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感的天赋(绝对音感是最高音乐天赋)
1. 绝对音感是最高音乐天赋
其实你接触音乐比较多的话就会比普通人好很多。
我小时候学钢琴的,一开始没接触视唱练耳这块儿,但因为我一直学钢琴,接触比较多,学的时候就很容易,基本没费什么力。
但我认识从小没接触过音乐的人,学起来就很困难了,他不是没天赋,是根本没有概念,跟他说什么音准音高节奏完全不明白。
但也有实在没天赋的,要不然就是完全听不出来音高,要不然就是节奏感差得不行,这种我也见过,学视唱练耳就很渺茫了。
最后有一种传说中的天赋叫绝对音感,就是听到什么声音都可以立刻说出调性和音名的,个人认为通过练习,乐音可以做到,噪音只是传说。
只要你对音乐有个基本的概念,又不是上面我说那两种就行了。说实话我只见过特别没天赋的,还没见过特别有天赋的。
厉害的人都是练出来的。
2. 绝对音感是否是一种罕见的能力
不是,绝对音感的能力指在没有给基准音前,听者能分辨任一音的音名及音高。这里的任一音是针对音准调律无误的音(pitch),而不包含噪音或无明确音高的声音。
3. 绝对音感是最高音乐天赋吗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该了解,什么是乐感?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其中主要表现在,有细微而灵敏的音准感,复杂和复合的节奏感,多变而灵活的“力速感”以及单一及混合的音色感。
想看乐感好不好很简单,同样的一首歌,让年龄相同,且均没怎么系统地受到音乐训练的孩子唱,那些唱得好听的肯定比唱得不好听的乐感好。同样道理,让手指技巧能力相同,年龄相同,学琴历程、程度相似的孩子弹同一首技巧很简单的曲子,弹得好听的肯定乐感更好。
可以很肯定地说,乐感确实是天生的,但是天生不好的人是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和老师取得进步,乐感好的人不见得演奏好,所以乐感好只是一个额外但不是最重要的天赋。乐感并不真的影响实际演奏的适合与否,没有对错,只有好坏,他只会影响一个人对音乐的敏感度。
4. 极具音乐天赋
1.乐感
乐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音乐天赋中最重要的指标,如果一个人连乐感都没有,那肯定没有音乐天赋。乐感就是对音乐本身的一些感受和自我理解。这是一种先天就具备的技能,后天培养的难度很大,但也不是不可能培养不出来,比较依赖于后天培养环境的好坏!
2.音准
音准是跟乐感有密切关系的,就是一个人对音乐节奏、风格、声调的把控,
3.音域
音域就是从低音到高音这一段音程极限,正常人是两个八度,天赋好的人会达到三个八度。但是不是说音域达到三个八度就一定好,有的人音域窄,但是音色好,声音也很迷人。
4.音色
音色就是一个人的声线,主要有声带震动发出声音,声带长且薄,唱出的声音比较清亮,声带宽且厚,唱出的声音就比较低沉。
5. 绝对音高是天赋吗
依据12音律,每隔一个8度就有一个G音,12音律规则规定一共有9个八度,也就是9个G音,每个G音都有不同的音高,其中小字二组的g2频率是740HZ,每升高一个8度频率加倍,降低一个八度,频率减半。
注意,以上说的是绝对音高。
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表达的是相对音高:同一个音高的音,可以用低音谱表表示,也可以用高音谱表表示,只是相对的五线谱位置不同。
6. 绝对音感是天赋吗
闪光少女第5集
徐樱拥有识别绝对音准的天赋。赵一陌无意间看见了。她悄悄把徐樱拉进了琴房,试探徐樱。
7. 音乐家都有绝对音感吗
拥有绝对音感能力的人极其稀少。在普通人中,绝对音感说是“万里挑一”一点也不夸张。而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一般被视为音乐天赋极强的人,如果你察觉到自己有这种过人的天赋,你可以考虑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绝对音感者在识谱,唱谱,谱曲方面的效率都远超常人,也更容易理解乐理方面的知识。
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和贝多芬就是绝对音感者。而后者即使在完全失聪后也能进行音乐创作,这更是凸显了绝对音感能力的恐怖与强大。
8. 音乐天赋高的表现
音乐天赋源自这么几个方面 1 乐感 包括对音准的感知程度, 对旋律的创造性和归纳性 2 对乐理乐器的学习速度 3 对整体音乐的理解程度 。
您是否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 是否对节奏很敏感,能轻易把握一首歌曲的基本节奏? 您是否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或哼唱)音乐? 对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大致地把它唱或弹出来? 您是否能很轻松地把握一首音乐作品中的情绪? 声线是自声源发出。把人的嗓子比做乐器的话,声线就是人发声的音色 。不同的人由于声带震动频率的不同,声线也就不同,或者去K歌,让身边的人评定。望采纳!
9. 绝对音感学音乐优势
绝对音感的能力指在没有给基准音前,听者能分辨任一音的音名及音高。这里的任一音是针对音准调律无误的音 (pitch),而不包含噪音或无明确音高的声音。更甚者能分辨出一群音的个别音名及所属位置。相对音感则泛指给予一基准音,能正确分辨其他音和此基准音的音程或调性上的相对关系,换言之,重点是音和音之间的关系,而非正确听出任一音的音高和音名。不过一般没受过音乐训练,但能歌唱音准大致无误的人,也能算是浅显的相对音感,即使无法辨明音程。 相对音感的运用较为广,主要是大多数的音乐除了无调音乐或单以音色为结构主导的音乐外,都是建立於有调音乐上。而相对音感也比较容易训练,相比之下,许多具绝对音感者并没有特别受绝对音感训练,是以很多人以为绝对音感是其来自有或说天生的。但事实上并没有人是天生就有绝对音感这会事- 音乐天份是自然而来,音准本身却是人为设定的结果。有些人不经意地就有,是因为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音乐,特别是要读谱的非转调乐器,如提琴、钢琴。然而绝对音感的 "绝对" 常让人误解,误以为是绝对,其实不然。 音乐的音高之定音,如 A = 440Hz (中央 C 低小三度) 是人为定出来的,并非自然律的。更精确地说,是每个民族於每个时代为方便或其他原因、甚至政治理由而定的。例如,西方於 Mozart 时代,其定音略比现在差了大约一个小二度 (半音),换言之我们现在的 C 快要等於当时的 C#。如果 Mozart 听到自己的曲子於现在被演奏,可以说已被转高了一个半音。至於西方定音为何越来越高,这和和提琴工艺、管弦乐的发展、歌剧院推崇飙高音等有关,有些人甚至用奇怪的宇宙论 (通常是行星间的关联)、黄金分割比的论点来解释原因,并有许多论文。 中国的民乐则没有所谓真正的定音,通常是於表演前花旦吊嗓时,看当下能唱多高,胡琴乐手或伴奏乐手就定空弦的相对多高 (当然在乐器能有应有效果的程度内)。历代官方则用铜铸的钟来定音,通常也称作黄钟,此名亦为一音名并有基准的意谓。但由於每一新朝代为显示当朝之新气象,往往每一代都毁掉之前一代的钟,而重新作一定音。是以并没有什麼频律是一定要是什麼音,重要的是相对音程是对的。以上几个论点在於,音高是被制定出来,甚且每个时代不同,是以没有人是理所当然天生就能猜到这时代用什麼样的音准,而有绝对音感。 前面所言,绝对音感之 "绝对" 常被人误解也是在於音感并非绝对。人耳和视觉相当,有些时候看橘色会觉得有点偏红,有时觉得有点带黄,但你还是认为它基本上是 "橘" 色,因为在 "橘的大致范围" 里。音高本身亦然,一个有绝对音感的人,并不会因为听到 441Hz 就认为是走音的 A。也有人误以为有绝对音感者听非建立於 A = 440 (假设其相对音程是 ok,但基音是於半音之间),会很痛苦。其实并没有这回事。於音乐中,重要的是 "相对" 音高,而非绝对。听者最多只是於一开始有些知觉,随後问题并不大。这样的例子也曾於 Mozart 的故事中提到,如有一回 Mozart 告知其他人,他们的弦乐器略於半音和半音之间。Mozart 并没有因略低或略高於基准音而显得痛苦。事实上於乐器中也不可能有 "绝对"这回事,因我们大多数的乐器其一并不幅合自然泛音系统,而是平均律,其二是乐器本身於每一个八度也因其制作、乐器状况、故意的调律 (如钢琴故意调成较宽广的高低音域) 而不会有绝对的情形,但它们都是在相对上合、非走音的范围里。 有绝对音感者也不是每一个有的人都一样,之间也有能力的高低 (又回到非绝对)。有些人只对自己的乐器灵敏,有些则都相当,有些人只记得自己乐器的某几音,其它则不怎麼灵。这样的情形和相对音感是一样的,并非每个具有相对音感的人都是同样功力,绝对音感亦然。 当然,虽然除去绝对音感的迷思,其最奇怪的是为何绝对音感无法形成於大人,而都是不经意陪养的孩童。这点许多人做过研究,但都莫衷一是。也有人发展出教成年人学绝对音感的方法,其是听音的 quality 而非听 "音高",有效无效则不知。就为何孩童容易陪养出绝对音感,笔者的猜想是孩童在学习音乐时并没有所谓 "调" (tonal center) 的概念,音高和音名本身是一个萝菠一个坑。而後学习旋律时,其重点是在於相对音程,至於用哪个调起或哪个音是哪个音名并非重点,那时也等於是相对音较重於绝对音时。是以在音本身最抽象时,最容易建立哪个音高是哪个音名的绝对概念。当然,这个理论并无法完全解释如胎教时,婴孩已听到相对的音程旋律等,是以此解释也仅止於个人意见和少数理论之一。但至少在此能清楚 1) 音高是被制定出来的、2) 绝对音感并非天生,主要是孩童学习音乐时无形中陪养出、3) 绝对音感也有一听觉上认可的范围,并非绝对无误、4) 绝对音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延伸阅读有关神经与大脑的相关文章,其中在洪兰女士翻译的『大脑的秘密档案』这本书中指出,幼童在出生後大脑的神经群是不断的增长,直到约四岁左右,开始减少,至七、八岁始维持一定的脑神经数。为什麼出生开始是增加的,到了四、五岁开始是减少呢?依演化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每位新生面在出生後面对的环境大不相同,四、五岁以前,平均地生长每一种功能的脑神经,但在四、五岁後,如果再半均生长,恐怕会无法有足够的能量供应,特别是,四、五岁开始,还会有许多能量要用在肢体发展与人际熟练…等等的发展,如果平均发展会能量不足,所以大脑自动地选择主要的重要的继续强化;而次要的、不那麼重要的,就让他萎缩终至消失功能。这和绝对音感有什麼关联呢?音乐教育者已经明确指出,在四、五岁之前,绝对音感是可以培养的,四、五岁之後很难,而相对音感不在此限,这是因为,绝对音感与相对音感在大脑的处理上是属於不同的脑神经束,在四、五岁之前没有生长好的,自然就被大脑选择退化掉。如果把这个点再延伸出去,我们可以发现,有些自闭儿有特殊的天才,是因为他在大脑发展的过程当中,关於与人交往的脑神经被退化了,省下来的能量被灌注在特别的方面,所以他有常人所无的特殊能力。相对的,许许多多的天才也被证明出别的方面的能力是不足的,例如北大校长罗家伦,即是以国文100数学0分考上北大的。如此,便可以知道,那些有绝对音感的人,不过是在他的成长过程必需接受音乐这种东西,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定型下来什麼频率是 A 什麼是 B,这跟 440Hz=A 这种後来的定义是没有关联的。再说到一般人中,有相当比率的音痴,这些人无法判断唱出来的音有没有准,艺人中的陈昭荣与郁芳即是此类,虽然,可以经过训练变得准一点,但比起大部份的人而言,他们的唱歌能力明显不足,这又是为什麼呢?因为在控制声带的高低音与耳朵接受而调校的脑神经束定型是更晚了,约在十岁左右。以国小约三年级。国小三年级以前,就算他有绝对音准,或是相对音准,也不能代表他唱得出来,因为这属於不同的脑神经束。结论是:在音乐的家庭中长大,或是家中的财力够,或是从小即流露非常的兴趣,而在孩童时期受大量的剌激,那麼,他很容易就可以就可以有绝对音感了。
10. 很高的音乐天赋
有音乐天赋的人首先嗓音条件好,天生的好听,声音明亮圆润,音线流畅。并且自己喜爱唱歌,感受理解歌曲能力强,接受的快。乐感好,节奏感音准都很好,有强烈的歌唱欲望,和表现力。这样的孩子经过专业老师指导,高人引领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出成绩的。