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口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社区人口分类)
1. 社区人口分类
社区是按照一定人口比例和居住范畴,由城市居民按照自愿选举产生的自治机构,有行政权力。
1、是自治机构,不是一级政府,不受任何党派、政府或行政机关领导,只对居民负责。不同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属于最低一级政府,
人员是国家公务员,社区工作者在性质是居民自选的,聘任制,类似村委会,只不过政府给一些生活补贴。
2、设置在城市,居住者为城市市民。农村为村。3、行政职务由居民选举而成,不是指派或委任制。
3,街道办事处是县(市、区)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依法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社区(社区服务中心)属于城镇居民自治组织,其职能是承接公共服务,组织公益服务 ,指导社区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序列。
2. 社区人口分布情况
步骤如下:1、进入国家统计局官网网站后,点击主页面上的“数据查询——普查数据”。
2、进入普查数据,根据需要点击人口普查数据,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3、点击后就可以看到具体的数据分类的。
4、点击需要查看的详细数据,右侧就可以显示具体的数据了。
3. 社区人口结构包括哪些类型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是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组织形式和职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村民委员会:村级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最基本形式,由全村成年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负责村内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2. 居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基本形式,由社区居民直接选举产生,负责社区内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 社区建设委员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内城市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中心领导机构,由各类社区组织代表和社区干部组成,负责制定社区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社区建设项目等。
4. 农村合作社:在农村地区,由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承担着促进家庭经济组织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任务。
5. 组织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内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一种形式,由企事业单位工会、团委等组织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负责职工权益维护、文体活动组织、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职能。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并且加强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4. 社区人口分类管理办法
这没有一定数量的规定,要看需要居委会管理的小区的户数和人口数,还有街道办事处对管辖内的小区的规划等因素来决定。居委会也就是现在的社区,一般的它可以管两千户规模的小区三到四个。它是政府下设的最基层的管理机构,协助街道办事处管理人口、优抚对象、发放困补和老年人补助、公布政府对无业者和自由择业者的各种保险的征缴标准,和实施办法等等关于居民的一些普通的事物。
社区对它所管理小区的每户基本情况都有一定的登记资料。
5. 社区人口分类有哪些
答,河北迁安:推行“一区一警”警务机制筑平安
今年以来,为打通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河北省迁安市公安部门从机关抽调警力充实到基层,在城区各社区建立警务室将警力前移、警力下沉,实现“一区一警”全覆盖,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真心、暖心和爱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6. 社区人口组成
社区: 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特点: 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构建社区化: 信仰对人的心理关怀最重要,有归属感的人,容易交往在一起,分担痛苦,分享快乐,这对灾区重建非常重要。很多人在灾难中亲人遇难,信仰对他们的帮助更大。通过共同的信仰,把个人与更大的社会交往关系和交往模式联接起来,进而强调社会重建是一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联系纽带的建构。一个社会的有序重建,重点在于社会成员的正常交往。即人们根据共同的价值观与信仰的交往互动,才能实现社区化。这需要有一个信仰自我激发、精神团契的过程。这就要上升到精神高度,而作为生命共同体,无疑是要用信仰来凝结的。社会重建——应该真正是社区的,人们实现互动的关怀,有共同的信仰,才可能是真正的社会重建。在这一点上,国家权力和私人行为大多是应急于一时一事,而无法积淀为社会信仰。7. 社区人口分类标准
城市社区居民小组长薪酬待遇一般是根据不同地区和职责而有所差异。
1. 在一些地区,城市社区居民小组长是义务性的工作,没有直接的薪酬待遇。
他们通常是由居民选举或自愿担任,主要为社区提供服务和协助居民解决问题,但他们的工作并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
2. 在一些地区,城市社区居民小组长可能会获得一定的薪酬待遇。
这取决于居民小组的规模、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他们的薪酬可能是一种补贴或津贴,并不像一些职业那样有固定的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城市社区居民小组长的职责和地区差异较大,薪酬待遇也会有所不同。
具体的薪酬标准可能需要和当地社区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或查询公示。
8. 社区人口分类表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标准从1990年的100至700户,到2000年的1000户左右,再到2011年的1000至3000户,已经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全市共有3236个社区,其中500户以下的133个,占比4.1%;500至1000户的318个,占比9.8%;1000至3000户的2168个,占比67%;超过3000户的617个,占比19.1%。其中,70个社区规模在5000户以上。
9. 社区人口分布
1.老龄化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需要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社会福利、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
2.儿童教育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需要社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包括课后辅导、儿童活动和社区教育等方面。
3.经济落后问题:许多社区经济落后,就业机会不足,家庭收入低,这会导致社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受到影响。
10. 社区人口群体类型划分
中国的户籍分两种: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也就是常说的城镇户口),这个公安和民政部门的区别。
中国的居住地域分三种:城市主城区、城镇、农村.主城区应该是没有农业户口的,下面称为城市主城区户口.还有个特殊群体:农民工(持有农村农业户口,在城区工作生活)。
城市人口=城市主城区户口+城镇非农业户口+农民工市区人口=城市主城区户口+主城区农民工城市非农户口=城市主城区户口+城镇非农业户口城区非农业户口=城市主城区户口市区人口统计时间不一致,大多数数据是每年统计一次,通常为年末.市区常住人口和市区人口是一致的,不过重点表明含有农民工这种农业户口人员,而不仅是非农业户口.
11. 社区的人口结构
小区普查人口是指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
普查登记方法,按组织形式分为两大类:一是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普查表,叫自填法,也叫户主法;二是由专门的普查人员登门询问被调查人的情况并填写到普查表上,叫询问法,又称调查员法或点查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