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浚天赋(拓跋浚是拓跋宏的什么)
1. 拓跋浚是拓跋宏的什么
北魏孝文帝也就是拓跋宏能够当上皇帝,全靠的祖母冯太后,拓跋宏是拓跋弘的儿子,没错,你没有看错,父子二人的名字的音是相同的,拓跋弘是献文帝,献文帝并不是冯太后的儿子,北魏有传统,被立为太子的母亲是要被赐死的,所以拓跋宏的母亲被赐死了,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拓跋宏即位以后,年龄还小,由冯太后主持朝政,冯太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的改革,拓跋宏虽然没能亲自参与,但是耳濡目染受到影响,冯太后死后,拓跋宏也就是北魏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行改革。
2. 拓跋浚是拓跋宏的什么人
历史上拓跋宏是拓跋浚的孙子
3. 拓跋珪与拓跋宏
他们两人是父子关系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476,在位465-471)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是文成帝拓跋浚长子。献文帝拓跋弘是北魏封建化进程中一位承前启后的较有作为的年轻皇帝,其执政年间,在以往北魏道武帝,北魏太武帝诸朝的基础上,励精图治,整顿内政,增强国力,四处征讨,致力统一,保卫了北魏封建化的既有成果,并推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和北魏封建化进程的最终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皇兴五年(471)传位于太子元宏,自为太上皇。476年,被母冯太后毒死。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 拓跋宏之后
孝文帝一般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
拓跋宏的母亲是李夫人,名字不详,中山安喜(今河北省定州市)人,汉族。北魏时期皇后(追封),南郡王李惠之女,母亲韩氏是襄城王韩颓的女儿,北魏孝文帝元宏生母。
十八岁选入东宫。献文帝即位,册封夫人。皇兴三年(469年),按照子贵母死之制处死 ,儿子孝文帝即位,追封皇后,谥号为思,史称“献文思皇后”。
拓跋宏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
5. 拓跋宏百度百科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逝世后,儿子元恪继位,即北魏宣武帝。
6. 拓跋浚和拓跋宏是什么关系
李未央在剧中并没有孩子,而李未央的孩子极有可能是李长乐的!因为未央是按历史冯太后为原型改编的。冯太后并没有孩子,是拓跋弘的嫡母!历史上北魏时期有立太子杀母的规矩,而且历史上李夫人的儿子当了太子让冯太后养,她才成了太后,应该李夫人改编过来大概就是长乐了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冯后对文成帝乳母常氏的恪尽妇礼及对文成帝之子拓跋弘的哺养,为自己赢得了宫内宫外、朝廷上下一片赞誉之声。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与梁国蒙县(今河南商丘南)人李氏所生之子。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二月,也就是冯氏被册为皇后的第二个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
7. 拓跋浚和拓跋弘的关系
《锦绣未央》大结局中,有李未央牵着孩子的手上朝的镜头,剧中,李未央告诉拓跋浚“我们的弘儿”,由此看,剧中的这个孩子是拓跋浚和李未央生的。
但历史上的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文成帝拓跋浚死后,其子拓跋弘(李氏夫人所生)即位为帝,冯太后(也就是剧中李未央塑造的原型)辅政。电视剧中,拓跋浚中毒,十年后死亡,拓跋浚与李未央所生的孩子为帝,李未央辅政,这已不是剧情的主要内容了,因此剧中是一带而过。
8. 拓跋焘和拓跋宏
1、北魏皇帝列表宣武皇帝——拓跋圭
魏道武帝拓跋珪(360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什翼圭、翼圭、开,字涉珪,后魏开国皇帝(386—409年),鲜卑族人。魏昭成帝拓跋什翼键的孙子,魏献明帝拓跋寔和贺兰氏的儿子。
2、太武皇帝——拓跋焘
北魏拓跋嗣明元帝(392-423年),北魏的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父亲。403年被立为太子,409年诛杀谋逆的拓跋绍后,登基为帝,改元永兴。410年,北伐大破柔然。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423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享年32岁。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拓跋嗣文武双全,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拓展疆土,励精图治,在北魏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3、北魏拓跋嗣明
元帝(392-423年),北魏的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父亲。403年被立为太子,409年诛杀谋逆的拓跋绍后,登基为帝,改元永兴。410年,北伐大破柔然。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423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享年32岁。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拓跋嗣文武双全,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拓展疆土,励精图治,在北魏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4、南安王拓跋余(?―452年)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获封为吴王,后于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正平二年(452年),中常待宗爱弑太武帝,矫皇太后令,杀东平王拓跋翰,迎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即位后厚待群下,但彻夜畅饮,夜夜笙歌,很快即令国库空虚,又多次出猎,即使边境有事,亦不加理会,百姓皆愤怒,而他不作改变。
5、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庙号高宗,字乌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长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452年,宗爱暗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再弑之,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濬即位为文成帝,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长子拓跋弘即位。
9. 拓跋宏和拓跋俊的关系
拓跋浚与李未央的儿子。在电视剧《锦绣未央》里,最后拓跋浚与李未央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因为李长乐为了报复拓跋浚,喂他吃下了一颗毒药,李未央也吃下了这种毒药,而解药只有一颗。拓跋浚为了救李未央,把解药给了她,自己苦苦支撑着身体。大婚后,李未央为拓跋浚生下了儿子拓跋弘,一家三口十分幸福。
可惜,最终拓跋浚还是支撑不住,他还是不能再陪伴了李未央母子了,在拓跋浚去世后,李未央独挑大梁,辅佐儿子登基,自己临朝听政。
10. 拓跋俊和拓跋宏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皇兴五年(471年)传位于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