名号就吓死人!而且两张平价CD将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全部收录,在荷包考量下更是划算。罗斯托波维奇得诠释相当理性,没有加油添醋的肆虐,整体呈现自然无欲。最精彩的当然是两位大师在竞奏交叠、声部对位,所表现出来的张力,两个人的合作让充满抽象、绝对的奏鸣曲,浮现前所未有的思想纹路、心情脉络。

罗斯托波维奇在吖鹇洌鸪修D合之间的确不辱他当代大提琴巨擘的名号。

5 舒伯特:琶音琴奏鸣曲

阿贝鸠奈奏鸣曲也叫做琶音琴奏鸣曲,原本是为琶音琴(Arpeggione)这种乐器而写。琶音琴或称吉他大提琴,这是一种六弦的古乐器,此乐器现在可说渐被遗忘,但是舒伯特此曲为琶音琴留下最好的历史文献,也可以说是唯一的。

由於琶音琴几乎可说是失传,近代这首作品经常被改编成弦乐器主奏,例如小提琴、中提琴或是大提琴,受到乐迷极大的欢迎。 舒伯特一八二四年写该曲时,正与艾斯特哈奇一家人在采里次避暑,心情相当愉悦快活。而且当时他与伯爵公主卡罗丽娜也有绯闻传出,在爱情的滋润下乐曲当然优美动听。

另外,采里次当地充满浓厚的匈牙利风情,舒伯特也深深受到影响,喜欢上匈牙利风的音乐。在琶音琴奏鸣曲中,他在琶音琴这种又有吉他又有大提琴的乐器上,表现了奔放热烈的匈牙利音乐个性。 整首曲子仅二十分钟,第一乐章由钢琴与大提琴轮翻奏出我们所熟悉的旋律,是带有羞涩与憧憬梦想的主题,充满著歌唱性。

第二乐章是三段式的自由变奏曲风格,主题充分发挥歌唱性(舒伯特的专长),音乐听起来没有结构严谨的包袱,而另有一种疏通的自由。第三乐章大提琴做出琶音琴效果,应该是现代的改编曲模仿当时琶音琴,歌谣味浓厚的匈牙利音乐特质,可以清楚地听出来。时而豪放的匈牙利乐句会突然地插入优雅的主题中,虽然有些突兀,却表现了舒伯特难得一见轻快俏皮,可见他当时得心情一定是好到了极点。

阳光、自由的呼吸、悠闲的生活步调,的确是作曲家创作灵感的充分条件。(赖伟峰)

推荐版本 舒伯特:琶音琴奏鸣曲 ■罗斯托波维奇/大提琴,布瑞顿/钢琴■Decca 443 575-2■ADD/1968■福茂

本曲的经典版本,我个人追随刘仁阳顾问的选择,推荐罗斯托波维奇Decca版。

曾获得日本唱片艺术第一名的殊荣的唱片,前不久才发行CD。这张唱片中有著罗斯托波维契与布瑞顿的友谊吧!还有发烧级自然真实的录音!以及亲昵紧密的对话诠释! 大提琴与钢琴表现出合作无间的亲昵感,堂音丰富、细节清晰。大提琴的声音不仅通透有甜味,弓毛与弦的摩擦质感高贵如天鹅绒一般滑顺,琴音变化相当丰富。

连刘顾问都夸赞:「好久没有听道录得这麼有灵气的大提琴声音。」第二乐章的主题拉奏,让人不禁怀疑,到底舒伯特当初是为琶音琴还是大提琴写这首曲子?怎麼罗斯托波维奇的琴音表现与乐曲那麼契合。这绝对是一张音响迷必备的唱片!

6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这首a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是舒曼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同类作品。

一八五○年十月,舒曼接受了杜塞多夫市音乐总监一职,高兴地与家人前往履新,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以大约两个礼拜的时间迅速地写下了这首协奏曲。舒曼对大提琴的喜爱起码可以追溯到一八三二年,我们从他一八四二年的钢琴四重奏与五重奏,一八四九年的五首民歌风大提琴小品中可以窥见。

这首协奏曲当时并未即刻出版,一八五四年,深受精神衰弱之苦的舒曼在病中藉由修改这首乐曲得到了慰藉。此曲於一八五四年出版,但直到一八六○年舒曼死后四年才举行世界首演。 舒曼在这首曲子的原稿上注明了「Konzertstk」(有管弦乐伴奏)的字样,正如他所标示的,此曲的管弦乐部份居於伴奏的角色,主要皆由主奏大提琴来发挥。

第一乐章由木管与弦乐器拨奏奏出a小调和弦后,大提琴的第一主题随即进入,自此大提琴无论在发展部或再现部,始终居於主奏的要角,而乐团则居陪衬角色,几乎可说是衬底的背景。 乐曲不间断地进入第二乐章,这是只有三十四小节长度的短小乐章。在弦乐的拨奏中,大提琴呢喃地奏出如歌的主题,乐团中的首席大提琴接著与之应合。

不久,乐曲便进入「稍为活泼的」部分,接著在木管乐器的提示下,再现了首乐章第一主题的前半句,而后半句则转变成本乐章的主旋律(由大提琴奏出)。最后在独奏大提琴的一段短小乐句中,进入终乐章。 第三乐章一开始,便由管弦乐以强有力的和弦与独奏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接下去可说都是属於这个主题的发展。

接近尾声时,大提琴有一段精彩的装饰奏,然后乐团部份渐次加入,一起明快地结束全曲。(薛介维)

推荐版本 舒曼、亨德密特大提琴协奏曲 ■史塔克/大提琴,Dennis Russell Davies指挥邦贝格交响乐团■RCA 09026-68027-2■DDD 51'36" 1995■博德曼

史塔克一九六二年七月曾在Mercury灌录舒曼大提琴协奏曲,那个版本展现出大师壮年时期凌厉的技巧,演奏锐气十足,展现出大开大阖、一夫当关的气势。

这个RCA版录於九四年,史塔克已经七十高龄,年迈的他当然在体能状态上不复当年,但是呈现出来的却是较为圆熟的风格,在速度上也较慢,与年轻时期相比又是另一种不同的风味。指挥Dennis Russell Davies的伴奏相当好,乐团的各声部在他的棒下极为平衡,与独奏十分契合。

片中另外收录亨德密特写於一九四○年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了纪念一九九五年他百年诞辰),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二十世纪的作品就退避三舍,请听听那具俏皮、诙谐进行曲风的第三乐章,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录音上乘,各声部清晰分明。

7 布拉姆斯:第一、二号大提琴奏鸣曲

我们麼都知道布拉姆斯与巴哈、贝多芬合称三B,他一生只写过两首大提琴奏鸣曲,第一号e小调作品38、第二号F大调作品99。

这两首作品无疑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作品。 第一号完成於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即将完成时,当时布拉姆斯从克拉拉舒曼的别墅返回维也纳,耗费三年的时间才完成。经过二十一年后,布氏又写第二号。当时他已53岁虽青春不再但是音乐更加洗鍊,此曲与他的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差不多时间完成,当时他人旅居瑞士的托恩。

第一号的三乐章中,第一乐章的重头戏就是仿效巴哈赋格与艺术、贝多芬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终乐章的赋格,布拉姆斯将大提琴与钢琴的份量写得一样重,并没有刻意凸显大提琴而压抑钢琴的企图,因此与其叫大提琴奏鸣曲,不如叫钢琴、大提琴二重奏曲。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是本曲先完成的部分,在速度上第二乐章要求要近似小步舞曲,律动感要够但是又不能失去第二乐章该有的抒情婉约特质。

第三乐章完成於1862年,不过当时缺乏结尾部分,一直到1865年才加上结尾部分。在第一号中,布拉姆斯为钢琴写了厚重复杂的和声,因此大提琴的拉奏必须相当具有力道,才能让声音不被钢琴淹没。原本写有慢板乐章,后舍弃不用。 第二号热情的第一乐章开头令人印象深刻,相当具有震撼力。

慢板时大提琴以布拉姆斯相当偏爱的拨奏出现,刻意地拨动听者的心弦。第三乐章六八拍的八分音符连奏,是十足别致的主题。第四乐章则是轮旋曲式,大提琴双弦的拉奏哂玫孟喈敹唷#ㄙ哕シ澹?

推荐版本 布拉姆斯:第一、二号大提琴奏鸣曲 ■Maria Kliegel/大提琴 ,Kristin Merscher/钢琴■Naxos 8。

550656■DDD■滚石

此曲的经典版本无疑是:杜普蕾/大提琴,巴伦波因/钢琴(EMI CDM 7 63298 2,科艺百代)两夫妻的合作,琴音深刻渗入脊髓、感人肺腑。目前最新发行的版本,则是Naxos的Maria Kliegel版。

这位出生於德国曾获罗斯托波维契大奖的女大提琴家,吖椒?、技巧扎实,称不上是舌灿莲花的光芒耀眼,道有田野隐士的平淡致远。在解读诠释这两首作品上,Kliegel不吝释放能量,充分展现布拉姆斯乐曲的内蕴力道,情绪也没有流於过激的沈溺。说实话,Kliegel分句上大刀阔斧的砍劈,不拘泥小节上的修饰,颇有大师朱铭的大型木雕气势,言简意骇、气势浑然,您甚至会误认为她是男性演奏家。

虽然这两首作品的录音相当多,但是在杜普蕾与巴伦波因的经典版本之外,Naxos此版也属上乘丝毫没有廉价灌水之感。

8 德弗札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

如果要从协奏曲的角度推荐一首入门曲,那我堑赂ピ瞬贿x。

因为德弗札克的音乐有非常强的旋律性,建构在坚实的曲式架构上。近代乐派之的欧陆作曲家中,我最欣赏的两位:史梅塔纳与德弗札克,都对斯拉夫民族怀著深厚的情感,并勇於表现在他们的音乐中。 於1895年完成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德弗札克晚期的作品,也是他应聘前往美国纽约国民音乐院(National Conservatory for Music)任院长职期间的创作之一,后回国转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才将这阕协奏曲题献予本国的大提琴演奏家哈努雪.威汉(H。

Wihan)。 这首作品哪里好听?当然是旋律好听,第二乐章的主奏大提琴以丰润浑厚的音色,在中低音区里游走出故乡之爱。而协奏乐团在德弗札克的笔下,则已脱离传统协奏曲的陪衬角色,与主奏大提琴形成对等的地位。特别是乐团编制部份,更因为低音号与长号的加入,打破传统只有法国号、小号的二管编制,让整体的音响性有更壮观的表现。

另外,德弗札克汲取在美任教三年的经验,将当地黑人灵歌的曲调结合波希米亚舞曲的节奏,成就出终乐章的回旋曲式。至於主奏大提琴呢?在德弗札克的安排下,除了灵活哂弥械鸵粲虻囊羯猓?勇於向高音域的极限挑战(高音La, Si),克服双音把位在快速移动上的高难度挑战,展现出大提琴宽广音域上的丰富多变。

整体来说,这首乐曲所拥有的活泼的节奏与浓烈的情感,在华丽的管弦技法安排下,仍然展现出浪漫乐派的特性。(廖玫玲)

推荐版本 德弗札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罗斯卓波维奇/大提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DG 447 413-2■宝丽金

DG旗下有两位天王级的大提琴名家,一位是傅尼叶,另外一位是罗斯卓波维奇。

这两位大师的德弗札克,光从演奏成就来说,均为世有定评的名盘。前者是日本三百名曲之一,后者更荣获企鹅的三星戴花。前者刚悍的曲风表现恢宏的张力,后者丰润纤细的音色,与乐团合作出圆融协调的默契。至於哪一版好呢?得视个人喜好而定。值得一提的是,录於六○年代的罗斯卓波维奇版,最近在DG精心策画下,以大花版传奇录音系列重发问世。

不论就曲目的代表性(另有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演奏阵容与录音技术,都是值得珍藏的名盘。

9 圣桑:a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 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被奉为法国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圣桑,其作品总带有一贯端正典雅的形式与乐思,弥漫著浓厚的古典主义风。

这首写於1870年的a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在整体的架构上较其他的协奏曲来得小巧玲珑,三个乐章不间断的连续演奏,只须花得二十分钟左右便可奏完。其中第三乐章的主题还与第一乐章重复发展,事实上,也可以视为一首超大型的单章乐曲。此曲在恪遵古典作法下,在方正小格局之下,谨守主从地位,给予主奏乐器宽广的空间作技巧性的发挥。

不过,从受限的架构,音响力度上的薄弱,与主题张力的不足各方面来看,常让这首乐曲陷入新鲜不足的诟病中。 至於,拥有丰富独奏、室内乐合奏经验的拉罗,在作曲才能尚未能被肯定之前,就是一位弦乐器的演奏者。日后将演奏经验哂玫阶髑系某晒佑行√崆俚摹肝靼嘌澜豁懬梗约癫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

拉罗在这首曲子中,从开始的宣叙调,到恬美的间奏曲主题,再到哈巴奈拉舞曲快板节奏,充分撷取异国(西班牙)情调的素材。再者,拉罗对大提琴富抒情人声的音色也掌握得相当好,并借助管弦乐华彩丰富的配器,展现各个声部均衡下的力度与美感。(廖玫玲)

推荐版本 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苏菲.罗兰/大提琴,吉伯特.瓦加指挥BBC爱乐管弦乐团■ASV CD DCA 867■DDD/64'47"/1993■韵顺

这是一张以法国作品为主的专辑,除拉罗、圣桑的协奏曲外,另有马斯奈的「幻想曲」。

对同是女性演奏家来说,苏菲.罗兰在掌握乐曲的行进上较哈诺伊来得好,而且她不仅能抓住大提琴抒情音色的特质,於造句间展现旖旎婉约的歌唱性,更在旋律线条的起伏上展现应有的力度,做好乐句间的联系工作。整体说来,就圣桑一曲,苏菲.罗兰以自然不造作的音调,让灵动浪漫的气质萦绕而生。

如果你听过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就当知道该曲在异国情调与取材上的偏重,而这首d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如此。苏菲.罗兰以扎实平稳的技巧与酣甜的句法,像是默契良好的多年老友般的与协奏乐团合作无间。

10 艾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

作品编号85的大提琴协奏曲是艾尔加晚年之作(1918-1919年),这个时期的艾尔加,前有管弦乐曲「谜语变奏曲」名闻於世,在英国境内已是一位倍受尊崇的作曲家。

原本就带有阴沈性格的小调,在e小调以悲哀激烈的引导下,先是唱起庄重严肃的宣叙调作为开场。继之发展的主题旋律又在大提琴抒情呢喃的中低音域里游走,如此强烈撼人的开场白,是这首作品最先吸引人的地方。再者,请聆者多多熟悉这首曲子,将会发现第一乐章的宣叙调是贯穿於整首作品的中心乐念,最后将会在第四乐章里有完整的收束。

至於诙谐曲与终乐章里的花奏,则高度发挥技巧的精鍊度。而以和声对位取胜的慢板,在抒情的曲调中不时存有一缕灰色的浪漫。单就旋律上,虽不如德弗札克来得煽情华丽,却成功的在与协奏乐团的搭配合作上,赢得更深更浓更美的情感。 这首作品在完成的同年就举行首演。

另有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同为艾尔加具代表性的两首大型器乐曲的作品。(廖玫玲)

推荐版本 艾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 ■Yoohong Lee/大提琴,曼纽因指挥皇家爱乐管弦乐团■Tring TRP 061■DDD/55'28"/1996■喜玛拉雅

老录音固然值得收藏,如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岂能对杜普蕾一版(EMI)失之交臂?但是站在世代交替的立场,不妨也试著关心一下市场上的新作。

皇家爱乐系列之艾尔加大提琴作品,请到的是一位韩国男孩-Yoohong Lee,话说从小资赋优异的Yoohong,十岁与汉城爱乐管弦乐团合作登台首演,年纪轻轻便有不少与乐团合作演出的经验。Yoohong在这张录音中一一做到的成熟造句与洗练的技巧,是非常不容易的,遑论深刻优美的宣叙调,在他手中演来确能动人心弦。

协奏的皇家爱乐,由小提琴手出身的曼纽因领军,酣畅淋漓的管弦乐线条,以收放自如的张力,亦步亦趋的追随主奏大提琴铺陈出深情的旋律。

上一篇:街霸2苏联通关技巧大全(街霸二苏联怎么大招)

下一篇:黄忠与阿可的铭文一样(黄忠克制阿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