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很有天赋(美术有天赋的人)
1. 美术有天赋的人
如果美术天赋异常,那么就看你擅长什么,更喜欢什么,因为美术有很多类别,色彩、素描,绘画又分为国画、油画、水彩、工笔画等。
按照绘画对象的不同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等,其实美术包含的很广泛,就看你最喜欢最擅长的是哪一个领域,但是美术基本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基础好,天赋好,其实所有包含美术之类的工作,对你来说都不是难事情,就看你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美术工作。
2. 美术有天赋的人学什么专业好
美术专业。推荐院校,中央美术学校
3. 美术有天赋的人多吗
画画要求右脑思维要高,对于图像的记忆要有着强大的要求,在画家作画的时候,画家要对自己所画的画有着全局的管理,未作画,心已成。
画画所要求的构图也是在画家创作前有了完整的规划,可以用胸有成竹来表达,所以由此看来,会画画的人只是右脑的画像记忆很好,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对于书本上的内容,以及可以把书本的某一页以图像的方式记忆存储在大脑中。
由此可见,会画画的人并不是智商高,而是右脑思维好,智商高也并仅仅反映在会画画上。智商高的人会画画,但是会画画并不一定智商高。
4. 美术有天赋的人有多厉害
关于绘画天赋,在我看来天赋的表现主要是以下3个方面:
1.在学习阶段更快入门、上手
2.在瓶颈阶段,能自dao己找到路径更快突破
3.在专业阶段,决定你比其他画师有更高的上限
就像我一个同学的例子,他总是画画不停,但就是不会长进。其实更多的是看学画画的的那个人懂不懂得观察,会不会做对比,很多人经常画画但是都是蒙着头画,只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而忽略了去表现自己的东西。所以看一个人有没有绘画的潜力应该看看他作画时会不会通过思考加入自己的观点(比如,有些人画石膏,他会画很硬朗的线条去表现石膏的质感。画人头像,会刻意在骨点强化结构。)去完成他的画。
5. 美术有天赋的人是怎样的?
喜欢便是天赋,别把学书法说得那么玄乎或恐怖。有天赋者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轻松愉快。
6. 拥有美术天赋的人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艺术,不仅仅是学艺术,兴趣始终是最好的老师!就算没什么绘画功底,或者并没有很好的学习绘画的条件,只要有了兴趣,便有了成功的最大可能。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有了兴趣的刺激,学习绘画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很容易激发出非同一般的创作思维,对于一个学艺术的人来说,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学习艺术,兴趣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我们去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不管是初学者,还是有了相当基础的美术专业生,兴趣对于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果你确信自己对于画画的兴趣并非一时兴起或者觉得新奇,而是保有长期的、无法割舍的喜爱,那就不要轻言放弃。
绘画是为了让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感知力,探索能力,判断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这几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有兴趣作为强有力的支持。
当然,学画并非轻松的事情。
大画家吴冠中先生就不让他的孩子学画画。他倒不是担心孩子学不好画画,反倒是不希望孩子真正成才了,像梵高那样变得疯疯癫癫。这个理由看起来有点奇葩,其实很好理解。都说梵高是绘画天才,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梵高对绘画有着非同常人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甚至发展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尽管生前穷困潦倒,要靠弟弟的接济生活,但是梵高在绘画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却是毋庸置疑的。
没有兴趣很难学好画画,兴趣太浓厚又怕像梵高那样影响到正常的精神状态,这便是吴冠中先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画画的理由,或者说也是一种很纠结的心理。
不仅如此,吴冠中先生还劝很多家长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学美术,他说: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画家,其实没有那么多艺术家。
说了这么多,你还会庆幸自己有画画的兴趣吗?到底是知难而退,还是一往无前?在你拿起画笔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
总之,保持对画画的兴趣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因为艺术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是与生俱来的。有了兴趣,便有了所谓的天赋,还是不要轻言放弃吧。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7. 有美术天赋的人性格
作为高中美术出身,大学设计的人来说,现在学美术大学学设计,毕业出来就业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少部分专业就业可能会有点难度,比如美术教育,纯艺术(就是天天画画的),这些如果没有好的作品,好的功底想要出头比较难的。
但是学设计就不一样了,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尤其互联网时代,需要各种各样的设计人才,小到一个塑料包装纸,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都是需要设计。
举例以后设计方面的就业方向吧
平面设计(包装/排版)/广告设计
室内设计(软装/硬装)/展示设计
家居设计/家具设计
建筑设计(一般指的建筑学类专业的学生)
工业设计(产品商品)
景观规划设计/园艺设计
动漫设计(人物角色)
游戏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造型/舞台设计
太多了,这个是大范围的,还有很多细分的设计分类,总之,学美术的以后走设计这条路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
8. 美术有天赋的人是不是很聪明
画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静!心静!心静!。
其次来说说天赋的事儿:
一、观察能力,观察物体本身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二、分析能力,分析物体结构,该如何下笔
三、推理能力,像画多个物体,分析的过程还得学着怎么去推理,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前后差距……等等问题。
四、感知能力,画素描实物,光源投射到物体上,所形成的高光,投影……是怎么的一个形式。
其实我个人觉得天赋不天赋的真的没有太大原因,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也会越来越好的。主要的就是心❤️ 心要静!
图一是我一个月素描学习时间画的。图二就是上课地方的展示墙啦,卡通的是上小学的小姑娘画的。所以不用担心自己不会画。拿起笔就是了。
9. 美术有天赋的人学几年才能优秀
看到我经常分享女儿的一些画作,不少朋友在问:孩子画得不错,有没有经验分享?
回想这两三年来对女儿绘画兴趣的培养,经验是谈不上,但方法还是用了一些的。
我们会一起玩“超级变变变”游戏,灵感是从小时候看的一本《卓娅与舒拉》中得来,具体操作附在文末。
我也常观察女儿的画作,找出她潜藏的需求,及时调整养育方式。我猜,这些改变女儿也能感受得到,这让她对绘画更有好感。相关链接同样附在文末,可以点击查阅。
一起了解绘画对孩子的好处吧:
首先,有利于孩子精细动作的发育,对于小宝宝,这点更为重要。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个点、一个圈、一个波浪线,都是孩子探索手部动作的杰作。
其次,孩子想要将看到的画下来,就必然要学会仔细观察,找出物体的主要特征。而不断绘制的过程,又会促进其审美的提升,有利于人格的发展。
最后,绘画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孩子用语言表达不好的情绪、感受等,都可以通过画笔进行释放和宣泄,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家长想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就要对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心中有数,对照孩子所处阶段,给予正确引导:
1
无意识涂鸦期
顾名思义,孩子就是在“乱画”,毫无章法。
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规则意识,如果你给支笔,他可能会满墙、满地乱画。但这是孩子探索“眼、手、脑协作”的重要过程,也是兴趣启蒙的关键时期,不要过分压制。
如果不想孩子在墙上或沙发上留下墨宝,那就主动提供一个可以乱画的空间。我当时是和女儿说好,可以在地板和玻璃门上画,给她买可水洗的彩笔,无论怎么画,事后用湿毛巾一擦就全没了。因为给了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至今我们家的墙面都是干干净净的。
2
涂鸦期
孩子的画开始貌似有些章法了,但成人绝对看不懂。
这个阶段孩子用笔不灵活,心中的想法也不具体,所以画面都非常抽象,但对孩子来说,这些线条和图案都是有意义的。
这是女儿2岁半时,在台历上涂鸦,已经出现了封闭的线条。
我很少去打断女儿的创作,有时她眼睛都快贴纸上了,我实在忍不住,就默不作声,直接上手纠正,然后尽快退回原位,不做过多干扰,尽量让她全神贯注。
3
象征期
孩子的画开始能看出一些意思了,但我们常会猜错。
这个阶段,孩子绝对是有思想了,只是不能很写实的画出来,更多时候是用些特征性图案来代表。画面缺少构图,想哪画哪。
女儿快3岁时画的,她说是草地、河流和一只兔子。
这个小人,是女儿3岁半时画的。两根棍子就代表腿,两个圆圈就代表胳膊,一个太阳就是头。
这个阶段,孩子画画都很“写意”,家长不要在细节上多做要求,尤其不会要打击孩子说“画的不像”,更不要教孩子简笔画,那都是对他们积极性与想象力最大的扼杀。
4
图示期
即便很有想象力的画,也完全能被成人看懂。
孩子开始对画面有整体安排,空间意识增强,写实感增加,人物、情节等都有体现。
这是女儿快4岁时画的,已经能看出水面以下和水面以上的空间区别了,蝌蚪、蜻蜓、荷花都比较真实了。
这个阶段很多孩子的绘画能力已经不错了,兴趣也多半养成,想进一步学习就需要送专业机构了。
这是女儿第1次上绘画课的作品,一只带棒球帽的蝌蚪,老师教了她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以水草和蝌蚪的前后关系,表现的比较清楚。
绘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的家长在孩子涂鸦期或象征期时,因为孩子画得“乱七八糟”,就断定他们缺少绘画天赋,这是不负责任的。
孩子的发展有他自己的节奏,有的孩子会在前几个阶段停留比较长的时间,看起来像是一直没有进步,缺少能力,但很可能只是孩子在蓄积能量,等待日后的爆发而已。家长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上,只要孩子是享受的、是有意愿的,就说明,绘画已经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高兴。
在日常的陪伴和引导中,家长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让你的孩子对绘画更加有兴趣、有信心、有力量。
下面的几个注意事项,你需要了解:
1
“像不像”不重要
我见过这样的妈妈:
孩子画了个小兔子,正准备涂颜色,妈妈看见了赶忙制止“你怎么能用红色呢?兔子都是白的你不知道吗?”
孩子赶紧换了支白色的笔,正要画,妈妈又喊“你用白色涂能看得出来吗?这是白纸!”
孩子又换了支绿色笔,“这颜色也不对啊!好好想想,用哪个笔才对?”
孩子摇头想不出来,迟迟不愿动笔。
毕加索说“我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可见在孩子随心所欲的创作面前,成年人眼中的“像不像”“对不对”根本不那么重要。
一味强调,不仅会让孩子有挫败感,更会禁锢他们原本丰富的创造力。
2
正确点评孩子的画作
当孩子拿着自己的画给你看,期待着表扬时,你怎么做?
是简单一句“画的不错”吗?听起来很敷衍。
或者说“你画的小狗真可爱,我都想摸摸它了!”
万一孩子告诉你“我画的是小熊”,怎么办?
掌握两个原则:一鼓励孩子自己做介绍,说出画面的内容。二认可孩子努力绘画这一行为本身,重过程,轻结果。
注意图中红线圈出的部分
女儿有一次给我看她的画,我看不出那个圆圈代表什么,于是我说“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来完成这幅画吧(认可她努力的过程)。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部分呢(让孩子主动介绍)?”
女儿说“我最喜欢小狗!”我点头认可说“我也觉得小狗不错,它的头上有个什么?(让她自己说出画面内容)好像很特别的样子(认可她的想象力)。”
女儿说“那是一个转动的螺旋桨,这样它就能飞上天了!”“哦,螺旋桨转动起来的确就是这样,你观察得真仔细!”
这样“有来有往”的互动式点评,会让孩子备受鼓舞,认为自己的画能被大家看懂,很有成就感。
当然,如果还能加一些专业性指导(很遗憾我不懂绘画),孩子一定会更加受用。
3
帮助孩子提升能力
绘画是对孩子眼、手、脑协调能力的考验,能力较弱的孩子,绘画过程中总会体验到挫败感,自然兴趣不高。所以帮助孩子发展精细动作,尤其是手部动作十分必要。
最基本一点就是,尽早让孩子学会握笔。年幼的孩子都习惯抓握,就是最初握勺子时的方式,如下图:
要让孩子尽早学会握笔,就要从纠正孩子握勺习惯做起。2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习惯了正确的握勺,很容易就能过度到熟练的拿笔。
另外多和孩子一起搭建积木、拼插乐高、制作彩泥等,都可以有效提升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增加手部及腕部肌肉力度。
早前我也鼓励女儿在这样的涂色书上涂色,一些细小部位的着色对幼儿来说很有挑战,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和力度,增强孩子对画笔的掌控感。
另外孩子的视野也需要不断开阔。家长要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去户外观察大自然,大到一整片树林、草地,小到一片树叶、一只蚂蚁,都值得细细观看。
阅读绘本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书中色彩及线条的使用。只有看得多了,头脑中才能产生出画面,拿起笔来才会“妙笔生花”。
4
提供良好的绘画环境
生活离不开仪式感,绘画也一样。给孩子设计一个绘画墙,或预留一个专门存放画笔的绘画角,都能让绘画成为一件很特别的事。
姥姥为女儿设计的绘画墙
画笔、画纸的选择也不能马虎,不仅要安全无毒,还要定期更换,确保每一支画笔都有颜色。年纪小,用笔不熟练的孩子可以选择油画棒,显色度高,下笔顺滑。
大一点就可以选择水彩笔了,最好是可水洗的,方便家长打扫,笔杆要选粗细适中的,方便孩子抓握。
另外水彩、水粉、水墨等,对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绘画方式,瓶瓶罐罐的非常有趣,家长不要嫌准备起来太麻烦哦。
除了这些,还可以启发孩子用各种物品作画,快递盒里的泡沫包装纸、喝完的牛奶瓶盖、赠送的一次性小勺、小区路边掉落的树叶,都可以成为绘画创造的好材料。
附赠超值互动小游戏:
“超级变变变”
小时候看《卓娅与舒拉》时,书中的一家人常玩一种绘画游戏,我将它改良,并搬到了生活中。
初级版:先画一个图案(可以是圆圈、方块、梯形,甚至一个点)和孩子一起,一人加上一笔,看看最后会成为什么?
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要在游戏中做主导,孩子主要负责猜大人的画作,再添上些“有的没的”。
进阶版:同样先画一个图案,让孩子想象,可以加些什么线条,让图案变成其他东西。
一开始如果孩子画不好,家长可以帮忙画主体部分,让孩子添加细节。
后面,可以让孩子画主体部分,家长来添细节。
也可以由家长来决定,要将图案变成什么,孩子来动笔。
比比看,谁想到的东西更多,谁画得更好。
提升版:孩子画一幅画,家长和孩子一起,提意做怎样的修改,让画面更有趣。
有一次,女儿画了一只坐在地上的小狗,我提意加上一个肉骨头,让小狗变成正在吃饭的狗。
女儿想想说,可以在狗屁股旁边加一陀“粑粑”,就成了正在拉粑粑的狗。
我们大笑,最后,还增加了滑板车,变成了一边吃、一边拉,一边玩滑板的狗。
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绝不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多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多一重眼光独到的审美,多一份与众不同的气质,如此而已。
希望家长都能始终以赞美的眼光,欣赏孩子的涂鸦,以支持的态度,肯定孩子的创作,这样孩子就一定能在绘画中找到快乐,获得成长。
(文字图片转自超级育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