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阅读阁(登快阁阅读题)
1. 登快阁阅读题
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分析:
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2. 登快阁诵读
一、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2.《劝学(节选))》(《荀子》)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师说》(韩愈)
6.《阿房宫赋》(杜牧)
7.《六国论》(苏洵)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赤壁赋》(苏轼)
10.《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3.《过秦论(上)》(贾谊)
4.《礼运》(《礼记》)
5.《陈情表》(李密)
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9.《石钟山记》(苏轼)
10.《登泰山记》(姚鼐)
三、选修(12篇)
1.《<老子>八章》
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3.《大学(节选)》(《礼记》)
4.《中庸》(《礼记》)
5.《<孟子>一则》
6.《逍遥游(节选)》(《庄子》)
7.《谏逐客书》(李斯)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滕王阁序》(王勃)
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12.古代文论选段
四、诗词曲(40 首)
1.《静女》(《诗经》)
2.《无衣》(《诗经》)
3.《离骚》(屈原)
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5.《短歌行》(曹操)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2.《将进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适)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阳楼》(杜甫)
18.《琵琶行》(白居易)
19.《李凭箜篌引》(李贺)
20.《菩萨蛮》(温庭筠)
21.《锦瑟》(李商隐)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3.《望海潮》(柳永)
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7.《登快阁》(黄庭坚)
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0.《声声慢》(李清照)
31.《书愤》(陆游)
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长亭送别》(王实甫)
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古诗词文言文怎么背
人的记忆分两种,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
随着不断学习的过程,你会发现,有的人早读只需要盯着课本猛看即可,有的人必须大声读出来。
这是因为,不同人适合的记忆类型不同。
比如我,就是典型的听觉记忆型。所以我背古诗文和英语课文,大部分靠听。
早上起来,趁赖床的空当就把手机上的app打开,播放白云出岫的古诗文朗诵或是新概念英语。一边播放一边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收拾,基本能保证每天至少20分钟。
周末放学回家的车上,或是出去玩的路上,依旧打开app播放,又能把一篇英语或是古文记得差不离。
是的,你也看到了,之所以看起来背书不花时间,是因为听东西需要争分夺秒、见缝插针。
很神奇,我的英语,全是靠每天早上和周末路上听,加上每天早读大声读两三遍,背得很是熟练,很长时间过去也不容易遗忘。
古文更是这样。5岁背会《出师表》,6岁背会《赤壁赋》,全得益于我喜欢赖床。之后一路走来,小学背初中必背的,初中背高中必背的,高中开刷《古文观止》,基本只靠听。
不用每天晚上痛苦地坐在书桌前一遍遍重复,不用早读翻来覆去读三十分钟,只靠一双耳朵,就这么简单。
怎么样读懂高考语文诗歌?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3. 登快阁读后感
高一语文古诗
《沁园春》《蒹葭》《饮酒》《登金陵凤凰台》《八声甘州》《水龙吟》《登快阁》《梦游天姥吟留别》《终南山》《登楼》《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
高一语文必读名著
1、《西游记》吴承恩 2、《水浒》施耐庵 3、《朝花夕拾》鲁 迅 4、《骆驼祥子》老 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鲁滨孙漂 流记》(英)笛福 7、《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9、《童年》(俄)高尔基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高中课外必读推荐书目(20部) 1、《论 语》2、《三 国 演 义》 罗贯中 3、《红 楼 梦》 曹雪芹 4、《呐 喊》 鲁 迅 5、《女 神》 郭沫若 6、《 子 夜》 茅 盾 7、《家》 巴 金 8、《雷 雨》 曹 禺 9、《围 城》 钱钟书 10、《谈 美 书 简》 朱光潜 11、《哈 姆 莱 特》 莎士
4. 《登快阁》
表达了黄庭坚想要远离官场回到家乡,吹笛奏乐白鸥做伴的自由观。题目中问到的《登快阁》是北宋文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写道: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万物相伴的自由观。
5. 登快阁这首诗的作者是
登快阁 黄庭坚
原文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1]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宜宾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 [编辑本段]注释 [1]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2]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3]东西:这里是指时而东、时而西地往来观赏.
[4]“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5]“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即黑眼珠在中间,正眼相看.
[6]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编辑本段]古今点评 1.山谷《登快阁》诗云:“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此但以“远大”、“分明”之语为新奇,而究其实,乃小人语. (张戒《岁寒堂诗话》)
2.“至宋之山谷,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至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而《登快阁》诗亦其一也.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
(张宗泰《鲁岩所学集》)
3.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
4.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平易之风格.(胡晓明、秦静梅《宋代诗歌评点》)
赏析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6. 登快阁课件百度文库
《登快阁》景物特点:辽远、阔大。
作者: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七律。首联写登临之故、之时,颔联写所见阔远明朗气象,颈联写思友之情,尾联寄思归之志。“痴儿”句用典而不泥于典,自我调侃产生出潇洒、兀傲的意味。而“倚”字奇绝,实台“倚傍”与“赏玩”而为一,有形态有神情,与“痴儿”呼应,愈增洒落神韵。
上一篇:赛恩天赋出装(塞恩天赋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