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游戏攻略

认为天赋观念是外铄论还是内发论(支持外铄论的学说)

1. 认为天赋观念是外铄论还是内发论

一、神源论(亦称“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客观唯心主义。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孔子“天生德于予”,把道德起源归于天。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家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证陷害他人,不贪不义之财等);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饭酒)说成是上帝神明对人的启示,后来,成为宗教的道德戒律,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二、 心源论(亦称“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恶的意志。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不是后来形成的,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2. 支持外铄论的学说

巴甫洛夫理论属于外烁理论

3. 外铄论与内发论的区别

记忆口诀:

内蒙四耳佛在内蒙古有一尊长着四个耳朵的佛像

注释:

内—内发论 蒙—孟子 四耳—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霍尔佛—弗洛伊德

2、

外铄论

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口诀:外出寻找落花生

注释:外—外铄论 寻—荀子 落—洛克 花生—华生

3、

教育万能论

代表人物:康德、华生、爱尔维修

记忆口诀:炕上爱铺落花生

注释:炕—康德 爱—爱尔维修 落—洛克 花生—华生

4、

教育无用论

代表人物:高尔顿

记忆口诀:无用高尔顿

5、

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较多,我们可以用口诀记几个常考的代表人物。)

记忆口诀:“梦露佩服马斯洛”

注释:

梦—孟子 露(卢)—卢梭 佩(裴)—裴斯泰洛齐 服—福禄贝尔 马—马利坦 斯—赫钦斯 洛—马斯洛

6、

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同样的我们可以用口诀记一些常考的代表人物。)

记忆口诀:巴图涂寻死(一个叫巴图涂的人要去寻死)

注释:巴—巴格莱 图—柏拉图 涂—涂尔干 寻—荀子 死(斯)—凯兴斯泰纳

7、

神学教育目的论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

8、

教育无目论

代表人物:杜威

9、

生活本位论

代表人物:斯宾塞

10、

形式教育论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记忆口诀:形式不客气

注释:形式—形式教育论 客—洛克 气—裴斯泰洛齐

11、

实质教育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记忆口诀:实质是特宾

4. 内发论和外铄论哪个正确

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带着恶意的。

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如何理解内发论外铄论各有何代表人物与思想

外铄论 / 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

6. 内发论与外铄论的区别

内铄应该是指内化,说的是一种过渡,由于这种过渡的结果,对付外部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的过程将转变为在智慧方面、意识方面进行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经受了特殊的转化——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最主要的,是能够超出外部活动可能性的界限而进一步发展。

外铄论(“铄”读shuò)(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是一个关于解释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名词,和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相对。

7. 认为天赋观念是外铄论还是内发论呢

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关于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归纳起来主要有:

神源论(亦称“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客观唯心主义。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孔子“天生德于予”,把道德起源归于天。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家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证陷害他人,不贪不义之财等);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饭酒)说成是上帝神明对人的启示,后来,成为宗教的道德戒律,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心源论(亦称“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恶的意志。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不是后来形成的,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国近代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快乐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恶,善良是从本性中产生的,这是的观点。

8.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

答:荀子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有些人认为是需要改造的,如中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持有这样的观点;有些人认为心灵犹如一块白板,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代表。外铄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甚至认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因素对身心发展的作用,一般都强调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心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学习。

9. 外铄论和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并提出了性善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你就记住这个,可能是由于孟子和母亲对着干。哈哈哈哈

10. 弗洛伊德是内发论还是外铄论

1.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思想、政治、职业道德;

(2)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教育理论;

(3)能力素养:基础、专业;

(4)心理素养:认知、情感、意志;

(5)身体素养。

记忆口诀:身心能知道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记忆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3.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记忆口诀:社科终教学

4.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观念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记忆口诀:教师教学要处理好与学生、同事、自我的关系

5.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记忆口诀:标点内方表演热烈

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记忆口诀:直起弓寻一因理的量

7.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记忆口诀:小主动手争取独立民主

8.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记忆口诀:教师、教学、课程与教材、学生

9.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讲究语言艺术;

(3)善于设问解疑,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4)恰当地运用板书;

(5)讲授过程中辅之以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之与讲授相互补充,克服讲授法的弱点。

记忆口诀:补充板书,启发组织艺术

10.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7)长善救失;

(8)灵活施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记忆口诀: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11. 内发论与外铄论的主要观点

动因理论主要包括内发论、外铄论、二因素论(辐合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这两个观点很明显都是有自己的局限性,所有后来又出现了二因素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这两个观点相对考察频率要小一些。

二因素论也叫做辐合论,代表人物有斯特恩(施太伦)、吴伟士(伍德沃斯)。顾名思义,这个观点认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这两个因素,但其实也没有摆脱局限性,机械的将以上观点简单拼凑,所有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也没有看到人的发展应该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因此就出现了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上一篇:s7崔斯特符文天赋(s7有符文吗)

下一篇:自选天赋的修仙游戏(修仙选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